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佛陀教團的構(gòu)成

圣嚴法師:佛陀教團的構(gòu)成

  在佛陀當時的印度,尤其在恒河流域一帶,有著許多的沙門團,是于各種不同的思想下,形成各式各樣的出家人的團體。當佛陀成道之后,有了自己的教義,依照佛陀的教義,作為實踐依準的出家人,也日漸多了起來,這便是自成為一個佛教教團之開始。

  但是,佛陀的教團,雖以出家的沙門(s'ramana)為中心,經(jīng)常追隨佛陀的,也以沙門為主,佛法教化的對象,卻不限于出家人,佛陀倒是為了教化在家人而到處游歷,并且教導他的出家弟子隨緣教化,往往利用出外托缽乞食,接觸俗人,應(yīng)機施予佛法的宣化,故將托缽乞食視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以之接引、化導與佛法有緣的人們,所以名為化緣。

  俗人歸信之后,絕對的多數(shù),不會隨佛出家,佛陀也不要求人人出家。因此,出家的沙門,形成了教團,教團的外圍,便是眾多的男女信徒;他們雖不直接參加教團的集體生活,卻和教團之間,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所以,提起佛陀的教團,也不能忽視了在家身分的佛弟子們。

  將在家的男女信徒和出家的大小男女,分別起來,佛陀的教團之中,便有七類不同的身分了:

 。1)優(yōu)婆塞(upasaka):漢譯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親近三寶的在家男子。

 。2)優(yōu)婆夷(upasika):漢譯為清信女、近事女、近善女等,即是信仰佛法,近事三寶的在家女子。

  (3)沙彌(s'ramanera):漢譯為息慈(息惡行慈)、求寂(勤求圓寂)等,即是依比丘而住的出家少年。

 。4)沙彌尼(s'ramanerika):即是依比丘尼而住的出家少女。

 。5)式叉摩那(s'iksamana):漢譯為學法女、學戒女、正學女等,即是女子于十八歲至二十歲的兩年之間,修習特定的不淫、不盜、不殺、不虛誑語、不飲酒,不非時食的六法,而住于比丘尼的團體中者。此與沙彌尼所不同者,沙彌尼是未成熟的少女出家,一旦進入教團,便可肯定她的出家身分。式叉摩那是已成熟的少婦或已不是處女的女子,須以兩年的時間來觀察她是否能夠適應(yīng)出家的生活。

 。6)比丘(bhiksu):漢譯為乞士、熏士、破煩惱等,即是二十歲以上受了比丘戒的出家男子。

  (7)比丘尼(bhiksuni):即是二十歲以上受了比丘尼戒的出家女子。

  依據(jù)佛教的慣例,以上七類的尊卑位次,是這樣的: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yōu)塞婆、優(yōu)婆夷?偯疄榉鹜幼碌钠弑姷茏,也即是構(gòu)成佛教教團的全體信徒。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