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庭生活與修行之間做出取舍?

如何在家庭生活與修行之間做出取舍?

  如何在家庭生活修行之間做出取舍。打個比喻:有人曾經(jīng)問我,佛陀若無最終成就,是否會背負(fù)對父不孝、對妻不愛、對子不仁的罪惡感?我告訴他,這是一種人生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軌跡,釋迦牟尼佛對親人和世界最大的貢獻(xiàn)都是他自己的選擇,沒有對錯。因為選擇不同,取舍就不同。

  好多人感到苦惱的原因,在于他們并不確定自己這輩子是做什么來的。比如他們想修行,想追求一種靈魂的安寧,但這并不足以構(gòu)成他們?nèi)松囊饬x。他們的人生當(dāng)中,還包括了其它的很多東西,比如對家庭的責(zé)任等等。當(dāng)然,除了責(zé)任之外,其中還有一種情感上的牽絆。因此,他們無法放下好多東西,做到心無旁騖地修行。這也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但問題是,當(dāng)我們選擇了一種東西,卻又不愿意接受這種選擇所造成的結(jié)果時,我們的心里就必然會產(chǎn)生一種痛苦。古人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有取就必然有舍,想什么都不失去,什么都擁有,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當(dāng)你有了這種期待的時候,就必然會承受失望、失落。

  但這并不是說,每個人要想修行,都必須放棄家人,放棄世俗生活中的一切。不是這樣的。我常說的“放下,破執(zhí)”,更多的是一種心靈上的東西,真正的出離,也是心的出離。身在其中,但心不受其約束與桎梏,這就是真正的出離;相反,身不在其中,心卻仍然流連忘返,那么他就沒有做到真正的出離。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學(xué)佛之后還有那么的煩惱和不安的真正原因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