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梵名( Ullambana-su^tra)。全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又稱盂蘭經。屬方等部經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冊。內容記述佛陀之大弟子目連,因不忍其母墮餓鬼道受倒懸之苦,乃問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用百味飯食五果等供養(yǎng)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脫離苦難。...[詳情]
《佛說盂蘭盆經》教你報答生生世世父母恩
其有供養(yǎng)此等自恣僧者,F(xiàn)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涂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xiàn)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其有供養(yǎng),在這個時候你供養(yǎng)這些僧人,在這個僧自恣的時候,這個時候你供養(yǎng)。你現(xiàn)生的父母,如果還在世;六親眷屬,凡是沾你六親的,父族三親,母族三,老爺家(就是外祖父家) 、舅舅、姨媽,再加你自己父親的叔叔、姑姑,加上父母,這通稱叫六親,都能夠脫出三涂之苦。這個面就很廣了,都能夠解脫。解脫,就是不像目犍連尊者的媽媽墮到餓鬼道去,那就解脫不了了,飯到口了變成火,不解脫了。為什么?業(yè),惑業(yè)變的,自然變的。
這個大家可以體會得到的,有福德的人,他吃什么都是香的,他吃得很飽,很愉快;沒福德的,再好的酒席,再好的他吃不下去。我曾經有一次,是軍閥的時代,那幾個軍閥大概都是師長以上的,很好的飯菜, 就拿著筷子杵著那個碗,他下不到筷子去。他們都是信佛的,我就跟他們說,我說:你們業(yè)障太重了,這么好的酒席吃不下去,你們不是業(yè)障嗎?好飲食變成你吃不下去,這叫業(yè)障。因此有很多的富貴人 ,飲食多好,但是他的廚師換一個又一個,他都吃不下去。這跟目犍連尊者大致相仿,這叫業(yè)障。身體很壞,病苦很多,但是他有福德,前生積來的。
三涂的苦難很多很多,以你誦經這一天供養(yǎng)僧的功德都得除了。地獄、餓鬼、畜生叫三涂,把這個苦都斷絕了,都得到解脫了。這時候飲食自然的,玉米饃饃變成了比白面的饅頭還好吃。我有時看我們吃飯的時候,人家供養(yǎng)幾個玉米,也有的花卷饅頭,也有大米飯,我看有一些人他就拿那玉米饃饃啃。為什么?有道理。這道理要自己想去,我不跟你們說了。
所以衣食自然就是這個含義,就是你有業(yè)沒有福,好飲食也變了,這是說這個。供養(yǎng)的時候要有德,供養(yǎng)人有德,承受的那就更具有德。供養(yǎng)人的德能可以消除受供養(yǎng)人的業(yè),這個道理大家可能懂吧?目犍連媽媽她的業(yè),但是這供養(yǎng)的阿羅漢都有德,成道的清凈僧的東西拿去給她,施舍給她,所以她衣食自然,就這個含義。
父母現(xiàn)在,就是我們現(xiàn)在父母都還在,他們享樂百年。那過去不在的父母,因此你今天七月十五齋僧,供養(yǎng)僧的這個功德所感召,自然就化生。當然不是說了生死,他可以從三惡道轉到天,當天人,或者在人道大富有者,那就完全不同。就像我們突然間從惡劣的環(huán)境到了幸福的環(huán)境,什么惡劣的環(huán)境?這很災難的,四面災難,或是正是在水災當中把你救出來了,脫離水難了;或刀兵災難當中,脫離刀兵劫了,這就是自在了,解脫那些煩惱。
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時佛敕十方眾僧,佛這個時候藉著這個因緣,跟所有來參加自恣日的這些眾僧們,教他們做什么?先給施主家咒愿?匆娢覀兒蜕谐燥垎幔炕蛘吣銈儏⒓舆^齋堂嗎?我們先要念咒,念供養(yǎng),那就是給施主咒愿。這個東西不是我們自己的,是人家十方供養(yǎng)的,我們得給人家回向,給人家供養(yǎng)(就是施主)念得很多咒了,大家參加過過堂就知道了,消災的,延壽的,吉祥的。
這個愿是什么?愿就是希望。佛就告訴大眾僧給那些個施主祈愿,愿他們供養(yǎng)的人,好比你供養(yǎng)了,我們這大眾給你求愿;給你求愿,就是給你過去七世父母讓他們脫離苦難。同時都要行禪定意,禪定意就是得到空,證得空諦功德。而且在我們受施者,我們吃飯的僧人,先就作觀想,這叫禪定意,還得給人做功德。觀想,什么想法呢?看我們那齋堂門口寫著一記功多少,就是這個飲食來處很不容易,想想這供養(yǎng)東西的功德,量,大小。再回想回想我自己的修行,就是回想我自己的修行功力到了什么程度了,是不是我證了果了?我斷了惑了?或者我讀誦大乘,我能有力量給給施主?或者我自己持戒,清凈嗎?毀犯了嗎?這樣才能應供,應人家給的東西。
同時還要防心,心不要起貪瞋癡念。在吃飲食當中,還有什么貪瞋癡念嗎?那個好的你要吃得心里歡喜,不好的不愛吃了。就是含到嘴里,吐是不行的,吐不出來,不準吐。哪個在齋堂吃飯,不好吃吐出來?那可不行。這就是不要犯過錯。心里頭不要胡思亂想,不要起貪心。同時把所吃的飯食當藥。我們有病,什么?餓,不吃就餓。餓了,你怎么修行?吃了,就把肚子填飽了,不餓了。飲食就是療你身體的,讓它好去行道。第五種,你為了成道才受這個飲食,就為了藉飲食而修成道。這叫五觀法。那個屋子里進去吃飯,叫五觀堂。你到那里頭去吃飯,你先得修五觀,不是到那拿起就吃。你們參加過堂的道友都知道,你看我們和尚吃飯時,到那里念了,法事做完了,還得想,心存正念,不去分別飲食的好壞,味道合我的味道不合我的味道,就是這樣子。
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
時目連比丘,還有這些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經佛教導之后,這就是此經主要的這個法度眾生,讓眾生報答父母的恩,依佛的教導來修行。這是佛說的。佛說完了之后,目犍連是當機眾,他跟這些與會的大菩薩都生大歡喜心。這時候目犍連尊者悲啼泣聲,釋然除滅,歡喜了,心里頭釋然了,一點悲哀痛苦和哭泣的聲音都沒有了。
時目連母。即于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那他媽媽呢?時目連母,即于是日,就這大眾僧,他兒子供養(yǎng)她的時候,她脫了,脫離餓鬼苦難。本來在餓鬼的流轉要待過一劫。這沒說大劫小劫。咱們說最小的,一劫是好多時間?經常經上是這樣說,人的壽命十歲,過一百年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從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減到人的壽命十歲,一增一減算一劫,這叫小劫,一劫就這么長的時間。把他的媽媽在這么長時間所造的業(yè),應該在餓鬼道受苦,受這么長時間;因為目犍連尊者在這一天七月十五供養(yǎng)大眾僧,把他媽媽這一切苦難解除了。目犍連尊者他非常歡喜,因為他是大阿羅漢,他知道的,他看見他媽媽從此就得道了。
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之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xiàn)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蔀闋柗。
目犍連尊者就對佛說,感恩的意思,弟子所生母,我的生母(媽媽)現(xiàn)在得到三寶功德的力量,再加大眾僧威神的力量苦難脫了,那這個方法可不可以傳到以后?若未來世,一切的佛弟子;這個有個問題,得一切佛弟子,盂蘭盆法得一切佛弟子才能行,不是佛弟子不行。我們今天所來到會的全是佛弟子,那就是我們都能得到,不是佛弟子還是得不到。為 啥?他不信。佛法唯信能入,你信才能入,才能得到的話;那你不信得不到。所以說必須得佛弟子,才能得到三寶功德利益。因為你天天念三寶,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就是三寶力。再加當日的自恣日,就是我們現(xiàn)在自恣威神的力量。大眾僧修道都有力量,起碼這九十天清凈,沒犯任何的,乃至極小的突吉羅也沒犯。
要是未來的時候,這是現(xiàn)在佛在世,目犍連尊者的口吻,說現(xiàn)在佛在世得佛這個力量,弟子就是目犍連自己,自稱,我的媽媽得佛三寶加持力,現(xiàn)在得了解脫了。那未來,未來就是我們現(xiàn)在,未來還有未來,未來還有未來 ,一切佛弟子,這個就不是比丘、比丘尼,不是出家二眾,就是凡是信佛的弟子。一切佛弟子,也來這樣做,奉盂蘭盆,也來如是這樣做,以這個方法來救度他的父母,乃至救七世的父母?蔀闋柗瘢刹豢梢阅?目犍連尊者他得到利益了,他在向佛說:這個法子可不可以傳下去?在未來世,凡是要超度父母的都等到自恣日來供養(yǎng)佛。這是請求,請求法流通。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
佛聽見很歡喜,佛言大善快問,你問這個法子非常得好。好到什么程度?是大善,就是行菩薩道了,利益眾生。我正欲說,我正想說,你所問的我正想說。汝今復問,你再重復讓大家都知道。
因為盂蘭盆經要跟地藏經連系,連在一起。我經常跟大家說地藏經是孝經,那不是目犍連,那是佛的本身。佛要報他媽媽恩,他也是看他媽媽到哪去。他媽媽就不同了,他媽媽是在忉利天,那佛就 到忉利天去報他媽媽的恩;他媽媽不是拿到飯吃不到口的,他是天人,佛就說地藏經;地藏經就是孝經,來報他媽媽的恩。
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xiàn)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所以在這個經上佛就說善男子,就是稱贊目犍連的,這個善男子專指目犍連說的。假使說要有比丘、比丘尼,就是出家二眾;乃至于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 ;所有的人要想慈悲進行孝順父母,應該怎么樣做?先為所生現(xiàn)在的父母,先救你現(xiàn)在所生的父母,乃至于過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我們是提前做的,今天還沒到十五,十三 ;提前做,到十五那天你這樣觀想。佛的歡喜日是十五,那天是大眾僧的自恣日,以百味飯食都擱那個器皿當中。
因為過去佛在世的時候,比丘只有一缽,叫缽多羅,就一個飯碗,乞食的時候,人家都擱在一個飯碗里頭。但是這個僧自恣日,還包括供養(yǎng)僧的衣(內衣、外衣),還有用具,那這盂蘭盆就是盛器具的一個家俱而已。不要把它語言解釋太執(zhí)著了,說吃飯,飯都倒盂蘭盆里頭,衣服、飲食都擱到盆里頭,那飯還怎么吃?不要從文字上執(zhí)著。它可以多種多樣的盆,擱器皿的擱器皿,擱飲食的擱飲食。
在僧恣日,百味飲食。你求福,供養(yǎng)僧要供養(yǎng)好的,百來樣,看那僧人他愿意吃什么就可以拿什么。就像咱們供養(yǎng)的時候,擺了很多盆子,不是都一樣的;都一樣的,人家吃起來不高興。就那事實你現(xiàn)在供養(yǎng)的想,有些人很執(zhí)著,說把東西都倒一個盆子里。那要是像我們山西人愛吃醋,你都拿醋泡上,人家外鄉(xiāng)不吃。還有那湖南吃辣椒,四川吃辣椒,你弄得那一盆子都是辣椒,人家吃不了了。這跟平常一樣的,你每個百味具呈,不是擱到一塊,不要執(zhí)著。不要說盂蘭盆,都倒那一個盆子里,那不可能。百味飲食,各寶各位,這樣的施十方自恣僧。自恣隨他的意,他喜歡吃什么就吃什么,就這樣子。
愿使現(xiàn)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
愿使現(xiàn)在父母,七世父母不說了,單說現(xiàn)在父母,父母還在;壽命百年無病,這個很難。我們有些人發(fā)愿,“但愿百年無病苦”,愿我從一歲到一百年,一點病都不生 ;光這個還不夠,“不叫一息有愁磨”,我出入息之間都沒有憂愁,都是歡樂的。就是讓我的父母百年無病苦,不叫一息有愁磨,呼吸之間的憂愁都不要有,一切的苦惱憂患全都消失了。
現(xiàn)世父母這樣子,我過去凡是生育過我的父母,七世的父母就是七輩子,離開餓鬼苦,千萬別墮到餓鬼道去。雖然沒成道,生到人天中,人天的幸福,大家比那畜生道、比那餓鬼道,那就幸福多了 ,還不說地獄了,就離三惡道苦。
這個意思就是依著教典,依著盂蘭盆的教典,佛所教授的,我們發(fā)愿就希望我過去的父母,都能沒有這個苦難。再者的現(xiàn)生父母得到利益,死亡的過去父母也得到不墮三惡道。
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yǎng)慈愛之恩。
是佛弟子修孝順者,凡是我的弟子,三寶弟子,要行修孝道的,要孝順父母的;應念念中常憶父母,當你幸福的時候,常想念父母,乃至于過去七世父母。想念他們干什么?在年年的七月十五日想念他們,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我都要供養(yǎng)三寶,就這含義 ,我都應當修行,把我的功力回向給父母。常以孝,孝是孝順父母;慈是對一切眾生,給給一切眾生的快樂。
因為這個盂蘭盆經屬于小乘,屬于現(xiàn)世的,不是大乘經。像我們講華嚴經,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對一切眾生都應當孝順,那是菩薩。你也這樣發(fā)心,你是菩薩。你這樣發(fā)心,人天二乘。一切眾生長養(yǎng)我們慈悲的心,我是習慣了講華嚴、講法華,最后我們都回向大乘,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父母。大家讀過普賢行愿品,一切諸佛成佛是以眾生為根本的,眾生為菩提的根本;如果沒有眾生,你佛成不了的。那你菩提心怎么發(fā)?菩提樹怎么成長?菩提果怎么結?所以我們還是回歸,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父母就擴大了,給一切眾生幸福。凡是自恣日,我要報答一切眾生的,就以普賢行愿來報答,愿一切眾生都成佛;那不止自己七生父母,無量劫的父母。
若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是法。
若一切佛弟子,就是最后佛的囑托,凡是我的弟子都應當奉持盂蘭盆法,就是囑托流傳。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這個四輩是指出家在家,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就是佛的四眾弟子;都應該生歡喜心,生希有心,生難遭難遇想,能夠參加盂蘭法會,功德圓滿。
現(xiàn)在剛是十三,延續(xù)到十五,把你們思想延續(xù)到十五。我們在此的大眾,當然十五要正式開始。這是預演,預演就是一天要來做的時候,先學習學習我們到十五那天怎么過。就這么過,十五那天是真正供養(yǎng)的日子。
我簡略跟大家說說盂蘭盆經,現(xiàn)在講完了,很簡短。祝大家吉祥!
- 上一篇:在線抄寫盂蘭盆經
- 下一篇:為什么說《盂蘭盆經》是佛門的《孝經》?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
- [佛經故事]迦旃延尊者度貧女,布施的功德可以越渡貧窮的苦海
- [佛學常識]六和敬是指什么?是哪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