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
《藥師經》,全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由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為中文。和《地藏經》一樣,《藥師經》是贊嘆藥師佛行愿的佛經,是大乘經典之一!栋浲咏洝氛f,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從一日乃至七日能夠一心不亂,此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詳情]
藥師經講記
庚九回邪歸正愿
『第九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于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眾生不知佛法,淪墮于邪道之中,只要聽到藥師如來的圣號,便可脫離邪道,走上正途。沒有佛法的地方,受邪道的熏染特別深。惟愿藥師如來的圣號,遍化全世界,使墮于邪道的棄邪向正。
藥師如來因地發(fā)愿;來世證得大菩提時,要「令」一切「有情」,都能「出」離惡「魔」的「罥網」,和「解脫一切外道」的「纏縛」,網與罥,樣子差不多;捕魚的叫網,捉獸的叫罥。迷信魔外邪說,像魚獸被罥網羅住了一樣,不易解脫出來。魔和外道的不同是:佛法以外的宗教,名外道。魔的意義是殺者,不一定是宗教,如一種主義,一種學說,可使人不信因果法則,抹煞道德價值,或是否定真理;蚴鞘谷藯壐呱卸蚍灿,棄身心修養(yǎng)而求物欲滿足,害人害世的,都是魔。如有眾生落在魔的罥網中,藥師如來方便,使他脫出魔掌,投入佛法的懷抱;如有眾生受了外道邪見的纏縛,藥師佛也使他得以解脫,歸向正法。不論邪魔的,外道的,通稱為「種種惡見稠林」。邪惡見,如同稠密的森林,誤入其中,觸處荊榛葛藤,不易覓路出來,F(xiàn)在藥師本愿,要用種種善巧方便,導「引攝」受,使出離魔外的邪見,而安「置」于佛法「正見」之中!笣u令修習」四攝六度等「諸菩薩行」,而「速」能「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此愿是佛令眾生,從魔及外道的黑暗中,奔向光明的正法。魔外的惡見力量極大,如不曾在佛法中得到不退轉,都有受魔外所轉的可能。從前有一比丘,看見裸體的外道,便譏笑他。佛提醒他說:不要笑他,你說不定也還要做外道呢!我們修學佛法,如未得正確而深刻的信解,得不退轉,現(xiàn)生不落魔外,來生,也可能墮入邪網呢!必須如大乘發(fā)菩提心,小乘發(fā)出離心,得不退轉,才出魔外的稠林,才可真正的歡喜!在這邪說猖狂的末世,我們要時時提高警覺,始能免于魔外的迷蒙。
庚十從縛得脫愿
『第十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錄,繩縛鞭撻,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第十大愿,是藥師如來在因地中,發(fā)大悲愿,濟拔犯法受禁的眾生。愿說:「若諸有情」,因犯罪或受枉而為「王法所錄」。國家法律,過去稱為王法;錄,是受國家法律的制裁或審判。經過法律裁判,或用「繩」索捆「縛」,加以「鞭撻」;或受徒刑,「系」禁于「牢獄」中;罪更重大的,「或當」受剜手足耳目等「刑」,或遭「戮」殺──死刑!讣啊蛊洹赣唷狗N種的「無量災難」,受欺「凌」、侮「辱」,而致「悲」傷憂「愁」,交「煎逼」迫,「身心」感「受」無邊的「苦」楚!這些苦難,在這個時代,更加普遍。
悲心深切的藥師如來,愍念到眾生的苦痛,所以說:受這些刑罰災難的有情,「若」聽到「我」藥師如來的「名」號,由于「我」的圓滿「福德」力,與廣大「威神力」加被他們的緣「故」,便能「悉得解脫一切」災難,而免受「憂」愁「苦」惱!
國家創(chuàng)制法律,原是為了制裁惡人,而保障善良人民的權益,維持社會的治安。社會相當復雜,人與人相處,難免發(fā)生糾紛;彼此互相猜忌,互相爭執(zhí),互相欺詐,互相凌辱,一切殺盜淫妄種種罪惡,莫不于此層出無窮。所以,為社會的秩序著想,為人民的安寧著想,就非正之以法律,范之以規(guī)矩不可了。但因冤枉而受法律誤害的,當然也在所不免。故上說的種種罪犯,從縛得脫,可約兩方面說:
一、冤枉的:過去宿業(yè)現(xiàn)前,受人誣告,以致被系,遭種種刑罰。像這類苦難眾生,若能稱念藥師如來圣號,定可業(yè)障消除,得免于難。
二、確是違犯國法,如匪盜的殺人掠物,擾亂國家治安;或操縱金融,破壞國家經濟;邪淫,或侵占等。像這種罪犯,稱念藥師名號,是否也能夠免難得脫?如稱名而能得脫,那等于獎勵犯罪了。不久以前,總統(tǒng)就職時,有人建議大赦;消息一出,牢里的犯人反而多起來。因為有人懷著赦免的希望,不惜為非犯罪。這樣的罪人,當然是不能解脫的。不過,如罪有應得,而能于佛生凈信心,慚愧心,至誠懇切的懺悔,確認錯誤,立愿痛改前非,這樣的禮念藥師如來圣號,也有得脫可能。
須知國家對人民而治以法律,并非惡意,而是要人民向上;即使不得已而刑殺,也是殺一警百。所以犯罪而能真切的悔悟,約個人說,原可以不必懲處。如現(xiàn)在我國,訂有『自首改過』的寬大法律。像這樣犯罪而能虔誠懺悔,稱念藥師如來名號的,感應道交,也可解脫一切苦難。
庚十一得妙飲食愿
『第十一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yè);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后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第十一大愿」說:將來我成佛時,「若諸有情」生活困難,而受「饑渴所」逼「惱」,「為」了維持生存,不擇手段去追「求」飲「食」,「造」下了重大的「諸惡業(yè)」。世間飲食,不是現(xiàn)成而一求便到的。有知識有才能的,可用智力體力去換取,但無技能,又無資本,那從何而來此資生物呢?為了生活,不是暗偷,便是明劫,或者欺詐,或者恐嚇,但這會造成社會的動亂不安,決非善事。由此,可知作惡也有兩類:一是由于內心的煩惱深重;另一是環(huán)境所迫,出于不得已。如由于煩惱所驅使而造罪惡,即應從思想等去解決;若由于貧窮實在沒得吃,沒得穿,就得從經濟方面去解決。藥師如來因地發(fā)此大愿,即從解決后者著手。所以說:一切饑寒無衣無食的眾生,若「得聞我名」字,依照佛的開示,「專」心憶「念」,信「受」奉「持」,那么「我當先以上妙」的「飲食,飽足其身」,然「后」進一步,「以」無上的佛「法味」,使他們「建立」于佛的正法中,得「畢竟安樂」──究竟解脫樂。
飲食祗能作暫時的救濟,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如人的思想不正,行為放蕩,不守信用,不務正業(yè),弄到經濟拮據,生活困苦,這決非救濟所能解決的。如先以飲食飽其口腹,進而教以人生正行,知識技能,使生活改善,從事職業(yè),就相對的解決了。再進行一步,令其修學佛法,在佛法豐富的寶藏中,得世間希有的無上法樂,那才是究竟的救濟。古語說:『衣食足,而后知禮義』。藥師如來,針對這一現(xiàn)實,故發(fā)此愿,先以食味,再以法味。有人說,佛法是出世的,不問人生現(xiàn)事,實在錯誤!佛法的重視現(xiàn)實人生樂,我們讀了藥師佛的本愿,便可知道。中國佛教的衰微,似乎是忽略了藥師法門的救濟,而專重于后世與出世佛教的宏傳。所以今后的佛弟子,應多多發(fā)揚藥師精神,多從事救濟運動。藥師如來在因地中,發(fā)了這一大愿,對于我們確為最有意義的啟示。
庚十二得妙衣具愿
『第十二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涂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藥師如來的第十二大愿,希望他將來成佛時,使一切貧苦有情,都能得種種美妙的衣服、裝飾品,及娛樂用具。
「若諸有情」,因為「貧」窮困難,「無衣服」穿,也沒有被褥帳子,為「蚊虻」所苦;冷天無衣御「寒」,「熱」天無衣遮體。這樣的「晝夜逼惱」,不勝其苦。藥師如來悲愍眾生,愿使這一切苦惱有情,得到安樂,所以說:「若聞我」藥師如來的「名」號,「!剐姆Q「念」,如法「受持」,那末承藥師本愿功德與威神力,即能「如其」內心「所好」,高興得什么,「即得」什么──長的、短的、厚的、薄的,「種種」高貴的「上妙衣服」。同時,「亦」能「得一切寶莊嚴具」,如首飾、寶石、古董、花瓶等類;還有「花鬘、涂香」,這都是屬于嚴飾身體的東西。此外,還有「鼓樂」──音樂,「眾伎」──娛樂所用各樣器具?傊鸽S」貧苦眾生的「心」意所愛好「玩」賞的,藥師如來「皆」能「令」他得到「滿足」。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