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稱《普門品》。原是《妙法蓮華經》里的一品,由于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抽出來,成為便于受持讀誦的單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長行,所以在漢文譯本如晉竺法護的《正法華經》、姚秦鳩摩羅什的《妙法蓮華經》等中,此品全都是長行。...[詳情]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及解譯

  一個學佛修行、追求真理的人,為了傳播真理,所以必須要擁有一種最重要的觀念,那就是舍身求法的態(tài)度。如果我們的肉體死亡了,我們可以再換一個肉體繼續(xù)修行鍛煉,根本不需要去擔心,但是當你執(zhí)著五蘊﹙肉體、感受、思想、行為、意識﹚的得失迷惑時,根本就無法進入自己的心靈法界。也就是說,當吾人在修行學佛的時候,最大的障礙就是對這生命的態(tài)度要“能舍”,這就是我們剛說的舍身求法,如果你對生命都能舍的話,那么請問天底下還有什么事情、還有什么東西、還有什么財物能夠讓你執(zhí)迷不悟,能夠讓你障礙到內心的呢?這就是修行大乘佛法最重要的一個關鍵(犧牲奉獻)。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無盡意菩薩,假使有人若有罪、若無罪,這個若有罪、若無罪,就是在強調如果你看到有人遇到災難,你因為內心的恐懼害怕或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私心或是怕吃虧,而不敢向受難之人伸出援手,這種冷漠,自掃門前雪的心態(tài)就叫做若有罪、若無罪。當我們知道別人有難的時候,我們卻保持沉默不伸出援手,這樣子也是造罪作惡啊。就好像最近媒體報導的現(xiàn)世報事件一樣,在一條鄉(xiāng)間小路上,一條小小三米的道路,因為很多人騎車路過常常會掉進水溝里,在深深的水溝中,都是一些突出的鋼筋,所有掉下去的人,最少都是縫二十針以上,當附近居民發(fā)心說要拓寬這條產業(yè)道路時,因為這條馬路旁邊有一條政府的水利會水溝,是公家的土地,結果在水溝旁的地主拒絕拓寬,他認為只要把馬路拓寬到他的田邊,他就會損失了這些水利地的利用權力與利用的價值,這就是他內心無知的一種冷漠和自私而不管眾人的災難,因為他不愿意損失自身的利益,結果一年下來,不但有二十幾個人在黑暗的夜晚,騎車掉到水溝里,受到嚴重的傷害,最后連他的兒子在下班騎機車回家經過時,為閃避轎車不及也掉下去了。當時他看到鮮血淋淋已經破相的兒子,才深深的后悔,他本身不公不義的冷漠,到最后也回報到自己身上。所以,有很多人會抱著“死的又不是我家的孩子”的這種無知觀念,當災難發(fā)生在自己家里時,甚至還不能夠立即警覺、檢討修正自己。因此當正信佛教徒在面對自我良心的那一刻﹙良心的意思就是天理良知的作為﹚你一定要毫無畏懼的站出來,說出事實的真相,護衛(wèi)真理,這才是真正菩薩(有智慧的人)的行為。這個時候,釋迦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功德就像巨大的高山一樣巍巍廣大。如果眾生經常沉溺在淫欲之中,這種淫欲之心就會像動物一樣,吃飽、睡飽就會產生這種淫欲之心,完全沒辦法自拔,只有動物才會缺乏慈悲自制的性沖動能力。但是也有很多人經常處在淫欲之心的迷惑中,看到美色在前就不計一切后果想追求、想得到。所以在妄念之中追求妄念的目標,只會為自己帶來無量無邊的痛苦,甚至去做奸犯科,所有的作惡造業(yè)都要付出相當慘痛的代價。如果說眾生處在失去分寸自制的情況下,內心若能生出恭敬、虔誠、大慈大悲的意念時,這樣就可以立即超越這種淫欲沖動之心,因為內心有正確的分寸和自制的能力,才能發(fā)出大慈大悲的心。淫欲之心是所有人類歷劫生死以來最難修正的原始劣根性,如果要修正原始劣根習性的時候,只要一心來持誦“南無觀世音菩薩”圣號,才有辦法轉化淫欲之心,也就是將淫欲的污泥,轉換成自制、分寸的智慧,這樣就能馬上擺脫淫欲之火的情緒沖動,只有人才有這種慈悲的分寸和自制,只有人才會有這種向上的靈性和斗志,所以只有萬物之靈的人類,才能瞬間超越動物,也就是畜生般的愚癡無智心境。如果有憎恨愚癡之人,不斷產生憎恨愚癡的情緒和想法來干擾障礙自己時,只要一心來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圣號,就能將心里的嗔恨化為溫柔,將內心生出的愚癡怒火化為慈悲喜舍的力量,這力量就是觀世音菩薩的精神智慧。

  這時候,釋迦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持念觀世音菩薩圣號的人,必須擁有大丈夫的氣概,這大丈夫的氣概是不分男女,男人和女人都能發(fā)出大丈夫的氣概,除非女人自認為自己是嬌弱的、是陰柔的,除非女人自己心里已先預設弱者的立場,說因為自己是女人,所以不能做這,不能做那,用思想來限制自己。在這里所說的大丈夫氣概是沒有男女之分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共同向上的心,每一個人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圣號的時候,都要有大丈夫的氣概,敢向世間一切邪惡來挑戰(zhàn)。

  今天法師在講經說法的時候,順便告訴各位,你們也要用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之心,用大丈夫的氣概向人間世界所有邪惡的勢力去挑戰(zhàn),去實踐力行,這樣不但能利益眾生,也能將自己內心的靈明覺性喚醒,因為大家歷劫生死苦海,一直都在千秋大夢里沉睡。當你在修行學佛實踐力行的時候,勇于發(fā)出這種無私的大菩提心,就能叫醒你內心的靈明覺性。如果你持誦南無觀世音菩薩,或是在禮拜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如果希望桌上一斤水果的供品,能換回一斤的幸福,那你根本就是和菩薩在討價還價,你只是在追求自己的福報,你只是在追求自己辦事順利而已,你不是真正在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喜舍,你根本就是在“學魔”。所以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是代表你內心生出真正的慈悲智慧。也就是說,用心口合一的虔誠去持誦南無觀世音菩薩,說的跟做的都是一樣,你才能在今生今世發(fā)出大菩提心,若沒有發(fā)出大菩提心,就永遠無法知道什么是明心見性。這樣,在生生世世輪回之中,才能夠擁有佛法、真理、智慧與你同時存在。這也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強調的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大慈悲心)的真實涵義。所以當吾人想要求生男的時候,便會立即在自心之中生出智慧、莊嚴、福德之男。如果用心來持誦觀世音菩薩的時候,你就能感應到觀世音菩薩的威神之力,就是能夠讓所有的人求男就能得男,求女就能得女。求男代表從內心生出福報,求女代表從內心之中生出智慧。若欲求智慧、求福報,福智雙修,就能將心胸狹小的個性放生,這樣就會在你心中生出一種力量,觀世音菩薩的威神之力就是這樣。在禮拜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就等于一種發(fā)愿,如果你不是在發(fā)愿,那禮拜觀世音菩薩等于是一種盲目的膜拜。因為你在禮拜和發(fā)愿的當下,你將自己內心的無知業(yè)障瞬間全部消滅掉,這就是尊貴的發(fā)愿。一心供養(yǎng)的涵意就是在心中生出慈悲的智慧,真正的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一心禮拜、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就是在指這個意思。換句話說,當你內心不能發(fā)出大菩提心去傳播真理、利益眾生的時候,你就沒有辦法道感神交的感應到這個求男,就是消滅內心的愚癡就是福德。所以能在心中源源不斷地生出智慧,這就是一種供養(yǎng),一種最大的人天供養(yǎng)(故人間至極的善行就是修行學佛)。

  如果持念觀世音菩薩圣號的時候,在內心產生利益眾生的慈悲想法而你無法去實踐力行,那念百千萬遍也都是白念的,你只是在浪費生命、虛度青春而已。所以宿植德本,它就是在形容過去歷代以來修持;雙修法門的人,皆能在現(xiàn)今世受人敬愛,在未來的世界必定也能花開見佛,獲得即身成就。若修持準提法也是一樣,如果在學習準提法也能讓內心產生智慧,如果在持誦準提神咒、觀想準提觀音的時候,內心無法產生慈悲愿力和實踐力行,那法師必須嚴謹?shù)母嬖V你,無法真誠用心就算你念一百萬遍也是枉然。因為你在修持準提法的過程不能讓你產生智慧,不能讓你生出愿力,也不能發(fā)出實踐力行的勇氣,那你就是用妄心來修正法,口念心卻不去行,永遠只會得到妄念的法。如果你能抱著追求佛法、真理、智慧的心態(tài)依法來修學準提法,那你就會產生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觀世音菩薩就是在形容眾生內在慈悲的心地,也是在指眾生開悟后清智慧的本來面目。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用身體來實踐、用語言來持念、用真誠的內心來恭敬、虔誠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的時候﹙身體、語言、意念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密相應﹚,能夠用三密相應來專心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而沒有第二個心的時候,你的內心自然就會生出清凈慈悲喜舍的智慧。那所有無量無邊,有如虛空般的福德必定歸于佛性顯露真心修行學佛之人的。用這樣的心態(tài)來持誦普門品,來持念觀世音菩薩或是來修持準提法,才能真正功不唐捐,才不會白白的口念心卻不去行,浪費青春、浪費生命。

  原文: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yǎng)飲食、衣服、臥具、醫(yī)藥,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yǎng),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xiàn)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xiàn)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xiàn)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xiàn)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xiàn)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xiàn)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xiàn)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xiàn)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xiàn)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xiàn)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xiàn)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xiàn)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xiàn)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身得度者,即現(xiàn)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xiàn)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xiàn)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xiàn)之而為說法。應以執(zhí)金剛神得度者,即現(xiàn)執(zhí)金剛神而為說法。

  解譯:這個時候,釋迦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要是有人禮拜持誦六十二億恒河沙數(shù) (印度的恒河,它的沙有無量無邊那么多數(shù)不清),那么多的菩薩圣號,并將所有的財物、所有的食物、所有的衣服還有臥具、醫(yī)藥來供養(yǎng)十方三世諸佛﹙此乃形容過去、現(xiàn)在、未來尚未成佛的無知眾生﹚,那這個人的福報多不多呢?無盡意菩薩立刻回答:很多的。佛陀馬上向無盡意菩薩開示說道:如果因為這種有所得的布施作為不能從他內心之中生出清凈智慧的悟性,那便是毫無功德可言。因為只有透過實踐力行和承辦佛事的威猛之心,才能夠讓你的內心清醒,才能夠讓你生出慈悲喜舍的心,這樣他所持念的觀世音菩薩圣號才是真實不虛偽的,因為他內心不虛偽,他是用清凈的心來持念的,所以才稱其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遍塵剎的法力。無盡意菩薩請示佛陀:觀世音菩薩是如何游化人間世界來說法的?他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因緣呢?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無盡意菩薩:善男子。(善男子是指追求真理、傳播真理,內心清凈,信心具足的人)若是有國土眾生,這里的國土眾生就是在形容吾人心中無知的想法,這國土指的是心地,眾生就是指心地之中的無知和煩惱,所有國土眾生、所有心地的煩惱若能獲得洗滌,獲得清凈,成佛的機緣自然就會成熟,觀世音慈悲喜舍的法力就會立即感應在此人心中,進而產生追求真理、實踐真理的大無畏心去行持六度萬行的菩薩道。六度萬行我們在般若心經里有說到,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所有想要成就道果的人,不透過這六度萬行的無所求、無所得作為,是不可能進入成佛的境界,自然就能化煩惱為菩提,就能發(fā)出大菩提心,也就是發(fā)出一個求道、學道、成道的信心,用信心來感應真理的時候,你才能生出清凈的智慧,內心的國土自然清凈,這樣就可以稱為觀世音菩薩的應化之身了。如此,我們所有內心的邪魔、邪見自然就不會產生。這些魔兵魔眾就不敢侵犯到我們。所以邪魔經常都會逼迫學佛求道的人放棄向上的斗志,只要能在內心產生清凈的慈悲智慧,你有清凈慈悲的心地和喜舍的智慧,當下你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你就能破解這些邪魔的干擾。應以佛身得度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會以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智慧來為其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xiàn)辟支佛身的智慧和需求,而為其說法。辟支佛是在詮釋不需要人指引不需要人教導,自然就能自動修行求道,因為他們累生累世修持的金剛悟性是不會讓污泥來掩蓋、來腐蝕。金剛就是代表一種堅固永不毀壞的佛性,用智慧來形容金剛悟性是很奧妙的事情,因為我們歷劫生死苦海,都是受到內心的煩惱和污泥給掩蓋住了,所以我們的金剛佛性顯露不出來。在吾人內心之中,本來就擁有三藏十二部經典的智慧,只因為被污泥也就是塵染所掩蓋內在的光芒,當能夠聽到善知識或法師在講經說法,講解心靈智慧法門時,內心馬上就能產生共鳴和相應,立刻就會發(fā)出愿力,要跟法師共同傳播佛法、真理、智慧。由于內心發(fā)出不可思議的菩提真心,所以才會感應到觀世音菩薩慈悲喜舍的威神之力,由于內心供奉真理,所以才能體會宇宙萬物之道;在歷劫轉世過程中,成就一個相貌莊嚴寂靜心地之人,這就是緣覺羅漢辟支佛修持最高的果位。

  “應以聲聞羅漢得度者”,這里是在說明能從苦、集、滅、道的變化無常中,體悟生命的法則就是佛法真理。內心如果混濁缺乏智慧的時候,自然不會喜歡去親近佛法,去聽聞佛法,而且還會心神不安寧、飄浮不定,缺乏信心,更會喜歡去親近一些邪見的人、事、物就是不喜歡親近真理,不喜歡聽法開示說事實的真相。一個人內心清凈的時候,自然就會產生清凈的智慧,這樣才能夠凈心聽聞宇宙萬物之聲,而大自然中的聲音都是真理的訊息,這就是聲聞羅漢成就的法門。觀世音菩薩的威神之力就在大自然中應化示現(xiàn),用犧牲、奉獻的智慧心量去渡化聲聞羅漢,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觀世音之所以能夠聞聲救苦就是因為大慈大悲的精神和宇宙中的大愛一樣。宇宙中的空氣、陽光、水一樣遍布大地,絕不會因為情緒上有所變化,陽光就不照射人間了;也不會因為今天老天爺不高興,所以就不下雨了,大自然的法則是不會受到情緒干擾和影響,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三世恒常不斷地運轉,這就是一種無緣大慈,這就是宇宙中的同體大悲。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這是在指修持清凈梵行,斷除欲念,遠離愛恨情仇之人,具有人天第一福報和智慧。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主要是在強調以佛渡佛,絕不是以佛來渡眾生,這點大家一定要記得。所以法師每次都會告訴來佛堂上課的菩薩們,只有佛才會來念佛,眾生是不會走入佛堂來學佛的,每一個走入佛堂學佛的人,都是內心顯露佛性才會走入佛堂來的,大家只是暫時失去了信心的能量而已,法師不斷地調教大家要恢復信心,一定要相信自己本來就具足宇宙所有的能量。所以,眾生為了生脫死、即身成就,而來親近佛堂學習佛法,來傳播佛法、真理、智慧利益所有眾生。這就是說,如果你沒有辦法達成引渡眾生的目標,至少也可以先渡好自己,讓自己能夠超越生死苦海解脫痛苦煩惱,這種小乘羅漢的修法,因為只顧到自己了生脫死(了生脫死乃指能夠降服自己的七情六欲,能覺醒利他的生命狀態(tài),稱之為生;而顛倒自私的生命狀態(tài)稱之為死。)了生脫死是希望全人類都能了生脫死,而不是只有自己而已,但是你能讓自己了生脫死,這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力。所以,大乘佛法之所以為大乘佛法,是因為能對人間世界不斷地付出心力,能夠利益眾生,他的心量比較大,能夠利益比較多人,所以稱其為大乘。小乘因為心量比較小,只追求自己了生脫死,而不去理會眾生的痛苦沉淪。所以佛法、真理、智慧的水,釋迦牟尼佛同時給大家喝,全部都是一樣的水,沒有大乘小乘之分,這完全在于每一位來學佛修法的人,當下的心是處在什么樣的心境,他的心量是大是小而來決定大乘和小乘之分。再次強調,佛法是沒有什么分別的,大乘小乘的分別不是在佛法本身,而是在于眾生內在的心量大小問題;因為所做所為皆從你能利益多少人來作評斷。這個價值觀,完全取決于利他主義,你能利益越多人就表示你擁有清凈廣大的心量和智慧,如果是一個沒有智慧的人,他怎么利益也只是在利益他自己啊。小智慧的人只能利益十個人而已,大智慧者能利益二千三百萬人,這才是真正大乘的利他主義。所以佛陀強調,沒有智慧毫無功德可言。

  所有學佛修行的作為,都能稱之為“開悟”的狀態(tài),開啟自己內心清凈的智慧,但若要開悟的唯一條件就是“發(fā)菩提心”,很多人以為有錢有勢,才能發(fā)菩提心,這是不對的,只要愿意用清凈的心來修法學佛,來開啟內在清凈智慧,甚至于實踐力行,奉行真理、傳播真理,這些實際的行為就叫做發(fā)菩提心,也是人世間至極的善行。這個時候釋迦佛陀繼續(xù)對無盡意菩薩開示說道:“應以帝釋天得度者”,這帝釋天,就是在形容心境處在人天界最尊貴的人,因為內心信仰真理,所以他能將一切的福報來施予眾生,所以不會受到無知業(yè)障的迫害,而人類的最大業(yè)障就是來自無知的束縛,所以帝釋天永遠不會退卻,是能夠擁護佛法,真理心境的人。觀世音菩薩(慈悲喜舍的精神形容)就會用帝釋天身的心境智慧來為其說法,讓它得到更上一層的成就。

  “應以自在天得度者,即現(xiàn)自在天身為其說法”,這是指學習佛法真理的人,能在內心生出自由自在的清凈法身,法身就是一種智慧的心境狀態(tài),在歷劫輪回轉世的時候,都不會受到五蘊的束縛,能夠來去自如,在內心修持佛法真理,所以會自動修行佛法真理,就好像魚碰到水一樣的法喜,因為喜歡聽聞真理,所以不會受到惡報災難的糾纏,在轉世的過程之中有自在無礙的力量,能夠成就人天境界最大的福報和功德。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