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稱《普門品》。原是《妙法蓮華經》里的一品,由于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抽出來,成為便于受持讀誦的單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長行,所以在漢文譯本如晉竺法護的《正法華經》、姚秦鳩摩羅什的《妙法蓮華經》等中,此品全都是長行。...[詳情]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及解譯

  原文:“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解譯:當吾人的言行作為和意念的思考,受到內在無知、幼稚(無知眾生的形容)妄念干擾時,內心世界就會被痛苦煩惱的羅網困住,當無法解脫的時候,就會不想活了,想要自殺,對生命也失去虔誠、恭敬的態(tài)度,若能憶及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智慧,這樣就能警惕自己不要鉆牛角尖,將心量打開,返觀自照,擺脫五蘊(肉體、感受、思想、行為、意識)的干擾,內心就能生出清凈的慈悲智慧,就能解除所有的煩惱和苦厄。這是解脫煩惱魔的秘訣。人類最大的業(yè)障就是“無知”,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明知不可為,卻偏偏要去做,這就是自尋煩惱的無知業(yè)障。

  原文:“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xiàn)身。”

  解譯:觀世音菩薩因為心無掛礙、心無邊際,沒有小心眼,所以具足神通自在的力量,以三十二應身的慈悲智慧,遨游十方法界(佛、菩薩、緣覺羅漢、聲聞羅漢、天、人、阿修羅、地獄、惡鬼、畜生),在每一種心境中應化現(xiàn)身,以慈悲智慧的威神之力,引渡十方法界心境的人。

  只有心無掛礙的人,才不會受到任何的考驗時,而被困住,游戲神通的最大條件,就是心無掛礙的解脫智慧,所以觀世音菩薩才能以三十二種心境來引導、渡化三十二種不同根器的人,故正知、正見的智慧,才是最大的神通力。

  原文:“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解譯:吾人的內心存在著很多痛苦和可怕的心境,就像活在陰濕、黑暗的三惡道中。受困在心田牢籠地獄的人(此乃地獄心境),自以為是,頑劣固執(zhí),聽不下佛法,所以會活在自己錯誤的觀念下,過著痛苦的生活。也有人不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導致永遠生活在無法滿足的(貪食、貪色、貪睡、貪名、貪利)欲望追求中,為無法滿足的欲望,而痛苦不堪(此乃惡鬼的心境)。更有人為了欲望的追求而失去靈性,做出連畜生都不如的作為,來滿足自己,這是標準的畜生道心境之人。當吾人活在三惡道心境時,是十分痛苦的,當缺乏清凈的心靈智慧時,生的時候,痛苦煩惱的過日子;老的時候,為肉體衰敗而痛苦;生病的時候,痛苦不堪的茍活著;當死神來臨時,又畏懼死后的未知世界。這些人生之苦,如果都能用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的作為,在內心之中憶念菩薩的清凈慈悲智慧,并體悟靈魂(自信),在世上經歷了生、老、病、死之后,又會在換一副肉體,投胎轉世,所以自然能夠解除人生的八種苦難。也因為智慧通達真理,所以不會被生、老、病、死的劇情迷惑而痛苦,而洞悉生命的真諦。

  普門品強調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乃指在吾人心中,永世信仰慈悲喜舍的宇宙大愛,永世在吾人心中供奉慈悲喜舍的宇宙大能,因為觀世音菩薩所代表的并不是一尊神,讓人拜拜而已,他就是宇宙大愛、大能的真理示現(xiàn)和形容。

  原文:“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愿常瞻仰。”

  解譯:觀世音菩薩的微妙觀察之力,有五種觀察智慧: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悲觀、慈觀。所謂:用真心求道,來觀察眾生的心念流動稱之為“真觀”;清凈無染的觀察眾生心起動念,稱之為“清凈觀”;用歷劫成就的經驗和智慧來觀察眾生的心地,稱之為“廣大智慧觀”;用悲天憫人的心念來觀察自己的心起動念,稱之為“悲觀”;用慈祥的愛來觀察眾生的心地,稱之為“慈觀”;觀世音菩薩用這五種細微的體悟,來指導眾生成為內在心靈的觀察者,觀察心起動念的聲音,來依怙眾生、慈愛眾生,所以眾生要常常憶念觀世音菩薩的莊嚴德性,常常學習觀世音菩薩的五觀妙心。

  常愿常瞻仰乃指喜歡念觀音、拜觀音、學觀音、聽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事績而法喜充滿,若只知道拜觀音,卻不能實踐力行觀音慈悲喜舍的精神時,就不能稱之為常愿常瞻仰了。

  原文:“無垢清凈光,慧日破諸闇;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解譯:保持內心清凈的思想,去除世俗分別的邪見,追求事實的真相(真理),就能在吾人心中產生清凈的真理之光,就像智慧的陽光一樣,能照射吾人心中陰濕晦暗的各種邪見想法,也能降服贊美、毀謗和順利、衰敗的侵擾,更能調服情緒失控和脾氣爆發(fā)不可收拾的災難,就像永恒不滅的內在明燈一樣,恒常照耀吾人心田,保持無限的光明心地,故祖師云:“內心供奉真理的人,永世得大自在。”真理就是事實的真相,絕不是指五蘊世俗的假相,而是指五蘊之外的靈性世界,也就是大自然的法則。

  世俗分別的邪見乃指喜歡用復雜、世故的想法,去分別他人的好、壞、善、惡,并自以為是之意。每一個人內心都有陰暗、缺乏靈性的劣根性,若不能謹慎守護,讓心地保持清凈光明,就很容易讓利益、衰敗、毀謗、名譽、稱贊、譏笑、痛苦、歡樂的八風吹動,而災難臨身。故每個人心中都有光明面和黑暗面的存在,而光明面的心態(tài),能像日光一樣照射陰暗的心田,也能化解災難風火的吹襲。

  原文:“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解譯:觀世音菩薩勇猛智慧的精神和教示,就像天上的雷電般,堅定的響徹人間世界。觀世音菩薩慈悲憐憫的心念,就像祥和的云彩,帶來清涼芳香的甘露法雨,能滅除眾生內心國土的煩惱焰火。

  念彼觀音力,乃指觀世音菩薩的威神之力,包含著強大、無畏、無堅不摧的金剛智慧,也包含溫柔、細致的慈愛,就像平日慈祥容貌的觀音,在農歷七月十五日的時候,就會化現(xiàn)為恐怖、可怕的大鬼王(大士爺),用威猛的形象,代表金剛明王的精神,來震懾吾人心中陰暗的眾小鬼,引渡出離三涂之苦,這正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智慧之力。

  原文:“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解譯:當眾生內心的六賊(眼賊、耳賊、鼻賊、舌賊、身賊、意賊),互相干擾,六根無主,各自作亂破壞本自清凈無染的心而彷徨無依、恐懼無助的時候,只要憶念觀世音菩薩本自清凈,不假外求慈悲的正知正見中,所有眾賊(六根之賊)便會自動退散,無法作亂,內心立即平穩(wěn)。

  當吾人心中的六賊作亂時,心中就會心神不寧,恐懼害怕,而失去自主的能力,導致精神恍惚,精神不濟,身心莫名的疲憊至極,若能立即憶念觀音慈悲智慧之力,立刻就能恢復清醒的心神,故持守清凈慈悲的智慧,善護念六根,這樣才能穩(wěn)定清凈的心靈。

  原文:“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解譯:觀世音菩薩慈悲喜舍的智慧力量,如同清凈梵行、柔和慈悲的妙音,又像海浪拍打,千軍萬馬的大威神之力量,能勝過人間世界、萬丈紅塵所有的語言和所有的聲音,所以眾生(無知的心念),要經常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實踐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利他精神。

  因為信仰觀世音菩薩法門的人,必須體悟五蘊皆空的智慧,才能達到心無掛礙的悟境,并對觀世音菩薩的威神之力,深信不疑,并且實際去做。

  原文:“念念勿生疑,觀世音凈圣;于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

  解譯:眾生若能在持念每一句觀世音菩薩圣號時,都能不懷疑、不迷惑,信心具足的一念接一念,心中清晰明朗的浮現(xiàn)觀世音菩薩慈悲形象,并憶念觀世音菩薩即是代表宇宙精神的大能量、大智慧,唯有這樣,被受困在痛苦、煩惱、生死苦海中的眾生,才能得到護佑和加持。

  信心具足,乃指相信、了解,并去實踐力行慈悲喜舍,發(fā)出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大愿,如此就能應證慈悲喜舍的大愛,這也是人類歷劫最大的力量泉源,故堅定相信內在心靈最大的光明世界,就是將慈悲喜舍的精神,也就是將觀世音菩薩的精神供奉在心中,并在每一個心念流轉里,不迷惑、不懷疑、沒有第二種心,此即稱之為“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

  原文:“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解譯:所以觀世音菩薩,具備了宇宙中一切的功德之力,能用慈祥悲愿的心胸,來看待受無知迷惑,而生活在煩惱痛苦里的眾生,并且能不厭煩、不棄舍的護佑他們,服侍他們直到解脫為止,這樣的作為歷劫未曾間斷,所成就的福德智慧,歷劫聚合起來,就像大海一樣的深,一樣的廣,無窮無盡,無法衡量,所以值得大家對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事跡,獻上最誠摯的頂禮。(頂禮乃指對其慈悲、喜舍的一切精神和智慧作為,做出至上最高的敬禮,不是一般用世俗拜拜就可以比擬的。)

  原文: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yè),普門示現(xiàn)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fā)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解譯:釋迦牟尼佛對法華盛會的眾人唱完詩偈。這時,法華盛會中有一位持地菩薩,這位菩薩就是我們都熟悉的土地公,(也就是現(xiàn)今管理鄉(xiāng)里間事物,里長之類的人物)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恭敬贊嘆的對佛陀說:大智慧的覺者,若是有眾生(無明、愚癡之人)聽到了您所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慈悲喜舍功德事跡,而引渡眾生獲得自在無礙的智慧,并讓每一位眾生的心靈國土皆能普門品示現(xiàn),讓每一位眾生的心地國土中,都能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智慧,而去實踐力行。這樣心口合一,信心具足的人,將來必定能成就無量無邊的福德和智慧(功德即智慧)。

  當釋迦牟尼佛說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時候,法華盛會中所有八萬四千的無知愚癡和煩惱掛礙,當下在剎那間,皆從歷劫黑暗的深淵中,發(fā)出無量無邊,光明普照十方法界,至高無上的求道、成道真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