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

《地藏經》,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又稱《地藏菩薩本愿經》、《地藏本愿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 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地藏經》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詳情]

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地藏經 >

地藏經開示(北京夕照寺)

海云繼夢北京夕照寺開示地藏經第二集

  好,我們第一節(jié)課算是閑談,把一個學佛者應有的基本人生態(tài)度先跟各位談一下。

  第二個要跟各位談的:我們不管叫做義學,佛學叫義學,儒家叫理學,道家叫玄學,這我們叫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指這個部分。傳統(tǒng)文化它有個最大的特色,我們統(tǒng)稱、古來叫做大學,大的學問。其它現代、近代我們從西方引進來的,這個都叫做小學,小學包括科學、數學、語言(就是英文),這個都叫做小學,小學最大的特色就是斗爭。我們這邊的話叫斗爭,臺灣叫競爭,就是打倒對方,要達到目標,它的目的性強,效率高,這個叫競爭。大學不講競爭,大學講和諧、講圓融,所以中國一個最偉大的字叫做“和”,家和萬事興,和平,和為貴,有沒有?都強調和,F在我們寫的這個“和”太簡化了,和,和不是這樣寫的,一個稻禾的“禾”,一個“口”,古字不是這樣寫,古字會不會寫?龢。這個“龢”里頭包括谷倉充滿,人員相處很和諧,這里頭它已經包括三個東西:一個就是靈性很飽滿,眷屬很和諧,世間自然資源很平衡,三個條件。所以構建一個和諧社會就是建設一個最適合人居的社會。

  那么一個適合人居的社會,它要具備這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靈性要很飽滿,F在的人因為競爭的關系,靈性非常枯竭,靈性一枯竭,他就很痛苦,講不出為什么。你說他要的都有了,事業(yè)成功,子女也有了,夫妻生活好像也不錯,都好像,然后他永遠缺少一個“什么”。你說洋房不知道好多棟,你說名牌,大概除非沒有名的以外他通通有了,然后他又缺少什么?他講不出來。這就是靈性枯竭的典型。一個靈性飽滿的人他很滿足,他夠了,他什么也不要,有也好、沒有也好無所畏。但靈性枯竭的人他外在的東西就很需要,所以你看社會上,越是廣告越是強調品牌,這個社會靈性越枯竭,你放心百分之百正確。一個靈性很充足很滿足的人或社會,他不需要品牌的。要品牌干嘛?品牌就是彌補你靈性的空虛,而且永遠填不滿,靈性永遠空虛。而且靈性空虛的人死亡的時候很痛苦,你放心啦。

  念佛求往生的人,是指靈性飽滿。你要如何讓你的靈性飽滿才重要,不是佛號念多少的問題,假如你只求佛號念多少根本就迷信。佛法給你的是靈性,不是佛號多少聲的問題,不是咒語念多少的問題,是透過佛號、透過咒語、透過禮佛、誦經會增長你的靈性,那才是我們的目標。你要是每天做記錄,今天佛號念一千萬聲、今天磕頭磚塊打破兩塊,這叫破壞,這個跟你靈性增長完全無關,你要留意的。

  這個叫大學,大學在促進你靈性的成長,重點在這里。因為靈性成長以后,與人相處是很和諧的,所以眷屬世間是很和諧的。對于大自然,你也不會刻意破壞,你為什么要破壞大自然?大自然它只要自然存在就好了。你在樹下一躺你就很幸福了,對不對?樹下一躺有蝴蝶伴舞,所以叫夢蝶啊,莊周夢蝶,多么幸福美好!醒來的時候是微風把你叫醒,或者是蟬鳴鳥叫把你叫醒。

  我們現在不會享受,沒有這個靈性,那你就怎么樣?把樹砍掉,蓋個大洋房,然后灌冷氣,叫空調,然后又鬧鐘把你嚇醒,對不對?然后你又被時間框住了,幾點做什么幾點做什么,所以你睡、也不盡情,睡不下去,睡到正熟的時候鬧鐘響了,鬧鐘響了把它按下去以后躺下去又睡著了,結果又去發(fā)明一個會跑的鬧鐘,鬧鐘一響你要把它按下去,可是它又會跑啊,等你抓到它的時候你已經滾到床下了,醒來了。那時候既痛苦又難過,然后那么好的設備,世界第一流的名床,然后又什么單銅的又什么乳膠的,搞了半天什么都沒享受到,因為你要抓那一只會叫的“公雞”,然后心跳又特別急速,你什么也沒享受到啊!這叫進步嗎?這叫現代化嗎?人類奮斗的目標是這個嗎?不是,這叫破壞。

  所以真正靈性飽足的人,樹下、樹蔭下,即使在草叢里窩一下他都很幸福啊,他會聞到真正的花香味、草香味、泥土香味,對不對!現在呢,真的享受不到,弄到瓶子里頭來,還弄個花香給你,弄個果實香給你。這不是顛倒嘛!結果真的不要要假的,有沒有!還什么煙熏泥炭味!泥炭味你就躺在地下睡覺不就泥炭味嗎!就搞到瓶子里頭、杯子里頭叫做什么“煙熏泥炭”,胡涂。∪缓笏f這個叫科技、這個叫進步。那你知道糟蹋了多少自然資源?破壞了多少自然資源?這怎么會是人類幸福的象征呢?

  有個故事各位不知道有沒有聽過,那是我們很早很早以前的一個鄉(xiāng)村的故事。臺灣是個島,海島,海島就很多漁民,那個漁民呢,我們知道、我們常常在笑“一天捕魚三天曬網”,那他真的是這樣,他要魚的時候才出去捕魚,捕兩條魚回來就夠吃了,捕魚回來到后山再挖個姜,姜片來切,姜絲魚湯很好吃啊,自己釀的小米酒啊,自己就坐在那里,那個房子也很簡單,兩根竹桿插著,一個布幔一遮,他就在里面睡覺。

  有一天,旁邊有個五星級飯店,有個大老板住在里面,散步走到他這邊來:你在干什么?我在享受啊。你享受什么?藍天白云呀,廣大的大海呀,白色的沙灘呀――你看這多美呀!

  這老董就跟他講:“那我跟你買兩條魚。”他摸摸摸就下去了,撈了兩條魚上來跟他分享。老董就開始跟他講他的經營哲學:你怎么不多撈幾條?要撈也可以呀,為什么要撈那么多?撈了可以賣啊,像你這樣賣給我啊。賣給你干嘛?賣給我賺錢呀。他說我不要跟你收錢。老董說那你可以賺錢。±蠞O民說賺錢干嘛?賺錢以后你那個舢板可以換成大船。他說換成大船干什么?你可以再賺很多錢,撈很多魚賺很多錢。他說賺很多錢干嘛?你可以組織船隊啊。組織船隊干嘛?像我就是組織船隊,我賺了很多錢。賺很多錢干嘛?可以住五星級飯店哪。干嘛?住五星級飯店可以到這里看這藍天白云啊!

  老漁民說:哦!還要那么辛苦?我這里不是藍天白云嗎?!我當下就可以享受了,你為什么要去繞一圈?

  人生就是這樣,業(yè)障重的人他就會去練一圈,對不對?你知道練那一圈造多少的業(yè)?要多少的競爭?要經歷多少的風暴?能源危機、石油危機、金融海嘯、金融風暴,他都要去經歷呀,那你要經歷這個才來享受藍天白云呢,還是像這樣一個老漁民當下就在享受藍天白天?這就是人生啊。

  在你現在的立場里來講,人生是需要去經歷那些,你能嗎?要經歷那個的過程,那你一定要經歷剛才所講的為人處事的那個過程,那你能夠像這樣的老漁民一樣,呆在那個地方好好地去享受嗎?這樣的人是需要善根的。沒有善根他很容易受引誘的。臺灣很多老漁民就是這樣被陷害的。

  怎么陷害呢?因為他住在那個地方,那一大片土地都是他的,政府為了開發(fā)經濟的時候,臺灣政府是不太一樣的,他要開發(fā)的時候說這個土地是誰的?那大家是怎么講?那里叫“鴨母寮”,鴨母寮知道?就是養(yǎng)母鴨生蛋再賣鴨蛋的那個母鴨住的地方叫鴨母寮。“那鴨母寮是誰的?”就是那老漁民的,那根本就是所謂蠻荒之地,一毛不撥的地方,一片荒地。“算一算多少?有多大?”這里有二千畝地。二千畝地,好,一畝地賠你多少,政府理賠,這里要征收,蓋高速公路。所以一下子叫暴發(fā)戶。暴發(fā)戶以后,錢政府要撥下來,撥下來怎么辦?那幾個小孩子本來都不理他,突然就很孝順了。那孩子本來在工廠里是很認真工作的,一個月賺個多少錢,老爸要什么還可以買東西給他,現在一下子是億萬富翁了,大家都回來孝順他,把錢分出去了。分出去了一有錢人家就要他投資,當老板、當董事長,我們這里不用支票啊,臺灣要用支票,買東西開支票就好,蓋工廠什么開支票就好,那他呢就當老董了,這些孩子都當老董,老董就開支票了,蓋工廠啊,那很好。風光個三五年就倒閉了,幾個孩子都被抓去關了,那個老漁民再也沒有人供養(yǎng)他了,本來每個月薪水還給他個幾千塊、幾百塊可以用,現在通通抓去關了,變成他要到監(jiān)獄去看他兒子了。就這樣子啊。

  人家問佛陀說:那個錢撿起來用?佛陀說:那是蛇,不是錢。這樣你就看到了,它是不是一條毒蛇?所以你要懂得人生是什么?靈性是什么?生活是什么?當你這樣想,你的欲望就不會五陰熾盛苦,五陰就是五蘊。你求得到,你不是求不到,但是五陰很昌盛的時候你就很苦啊。

  東方的儒釋道三家都是在教這個哲學,教這個大學,跟小學是不一樣的。那么儒家還傾向于思想建設上,假如我們要明白講,它叫人生哲學,其實它理學都是在講人生這個部分的,所以它叫大學嘛。但是佛教的這個部分,它講實踐哲學,人生你要去實踐的,不是高談闊論的,像我們在告訴你的,也是要你去做的,你不要聽得很高興就好,不是,在你現實的生活里你要如何去實踐,它是個實踐哲學。所以我們也不叫實踐哲學了,叫實踐學,你要去做,做了就要產生效果,這個叫兌現,那個效果就是兌現出來的,實踐兌現的這個部分。所以很重視這個實踐的結果,你實踐以后有什么效果,當效果不對一定是你實踐的時候錯誤,而實踐是身口意三業(yè),它已經講得很微細了,不是講歸講,講了就是要做的,那你在做的過程里,跟你相應不相應直接就產生了,所以一點都不迷信。我跟你相處,我這樣講你高興嗎――這問題來了,這不是用權力壓給你的,我在跟你溝通的時候你滿意嗎?同樣一句話可以使人叫、一句話可以使人跳,你知道嗎?我這么一講,“哇”很高興,或者這么一講,“你給我注意哦!你說我怎樣哦”,對不對,同樣一句話,你要講得人家很高興,心悅誠服嘛,這就是應對進退嘛,小學不管這些啦。所以西方人重視什么?制度、條約、規(guī)定,要照那標準來,你只要照那標準你就對,不照那標準,你就不對。

  所以你會發(fā)現,我舉個例子你看看,最典型的:starbuck認識吧?咖啡,starbuck你去喝第一杯跟喝一千萬杯絕對同一口味,因為它的生產制作方法就是那個樣子,包括從咖啡豆的選樣、制作,一直到你口里的部分,你要記得,他的咖啡限定在15分鐘內要喝完,因為過了15分鐘變味他不負責,他要求的質量是這么精準。

  中國人喝茶不是這樣喝的。哪個人用機器去泡茶?對不對?而在泡茶是怎么樣?隨著泡茶的人,你在看啊,水在倒下去,從這么低到這么高是不同的;水和種類、火的大小那個不管了,那個是另外一套學問了,光是水倒了以后,這個茶壺拿起來再跟你講兩句話倒下去,跟不講兩句倒下去不一樣,因為那個水在壺里頭,這個壺里乾坤的掌握――功夫啊,所以中國人喝茶叫功夫茶,功夫就在這里呀。只有那個笨蛋才拿那個時鐘、計秒的,什么30秒、20秒、40秒,那不會泡茶!那你干脆用機器就好了,對不對?

  這個茶葉多少放到壺里頭,放多少,我拿捏的,我可以多一點,也可以少一點,所以泡茶有個茶折,量茶的那個,就是原則了,就是量杯的意思了,茶葉要倒多少。倒進去以后呢,泡下去,我多久要拿起來,那個就是泡茶者的心情,真的泡茶、功夫茶他掌握就在這里。所以愛喝茶的人一定自己泡茶,人家泡給你喝的,是不會喝的人才人家泡給我喝。愛喝茶的他就在這個拿捏的時候,開水的溫度從燒開以后,到倒幾次茶,拿起來倒的,那個掌握它是一個有很大彈性的地方,這個是大學。那個完全機械化、你喝第一到第一千萬杯都同樣口味的,保證一杯也不會跑掉的,這個叫小學。所以你喝咖啡再怎么喝就那個調調,因為它是標準的嘛。它唯一差別的就是奶精多少糖多少自己加,咖啡已經被掌控了。我們喝茶剛好相反,你要加糖要加奶精你的事,但是呢,這個給你的是原汁原味的,而這個原汁原味怎么拿捏是泡茶者的壺里乾坤嘛,他在掌握的,而且它不是15分鐘,倒下去3分鐘之內你要喝完,而那一杯大概一口就喝進去。對不對?還不止,這里頭學問大了。現在不是茶藝課,不講茶。只告訴你,從大學來接觸飲料,跟小學所接觸飲料的飲用方法就不同了。

  所以從飲料的飲用狀況你就可以看到大學的人生觀和小學的人生觀。關鍵在這里。所以你喝茶它不會公開化,它是享受化,所以喝個茶道具很多,你從茶道具里頭去看茶文化?Х染蜎]道具了,因為它已經小學化了。小學大學你可以從這里看。

  我們今天整個社會都在重視傳統(tǒng)文化,你要懂得是大學跟小學的差別,你要重視的是大學的存在、大學的價值、意義跟大學的運作所產生的人生價值,這個才叫做傳統(tǒng)文化。假如你抓不到這個核心,你還用小學的方法要來處理傳統(tǒng)文化的話,傳統(tǒng)文化也小學化了,傳統(tǒng)文化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它不能產生作用,它要產生的是大學文化。要構建和諧社會,要的是大學,不是小學。

  小學只有紛爭,你看搞到最后,小學所產生是什么?就是競爭嘛,小學就是掠奪嘛,競爭就是掠奪。只是它的掠奪是合乎法律,法律準許你這樣掠奪,這樣而已啦。大學不是,大學講求和諧,“不患寡,患不均”,這是大學里頭最典型的,不怕少,怕不平均。要大學都有才和諧,大家都有。都有當中,當然也有多少啦,那某些人會多一點、某些人少一點,但不可能某人全部,某人都沒有,不可能這樣子。但小學就這樣子啊,他為了彌補這個部分,他再搞出一個社會福利出來,而現在西方的社會福利制度已經到腐爛了,已經腐蝕生命了,那個福利已經超過了十八、十九世紀所提倡的社會福利制度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它現在已經超越了,已經over,太高了,它已經超乎他的生活水平了,而且開始腐爛他的生命價值。

  因此你會發(fā)現:社會福利制度越好的社會,自殺率越高,而且犯罪的程度已經非人性之所為。你所看到的那些非常暴力的犯罪行為,都在社會福利制度非常好的地方,因為他的人生已經無意義了。從出生到死亡都是政府在補助的,而政府怎么補助他?你想想看,他政府必須維護很強大的國力去掠奪國外的資源,用那個資源來維護它國內的人可以來享受。你想:站在世界的標準,這叫和諧嗎?這個叫掠奪。

  這個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當然這不是我們要討論的,但是我們是要告訴你,一個真理存在的現象,是存在于大學,只有大學的人生才能構建真正和諧的社會,真正和平的世界,否則它做不到。小學是不可能的。

  這是我們提供給各位,你要懂得一個和諧社會構建是怎么樣。

  地藏經作為佛門中所謂的孝經,它具備了這樣一個條件,它有二個孝。第一個,是我們從自己來講,你對父母的孝,因為地藏經都講到他的父母嘛,所以這是第一個層面。第二個層面的孝,是指我們對這個宇宙、對這個世界,你要盡的責任跟義務。那也就是從這個地方來講整個和諧社會構建的狀態(tài)。在這個經典里,并沒有直接講構建和諧社會,但是呢,它意有所指,它的標的是在這里,因為它提到這個世間的實際狀態(tài),就是三個部分都被破壞了:靈性破壞了,眷屬之間的關系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被破壞了,這是指這三個部分,已經產生這種現象。他在講他透過對自己父母的孝順,這件事情反射回來,要幫這個世間的這三種狀態(tài)加以改造,變成良好的和諧的社會、和諧的世界。因為只有生活環(huán)境很具足、很和諧、很安祥,那個人才有幸福、和諧的生活質量。

  我常舉一個例子,你看看,這當然是極端了:一個乞丐活在九十九個富翁的小區(qū)里,這個乞丐算乞丐嗎?我想他是第一百個富翁,對不對。同樣地,你想想看:一個富翁活在九十九個乞丐的范圍里,我看這一個是第一百個乞丐呀,是不是這樣?所以佛法在教我們的不可能叫你獨善其身,你不可能一個人成為富翁,其它人都是乞丐。所以大乘佛法特別轉過來講讓他們都成為富翁,那最后我就是富翁嘛。古人講的是“眾生度盡我才成佛”嘛,眾生都成佛以后那我當然是佛啦,對不對?那不用說我再成佛了,我只要度到眾生都成佛我就佛了。我只要協(xié)助大家都變成富翁,那我就不用講嘛。因為大家都是富翁,我把你們吃剩下拿來吃就夠了;你沒用剩下的給我用就夠了嘛,是不是這樣?。

  所以你去留意到佛教的思想跟小學的思想是不一樣的,小學的思想只要我成為富翁,你們統(tǒng)統(tǒng)變乞丐最好,因為我掠奪嘛,把你們統(tǒng)統(tǒng)搶過來?煞鸾虅偤孟喾川D―讓你們都成為富翁,我不要了,因為我要是富翁我還麻煩,要找保全的,還要買保險等等,那你們都成為富翁,那些都給你們去煩惱,什么保全公司啦、什么買保險啦我都不用了。反正你不要,丟出來就好了,我撿你們不要就夠了,光你所丟掉不用的包包,我都變lv的常客了,對不對;你們用不完的香水給我用,我就香奈爾五號、六號去了。為什么?這是佛法從大學的立場看透人生的時候,他自然就富余。所以華嚴在這個地方,不但講和諧,它更進一步講圓融,這個才叫圓融。當大家都是富翁的時候,那我已經無所謂了,是不是這樣?富翁在吃飯的時候不差我一個,那我也不可能是乞丐了。當大家都是乞丐的時候,你這個富翁要干什么?因為你吃的也是乞丐的東西嘛,因為他們都乞丐嘛,你有什么好東西吃的?因為你吃的東西也要乞丐供應給你,對不對?佛法看透這一點。

  所以我們對人包容、珍惜、尊重,我們常跟各位講這叫六字大明咒,初學的人你要聆聽、欣賞、接納。你學了有沒有成就、有沒有功夫,看你對這個社會所有的人、事、物能不能珍惜、能不能尊重、能不能包容,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你會包容,所以你就會轉,地藏經教的轉――沒有什么不好的。

  所以我常跟大家講:你不要老是看人家不滿。當你看人家都不滿、沒有一個好東西的時候,你也不是好東西,你放心啦!我們也不喜歡跟你在一起,因為你看人家都不是好東西,我跟你在一起我也不是好東西呀。因為你不會轉嘛。當你會轉的時候,你就會講:嗯,其實這個人也不錯。那你會變成看什么都順眼,你看什么都順眼我跟你在一起我就不會受傷。當你看什么都不順眼的時候,我跟你在一起,我一定給你看不順眼。對不對?你留意到:人生多奇妙!當你看不透的時候,人生多災難。你要使你自己的人生活得很奇妙還是活得很災難,完全操縱在你自己。所以我們說這世間由你的心所創(chuàng)造,“一切唯心造”。這世界多美,是你的心所創(chuàng)造的;這世界多災難,是你的心所創(chuàng)造的;苦,是你的心造的。有什么好苦的?你想想看,你苦什么,一定是你自己造成的?墒窃谀愕臋z討里頭,都是他,不是我。那這個人本身就是災難的種子。

  所以佛法中在講,尤其大乘佛法,特別強調懺悔法門。懺悔就跟哲學的哲一樣,懺悔這個字叫做反省檢討,反省檢討最后要找出自己的缺點,自己要改進的。一個不會懺悔的人,他在反省檢討以后都是別人的錯。你叫他懺悔,“我又沒錯,我為什么要懺悔?”那這個人就完了,沒錯的人不會有脾氣的。當你常常發(fā)脾氣,一定是別人錯嘛,才會引發(fā)你的脾氣嘛。當引發(fā)你脾氣的時候,你就要懺悔找出自己的缺點,可是當你不會找自己的缺點,找到最后都是別人錯的時候,基本上你不具備修行的條件。因為你不會檢討自己嘛。

  就像哲學的哲,要折自己的口,結果都要折別人的口,那不是哲學,那是爭論。反省檢討找出自己的缺點加以改進,這個就是懺悔。當你反省檢討以后都是別人的錯,那我告訴你這叫斗爭,這不叫懺悔。因為你是在找對方的“掌”嘛,找對方的缺點,找對方錯的理由嘛,那不叫懺悔,這是斗爭。找自己的缺點加以改進,你要記得啊。找別人的缺點是小學,找自己的缺點是大學。就跟前面跟各位講:你自己凡是遇到事情,都認為是機會,這是成功的模式;遇到事情都認為是一件壓力,那是一個失敗的人生觀,失敗的模式。這個都很清楚可以看,大學小學差別就在這里。所以各位來學大學,大學有一套思維模式,這套模式你處理的好,你人生幸福快樂,是成功的人;這套模式弄不好,那你是失敗的人,痛苦的人生。我們希望大學來學、學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統(tǒng)統(tǒng)都是大學啦。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頭有沒有小學?有啊,墨子就是小學。魯班,孔子同時代的人,他是個工匠師,工匠師是小學。兩千五百年前,魯班就發(fā)明飛機,現在叫飛機了,他用木造的去做了一只小鳥,小鳥在天空中飛了三天天夜,他做完之后它就一直飛。他去拿這種東西就去給墨子,墨子一看,拐杖拿起來,啪就把它打掉了,“雕蟲小技”就指這個東西。當時墨子要是重視小學,把它打掉說“太小了!做大一點,可以給我坐上去。”那時候兩千五百年前中國人就發(fā)明飛機了。他的小飛機已經做了,他假如能夠做大的,讓墨子可以坐上去,那就不是萊特的天下,那就魯班跟墨子的天下了。

  那天,我看到一個叫浪琴表,浪琴表在一百年前做了一只表給萊特兄弟,那時候飛機飛不高,不過飛過幾公尺高,飛個十五米遠而已呀,就是萊特發(fā)明時飛機所飛的記錄,后來林白不是橫過大西洋嗎。你看,那才一百年前而已,中國人兩千五百年前就可以做,只是觀念沒轉過來。中國人很厲害,小學很厲害,不是沒有啊。但你一定不認識這一段公案。

  再講一個公案:現在大家都有手表對不對?這定時器、手表不是瑞士有名啦,宋朝的宰相就發(fā)明了,人類第一座鐘,九百年前中國人就做了,就像房子這么大,當時做了,在運轉了,但是現在不知道哪里去了,原件不見了,F在德國跟日本人在仿造那一座鐘,最近聽說日本要在世博會賣五座,仿造出來。最早仿造是德國人,德國人從歷史文獻里頭發(fā)現,他就仿做了,日本人又去德國把它仿做回來,說是中國人做的。日本人是什么都不服輸啊,因為不服輸給德國人,所以這時候他承認是中國做的,不然日本人是一直在去中國化。去中國化的倒霉鬼就是臺灣人,替日本人在去中國化,這個是混蛋加笨蛋。那不管,那不是我們要討論的,

  我要告訴各位,中國人其實在小學上面是有很大的成就,印刷術、羅盤、造紙術,其實這些都是小東西,造飛機、造時鐘這個才是大發(fā)明。只是這個發(fā)明中國人不認為,為什么?因為要做這些東西需要相當龐大的資源來支持,那會破壞大自然,所以中國人不鼓勵。所以中國文明,你會以為中國人很不科學,你弄錯了,中國人太科學了,科學到小學大學在比較的時候中國人放棄小學。

  現在我們完全忽略這一點,我們還跟西方人學小學,你弄錯了。數學史可以寫《中國數學史》,化學史可以寫《中國化學史》,可以寫《中國機械歷史》,你看從飛機發(fā)明一直到時鐘發(fā)明都是機械歷史,我們?yōu)槭裁床粫约貉芯块_發(fā)?但這種東西我們不要的,現在還到西方去把它拿回來,搞錯了。最有名的那本書《天工開物》,那里面都是小學啊,數學也小學,語言也是小學,我們通通劃分到這里面來。大學很簡單就是為人處事。今天我告訴各位,一個人會痛苦就是為人處事有問題,一個人要幸福,是為人處事成功啊。

  你在單位里頭上班你去注意看看,為人處事很成功的人,他很快樂,升官發(fā)財沒他的事。你去留意到,為人處事處理的好,當今西方人處理得最好的是誰你知道嗎?華爾街那一群混帳。他們叫華爾街的金童啊,他就是為人處事處理的很好。去年嘛才被抓去了,被抓去他說你們怎么到現在才發(fā)現?那混蛋就是運用小學,他不是運用大學,所以他流里流氣地穿梭于人群當中,在做競爭、勾心斗角,他不是我們講的大學哦,這些華爾街金童是運用小學在做斗爭,所以他弄了一群爛金融商品,在欺世蔑俗。你知道嗎?那是運用小學,不是大學,你不要把那個拿到大學里頭來。

  大學里頭最重視的是人品,人的品、格、質、位,人的人品、人格、氣質、道德,它很重視這些,沒有這個部分,就沒有所謂的為人處事的道理,也因為有這些東西撐著人格、人性、人品,人的氣質、規(guī)格很高,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才有倫理制度可言。假如沒有這個標準,就沒有倫理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重點。

  當你不能掌握這個重點的時候,那完全是勾心斗角。華爾街金童就是這一個勾心斗角做的好,所以到現在,你看,已經破產了,他薪水繼續(xù)提升,他的退休金照樣可以拿,人家批判他,他還說“才幾億而已”!公司都被你弄倒了,退休金幾億照樣可以拿,然后在國會作證“才幾億而已”。要不然要多少?!。為什么?厲害呀,小學搞到這個時候,那真是神乎其技。你抓不到他,而且還保障他。最近那些汽車公司不也一樣嗎?倒閉了,破產了,但是它的ceo退休金照拿。為什么?勾心斗角。這就是小學發(fā)展的一種必然狀態(tài)。

  我們要的是大學,跟各位講:大學跟這個不一樣。在現實生活里,你只要這些應對進退處理得當,你不要勾心斗角,F在我們就現實生活來看,這兩個你要弄清楚啊,那個頂尖的人在勾心斗角、油腔滑調、長袖善舞,那都是小學不是大學,你要弄清楚。

  大學里你只要做好灑掃應對進退的工作,你的長官、領導對你來講,他會認為你是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所以你會發(fā)現,你晉升得比別人快。為什么?因為你的老板喜歡你,因為你的應對得體,跟你溝通好溝通。

  一個應對進退不當的人,不好溝通啊。要跟你溝通你就蹙眉頭了,哪一個領導喜歡你這樣的同事?你去留意到啊,所以應對進退變成為人處事的一個代表。你會認為應對進退“我才不巴結他”,不是巴結,這是正常的嘛。因為人家對你也是一樣啊,你自己想想看,是不是一個跟你談話談得來的人,你會跟他談?你會去跟一個跟你談話談不來的人談嗎?對不對?

  有一件事情、一個計劃要進行,我找你來,你老是給我難看,我要怎么跟你談下去?我當然要找這個能談的、能溝通的來嘛;那既然能談、能溝通,做得好,我當然升他,我要升你呀?!對不對?可是當人家不升你的時候,你就說那個人會巴結、那個人會怎么樣,就變成這樣了。所以這種議論是不正確的,從現實生活里,你就可以看到了,所以你要不要去強化你的應對進退?這是大學,而不是長袖善舞、勾心斗角那個,你去分辨這個部分。我們傳統(tǒng)文化里講的是這個啦,而這是我們所需要的,尤其在現在這樣的一個時代里,非常需要。

  可是當你假如說把這社會架設到像西方那一種文明水平的時候,那你就完了,因為你轉不過來,你沒有辦法運用大學。所以你看西方現在,它產生什么現象:到底是醫(yī)生在看病還是律師在看。磕闳プ⒁。我發(fā)現西方在看病的不是醫(yī)師,是律師,尤其你一種很奇怪的病的時候,這個醫(yī)師首先考慮的就是醫(yī)師法怎么規(guī)定?這個狀況看不清楚,我要怎么做判斷?我判斷錯我要負責啊,好,那我要不要負責,我先看醫(yī)師法規(guī)定,我不要犯法就好。所以當我判斷這個東西是不是癌癥又看不清楚的時候,因為有一條規(guī)定“是癌癥又不報的時候”那你就犯法,因此是不是癌癥我看不清楚那通通是癌癥。所以當醫(yī)生判斷你是癌癥的時候你不用怕,因為那是律師判斷的,不是醫(yī)師判斷的,因為他有這么一條規(guī)定嘛,那樣就完啦。因為醫(yī)師怕負責任嘛,所以就按照律師所訂的來嘛。那你是癌癥嗎?這問題就產生了。那假如他再延遲的話,“我再多觀察兩個月”,那他死了怎么辦?或者病情惡化到不可藥治的時候怎么辦?所以只好一開始就判斷你癌癥了,管你的,反正下面去處理呀。那假如不是的話,那就“那你怎么好的?”我怎么好的?我本來就沒病啊。是你講我癌癥啊。是這樣子啊。這個就是小學的狀況影響到我們大學的存在。

  所以我要這地方,這兩堂課跟各位談的是:我們要學佛,那你要懂得學大學、學真理,不要迷信。一般民間的那種情況,它是有需要的,心理撫慰,他的無奈、他的恐懼,他總需要有一點安慰吧?那我們知道就好了,你必須包容它,不要呵斥它。但是你既然來了,你應該有追求真理的這種認知。那真理在哪里?真理是從大學里頭把它孵育出來的。這個大學不是北大那個大學,全世界這種大學幾萬家,孵育不出真理的。是中國的“大學”才能孵育出來,小學是沒辦法,而那些學校里在教的通通是小學。

  你要慢慢地去體會這個部分,而這個部分是從家里開始。家里從什么時候開始?從小孩子開始跟其它的小孩子相處,這個叫孩子的社會適應性,當他的社會適應性不良的時候,他的人性開始扭曲。因此他只要跟其它小朋友相處,你就開始要進行家庭華藏工程。

  很多人在問我怎么樣勸小孩學佛?沒有必要,不是這樣學佛的,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生、健全的人生觀、一個健全的人格性,學佛不學佛不重要,學佛是指人生學著要覺悟,假如不能覺悟,那你要學什么?對不對,你只是迷信而已呀。這是我們所講的一個重點。

  那整個地藏經事實上它是圍繞著這個重點在運作的,圍繞這重點――向父母盡孝,它會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而社會和諧的架構,我們跟各位談三個要件,如何去促成這些,那已經變成專業(yè)論文的問題了,那是另外一個部分。

  那我們這一會要跟大家談的,是從地藏菩薩的大愿這個因素,來看清楚我們這個世界,然后再進一步來看清楚我們如何改造這個世界,使它成為人間凈土。這是我們這一會要談的。

  好,今天先講到這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