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大拙年譜與著作目錄
一、鈴木大拙年譜
1870年(明治3)1歲10月18日出生在金澤市下本多町,本名貞太郎。父親鈴木良準,母親鈴木增。鈴木夫婦共有四兒一女,貞太郎排行最末。鈴木家族世代為醫(yī),即加賀藩家老本多家的侍醫(yī)。
1875年(明治8)5歲金澤,進入本多町小學(xué)學(xué)習(xí)。
1876年(明治9)6歲11月,父親鈴木良準去世(54歲)。
1882年(明治15)12歲本多町小學(xué)未畢業(yè),進入私塾就學(xué),隨后入石川縣專門學(xué)校附屬初等中學(xué)科。
1885年(明治18)15歲與友人藤岡作太郎等共同創(chuàng)辦《明治余滴》,擔(dān)當該刊物編輯。
1887年(明治20)17歲2月,石川縣專門學(xué)校附屬初等中學(xué)科畢業(yè)。是年因?qū)W制改革,石川縣專門學(xué)校改為第四高等中學(xué)校,鈴木被編入該校預(yù)科3年級,在這里認識了西田幾多郎。
1888年(明治21)18歲入第四高等中學(xué)校本科一年級,不久因家庭原因而退學(xué)。
1889年(明治22)19歲任石川縣珠洲郡飯?zhí)镄W(xué)校高等科英語教師。
1890年(明治23)20歲4月,母親去世(61歲)。取得英語科教員的臨時執(zhí)照。5月,被任命為石川郡高等科美川小學(xué)校訓(xùn)導(dǎo)。開始對禪感興趣,隨富山縣國泰寺雪門禪師參禪。
1891年(明治24)21歲辭退小學(xué)校訓(xùn)導(dǎo)的職務(wù),赴東京。在東京結(jié)識同鄉(xiāng)安宅彌吉。若干年后,安宅對鈴木多有資助。入東京專門學(xué)校(早稻田大學(xué)的前身)。7月,因同鄉(xiāng)前輩早川千吉郎的介紹,隨鐮倉圓覺寺今北洪川參禪,以后專門致力于禪的修行。
1892年(明治25)22歲1月,今北洪川圓寂(77歲)。4月,釋宗演繼住圓覺寺。鈴木從此隨宗演繼續(xù)參禪。從這一時期開始,廣泛閱讀佛典、禪籍及西方哲學(xué)著作等。因西田幾多郎的推薦,9月進入東京帝國大學(xué)文科大學(xué)哲學(xué)科選科(1894年結(jié)業(yè))。
1893年(明治26)23歲宗演作為日本代表之一出席芝加哥萬國宗教會議。鈴木將宗演的會議講演稿譯為英文。
1896年(明治29)26歲宗演受訪美經(jīng)驗的啟發(fā),寫出《新宗教論》一書并出版。
1897年(明治30)27歲3月,前往美國。由宗演推薦,進入伊利諾斯州拉薩爾的歐朋·柯特出版社編輯部,協(xié)助保羅·凱拉斯從事有關(guān)東洋學(xué)的論說、批評、校正工作,如將老子《道德經(jīng)》及其他道教典籍翻譯成英文等,另外還從事該出版社的雜志編輯工作。直到1908年2月,在伊利諾斯州的拉薩爾共住了11年。
1900年(明治33)30歲出版《大乘起信論》英譯本(歐朋·柯特出版社),引起學(xué)界注目。
1905年(明治38)35歲宗演再次訪美。擔(dān)任宗演的講演翻譯,在美國各地巡游。
1907年(明治40)37歲英文著作《大乘佛教概論》在倫敦出版。在緬因州的古利恩誒卡第一次舉行關(guān)于佛教的講演。
1908年(明治41)38歲2月,在E.C.黑格拉(歐朋·柯特出版社的經(jīng)營者)的熱心支持下前往歐洲,游歷英、法、德等國。7月,作為日本代表出席倫敦的斯維登堡大會(創(chuàng)立百年紀念)。后受英國斯維登堡協(xié)會之請,將斯維登堡(18世紀瑞典宗教思想家)的《天界與地獄》譯成日語。9月,在牛津召開的萬國宗教史學(xué)會上被選為東洋部副會長。
1909年(明治42)39歲4月,返回闊別12年的日本。8月,由藤岡作太郎、吉田好久郎推薦,擔(dān)任學(xué)習(xí)院講師。10月,擔(dān)任東京帝國大學(xué)文科大學(xué)講師。
1910年(明治43)40歲4月,任學(xué)習(xí)院教授(至1921年為止)。8月,《禪道》雜志創(chuàng)刊。該雜志由禪道會發(fā)行,宗演為該會會長,鈴木為該會主干。《天界與地獄》出版,是為第一次向日本介紹斯維登堡。
1911年(明治44)41歲12月,在橫濱與比亞特利斯結(jié)婚。比氏出身于美國外交官家庭,二人在美國既已相識。
1912年(明治45)42歲4月,應(yīng)斯維登堡協(xié)會之邀再次赴英國,8月歸國。
1914年(大正3)44歲開始在英國的《新東方》雜志上連載禪學(xué)論文。
1916年(大正5)46歲擔(dān)任學(xué)習(xí)院寮長。自7月中旬始,率學(xué)習(xí)院學(xué)生前往中國、朝鮮旅行。此次旅行大約為期一個月。8月,隨宗演赴日本東北地區(qū)旅行。9月辭去東京帝國大學(xué)文科大學(xué)講師職務(wù)。
1919年(大正8)49歲11月,釋宗演圓寂(60歲)。
1921年(大正10)51歲3月,由佐佐木月樵、西田幾多郎推薦,辭去學(xué)習(xí)院職務(wù),就任真宗大谷大學(xué)教授(至1960年為止)。其時南條文雄為真宗大谷大學(xué)校長。
該校后更名為大谷大學(xué)。5月,在校內(nèi)成立東方佛教徒協(xié)會,創(chuàng)辦英文佛教雜志《東方佛教徒》。鈴木夫婦共同編輯,使該雜志持續(xù)了將近20年。
1924年(大正13)54歲6月,泰戈爾到日本。為泰氏在京都市內(nèi)各處的講演擔(dān)當翻譯。
1926年(大正15、昭和元)56歲3月,佐佐木月樵逝世(51歲)。6月,任大谷大學(xué)第三(哲學(xué))研究室主任。是時大谷大學(xué)校長為村上專精。
1927年(昭和2)57歲英文《禪論集》第1卷在倫敦出版。
1928年(昭和3)58歲任靈智學(xué)會京都大乘支部負責(zé)人。
1929年(昭和4)59歲6月,與夫人比亞特利斯在鐮倉共同開辦動物愛護慈悲園。
1930年(昭和5)60歲8月,赴朝鮮講學(xué)。其間與泉芳璟進行梵文《楞伽經(jīng)》的合作研究。
1933年(昭和8)63歲8月,與常盤大定同赴宮城縣的青根溫泉。11月,在橫濱港迎接胡適并會談。是年英文《禪論集》第2卷在倫敦出版。
1934年(昭和9)64歲3月,以主論文《楞伽經(jīng)的研究》(英文)、附篇《楞伽經(jīng)》(英譯)以及《楞伽經(jīng)梵漢藏對譯語匯索引》,被大谷大學(xué)授予文學(xué)博士稱號。自5月初至6月下旬,赴中國(包括當時所謂的“滿州”)和朝鮮進行佛教實地考察。此次中國之行,鈴木一行由南向北,先后到過上海、杭州、寧波、奉化、普陀山、蘇州、南京、鎮(zhèn)江、北京等地,訪問的佛寺道觀及文教機構(gòu)有靈隱寺、凈慈寺、天童寺、阿育王寺、祐圣道觀、雪竇寺、瑞光寺、戒幢律寺、報國寺、清涼禪寺、金山寺、白云觀、雍和宮、觀音寺、北京大學(xué)、中國學(xué)院等,會見的中國僧人居士及知名人士有王一亭(畫家兼商人)、何耀光、魯迅(時在上海)、阮鑒光(公大第二紗廠顧問)、褚民誼(行政院官員)、常惺(廈門南普陀寺住持,時在杭州靈隱寺)、太虛(時在雪竇寺)、圓瑛(天童山住持)、昌桂(峨眉山寺住持,時在阿育王寺)、興慈(蘇州戒幢律寺住持)、印光(時在蘇州報國寺閉關(guān))、蔣夢鱗(北大校長)、祁大鵬(中國學(xué)院總務(wù)長)、安世霖(白云觀總理)、梅雪明(白云觀道士)、覺先(北京觀音寺住持)、寬祥(北京萬壽寺住持)、胡鳴盛(北京圖書館)、楊維新(同上)、錢稻孫(清華大學(xué)教授)、胡適(北京大學(xué)教授)、湯用彤(同上)、徐鴻寶(東方文化圖書館主任)等。8月,完成《支那佛教印象記》長文,記述此次訪華的印象。是年,英文《禪論集》第3卷在倫敦出版。
1936年(昭和11)66歲6月,與姊崎正治、賀川豐彥一同出席在倫敦召開的世界信仰大會。 7、8兩月,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和巴黎國家圖書館搜集敦煌文獻資料。10、11月間,作為日本外務(wù)省委派的日英交換教授,先后在劍橋、牛津等多所大學(xué)做《禪與日本文化》等日本佛教文化的講座,并在牛津大學(xué)開設(shè)坐禪會。11月赴美,先后在美國中部和東部諸大學(xué)講演,并在洛山磯的西本愿寺說法。翌年1月歸國。
1939年(昭和14)69歲7月,夫人比亞特利斯在東京去世(61歲)。《什么是無心》出版。此后,直到戰(zhàn)后長期留美為止的大約10年間,每年刊行五、六冊日語著作(主要為禪方面的,但是也有《凈土系思想論》等)。
1940年(昭和15)70歲4月,設(shè)立禪文化國際研究會。
1942年(昭和17)72歲成為大谷大學(xué)教學(xué)研究所所員。
1944年(昭和19)74歲3月,由于安宅彌吉的資助,建筑在圓覺寺塔頭東慶寺山上的松岡文庫書庫、閱覽室、住宅落成。松岡文庫的書籍主要由鈴木夫的藏書合并而成。10月,任大谷大學(xué)教學(xué)研究所東亞教學(xué)部部長。是年,《日本的靈性》出版。
1945年(昭和20)75歲6月,西田幾多郎逝世(75歲)。12月,財團法人松岡文庫的設(shè)立獲得批準。
1946年(昭和21)76歲在友人R.H.布萊蘇的協(xié)助下,英文雜志《文化的東方》在松岡文庫創(chuàng)刊。12月,任大谷大學(xué)教學(xué)研究所顧問。
1947年(昭和22)77歲為紀念喜壽(77大壽),《佛教的大意》出版。
1949年(昭和24)79歲1月,成為日本學(xué)士院會員。6月,赴夏威夷,出席在夏威夷大學(xué)召開的第二屆東西方哲學(xué)家會議。8月,喜壽紀念論文集《禪的論考》出版(久松真一編、巖波書店出版)。從9月到翌年2月,在夏威夷大學(xué)講學(xué)。11月,獲得文化勛章。《臨濟的基本思想》亦于是年出版。
1950年(昭和25)80歲2月,離開夏威夷進入美國本土,在克雷亞門特大學(xué)講《日本文化與佛教》,繼而受洛克菲樂財團的委托,先后在耶魯、哈佛、康耐爾、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芝加哥等大學(xué)講《佛教哲學(xué)》。
1952年(昭和27)82歲2月,任哥倫比亞大學(xué)客座教授。在哥大期間,先后講授《華嚴哲學(xué)》、《禪的哲學(xué)與宗教》等。
1953年(昭和28)83歲6月至9月,在歐洲各地旅行及講演。
1954年(昭和29)84歲7、8月,在歐洲各地旅行及講演。
1955年(昭和30)85歲1月,因《鈴木大拙選集》(由古田紹欽編輯)而獲得朝日新聞社頒發(fā)的朝日文化獎。10月,被舉為日本宗教學(xué)會名譽會長。
1956年(昭和31)86歲8月,赴墨西哥,在墨西哥市大學(xué)講演。任財團法人西藏大藏經(jīng)研究會會長(該研究會后改名鈴木學(xué)術(shù)財團)。
1957年(昭和32)87歲1月,由廓內(nèi)里亞斯·克雷因資助,成立紐約禪研究會,并任會長。7月,再赴墨西哥。其間與弗羅姆共同參加關(guān)于禪與精神分析的討論。9月,與當時正在訪美的久松真一共同在哈佛等大學(xué)講授禪學(xué)。
1958年(昭和33)88歲4月,赴歐洲。5月,作為遠東代表出席在布魯塞爾召開的萬國博覽會宗教部會議,并做關(guān)于“靈性”的講演。11月,歸國。
1959年(昭和34)89歲6月,赴夏威夷,出席在夏威夷大學(xué)舉行的第三屆東西方哲學(xué)家會議。8月,被夏威夷大學(xué)授予法學(xué)博士的名譽學(xué)位。同時被授予名譽學(xué)位的還有印度的拉達克里希南和中國的胡適。
1960年(昭和35)90歲10月,大谷大學(xué)為鈴木舉辦90大壽慶賀宴會,鈴木學(xué)術(shù)財團出版祝壽紀念論文集《佛教與文化》。辭去大谷大學(xué)教授職務(wù),成為該大學(xué)名譽教授。在大谷大學(xué)供職期間,鈴木擔(dān)當?shù)慕虒W(xué)門類主要為佛教學(xué)和宗教學(xué),以及演習(xí)(類似于原著精讀課)。先后講授的課程有:《禪宗學(xué)概論--關(guān)于中國禪宗的發(fā)生》、《禪宗哲學(xué)》、《楞伽經(jīng)的研究》、《從宗教心理學(xué)所見之禪及凈土教》、《關(guān)于般若經(jīng)的主要思想》、《慧能時代禪思想的諸方面》、《念佛與禪》、《禪宗思想史的初期》、《禪宗思想史》、《中國禪與凈土的交涉》、《禪與凈土》、《凈土系思想》、《禪》、《般若的理論》、《禪思想與神秘思想》、《宗教與近代思想》(以上屬佛教學(xué)系列);《宗教經(jīng)驗中的“一”》、《宗教學(xué)概論》(主要根據(jù)W.K.Wright: Student's Philsophy of Religion)、《從宗教心理學(xué)所見之禪及凈土教》、《海拉的祈禱論》、《宗教本質(zhì)論》、《通過維摩經(jīng)所見的佛教神秘思想》、《法華經(jīng)的宗教意識》、《東西方神秘論--佛教特別是禪與普羅丁》、《宗教概論》、《魯?shù)婪?middot;奧托的宗教觀》、《般若的宗教》(以上屬宗教學(xué)系列);魯?shù)婪?middot;奧托的《祈禱和信仰的宗教》(Rudolf Otto: Religion of Grace and Christianity)、魯?shù)婪?middot;奧托的《神秘主義,東方和西方》(Rudolf Otto: Mysticism,East and West)、亨利·伯格森的《道德與宗教》(Henri Bergson: Morality and Religion)、《佛教與基督教的宗教經(jīng)驗比較研究》、威廉·詹母士的《宗教經(jīng)驗種種》(William James: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威廉·詹母士的宗教論》(以上屬演習(xí)系列)等。
12月,受印度政府邀訪問印度。
1961年(昭和36)91歲將親鸞的《教行信證》英譯完畢(草稿)。
1963年(昭和38)93歲《東洋的看法》出版。
1964年(昭和39)94歲4月,獲得印度亞細亞協(xié)會頒發(fā)的第一屆泰戈爾誕生百年獎。7月,出席在夏威夷大學(xué)召開的第四屆東西方哲學(xué)家會議。
1965年(昭和40)95歲將停刊的《東方佛教徒》英文雜志復(fù)刊。
1966年(昭和41)96歲7月12日在東京圣路加醫(yī)院逝世。戒名“也風(fēng)流庵大拙居士”。
鈴木大拙著作目錄
《佛陀的福音》 P·凱拉斯著鈴木大拙譯 1895年佐藤信
《新宗教論》 鈴木大拙著 1896年 貝葉書院
《靜坐的勸告》 釋宗演、鈴木大拙編 1899年光融館
《阿彌陀佛》P·凱拉斯著鈴木大拙譯 1906年丙午出版社
《天界與地獄》E·斯維登堡著鈴木大拙譯 1910年有樂社
《禪學(xué)之大要》鈴木大拙著1913年光融館
《斯維登堡》鈴木大拙著1913年丙午出版社
《禪的第一義》鈴木大拙著1914年丙午出版社
《新耶路撒冷及其教理》E·斯維登堡著鈴木大拙譯1914年丙午出版社
《神智與神愛》E·斯維登堡著鈴木大拙譯1914年丙午出版社
《神慮論》E·斯維登堡著鈴木大拙譯1915年丙午出版社
《向上的鐵槌》鈴木大拙著1915年興成館書店
《禪的研究》鈴木大拙著1916年丙午出版社
《從禪的立場出發(fā)》鈴木大拙著1916年光融館
《百丑千拙》鈴木大拙著1925年中外出版社
《隨筆·禪》 鈴木大拙著1927年大雄閣
《禪是什么》鈴木大拙著1930年大雄閣
《關(guān)于宗教經(jīng)驗》鈴木大拙著1930年白道社
《敦煌出土神會錄》鈴木大拙解說1932年石井光雄
《禪的真髓》鈴木大拙著1933年大雄閣
《興圣寺本六祖壇經(jīng)》鈴木大拙編1933年安宅彌吉
《楞伽經(jīng)》鈴木大拙解說1934年東方書院
《敦煌出土荷澤神會禪師語錄》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1934年森江書店
《敦煌出土六祖壇經(jīng)》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1934年森江書店
《興圣寺本六祖壇經(jīng)》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1934年森江書店
《敦煌出土神會語錄解說及目次》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1934年森江書店
《敦煌出土六祖壇經(jīng)解說及目次》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1934年森江書店
《興圣寺本六祖壇經(jīng)解說及目次》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1934年森江書店
《支那佛教印象記》1934年森江書店
《梵文楞伽經(jīng)梵漢藏書索引》 1934年梵文佛典會
《梵文華嚴經(jīng)入法界品》鈴木大拙、泉芳校訂1934年梵文佛典會
《悟道禪》鈴木大拙著1935年大雄閣
《禪堂的修行與生活》鈴木大拙著1935年森江書店
《敦煌出土少室逸書》鈴木大拙編1935年私家本
《禪與日本人的氣質(zhì)》鈴木大拙著1935年日本文化協(xié)會
《?偈乙輹敖庹f》鈴木大拙著1936年安宅佛教文庫
《禪與念佛的心理學(xué)基礎(chǔ)》鈴木大拙著1937年大東出版社
《略說宗教》鈴木大拙著1937年光融館
《近代生活中的禪堂的意義》鈴木大拙著1939年文部省教學(xué)局
《所謂無心》鈴木大拙著1939年大東出版社
《盤珪的不生禪》 鈴木大拙著1940年弘文堂
《禪堂的教育》鈴木大拙著1940年三友社
《禪與日本文化》鈴木大拙著北川桃雄譯1940年巖波書店
《禪學(xué)入門》鈴木大拙著古田紹欽譯1940年大東出版社
《韶州曹溪山六祖師壇經(jīng)》鈴木大拙解說校訂1940年梵文佛典會
《禪的看法與做法》鈴木大拙著1941年大東出版社
《禪問答與悟》鈴木大拙著1941年近藤書店
《禪的諸問題》鈴木大拙著古田紹欽譯1941年大東出版社
《佛教的核心》鈴木大拙著1941年顯道院
《盤珪禪師語錄》 鈴木大拙編校1941年巖波書店
《一真實的世界》鈴木大拙著1941年近藤書店
《東洋的一》鈴木大拙著1942年大東出版社
《續(xù)禪與日本文化》鈴木大拙著北川桃雄譯1942年巖波書店
《盤珪禪的研究》 鈴木大拙、古田紹欽編1942年山喜房佛書林
《佛果碧巖破關(guān)擊節(jié)》鈴木大拙解說校訂1942年巖波書店
《凈土系思想論》鈴木大拙著1942年法藏館
《文化與宗教》鈴木大拙著1943年信道會館
《一禪者的思索》鈴木大拙著1943年一條書房
《盤珪禪師說法》 鈴木大拙、古田紹欽編校1943年大東出版社
《宗教經(jīng)驗的事實》鈴木大拙著1943年大東出版社
《禪思想史研究第一》鈴木大拙著1943年巖波書店
《禪的思想》鈴木大拙著1943年日本評論社
《拔隊禪師法語》鈴木大拙、古田紹欽編校1943年田邊宗英
《禪百題》鈴木大拙著1943年大東出版社
《大燈百二十則》鈴木大拙編1944年大東出版社
《日本的靈性》鈴木大拙著1944年大東出版社
《月庵和尚法語》鈴木大拙、古田紹欽編校1944年大東出版社
《絕觀論》鈴木大拙、古田紹欽編校1945年弘文堂
《關(guān)于宗教》鈴木大拙等著1946年大東出版社
《今北洪川》鈴木大拙著1946年雄山閣
《日本的靈性的自覺》鈴木大拙著1941年大谷研究所
《禪是什么》鈴木大拙著1946年大藏出版社
《靈性日本的建設(shè)》鈴木大拙著1946年大東出版社
《關(guān)于宗教的信仰》鈴木大拙等著1946年大東出版社
《宗教與生活》鈴木大拙著1947年大藏出版社
《自主思考》鈴木大拙著1947年日高書房
《神秘主義與禪》鈴木大拙著1947年泰尚社
《佛教的大意》鈴木大拙著1947年法藏館
《日本的靈性化》鈴木大拙著1947年法藏館
《宗教與近代人》鈴木大拙著古田紹欽編1948年桃李書院
《禪堂生活》鈴木大拙著橫川顯正譯1948年大藏出版社
《宗教與文化》鈴木大拙著1948年佛教文化協(xié)會
《贈與青年》鈴木大拙著1948年弘文堂
《禪一拶》鈴木大拙著1948年龍吟社
《東洋與西洋》鈴木大拙著古田紹欽編1948年桃李書院
《驢鞍橋》鈴木大拙編校1948年巖波書店
《日本的靈性化》鈴木大拙著1948年天地社
《妙好人》鈴木大拙著1948年大谷出版社
《超越知性的東西》鈴木大拙著1949年天地社
《佛教與基督教》鈴木大拙著1949年法藏館
《通向禪學(xué)之道》鈴木大拙著坂木弘譯1949年法藏館
《古代中國哲學(xué)史》鈴木大拙著志村武譯1949年新潮社
《臨濟的基本思想》鈴木大拙著1949年中央公論社
《在日本佛教底層流動的東西》鈴木大拙著楠恭譯1950年 大谷出版社
《般若經(jīng)的哲學(xué)與宗教》鈴木大拙著杉平 智譯1950年法藏館
《禪思想史研究第二》鈴木大拙著1951年巖波書店
《關(guān)于宗教的根本疑點》鈴木大拙著1952年東成出版社
《宗教入門》鈴木大拙著1952年弘文堂
《宗教論集》鈴木大拙著古田紹欽編1952年春秋社
《宗教》鈴木大拙編1954年每日新聞社
《復(fù)蘇的東洋》鈴木大拙著古田紹欽編1954年讀賣新聞社
《佛教哲學(xué)·佛教道德》鈴木大拙著1955年春秋社
《華嚴的研究》鈴木大拙著杉平 智譯1955年法藏館
《基于禪的生活》鈴木大拙等著1957年春秋社
《禪的研究》鈴木大拙著小堀宗柏譯1957年春秋社
《宗教與現(xiàn)代生活》鈴木大拙著古田紹欽編1958年春秋社
《金剛經(jīng)的禪·通向禪的道路》鈴木大拙著1960年春秋社
《禪與精神分析》 鈴木大拙、弗羅姆著,佐藤幸治譯1960年創(chuàng)元社
《日本佛教》鈴木大拙著古田紹欽編1961年春秋社
《禪的看法·禪的修行》 鈴木大拙著1962年春秋社
《趙州禪師語錄》鈴木大拙校訂秋月龍珉譯1962年松岡文庫
《東洋的看法》鈴木大拙著1963年春秋社
《禪佛教入門》鈴木大拙著增原良彥譯1964年春秋社
《禪》鈴木大拙著工藤澄子譯1965年筑摩書房
《東洋的心》鈴木大拙著古田紹欽編1965年春秋社
《大拙無聊草》鈴木大拙著古田紹欽編1966年讀賣新聞社
《妙好人淺原才市集》鈴木大拙編著1967年春秋社
《禪思想史研究第三》鈴木大拙著1968年巖波書店
《禪思想史研究第四》鈴木大拙著1968年巖波書店
《鈴木大拙全集》久松真一、山口益等編1968-70年巖波書店
《鈴木大拙的世界》鈴木大拙著1989年一燈園燈影舍
《鈴木大拙未公開書簡》鈴木大拙著井上禪定、禪文化研究所編1989年禪文化研究所
《鈴木大拙全集(增補版)》1999年始巖波書店
- 上一篇:圣嚴法師思想行誼-序
- 下一篇:虛云禪師:話頭與疑情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