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歸 >

關(guān)于佛教經(jīng)論的研究方法

\

關(guān)于佛教經(jīng)論的研究方法

  徐恒志居士

  一、端正學習教理的態(tài)度

  二、研究經(jīng)論的步驟

  三、研究經(jīng)論的要求和方法

  四、學習教理的一些體會

  一、端正學習教理的態(tài)度

  (一)佛弟子應(yīng)該研究佛教教理

  我們知道,世間任何學問都有它一定的理論基礎(chǔ),佛教是宇宙間的偉大真理,也是一種偉大的學術(shù),三藏十二部多至八千余卷,所說的義理廣大無邊,凡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事物因果道理,佛法都有詳盡而精辟的發(fā)揮,而且所說的理,都圓滿融通,能具體反映客觀存在的真理。我們做為一個佛教弟子,之所以難能可貴,在于我們能有機會通過佛教教理的學習,來認識宇宙人生的基本道理。包括一般人們所無法知道的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以及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等道理,特別是認識每一眾生本具的真如實相境界。這一偉大、圓滿的客觀真理,除佛以外,沒有人能說得出來或說得這樣的具體。因此,做為一個佛教徒,尤其是青年佛子,應(yīng)該認真地、逐步地來提高教理水平,鞏固自己的信仰,擴大自己的眼界,通達真俗二諦,做到深造自得,并使釋迦牟尼佛所遺留的這一份偉大的文化遺產(chǎn),隨分隨力的予以接受和發(fā)揚光大,普使無量眾生開正知見,得甘露味。這確是一項重要的任務(wù),也是我們一個重要的奮斗方向!

  (二)教理是實踐的指南

  其次,我們知道佛教教理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而又能指導實踐的。為了使我們實踐不至于盲目,研究教理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理論和實踐正像車之兩輪,缺一不可。譬如凡夫,外道得世間禪定時(四禪八定),往往誤認為涅槃。如果他們能研究教理,便知道即使修到非想非非想定,雖已沒有粗煩惱,但還有十種細煩惱(觸、作意、受、想、思、欲、勝解、念、定、慧),仍是四陰和合,不免生死流轉(zhuǎn)。又如研究教理,知道‘三不退’中必須斷見惑,方得位不退(藏教初果,別教初住,圓教初信位),這是很不容易的,但深信切愿念佛,雖未斷見思煩惱,卻能仗信愿力量,生極樂的同居土,而得位不退。這樣便知念佛法門的奇特,就會一心念佛了。所以明白教理,便能有助于我們勇猛精進地修習,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少走彎路。

  (三)提高教理水準是開展弘法工作的必要保證

  學佛的人必須提高佛教修養(yǎng),這是自利。開展弘法工作,這是利人。自利利人,是我們終身的奮斗目標,同時也只有提高修養(yǎng),才能開展弘法工作;只有開展弘法工作,才能進一步提高修養(yǎng),二者是分不開的。而穩(wěn)步地提高教理水準,更是提高佛教修養(yǎng)、開展弘法工作的必要保證。作為一個佛教青年,更應(yīng)該抓緊時間,不驕傲、不自卑、不得少為足、不知難而退,逐步充實和提高自己,成為釋迦牟尼佛偉大真理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成為一切苦惱眾生的迷途良導和施無畏者。

  二、研究經(jīng)論的步驟

  由于各人文化程度、環(huán)境、興趣和薰習的千差萬別,在研讀經(jīng)論時,實際上也很難有一個呆板的步驟。這里只能提供一些原則性的意見,供各位參考:

  (一)先讀入門書籍

  因為一般入門書,大抵是近人著作,他們在學習有得后,根據(jù)佛教教理,結(jié)合個人體驗,來加以發(fā)揮闡揚,不但文字淺顯,義理易懂,而且都是佛法的主要內(nèi)容,閱讀后可以對佛教的基礎(chǔ)理論、實踐方法以及歷史、宗派等,有一初步的概念,可以為進一步研讀主要經(jīng)論打下基礎(chǔ)。例如:佛教概觀、覺海慈航、佛教教理基本知識、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jīng)的報告、佛法在原子時代等等。另外,佛法導論、人生指津、勸發(fā)菩提心文等都是值得一讀的。

  (二)研究主要經(jīng)論

  在對上述各書內(nèi)容有了認識之后,我們不能得少為足,應(yīng)該有計劃的進一步來探討經(jīng)論原文,逐步了解一般入門書籍所說各種論點的出處,以及佛經(jīng)的本來面目。但經(jīng)論浩如煙海,我們不可能一一讀遍,因此可研究一些主要經(jīng)論,如經(jīng)典方面的八大人覺經(jīng)、佛遺教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六祖壇經(jīng)、圓覺經(jīng)、地藏經(jīng)、優(yōu)婆塞戒經(jīng)、維摩詰所說經(jīng)、楞嚴經(jīng)、法華經(jīng)華嚴經(jīng)、涅槃經(jīng)。論著方面,例如:八識規(guī)矩頌、百法明門論、廣五蘊論、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大乘起信論、頓悟入道要門論、彌陀要解、凈土生無生論等。以上經(jīng)論的研究,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只能有重點的,一部一部的研究,其中華嚴等較長的經(jīng)典,若不能作具體研究,最好能讀誦幾遍,明白其大概輪廓。此外,如條件許可,可研讀一下四阿含經(jīng),這是佛所說的最基本的原始典籍,內(nèi)容包羅宏富,是研究佛學的重要基礎(chǔ)。

  (三)逐步做到一門深入

  當我們對主要經(jīng)論有了一般的認識,明白主要經(jīng)論的涵義以后,這時我們最好能深入研究一門為主,而以其他為輔。因為各宗歷來祖師大德,都有極豐富的發(fā)揮,要一一精通普讀,勢不可能,因此只能專研一門,得一完整的體系。教理方面最有系統(tǒng)、有條理的計有天臺、法相(慈恩)、賢首三家,稱為教下三家。臺宗如法華玄義等三大部,以及釋簽、教觀綱宗等。法相如楞伽經(jīng)解深密經(jīng)、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等。賢首如華嚴疏鈔、十地經(jīng)論等。

  以上所說的三個步驟,第一步正像小學讀書,先打基礎(chǔ);第二步正像入中學,學習數(shù)、理、化等課程,普遍獲得一般應(yīng)有知識;第三步則像入大學,或電機、或化學,專攻一門了。假如客觀條件許可,能閱一下大藏經(jīng),當然是更好的事;不過照一般情況來說,這一因緣是比較困難的。

  三、研究經(jīng)論的要求和方法

  對浩如煙海、廣博精深的佛教理論,在研究的時候,如果不掌握幾個原則,很可能學了一個時期,沒有什么收獲。因此我們必須做到:

  (一)要由淺入深,由簡入繁

  如先研究八大人覺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等,這些經(jīng)文淺顯易懂,并不晦澀,而且篇幅不多,不至于因卷帙過多或不易領(lǐng)會而中途倒興,而且這些經(jīng)文,文字雖簡短,義理卻很豐富。此后可研究金剛經(jīng)、圓覺經(jīng)、大乘起信論等文字較長,義理較深的一類經(jīng)論。這樣循序漸進,有步驟、有計劃的研究,不致知難而退或望文生畏,對研究教理的習慣和興趣,也可慢慢養(yǎng)成了。

  (二)要結(jié)合修持,聯(lián)系實際

  教理學習,必須結(jié)合修持來進行,因?qū)W佛重在實證,理論是實證后所流露,因此理解教理的能力,是和各人的人事閱歷和修持程度有密切的關(guān)系,若光是作學術(shù)性的研究,有解而無行,這種理解是不完全的,甚至是不會正確的。譬如經(jīng)論處處所說的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等名相,我們即使研究得爛熟,自問在理論上可以通過去,但終覺得依稀仿佛,只是口頭玄妙,隔靴搔癢。但若能直下明悟到這一無念而又靈明的本體,便覺得經(jīng)論所說特別親切有味,所以古來大德,一旦明白己躬下大事,便能對經(jīng)論融會貫通,所謂三藏十二部是我自心注腳。而且研究經(jīng)論若不結(jié)合實際,難免執(zhí)指為月,被文字所轉(zhuǎn)而不能自拔。壇經(jīng)中說僧法達誦法華經(jīng)三千部,不能明心,被經(jīng)所轉(zhuǎn),六祖教他口誦心行即能轉(zhuǎn)經(jīng),可見實修的重要了。

  其次所謂聯(lián)系實際,就是要將教理研究所得,在現(xiàn)實生活中配合觀察,例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便觀察到的確世界有滄海桑田,人事有悲歡離合,思想有生住異滅,客觀事物沒有一件不是在運動變化、剎那生滅之中,從而也推想到‘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的可能性,雖然沒有‘現(xiàn)量’證到,但可以‘比量’而知了。其他對因果、事理、善惡、苦樂等等,都可聯(lián)系實際來觀察,便更能感到教理的正確和圓滿。

  (三)要依靠師友,廣學多聞

  這也正是研究教理的群眾觀點。由于佛教教理是智慧的結(jié)晶,是具有高度的學術(shù)性和思想性,加上文字的簡賅精要,在自學中不免有提不起興趣或無法理解、覺得苦悶的情況,這樣必須依靠師友來切磋解決,互相交流、學習,或請大德善知識指示。況且佛法如大海,哪個能盡其底源?所以只有親近師友,才能不斷提高。至于依靠集體,也很重要,單干獨行,往往世間事情都搞不好,何況學佛大事,如果集合大家智慧,互相觀摩增上,便易于得益了。

  在掌握了上述原則以后,我們也應(yīng)知道學習的具體方法:

  1.多鉆研,多薰習

  那就是有機會時要多多聞法薰習。佛法說聞、思、修三慧,聞法是很重要的,能將他人鉆研所得,轉(zhuǎn)而為我所有,費力少而獲益多,豈不是很好嗎?至于不懂的名相等,則宜耐心思考,或查閱辭典,或請問師長,務(wù)求了解,不宜含糊籠統(tǒng)。

  2.做摘記,繪圖表

  凡是考查過、學習過和聽到過的問題,往往很容易忘記,若一查再查,勢必浪費時間精力,因此最好備一手冊,將常見的名相等,根據(jù)自己需要,做好精要的摘記,不必過細,只要便于檢查翻閱就是了。此外繪成表解,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了解和記憶,例如:將五蘊與百法的關(guān)系、三界六道的系統(tǒng)、四諦十二因緣的開合、五陰與八識的關(guān)系等繪成圖表,可以一目了然,溫故知新。例如:(見附表一、二)

  3.弄通關(guān)鍵名相

  名相不了解,是閱讀佛書的最大苦惱,往往越看越糊涂,不得要領(lǐng)。有些名詞相同,意義卻不同,例如‘心’字,有時指妄心,有時指真心。‘心生法生,心滅法滅’,這是指妄心;‘心如虛空不動轉(zhuǎn)’則是指真心。又如‘法’字,含義很廣,凡一切事事物物都可用‘法’字代表,如心法、色法、不相應(yīng)行法等;有時也指真如、法性,如金剛經(jīng)說:‘此法無實無虛。’又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有時又指法門、方法,如金剛經(jīng)說:‘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有些名詞雖不同,而所指的卻相同,最突出的如真如、實相、涅槃、法住、法身、金剛般若、一真法界、第一義諦等等,無非都是覺性的異名。此外如‘大方廣’、‘常寂光’、‘法報化’、‘真俗中’等等,無非是自性體、相、用的不同說法。還有些名辭,內(nèi)容相仿,但開合不同,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是指思想現(xiàn)象和物質(zhì)現(xiàn)象;三界、六道、九地、二十五有,都是指不同的生命現(xiàn)象。我們在研究佛經(jīng)時,這些特點都有了解的必要。

  4.領(lǐng)會主要精神

  經(jīng)論中有的側(cè)重說空,如般若經(jīng)、中論、大智度論;有的側(cè)重說有,如楞伽經(jīng)、解深密經(jīng)、辨中邊論等。小乘中的‘俱舍’是有宗,‘成實’是空宗。有的多說理性,例如圓覺、金剛、壇經(jīng);有的多說事相,如地藏、彌陀等經(jīng)。但不管它說空說有,說事說理,佛法都是整體的,所謂‘離之則兩傷,合之則雙美’。我們在研究時先了解其旨趣大意,也是非常重要的。

  5.練習寫作試講

  有機會時,能練習寫作試講,便能使研究所得,更深入、細致和鞏固,漸漸可以融會貫通。況且要弘揚佛法,自不能不借用言語文字,來作為自利利人的工具。

  四、學習教理的一些體會

  (一)要勿急躁,勿躐等

  教理知識的獲得,一定是從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不可能一下子懂得很多,因此我們在學習中必須耐心,勿急躁、勿躐等、勿灰心、勿等待,只要但事耕耘、不問收獲,一步步地去做,好好地安排和利用時間,自可逐步由不懂到懂。

  (二)要萬緣放下,制心一處

  只有心定不亂與空慧相應(yīng),才能更好體會經(jīng)論妙義,增加理解能力,收事半功倍之效。

  (三)生恭敬心,作難遭想

  因為佛經(jīng)與世間書籍不同,所謂‘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真能以這樣態(tài)度來研習,一定能業(yè)消智朗。這也是在接觸經(jīng)論時,應(yīng)該注意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