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在家修行 >

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修行?

  三、如何和諧人際關(guān)系

  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在人際關(guān)系上,應該如何與人相處?

  我僅以十六個字做為相處之道,即“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你對我錯”。

  一般人在人我之間所以常常發(fā)生爭執(zhí),不外乎為了我大你小,我有你無,我樂你苦,我對你錯等問題,如果在地位上,把大的讓給他人;自己甘居于小位,爭執(zhí)就無從生起了;在物質(zhì)上把多的,或有的給他人;在工作上、享受上,把輕便的、快樂的給他人;凡事錯的自己承認,果真如此,則人我之間,絕無爭執(zhí)的事端,大家一定能夠和樂相處。

  或許有的會以為,把大的位置讓人,把物質(zhì)、享受等讓人,自己承認一切錯處,這豈不成為天下最大的傻瓜嗎?

  其實,“大智若愚”,那被認為是最大的傻瓜,才是真正最有智慧的。

  世間上的物質(zhì),不論積聚多少,終有散失用罄之時;崇高的權(quán)位,如希特勒雖在位時叱咤風云,得心應手;但是,當柏林失陷,當大限來到時,再高的權(quán)位也如過眼煙云。

  辛苦爭得來的又有什么真正屬于自己的?

  人生所要爭取的,除了名位、物質(zhì)、享受外,還有很多。譬如高尚的人格、精神上的信仰、逍遙自在的人生、法喜三昧的得證。

  眾人要的功名富貴給他也不吝惜,眾人不要的人格道德歸自己也不推卻。

  如此則不但在人際間可以與人和諧相處,自己在人生的修持上亦可獲益良多。

  四、如何使用金錢財物

  佛陀曾經(jīng)說過:“金錢是毒蛇。”但是一個在家修行的人,卻不能沒有金錢財物,妻子兒女的生活費、教育費、醫(yī)藥費,如果沒有錢財又如何安置他們呢?但是,若一味地為賺錢而拼命,毫無精神的修持生活,錢財盡管再多,這種人生也未免太沒有意義了。

  一個佛教徒,除了日常生活所需外,還要挪出一部分錢來用于布施,因為一個人的福報有用盡的時候,恰如銀行的存款,若不繼續(xù)存儲,則有用完之時,因此,必須為自己多種些福德;另外,也幫助了需要救濟的人。

  孝順父母為人子該盡的,因此,在你的金錢中還要分出一些孝養(yǎng)父母,讓父母在老年時能安然地過日子。此外發(fā)展事業(yè)、儲存急用、旅行參學等,在這里讓我把它大約的劃分一下,如十分之三作為生活、教育費,十分之三用發(fā)展事業(yè),十分之一布施社會,供養(yǎng)三寶,十分之一供養(yǎng)父母,十分之一參學旅行,十分之一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金錢只要取之有道,不必顧慮它是“毒蛇”,最重要的問題是使用金錢,若盡管儲存、積聚,不知修福,不知供養(yǎng),即使有再多的金錢又有什么益處?

  所以當一個人無常來臨、大限一到時,還是赤手空拳的離開人世,留下龐大的家產(chǎn),不是被充公,就是令兒孫閱墻,這豈不是枉費了一生的辛勞?

  佛教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佛法也在我們的生活里俯拾皆是。無論是感情、經(jīng)濟、處世、道德等各方面,如能將佛法落實、融入其中,才是真正的「佛教生活化」、「生活佛教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