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人最大的修養(yǎng),是知人而不評人

人最大的修養(yǎng),是知人而不評人

  輕易論斷他人,無論是真心還是假意,很多時候都化成了傷害對方的利劍,別人無車無房,你說因為他窮;別人作息規(guī)律,生活簡單,你說人家單調(diào)乏味,毫無情趣。

  知人識人,已經(jīng)很難。然而更難的是,在知人之后管住自己的嘴,不對他人的生活妄加評論,橫加干涉。

  很多事情,壞就壞在多嘴多舌

  《詩經(jīng)》里面講:“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父母不免要干涉晚輩的生活,這已經(jīng)夠讓人頭疼了,但更讓人頭疼的是陌生人的多嘴多舌。

  法庭的判決有根有據(jù),即使懲罰也有具體的做法。但好論人是非的人,總將人置于虛構(gòu)的道德法庭之上,這種折磨無日無之,曠日持久,是最煎熬的折磨。

  你沒經(jīng)歷過他的生活,憑什么妄斷他人

  得知了對方的一點信息,無論認不認識,總要以自己的背景出發(fā)以己度人,這對于我們似乎是很自然的事。

  化幾個銅元就發(fā)見了自己的優(yōu)勝,那當然是很上算的。說到底,這是一種無聊的虛榮心在作祟:看著別人不如意,自己就當是過得很如意了。

  但我們都不可能深入到別人的心里,窺探他到底為什么活成這樣,而我們得出的評價,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當事人,其實都無多大益處。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不拆穿,免得對方尷尬,免得自己顯得咄咄逼人。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能與人為善之人,最終必為他人所疏遠。

  在人世間,最貼心的一句話永遠是:我懂你。對待他人,無論是所愛的人還是萍水相逢的人,我們需要的只是“同情的理解”,只是沉默,只是等待時間為我們展露真相。

  因此,知人但不隨便評論人,既保護了他人,其實最后也保護了自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