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遭遇挫折時幸遇佛法
在我人生遇到最大挫折的時候,有幸遇到菩提書院。當時的我就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在茫茫大海中垂死掙扎,卻突然遇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我死死地抓住不放!因為我深信“有佛法就有辦法”。
剛進入同喜班的時候,我內(nèi)心真的很歡喜,開班第一天我就記住了“真誠、認真、老實;理解、接受、運用;觀念、心態(tài)、品質(zhì)”這十八字方針。后來參加成人高考的時候,我還以這十八字方針寫了一篇高分論文?墒墙(jīng)過一段時間的修學之后,我的信心越來越不足了,因為我內(nèi)心的煩惱依然無法排解,有時明明知道自己很 苦惱,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輔導員師兄的身上,我很希望他們能給我一些關(guān)于人生的建議,希望他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幫我快速地走上 解脫之路!可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整個同喜班大部分都是關(guān)于對佛教的認識、信仰的建設,于是我開始“不認真、不老實”了。于是,別的師兄看法義看 三遍,我只看一遍。當師兄們都進步非?斓臅r候,我卻經(jīng)常云里霧里搞不清楚狀況!好不容易“混”到同修班了,我卻還在三心二意,不知道該不該繼續(xù)修學。后來有一天去拜訪一位法師,法師很慈悲地問我:“你們現(xiàn)在學到哪里了?”我告訴法師接下來要學《菩提道次第略論》了。法師的眼睛隨之一亮,贊嘆道:“你們這 些佛弟子實在太有福報了!”我有些不解地望著法師。他接著解釋道:“這是一條快速的成佛大道!按著這條大道走,會少走很多彎路!”“可是,師父,我現(xiàn)在連 自己的煩惱都沒辦法排解,還談什么成佛呢?”我還是有點信心不足!法師慈悲地笑笑,說:“急什么?老老實實依教奉行,等你學完了《道次第》,不僅你自己能 解脫,你還會有智慧和能力去幫助更多的眾生呢!”
回到家以后,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靜了。我仔細地審視了一下自己的狀態(tài),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規(guī)律: 剛開始修學的時候我信心滿滿,就像沙漠里久旱而龜裂的土地。佛法就像甘霖,一經(jīng)落地立馬吸收。那段時間我是快樂、寧靜、安詳?shù),我的人緣變得出奇的好,辦事效率出奇的高,出門辦事常常遇到貴人相助。同喜班的修學就像我們蓋房子之前平整土地、打地基一樣,地基打得越牢,佛法在我們的心田中就越能“落地生根”,我們的生命品質(zhì)就越能發(fā)生本質(zhì)性的改變!反之,當我漸漸地對佛法失去信心的時候,我的凡夫心立馬卷土重來,生活又慢慢地陷入無序和混亂當中。法師一語點醒了夢中人,我又重新格外地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修學機會。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從八步驟開始學起,首先端正了自己的修學態(tài)度,給自己確立了修學的目標:一、擺脫凡夫心(凡夫成天都是吵吵鬧鬧、煩煩惱惱、斤斤計較、苦不堪言);二、成就佛菩薩的品質(zhì)(佛菩薩是無限地慈悲和智慧,慈悲就沒有敵人,智慧處世就有四兩撥千斤之妙用);接下來開始重視修學的方法,正確地理解法義。在修學的過程當中,我一般會結(jié)合生活中的事例來進行觀照。其實只要留心觀察,世間的萬事萬物無不在向我們說法。佛法是佛陀發(fā)現(xiàn)的而非發(fā)明的,它本來就在那里。當我不斷地通過修學而樹立起正見時,再用正見來看待以前我所謂的煩惱、災難,我突然發(fā)現(xiàn)煩惱消失了!于是我每天可以用來修學佛法的精力大大提高了,我并沒有占用生活或者工作的時間,只是把以前打妄想的時間用來學習就綽綽有余了。樹立的正見越多,內(nèi)心的塵垢就越薄,心越來越柔和,連面相都悄悄地發(fā)生了改變。自己內(nèi)心法喜充滿的時候,我就開始尋思怎么樣有效地和師兄們分享,和大家共鳴,一起進步。可惜我的口才不好,有時沒辦法把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如理地表達出來,于是我就先學會傾聽,盡量少開口,聽聽師兄們是怎么說的,慢慢地居 然把我的急性子也給磨平了!這真是意外的收獲!在傾聽的過程中,我的思路越發(fā)地清晰,語言組織能力也有所加強了,再假以時日,我也能像師兄們那樣暢所欲言了。
八步驟里面還有一條是對修學效果的檢驗。以我目前的認識水平,我覺得只要今天比昨天煩惱少一點,無明少一點,貪、嗔、癡少一點,在購物 的時候自己做得了主,面對不合理的事情能夠坦然地接受,內(nèi)心的慈悲慢慢地生起……那么我的修學就是有效的!畢竟修學最重要的是靠“內(nèi)力”。佛法是心法,只 要自己的內(nèi)心有強烈的出離心,借助書院這個殊勝的修學平臺,加上導師有效地引導,師兄們的互動、互相鼓勵,修學就會變得輕松而且突飛猛進了!
每當唱起《三寶歌》,唱到“獻身命,信受勤奉行”的時候,我都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具備這種九牛不挽的決心,那么成功就離我們不遠了!
- 上一篇:重塑生命的品質(zhì)
- 下一篇:佛法使人生諸苦轉(zhuǎn)化為樂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jié)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佛學常識]什么是空想
- [佛經(jīng)名句]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佛學常識]什么是般若?
- [佛學常識]什么是十力
- [佛學常識]虛空藏菩薩的形象如何
- [佛學常識]阿彌陀佛掌中蓮臺有何象征含義
- [佛學常識]什么是文字禪?
- [佛學常識]佛為阿那律說八大人覺的內(nèi)容是什么
- [生活故事]根不隨塵,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師]學佛一定要經(jīng)過佛學院的教育嗎?
- [在家修行]佛說的這七種布施,不用花錢就能做到
- [佛與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