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僧牛頭法融禪師圓寂日是哪天?農(nóng)歷正月二十三

農(nóng)歷正月二十三 唐代高僧牛頭法融禪師圓寂紀(jì)念日

  農(nóng)歷正月二十三,是唐朝高僧牛頭宗創(chuàng)始人法融禪師圓寂紀(jì)念日。

  牛頭法融禪師(593年~657年),俗姓韋,潤州延陵(江蘇丹陽縣延陵鎮(zhèn))人,是禪宗牛頭派的創(chuàng)始人。十九歲即盡通經(jīng)史,因閱《般若經(jīng)》,遂皈信佛法。后入茅山,依炅法師出家,二十年中專精匪懈,入大妙門。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法融于牛頭山幽棲寺北巖下別立禪室,潛修禪觀,凈侶四至,百有余人。禪宗四祖道信大師聞之,往付頓教法門。以牛頭山為中心之法系遂稱為牛頭宗,自法融至慧忠,稱為牛頭六祖,盛極一時,入宋以后漸衰。貞觀二十一年,法融在幽棲寺開講《法華》。高宗永徽三年,應(yīng)請至建業(yè)講《大品般若》,后又講《大集經(jīng)》。顯慶元年,應(yīng)請住建初寺,次年正月二十三日示寂,壽六十四,臘四十一。

牛頭法融禪師生平

  十九歲(612)入句容茅山從三論宗僧炅法師剃度。后從大明法師鉆研三論和《華嚴(yán)》、《大品》、《大集》、《維摩》和《法華》等經(jīng)數(shù)年。大明寂后,漫游各地,從鹽官(今浙江海寧縣)邃法師、永嘉曠法師等聽講各種經(jīng)論,深有造詣;但覺全憑知解不能證入實(shí)際,因而復(fù)入山凝心宴坐,過了二十年習(xí)定的生活

  唐初武德七年(624)平定了吳越,左丞相房玄齡奏請?zhí)蕴聫R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陳理,御史韋挺看了他的《表》辭情文并茂,和房玄齡協(xié)定后才把這事打消。

  貞觀十年(636)他到南京牛首山幽棲寺北巖下構(gòu)筑一所茅茨禪室,日夕參究,數(shù)年之間,同住的法侶就有一百余人。這時牛首山的佛窟寺藏有佛經(jīng)、道書、佛經(jīng)史、俗經(jīng)史和醫(yī)方圖符等七藏,是劉宋初年劉同空造寺時到處訪寫藏在寺里的著名經(jīng)藏。法融得到佛窟寺管理藏經(jīng)的顯法師允許,在那里閱讀了八年。摘抄各書的精要,然后回到幽棲寺,閉門從事研究。

  貞觀二十一年(647),法融在幽棲寺開講《法華經(jīng)》。

  永徽三年(652)邑宰請他出至建業(yè)講《大品般若》。江寧縣令李修本又請他講《大集經(jīng)》。

  顯慶元年(656)司功蕭元善再三請他住建初寺。

  次年,顯慶二年(657)即寂于該寺,時年六十四歲。

  牛頭宗又稱牛頭禪,是以牛頭山法融禪師作為開山祖師的禪宗派系,也是四祖道信大師門下旁出禪宗宗派。相傳法融禪師在牛頭山北巖石室枯坐,有百鳥銜花之祥瑞。太宗貞觀年間,四祖道信大師聽聞其名,前往尋訪并付法于法融,自是法席大盛,自成一派,此即禪宗分派之始,后世以之與五祖弘忍之“東山宗”對稱,特稱為“牛頭宗”。法融禪師之下,智巖、慧方、法持、智威、慧忠六世相傳,合稱牛頭六祖。慧忠下有惟則,惟則下有普智,智威下有玄素,玄素下有道欽,皆為一代碩德。代宗崇信道欽,賜號國一禪師。道欽門下則有鳥窠道林,因與白居易問答而馳名于世。牛頭門風(fēng)雖于唐代盛極一時,至宋以后衰竭。

牛頭法融禪師公案

   恰恰用心時

  唐永徽年中,牛頭山法融禪師于建初寺講《大般若經(jīng)》,聽者云集,引來無數(shù)慕法者。講罷歸山,博陵王與禪師請示佛法,談?wù)撛S多,后論及心用之境界。

  博陵王問牛頭法融禪師曰:「恰恰用心時,若為安隱好?」

  法融禪師曰:「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曲譚名相勞,直說無繁重。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今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

牛頭法融禪師詩詞

  心銘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熏煉。

  往返無端,追尋不見。一切莫作,明寂自現(xiàn)。

  前際如空,知處迷宗。分明照境,隨照冥蒙。

  一心有滯,諸法不通。去來自爾,胡假推窮。

  生無生相,生照一同。欲得心凈,無心用功。

  縱橫無照,最為微妙。知法無知,無知知要。

  將心守靜,猶未離病。生死忘懷,即是本性。

  至理無詮,非解非纏。靈通應(yīng)物,常在目前。

  目前無物,無物宛然。不勞智鑒,體自虛玄。

  念起念滅,前后無別。后念不生,前念自絕。

  三世無物,無心無佛。眾生無心,依無心出。

  分別凡圣,煩惱轉(zhuǎn)盛。計校乖常,求真背正。

  雙泯對治,湛然明凈。不須功巧,守嬰兒行。

  惺惺了知,見網(wǎng)轉(zhuǎn)彌。寂寂無見,暗室不移。

  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一相。

  去來坐立,一切莫執(zhí)。決定無方,誰為出入。

  無合無散,不遲不疾。明寂自然,不可言及。

  心無異心,不斷貪淫。性空自離,任運(yùn)浮沉。

  非清非濁,非淺非深。本來非古,見在非今。

  見在無住,見在本心。本來不存,本來即今。

  菩提本有,不須用守。煩惱本無,不須用除。

  靈知自照,萬法歸如。無歸無受,絕觀忘守。

  四德不生,三身本有。六根對境,分別非識。

  一心無妄,萬緣調(diào)直。心性本齊,同居不攜。

  無心順物,隨處幽棲。覺由不覺,即覺無覺。

  得失兩邊,誰論好惡。一切有為,本無造作。

  知心不心,無病無藥。迷時舍事,悟罷非異。

  本無可取,今何用棄。謂有魔興,言空象備。

  莫滅凡情,唯教息意。意無心滅,心無行絕。

  不用證空,自然明徹。滅盡生死,冥心入理。

  開目見相,心隨境起。心外無境,境外無心。

  將心滅境,彼此由侵。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境隨心滅,心隨境無。兩處不生,寂靜虛明。

  菩提影現(xiàn),心水常清。德性如愚,不立親疏。

  寵辱不變,不擇所居。諸緣頓息,一切不憶。

  永日如夜,永夜如日。外似頑囂,內(nèi)心虛真。

  對境不動,有力大人。無人無見,無見常現(xiàn)。

  通達(dá)一切,未嘗不遍。思惟轉(zhuǎn)昏,迷亂精魂。

  將心止動,轉(zhuǎn)止轉(zhuǎn)奔。萬法無所,唯有一門。

  不入不出,非喧非靜。聲聞緣覺,智不能論。

  實(shí)無一物,妙智獨(dú)存。本際虛沖,非心所窮。

  正覺無覺,真空不空。三世諸佛,皆乘此宗。

  此宗豪末,沙界含容。一切莫顧,安心無處。

  無處安心,虛明自露。寂靜不生,放曠縱橫。

  所作無滯,去住皆平。慧日寂寂,定光明明。

  照無相苑,朗涅槃城。諸緣忘畢,詮神定質(zhì)。

  不起法座,安眠虛室。樂道恬然,優(yōu)游真實(shí)。

  無為無得,依無自出。四等六度,同一乘路。

  心若不生,法無差互。知生無生,現(xiàn)前常住

  智者方知,非言詮悟。

 。ā毒暗聜鳠翡洝肪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