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懺悔?佛教中拜大懺悔文的具體方法
為什么要懺悔?
我們?yōu)槭裁礇]有出三界?就是無始劫以來,從沒有認識到自己有無量無邊的罪業(yè)。這些罪業(yè)是怎樣來的呢?原來,都是在前世或長久以來,與眾生有了不同的牽纏和糾葛關(guān)系。有的是互為彼此的
關(guān)心、照顧、幫助而形成的善緣;有的是彼此爭執(zhí)、搶奪、侵犯、傷害、凌辱等而形成的惡緣。這就形成了冤親債主、歷代宗親的關(guān)系。彼此的各種因緣,不論是良善的還是不善的,纏結(jié)得愈深,彼此就愈容易在來世的輪回中再次相遇。屬于情感引起的業(yè)緣,這次就用情感的形式解決;物質(zhì)或生命引起的業(yè)緣,這次就以同等的形式償付。六道輪回的根本實質(zhì),就是眾生與眾生之間,冤冤相報,相互還債,無有邊際,沒完沒了。受報期間不肯接受,又造新業(yè),為今后受報又種下了因。千方百計把人家的據(jù)為己有,結(jié)果還是命中有的有,命中沒的,偷也偷不到。本來命中有的,用偷的形式取得,反而會造下深重的罪業(yè)。
懺悔罪業(yè)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懺是發(fā)露過去所作的舊惡,悔是知錯以后不會再作。懺悔就是向我們的冤親債主道歉,請求他們原諒。我們的身口意無時無刻不在造作著各種罪業(yè),如果能夠依善知識引導(dǎo),努力懺盡罪業(yè),就能徹底扭轉(zhuǎn)墮落惡趣的命運。我們應(yīng)該明白,在往昔我們都曾造過堆積如山的惡業(yè),如果不想承受這些惡業(yè)所感的苦果,一定要精進懺悔業(yè)障!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里講得很清楚:“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fā)心修習禪定無相智慧者,應(yīng)當先觀宿世所作惡業(yè)多少及以輕重;若惡業(yè)多厚者,不得即學禪定智慧,應(yīng)當先修懺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習惡心猛利故,于今現(xiàn)在,必多造惡,毀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懺悔令其清凈,而修禪定智慧者,則多有障礙,不能克獲,或失心錯亂,或外邪所惱,或納受邪法,增長惡見。”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因為罪本身是緣生緣滅的,它沒有實在的自性,只是一種妄有。罪業(yè)本是虛幻不實的,因為眾生妄心執(zhí)著,故有罪生罪滅的實在感。一旦我們破除了心中對罪的執(zhí)著,它也就隨緣散而滅,這就是懺罪的原理。
地藏七提倡依《禮佛大懺悔文》懺悔,在佛前頂禮108次,真誠祈請88尊佛慈悲加持,懺悔眾罪,回向功德,發(fā)愿斷惡修善,從心中消除罪障。
懺悔方法中,至誠禮拜88佛,最為殊勝,最為簡便,亦最為常用,極易感應(yīng),得見瑞相,身心輕安。足以證明,罪滅障除,堪可進功,修行辦道。是故古德大善知識,將之列入早晚課誦。從普光佛到一切法常滿王佛,這88佛(4張)53尊佛號,出自《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jīng)》中。經(jīng)云:“若人聞此五十三佛功德名號,百千萬億阿僧祗劫,不墮惡道;若能稱誦,世世見佛;若復(fù)有人,恭敬禮拜五十三佛,彼之所有五逆十惡、四重八棄,種種重罪,一齊消滅。過去千佛,現(xiàn)在千佛,未來千佛,皆因稱誦,恭敬禮拜五十三佛,而早成佛。” 從釋迦牟尼佛到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這35尊佛功德名號,出自《佛說決定毗尼經(jīng)》。《寶積經(jīng)》云:“一切眾生,若有身具五逆十惡重罪之者,萬劫千生不通懺悔,應(yīng)須頂禮三十五佛,至心懺悔,一切罪障,皆得除滅。”
由此可見,稱念禮拜88佛,功德威神不可思議,能除一切極惡重罪。是故我等末世行人,不論罪障迷惑,若輕若重,悉應(yīng)至誠恭敬禮拜88佛功德名號。亦如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千諸佛,早得成佛。
佛教中拜大懺悔文的具體方法如下:
可以打印一份拜懺文,對照懺悔文邊念邊拜,應(yīng)拜處已用"一拜"標出,懺悔文要放在桌子上,不可以俯身跪拜時也拿在手里,不恭敬。
拜懺動作:
第一。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并攏,手肘自然彎曲,置于胸前約呈四十五度。合雙掌時,雙眼下垂目光注視合掌的指尖,能夠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于蒲團之前, 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
第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于蒲團上;
第三。左掌按于蒲團之前左邊;
第四。右掌從中心移于蒲團之前右邊,兩掌相離六寸許;以頭按于兩掌中間之蒲團上;
第五。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zhuǎn),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
第六。兩手曲指反轉(zhuǎn),仍按于蒲團之原處;頭離蒲團由伏而起;右掌移于蒲團之中心;
第七。左掌離蒲團,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狀;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蒲團,合于左掌當胸,此為一拜;
附<問訊>:
1、拜畢后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首先虔誠地合起雙掌,目光注視中指指尖。
2、然后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
3、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
4、此時,雙手的姿勢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敬祥和。
5、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jīng)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tài)度。
6、隨后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復(fù)合十姿勢,然后放下雙掌。
- 上一篇:佛教懺悔文有什么作用?
- 下一篇:皈依儀式對佛弟子的重要性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yīng)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zhuǎn)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當,忍之為德,在于負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經(jīng)]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常識]偈頌的術(shù)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jīng)]《壇經(jīng)》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