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見性法下手功夫是什么?

見性法下手功夫是什么?

  請問見性法下手功夫是什麼?見性后成片的功夫該從哪裡下功夫?男女相該如何完全持平呢?

  (1)如果你要見性,用什么見呢?誰來見呢?當然是心;一種狀態(tài)能夠相續(xù)或保持,誰來相續(xù)或保持呢?還是心。所以,如果你問見性法的功夫從哪里下手?見性成片后該從哪里下功夫?依然是心。

  不但某一人的下手功夫從心開始,三世一切諸佛的下手功夫,皆從這兒開始。

  對于修法的菩薩,不但能見是心,所見亦是心。因此,你的第三個問題:男女相該如何持平呢?若你了解根本沒有實際的男女相,男女相只是心相,因此,根本就不存在持平與不持平的問題。心干嘛要持心自己呢?

  你的三個問題,歸結于一點:對心的不了解,不了知,對心的不親見親知。若能知心,一切惑解,一切冰釋,一切造作止息,一切法歸于寂靜。若能了心,即等成佛。佛是無作人,心不和心交持故。

 。2)修持見法的功夫當然是觀心,如何觀心呢?首先要了解到或觀察到,能觀的是心,所觀的還是心,既然是心觀察心自身,就像貓和它的尾巴做一場游戲一樣,就不必那么嚴肅和緊張,要放松。放松、愉快,是觀心的前提。

  把觀心當作一件事來做,譬如你喝茶、吃飯、做案邊的工作或和朋友家人聊天一樣。一段時間觀心,觀完也就完了。對忘失觀心,不糾纏,不糾結;钤诋斚,無過去,無未來。每每想起觀心,立即從當下開始。

  關于觀心,不在于觀的時間長,在于觀的頻度高。高頻度的觀心,比長時間的觀心,更有利于對無覺察習慣的改變。十分鐘內觀察五次心,比一次觀十分鐘心,更有益。

  觀心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養(yǎng)成心善于對自身了知的習慣,二是了解一切現象的原因、實質,做到心不為現象所牽轉,所迷失。

 。3)若你是男人,經常被女性美麗的身體所吸引,了解這個現象。你和某個女人美麗身體的關系,是你的心和它創(chuàng)造的畫面的關系。心被它所創(chuàng)造的畫面所吸引、所迷惑,了解它,知道它,安撫它,就這些。

  若你是女人,不喜歡自己女性的身體,了解這個現象。通過觀心,明白,心喜歡或討厭的都是它自己為圍繞身體創(chuàng)造的觀念或念頭,和身體根本無關。無論煩惱還是快樂,壓根兒都是心和觀念的問題,根本無關外境。

  正確清明的觀心,能讓我們看到,心所能起反應的,只是它自身。若心不對它自身起反應,它剩下的只是反映。映照一切境緣,僅此而已。

  觀心帶來智慧,觀心導致禪定。禪定和智慧,是一非二。若你進入禪定的境界,必然有了了明晰,直知的智慧;若你有智慧,必然身在禪定的境界中。智慧包含禪定,禪定攜帶智慧。

 。4)世界為什么是這個樣子?存在為什么是這個樣子?你為什么是這個樣子?心是第一因。

  我們要弄清頭腦無數的“為什么”,回到第一因上來。第一因是世界和人生的起源,是現象和境界的本體,因此,我們修行者——真理的探索者,人生境界的追求者,不管繞了多少彎路,不錯認了多少定盤星,回到這里來。

  心啊心啊心,你看起來沒有痕跡。但從天上到地下,哪兒沒有你的影子呢?即使一粒小小的微塵上,也能觀察到你的蹤影。面對“不好”的事情,你議論但不嫌棄;看到好的事物,你圍觀但不擁促。你不粘縛于智慧,也不粘連于愚昧;你不推開于迷惑,也不投入到覺悟的懷抱。光波照在大道上,它出于一顆清明的心。圣或凡的概念,只如它面前的塵埃,它超越一切,是你的世界的源頭……

  有人歌唱這心,我聽著熱血沸騰,而又臣服其中。多么應該被關注、被了解和被認識啊,這顆心!諸修行者,只一個“心”字,是修法之根本,來到這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