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改惡遷善,悔過滅罪

衍慈法師:改惡遷善,悔過滅罪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上章講的止惡行善,若有人不承認自己有過失,那裡還有罪可言!甚麼是過?是指無心去做之輕惡,有心去做之重惡則名為罪。人非圣賢,誰能無過。本章是勸人有過須改,正如古人所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于這方面,佛門給大家機會去懺悔,懺是懺前愆,悔是悔后過,肯改惡遷善,重新做人,罪則消滅。

  經(jīng)文開始時:「佛言:人有眾過」凡人在不知不覺中,往往造了很多過失,雖說無心而為,也成為罪惡之正因。例如講一句話、做一件事,或一個動作,隨隨便便,使人生煩惱,這都是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若不馬上反醒,發(fā)露懺悔,痛改前非,以后還會繼續(xù)去犯。隱藏過失者,不頓息造惡之心,因習慣使然,只會不斷造業(yè),對無心之過,時間長了,積沙成塔,漸漸成為一個很大的作惡推動力,即是說無心之過也能成為罪!「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罪業(yè)臨身時,如川流歸海,雖是點滴之水,經(jīng)年累月,也會變成又深又廣的大海,所以不要因為是小惡而為之,無心之過,可漸成大罪。在社會上造了罪,要受法律的制裁,在佛教之立場,所造之業(yè),是有因果報應的。這一小段,告訴我們不肯懺悔之害處,下一段則說明悔過之利益。

  「若人有過,自解知非,」如果自己做了錯事,肯承認錯誤,生慚愧心,深信因果,便要痛改前非,不復再犯。「改惡行善,罪自消滅!若能改過自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罪則消滅。懺悔有事懺與理懺兩種,當知往昔所造諸惡業(yè),要令不相續(xù),必須立即迴光返照,清淨身口意三業(yè),在佛菩薩像前禮拜、誦經(jīng),用各種儀式,盡情發(fā)露罪相,又或以立功來抵過,如喜歡講是非的,現(xiàn)在不講是非,用口來多念佛、念法、誦經(jīng);殺生多者,不再殺生,而去護生、放生,這是事懺。有懺悔偈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說罪性本空,從心所造,心若空時,罪亦空,達到心罪二者,皆無自性,一切唯心造,這是理懺。「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病比喻諸過,汗比喻懺悔,痊解病癒,損解病減。明白善惡皆由心造,只須時刻反省懺悔,止惡行善,終得清淨,好像得嚴重寒病的人,出了一身汗后,身體恢復健康,病去災除。有的人口雖說懺悔,但沒有改過,而且還不斷去造惡業(yè),例如很簡單的小事,搞到一塌糊涂,很複雜,在一個團體裡面,有這樣一個人,你說多麻煩,誰會喜歡他?我佛慈悲,苦口婆心,教導我們要反省,不斷檢查自己身口意三業(yè),并要積極行善,不管人家對不對,我一定要對,只要你肯用真心去懺除以前做的不對,以后不繼續(xù)再犯,所講:隨緣消舊業(yè),更不造新殃!每天改一點,很快就能圓滿人格,做一個身心清淨佛弟子。

  叮嚀語:

  儒家所說的「知恥近乎勇」的勇字,用于改過上,令人有決心及勇氣去面對,并力求改進。不論世間法或出世間法,自省改過,是人格提升的重要一課。至于懺悔,更加重要,因為懂得自省懺悔,我們才不會重蹈覆轍,不然錯誤不改,誤了的不是他人,其實是自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