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論《壇經(jīng)》的心性修行說

一、真空?妙有?

  《壇經(jīng)》是—本使人感到無從入門的書。單從文字上看來,惠能將不可分的詞勉強分開說明,比如無念,禪定等,而且有時他的比喻也不太貼切。

  但是真正使人感到高深莫測,無所適從的地方并不在此,而在于《壇經(jīng)》的思想體系。若將大乘佛教理論大略分為兩宗,則為空宗與有宗。再將有宗細(xì)分之,則為唯識宗與性宗。總之,大乘佛教理論體系有空宗、有宗(唯識宗、性宗)?梢蛔x《壇經(jīng)》,人們還是不由自主地疑問“這部佛經(jīng)到底屬于何宗?有宗?還是空宗?”看似空有并存,甚至空有兼而為一,但空宗與有宗的理論體系截然不同,此是則彼非,彼是則此非,惠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rèn)為這是歷來讀《壇經(jīng)》者的一個疑點。不但歷來學(xué)者如此,在惠能門下的南宗禪僧里也有不同的解釋。例如,人所共知的惠能的四句偈因不同理解而其偈頌文字有所出入,此中最關(guān)鍵的差別在于“明鏡本清凈”和“本來無一物”之不同。如果按照“本清凈”之句來講,惠能不失為有宗;順著“無一物”之句來說,惠能屬于空宗。這個現(xiàn)象足以說明,當(dāng)時惠能門下的禪僧對此也有分歧。其實,空有難分之由來,以我看來,是從他所依之經(jīng)而來的。具體而言,他所依之經(jīng)主要是《金剛經(jīng)》與《涅槃經(jīng)》。然而《金剛經(jīng)》是大乘空宗的經(jīng)典,《涅架經(jīng)》則為有宗的經(jīng)典。因此,惠能語錄多處似有矛盾,最明顯的使人存疑的地方莫過于此處。

  聞?wù)f《金剛經(jīng)》,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觀照,不假文字。

  如何能聞?wù)f《金剛經(jīng)》,以悟解本性自有般若之智呢?《金剛經(jīng)》大略是闡明“無自性”的道理,不承認(rèn)“本性自有般若之智”,不僅如此。再進一步宣稱“若當(dāng)有法勝涅架”者,我說亦復(fù)如幻如夢!”連佛教最終目標(biāo)的涅槃都不承認(rèn),何況“本性自有般若之智”乎!

  我認(rèn)為,如果能把這個問題解決的話,我們便能把《壇經(jīng)》的理論體系講清楚。簡言之,《壇經(jīng)》的理論體系是“真空”也,抑或是“妙有”乎?把它弄清便是這篇小文章的目的。

二、心性說(妙有)

  看來,惠能的心性說決非來自《金剛經(jīng)》的空宗思想,而是出于大乘有宗,尤其是基于性宗而形成的。

  1.自心顯萬法

  《壇經(jīng)》也是同意“一切唯心造”的道理,而且更巧妙地生動地說明這個道理。

  于自性中,萬法皆見。

  性含萬法是大,萬法盡是自性。

  萬法指宇宙萬物而言,即,宇宙萬物全都是自心自性上顯現(xiàn)出來的。不但宇宙萬物是從自心上顯現(xiàn)的,而且宇宙萬物之間的運動變化也只不過是自心的運動變化。

  諸人夜論幡義,初論幡者,“幡是無情,因風(fēng)而動”,第二人難言,“風(fēng)幡俱是無情,如何得動”,第三人“因緣和合故,合動”,第四人言“幡不動,風(fēng)自動耳”。眾人爭論,喧喧不止。能大師高聲止諸人曰“幡無如余種動。所言動者,人者心自動也”。

  那么,為什么不管什么都是從自心中出來呢?惠能對此回答如下。

  何名十八界?六塵,六門,六識。何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是。何名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法性起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門、六塵。自性含萬法,名為藏識,思量即轉(zhuǎn)識。生六識,出六門,六塵,是三六十八。

  在上引文中,惠能按照唯識佛教的基本原理而說明“心生萬法”的道理;菽苌羁痰厥艿搅舜蟪擞凶诘挠绊憽

  2.真如自性

  在上引文中,惠能說“法性起六識,自性含萬法,名為藏識”。那么,所謂的“法性”、“自性”、“藏識”到底是何物?是否唯識宗所說的阿賴耶識?看似不局限于阿賴耶識;卮疬@個問題之前,先考察一番惠能的語錄吧!惠能說“一切唯心造”時,已經(jīng)說到其主體了。

  于自性中,萬法皆見,一切法自在性,名為清凈法身。

  惠能自己認(rèn)為,所謂的藏識便是清凈法身,然則所謂的清凈法身又是什么?再看惠能如何說。

  故知不悟,即是佛是眾生,一念若悟,即眾生是佛。故知一切萬法,盡在自身中,何不從于自心頓現(xiàn)真如本性。

  于此引文中,可以知道惠能所謂的“藏識”、“清凈法身”,乃是真如本性。又能據(jù)此而知惠能的主張不過是真如緣起說。

  為了再進一步理解真如本性,再看他如何說。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知惠。

  何以故?為世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般若常在,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莫起誑妄,即是真如性,用智惠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見性成佛道。

  通過這段引文,可以明確知道《壇經(jīng)》里面,自性、真如、清凈法身、佛性、本心等都是一物而異稱的。

  那么,《壇經(jīng)》里的心與性是一個東西,還是兩個東西?在我看來,有時沒有區(qū)別,有時有所不同。在《壇經(jīng)》里常見的“自性自心”當(dāng)中,自性與自心是一個概念,沒有區(qū)別。但是在別的場合,惠能將其分別而言,比如,上面所引的“何不從于自心頓現(xiàn)真如本性”便有所不同。不僅如此,在其某些地方,惠能有意把它分別說明。

  大眾作意聽,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身即是城門,外有五門,內(nèi)有意門,心即是地,性即是王。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

  “心即是地,性即是王”的比喻,實是難以講清的地方。單從惠能的說明來看,心是性所活動的空間,性是心地活動的主體。再參考惠能的另一語錄,此義更為明顯。

  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離二相諸塵勞,真如是念之體,念是真如之用,自性起念。

  此引文中,真如和自性是同一的,據(jù)此引文而言,則自性有起念之作用。換言之,自性能自覺活動,因此而言,萬法是由真如自性在心中自覺活動而顯現(xiàn)的。

  3.佛性

  作為萬有之本源的真如自性在何處?在自心中。在何人的自心中?按照惠能所言,所有人的心中均有此真如自性。

  世人性本自凈,萬法在自性。

  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

  性是真如自性。菩提般若是能覺的智慧,換言之,即能夠證得佛果(果)的智慧(因)。人所共有的自性便是能夠得到佛位的原因,所以又稱之為佛性。此佛性乃是惠能一生拳拳服膺的畢生持論。

  人既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貓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惠能認(rèn)為,宇宙包羅萬象乃自性中顯現(xiàn)出來的,而且此自性人人皆有,這就是真如自性,同時也是能夠達到佛位的因,因此,稱之為佛性。如此看來,惠能既是比較典型的真如緣起論者,又是十分典型的佛性論者。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