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二十四精論

十二:三身自性佛

  于自色身歸依清凈法身佛。于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于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何名清凈法身。世人性本清凈。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若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nèi)外明徹。于自性中萬法皆現(xiàn)。此名清凈法身佛。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見性通達。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圓滿報身。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于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從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yǎng)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后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惟傳此頓法。普愿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后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師言。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于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

十三:真度、真學

  于一切時。念念自凈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行于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二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經(jīng)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內(nèi)調(diào)心性。外敬他人。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

十四:即心即佛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等。意中清凈。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十五:佛之知見

  世人外迷著相。內(nèi)迷著空;若能于相離相。于空離空。即是內(nèi)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xiàn)。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莫向外求。與佛無二。

  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見。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谡b心行。即是轉(zhuǎn)經(jīng)。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jīng)轉(zhuǎn)。

十六:三身四智

  三身者。清凈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

大圓鏡智性清凈。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zhuǎn)。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于轉(zhuǎn)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

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污名。

十七:法無四乘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xiàn)。

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汝觀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見聞轉(zhuǎn)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

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

名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爭。一切時中。自性自如。

無上大涅盤。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zhí)為斷。諸求二乘人。

目以為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妄立虛假名。何為真實義。

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舍。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xiàn)眾色像。

一一音聲相。平等如夢幻。不起凡圣見。不作涅盤解。二邊三際斷。

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劫火燒海底。

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盤相如是。

十八:如來清凈禪

  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

  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心如虛空。不著空見。

  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無生無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

十九:戒定慧法

  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

  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自在解脫本自性。

  吾戒定慧。勸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盤。亦不立解脫知見。

  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盤。亦名解脫知見。

  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

  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是名見性。

  如何是不立義。師曰。自性無非無癡無亂。念念般若觀照。

  常離法相。自由自在?v橫盡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

  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

二十:大乘見解

  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凈名經(jīng)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nèi)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外于相離相。內(nèi)于空離空。若全著相。即是邪見。若全執(zhí)空。即長無明。

二十一:真假動靜偈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于真。若見于真者。是見盡非真。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若修不動行。同無情不動。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

二十二:一相一行

  諸人自心是佛。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若于一切處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若于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yǎng)。成熟其實。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普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茲沾洽。悉得發(fā)生。承吾旨者。決獲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凈。亦無諸相。汝等慎勿觀靜及空其心。此心本凈。無可取舍。各自努力。

二十三:正法眼

  正法眼藏傳付何人。師曰。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自心是佛。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

二十四:自性真佛偈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凈性。凈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凈性因。除淫即是凈性身。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v吾在世。亦無有益。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