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居士悟道因緣
大元丞相耶律楚材居士,萬松行秀禪師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晉卿,法名從源,號湛然居士,遼東人。耶律楚材身長八尺,美髯宏聲,博極群書,通天文、地理、律算、術(shù)數(shù)、釋老、醫(yī)卜之學(xué),深得元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窩闊臺之寵任,凡朝中軍國庶政,都必先咨詢他而后行。大元帝國之偉業(yè),耶律楚材居士的輔佐之功極大。
耶律楚材居士之所以能當(dāng)此大任,得力于佛法對他的薰陶。
楚才居士二十多歲的時候,居燕京。從那個時候起,他就開始留心祖道。
他最初參禮圣安澄禪師,經(jīng)常舉自己在閱讀《古尊宿語錄》時所得之語句,向澄禪師請益。澄禪師間或?qū)λ?a href="/remen/jiand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見地給予認(rèn)可。于是,楚材居士便自以為已經(jīng)開悟了。
隨著金遼元三代的急劇變遷,楚材居士雖然一直身居高位,但是求道之心卻越來越懇切。后來他又前往參禮圣安澄禪師。當(dāng)他再次談及先前得到澄禪師認(rèn)可的一些觀點時,澄禪師卻突然翻臉不認(rèn)。
楚材居士感到非常疑惑,便問澄禪師這究竟是何原因。
澄禪師解釋道:“昔公居要地,易為喜怒。又儒者多無諦信,惟搜摘語錄,以為談柄。故予不即痛下鉗錘耳!今揣公之心,果為本分事問予,予豈敢更辜負(fù)乎?于是乎不吝苦口。然予老矣,有萬松老人者,儒釋兼?zhèn)洌谡f精通,辯才無礙。公能見之,自當(dāng)了公大事。”
楚材居士于是前往報恩,禮謁萬松行秀禪師。在其門下,楚材居士杜絕人跡,屏斥家務(wù),精勤參究,廢寢忘食,不避寒暑,凡三載,終于得到了行秀禪師的印證。
楚材居士悟道后,成功地將佛法應(yīng)用于他的政治生涯。他雖然身居高位,卻不以富貴動其心,日理萬機,而神明淡泊。他個人的生活極為簡樸。
一日,萬松行秀禪師上門造訪,正好碰見楚材居士啖菜根、吃脫粟,非常驚詫,說道:“不太儉乎?”
楚材居士道:“昔燕京被圍,絕粒六十日,予守職如平常。及扈從西征六萬余里,備歷險阻而志不少沮,跨昆侖、瞰翰海而志不加大。汪汪法海涵養(yǎng)之效也!”
在跟隨成吉思汗西征的途中,楚材居士曾經(jīng)寫過兩首詩,非常有名,反映了他悟道后入廛垂手的自在胸襟——
過天山和上人韻二絕
其一
從征萬里走風(fēng)沙,南北東西總是家。
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是白蓮花。
其二
一入空門心暢哉,浮云名利也忘懷。
無心對境誰能識,優(yōu)缽羅花火里開。
楚材居士在西征途中,曾經(jīng)請行秀禪師評唱天童正覺禪師的《頌古百則》。行秀禪師頌成之后,編成《從容錄》。楚材居士特地為它的印行撰寫了序言,中云:
“予西域伶仃數(shù)載,忽受是書,如醉而醒,如死而蘇,踴躍歡呼。東望稽顙,再四披繹,撫卷而嘆曰:‘萬松來西域矣!’”
楚材居士在輔佐太祖、太宗的時候,時刻都沒有忘記作為一名在家佛子應(yīng)有的慈悲濟世的精神和護(hù)持佛法的使命。
太祖成吉思汗西征之時,每有戰(zhàn)伐,楚材居士皆隨軍策諫,阻止了元統(tǒng)治者的一些極端做法,避免了無辜?xì)⒙,保護(hù)了大量被征服地區(qū)生民的性命。太宗即位后,楚材居士官至中書令。在他的建議下,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均賦稅、正官制、興文學(xué)、核工匠、平權(quán)量等,使飽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民眾得以安居樂業(yè),休養(yǎng)生息。
元主西征之前,有司上奏,建議征調(diào)五臺山等地僧徒中,能咒術(shù)、通武略、有膂力者,組成一只隊伍,隨軍西征。楚材居士上諫元主云:
“釋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殺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證鵝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行,雖死不犯。用之從兵,豈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zé)o志行。在彼既違佛旨,在此豈忠王事?故皆不可從王師也。”
元主覺得楚材居士說的有道理,僧人從征之事也就沒有實行。
后來,大夫蕭守中又上奏元主,要求廢除佛教僧團,理由是:“沙門不征不役,安坐而食,耗國累民,必此類矣,請除之!”
楚材居士駁斥道:“人之生也有天命焉,人力所不能奪與者也。世有辛苦而饑餓者,有安逸而飽足者,修短苦樂,壽夭窮通,萬狀不齊,雖孔明之智,項羽之勇,顏回之賢,仲尼之圣,亦不能移其毫發(fā),豈彼沙門能窮吾民、耗吾國耶?故萬世之在天下,天與則生,天奪則死,沙門亦天地間一物耳,其亦天養(yǎng)之也。天且宥之,子獨不容,隘亦甚矣!”
在建議元主施行教化方面,楚材居士善用佛法的智慧,將佛法與世法圓融起來,提出“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的主張。在《西游錄》中,楚材居士寫道:
“甚哉,生民之難治也!速于為惡,緩于從善(學(xué)習(xí)作惡快得很,學(xué)習(xí)為善則慢得很)。急導(dǎo)以善道,猶恐不悛其惡,何況遷延而有所需者乎?速以能仁不殺、不欺、不盜、不淫、因果之誡,化其心;以老氏慈、儉、自然之道,化其跡;以吾夫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名教,化其身。使三圣人之道,若權(quán)衡然,行之于民,則民之歸化,將若草之靡風(fēng),水之走下矣。然后上策于朝廷,請定制度、議禮樂、立宗廟、建宮室、創(chuàng)學(xué)校、設(shè)科舉、拔隱逸、訪遺老、舉賢良、求方正、勸農(nóng)桑、抑游惰、省刑罰、薄賦斂、尚名節(jié)、斥縱橫、去冗員、黜酷吏、崇孝悌、賑困窮。若然,則指太平若運掌之易也。”
楚材居士尊崇三寶,在他的影響下,朝野奉佛者甚多。加上他推行仁政,化解了元朝苛政,造福于一人,真可謂菩薩乘愿再來。
元太宗駕崩后,皇后稱制,重用奧都剌合蠻。楚材居士屢諫不聽,為太后所忌。后憤悒而卒,春秋五十五歲。
- 上一篇:萬松行秀禪師悟道因緣
- 下一篇:本源永寧禪師悟道因緣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jìn)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