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牧云通門禪師悟道因緣

  牧云通門禪師悟道因緣

  嘉興古南牧云通門禪師,天童密云圓悟禪師之法嗣,俗姓張,蘇州常熟人。通門禪師二十歲投破山洞聞和尚出家,原名契門,受具足戒后,即游方參學(xué)。初禮無異元來禪師,勤苦參究,若有所入。扣投金粟天童密云圓悟禪師座下請(qǐng)益。

  一日,通門禪師入室,以偈呈圓悟禪師。

  圓悟禪師瞟了一眼開頭的兩句,便問:“即今事作么生?”

  通門禪師正要開口應(yīng)答,圓悟禪師舉起菩提數(shù)珠,劈頭就打。

  通門禪師于是便起身禮拜。

  圓悟禪師接著又朝他的背上筑了一拳,說道:“你若作打會(huì),入地獄如箭射。”

  通門禪師一聽,似有所省。

  過了幾天,圓悟禪師上堂,舉“薰風(fēng)自南來,殿角生微涼”之話頭,勘驗(yàn)大眾。

  [“薰風(fēng)自南來,殿角生微涼”之話頭,參見“大慧宗杲禪師悟道因緣”章及“朝宗通忍禪師悟道因緣”章之夾注。]

  通門禪師當(dāng)即向圓悟禪師呈上三首偈頌,圓悟禪師看至最后一首,說道:“不親切。”

  通門禪師便道:“前二首聻(呢)?”

  圓悟禪師道:“此不親切,和前都不親切。”

  通門禪師便問:“如何是親切處?”

  圓悟禪師于是打了他一掌。

  通門禪師當(dāng)即豎起一指,說道“某甲也。”

  圓悟禪師道:“你未知落處在。”

  通門禪師一聽,遂隱隱生疑。

  一日,通門禪師隨圓悟禪師上天童。

  通門禪師奉命于萬松關(guān)前題偈云:“古路松陰廿里長(zhǎng),過時(shí)誰覺骨清涼。”

  圓悟禪師看了,便道:“何不道‘過時(shí)誰不骨清涼’?”

  通門禪師言下有省。

  接下來,通門禪師又奉命就活眼泉作偈。

  通門禪師回到寮中,百般思索,偶然停筆之間,不經(jīng)意用右手觸摸了一下左臂,就在這個(gè)時(shí)候,他突然禪機(jī)頓發(fā),當(dāng)下便契悟了先前圓悟禪師打了他一掌、說他“未知落處”之妙旨。

  于是,通門禪師歡喜踴躍,來到丈室,向圓悟禪師如實(shí)通報(bào)了自己之所悟。

  圓悟禪師為了勘驗(yàn)通門禪師是否真正自肯,便道:“者(這)些都不是實(shí)消息。你再供通實(shí)消息看。”

  通門禪師遂走近圓悟禪師,展開兩手。

  圓悟禪師道:“不是!不是!”

  通門禪師道:“和尚如今瞞某甲不得。”

  圓悟禪師道:“瞞即瞞不得,且惑亂你一下。”

  不久,圓悟禪師便將衣法和拂子交付給通門禪師。

  通門禪師初住古南,后住天童,末后退居鶴林。

  通門禪師曾應(yīng)信眾哀請(qǐng),升座說偈云:

  “山僧一向說禪,而今口似木橛。

  為問以何因緣,年往精神銷歇。

  齒落發(fā)白血枯,豈可不知時(shí)節(jié)。

  因而謝事天童,來到鶴林守拙。

  日用無別修行,一句阿彌陀佛。

  上堂說法領(lǐng)眾,讓與諸方賢哲。

  宗門日見滔滔,變態(tài)不堪言說。

  若是真正高流,目擊自當(dāng)改轍。

  先佛河沙法門,進(jìn)修無甚優(yōu)劣。

  廬山蓮社清風(fēng),緇素不妨同結(jié)。

  今日檀護(hù)臨筵,大家飽餐禪悅。

  若論大事因緣,不怕甕中走鱉。

  夜來納被蒙頭,一任梅梢掛月。”

  通門禪師圓寂于康熙辛亥年(1671)十一月,春秋七十三歲。通門禪師博通外學(xué),能詩文,善繪畫,有《牧云和尚語錄》行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