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刺史李翱居士悟道因緣

  刺史李翱居士悟道因緣

  鼎州刺史李翱,字習(xí)之,貞元十四年(798)進(jìn)士,官至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元和十五年(820),出任朗州(也就是鼎州)刺史、湖南觀察史。其任所朗州與藥山惟儼禪師所在的澧州是毗鄰,治所同在今湖南常德市。李翱親近藥山禪師正是在這個時期。

  李翱老早就是很仰慕藥山禪師的法化。他曾多次派人請藥山禪師前來治所說法,但是藥山禪師都沒有去。于是,他便親自前往藥山拜謁老禪師。據(jù)燈錄和僧傳中記載--

  李翱初訪藥山禪師的時候,藥山禪師執(zhí)經(jīng)卷而不顧。

  侍者道:“太守在此。”

  李翱性子比較急,不等藥山禪師回應(yīng),便高聲喊道:“見面不如聞名。”說完便拂袖而出。

  藥山禪師在后面招呼道:“太守!”

  李翱應(yīng)諾

  藥山禪師道:“太守何得貴耳賤目?”

  李翱一聽,便連忙回身,向藥山禪師鞠躬禮謝。

  李翱問道:“如何是道?”

  藥山禪師用手指指天空,又指指凈瓶,說道:“會么?”

  李翱道:“不會。”

  藥山禪師道:“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一聽,言下警悟,如同“暗室已明,疑冰頓泮”。當(dāng)即欣然作禮,述偈贈曰: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

  我來問道無余說,云在青天水在瓶。”

  過了一會兒,李翱又問:“如何是戒定慧?”

  藥山禪師道:“貧道這里無此閑家具。”

  李翱聽了這古怪的回答,茫然莫測其旨。

  藥山禪師接著開示他道:“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閨閣(ge)中物捨不得便為滲漏(閨閣中的男女之情若不能放下,對于修行來說,便是一種有漏)。”

  太和九年(835),李翱調(diào)任檢校戶部尚書、襄州刺史等職。雖然他難得再有機(jī)會繼續(xù)向藥山禪師請益,但是,他卻有了機(jī)會參禮馬祖的弟子西堂智藏禪師、鵝湖大義禪師、龍?zhí)冻缧哦U師等禪林尊宿--

  西堂智藏禪師,……李翱曾禮謁座下請益。一日,李翱問僧:“馬大師有什么言教?”僧云:“大師或說即心即佛,或說非心非佛。”李翱云:“總過遮邊。”于是李翱又去問智藏禪師:“馬大師有什么言教?”智藏禪師大聲招呼道:“李翱!”李翱應(yīng)諾。智藏禪師云:“鼓角動也。”

  信州鵝湖大義禪師,……李翱問:“大悲用千手眼作么?”大義禪師道:“今上用公作么(當(dāng)今皇上用你干什么)?”當(dāng)時,恰好有一僧人乞請置塔(將尸骨藏于塔中)。李翱問那僧:“教中不許將尸塔下過,又作么生?”那僧無言以對。那僧于是前來問大義禪師。大義禪師道:“他得大闡提。”

  龍?zhí)冻缧哦U師,……李翱問:“如何是真如般若?”龍?zhí)抖U師道:“我無真如般若。”李翱道:“幸遇和尚。”龍?zhí)抖U師道:“此猶是分外之言。”

  李翱是韓愈的學(xué)生,受韓愈儒家道學(xué)思想的影響,曾著有《復(fù)性論》三篇,用佛學(xué)佛性論的思想,來對儒家的人性論思想進(jìn)行改造。他說:“人之所以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性”相當(dāng)于佛性,清凈無染,而情則相當(dāng)于“無明煩惱”。因情之昏,致使性被障蔽。圣人與凡夫,其本性沒有差別。圣人之為圣人,是因為他不被情所累;凡夫之為凡夫,就是因為他被情所困。因此,人要回歸本來清凈的自性,必須掃除妄情。李翱的這些思想對后代宋明理學(xué)的形成,產(chǎn)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