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明瓚《樂道歌》的禪意

\

樂道歌(節(jié)選)

〔唐〕明瓚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澗長秋。

山云當(dāng)幕,夜月為鉤。

臥藤蘿下,塊石枕頭。

不朝天子,豈羨王侯。

生死無慮,更復(fù)何憂。

【作者】

  明瓚,唐代禪僧。天寶初年來到南岳,在一座寺院里充當(dāng)執(zhí)役僧。白天干各種雜活,晚上睡在牛棚里,二十多年如一日,面無倦色。禪師天性慵懶,每每在僧眾集體作務(wù)的時候,獨(dú)自晏坐,所以經(jīng)常被呵斥責(zé)罵,可是他毫無愧意。每到吃飯的時候,他就把大家吃剩的飯菜都收到一個瓦罐里,熱一熱,然后吃掉。因?yàn)樗郧殂紤,又專以殘食為生,所以人們送他一個綽號,稱為“懶殘”。

  明瓚禪師曾以牛糞煨筍頭,分一半給隱居南岳的隱士李泌吃,預(yù)言他“領(lǐng)取十年宰相”,后果然言中,明瓚由此名聲大振。他常游集賢峰下的衡岳禪寺,掛錫數(shù)月或半年之久。后歿于集賢峰。后人在集賢峰下用亂石壘其墓,筑有“仙殘墳”。明瓚所作詩詞不多,流傳下來的僅有《樂道歌》。這里節(jié)選其中的一段。

【譯文】

  塵世上的事情啊無休無止,

  怎比得在山丘里自在逍遙。

  郁盛青松遮住了炎熱日頭,

  翠碧澗水顯現(xiàn)著秋意綿長。

  山間的白云就是我的帷幕,

  夜間的弦月是帷帳的簾鉤。

  困了就愜意地睡在藤蘿下,

  用山中的大石塊來做枕頭。

  用不著奔走紅塵朝拜天子,

  又怎會羨慕那世間的王侯?

  生和死我都已經(jīng)看破放下,

  在這世上還會有什么憂愁?

【禪意】

  詩歌生動地表達(dá)了禪僧居住深山親近自然的樂趣,反映了安貧樂道、隨緣自適的情懷。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澗長秋。”世事如麻,無休無止,永遠(yuǎn)也做不完,理不清。與其整天沉湎于紅塵物欲,還不如放下身心在山丘中來得自在。在這里有青松蔽日、碧水長流的殊勝景致。

  “山云當(dāng)幕,夜月為鉤。臥藤蘿下,塊石枕頭。”夜晚到來,山云為幕,月亮為鉤,更顯出山間的空靈靜謐。用石頭做枕,臥在藤蘿下,沒有了塵世的紛爭,可以全身心融入到山林勝景中。

  “不朝天子,豈羨王侯。生死無慮,更復(fù)何憂。”山居生活,遠(yuǎn)離了塵世的各種煩惱痛苦,既不用朝拜天子,也不用羨慕王侯將相。功名富貴皆浮云,用它勞神做什么!在這里,禪師不僅把名利看透了,還把生死也看透了。人來到世上,有生必有死,誰都不能幸免。既然如此,還用得著為生死一事憂愁焦慮嗎?

  讀這首詩,可以感受到深深的禪悅法喜洋溢在字里行間,這就是樂道者的情懷和格調(diào)。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