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誦《金剛經(jīng)》偶得

  《金剛經(jīng)》為什么說,在無量百千萬億劫中,每天用三條恒河沙子數(shù)那么多的身命布施,或于無量阿僧祗劫供養(yǎng)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或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聚持用布施,其福德皆無不如聽聞讀誦演說《金剛經(jīng)》?為什么說誦持《金剛經(jīng)》僅僅一四句偈,其福德就超過前者百倍、百千萬億倍、乃至一切不能比擬的倍數(shù)?

  這是《金剛經(jīng)》在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嗎?非也!這是毫不夸張的真實語、不誑語!為什么呢?答案仍在《金剛經(jīng)》中:“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這就是說,如果認(rèn)為福德是實有其性的,而著相修行,那福德就落于多少相對的二元對立之中,縱多有限,終歸夢幻;若能了知福德即非福德性,福德本無,萬法本空(自然包括一切因緣及空亦空),如趙州茶、云門餅、老僧鼻孔、狗子佛性,一般皆無,而修善法,所謂善法,亦非善法,那福德之“多”,就超越了多少相對的二元對立,成為絕對的“多”,不可思議,無量無邊無窮大的“多”。絕對的“多”與相對的多相比,結(jié)果如何呢!結(jié)果是超絕了一切夸張和比較:前者永遠(yuǎn)是后者的無窮倍,兩者無法相比例,是真正的無比。

  這就是“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的道理。所以佛法稱為“法力無邊”、“無量福田”沒有絲毫的夸張。而無量福田、無量光壽、無上遍正覺、真如、自性、如來藏、畢竟空、緣起性空、無、法身、般若涅槃等等,指的是一回事,即宇宙人生的本來面目,這本來面目一切具足,是個絕對的無窮大的大福德藏、大功德藏、大能量藏、大法力藏、大神通藏、大智慧藏、大解脫自在大極樂藏,《金剛經(jīng)》揭示了這一真理,受持讀誦《金剛經(jīng)》,當(dāng)然必定會感得此自性之果,這是因果律之必然。所以《金剛經(jīng)》說:“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jīng),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dāng)知是經(jīng)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二、云何名自力

  禪宗特強調(diào)自力,那么云何名自力?依《金剛經(jīng)》義,就是“如來說自力者,即非自力,是名自力”。可見這個“自力”,并非世情俗見習(xí)以為常、以訛傳訛的與“他力”、“佛力”相對待的一己之力、個人之力,而是超絕自他生佛相對待的自性自覺之力。這是絕對之力,生佛不二之力。

  強調(diào)“自力”修行,也決非世情俗見所訛傳的就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恰恰相反,強調(diào)“自力”,因為最符合十方三世諸佛本懷,最相應(yīng)于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理、本來面目,故而得到的加持力是最大的、無可比擬的,是一切世俗情見所執(zhí)著之自他相對、我法紛然的所謂“他力加持”、“佛力加持”所無法望其項背的!這是法爾如是、本來如此的道理,與《金剛經(jīng)》所說福德大小多寡之理是一致的。而諸佛如來稱為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也正因他們是宇宙人生真理的化身、法的化身,他們又怎么會不加持禪門正見弟子呢?得不到加持的只怕是那些執(zhí)著世情俗見的人,以與真理不相應(yīng)故。對于打著佛法旗號而大肆兜售“西北酆都”之惡法(柏林寺格應(yīng)大師偈:“……眾人們,齊抄近,西北酆都往里進。光明大道無人走,遍地小道人抄近。”見《禪》1999年第三期《格應(yīng)大師》),倒垃圾、潑臟水、下蠱毒者,諸佛如來必以加持力打掃滅除之,普賢菩薩行愿曰:“欲行惡法,皆悉不成!”

  《金剛經(jīng)》云:“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如來悉知悉見。”“隨說是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當(dāng)知此外,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yīng)供養(yǎng),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dāng)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jīng)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須菩提,當(dāng)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jīng)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這是世尊反復(fù)強調(diào)如來大力加持并授記于誦持者,何況悅樂佛心、自力參究的禪門弟子呢。

  三、云何名次第

  修行悟道,有無次第?依《金剛經(jīng)》義,應(yīng)當(dāng)說:“若次第實有者,如來不說次第,以次第無故,如來說名為次第。次第者,即非次第,是名次第。”

  譬如射擊訓(xùn)練,有哪個教練會教運動員從一環(huán)打起,打不中一環(huán)不許打二環(huán),打不中二環(huán)莫想打三環(huán),四五六七、八九十環(huán),亦復(fù)如是,前環(huán)不中,甭打后環(huán)?天下有這種花麗狐哨、瞎耽誤功夫的教練么?不難想見,所有的教練都是從一開始就告訴運動員說:“射擊的目標(biāo)是十環(huán),切莫退而求次!必須從一開始就瞄準(zhǔn)十環(huán),心、身、手、眼,必須念念與十環(huán)相應(yīng),這樣的一朝一日,你才能‘砰”的一聲,親身體驗射中十環(huán)的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學(xué)佛參禪之道也是如此,一地十地、初重牢關(guān),無非是虛夢中階梯,何曾實有?猶如一環(huán)十環(huán),貌似射擊之次第,實乃激發(fā)興趣、檢點功夫,虛設(shè)方便罷了。所以祖師們從來都是教人“菩提自性,本自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