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男人七寶之身,女人五漏之體

  “《金剛心總持論》男子七寶論第二十七節(jié)說:“復(fù)次文殊師利。男身具七寶。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寶。一有志氣之寶。到處游行無畏。二有主為之寶。行事善掌權(quán)衡。三有成家之寶。善能生財立業(yè)。四有安生之寶。善能輔君養(yǎng)親。五有圣智之寶。善能決斷是非。六有安邦之寶。舉理上下皆從。七有定性之寶。善能親賢襲圣。是名男子七寶。”

  心想佛祖偏愛男子,賦予這世上的男兒生就具備七寶之身。看這第一寶是志氣之寶,到處游行無畏。男子漢大丈夫有一種很遠大的理想,就是志在四方。生就有一種到處游行無畏的氣魄,男子外出去開創(chuàng)事業(yè),是他們有著與生具來的寬廣胸懷加上剛強的性格和勇敢的精神。男子是時代的英雄,能在歲月的艱難困苦中炫耀自己的堅強。

  這第二寶是主為之寶,行事善撐權(quán)衡。主為,我想就是大丈夫為人要有主見,是一個看得透、斷得準的人,是可駕馭事物而不為事物所駕馭的人。一個“善”字充滿了智慧,明察善斷權(quán)衡利弊,應(yīng)對進退游刃有余讓其才華依托其高尚的品德與天賦得到自然發(fā)揮。

  這第三這寶是成家之寶,善能生財立業(yè),這是成家之寶。男兒是要成家立業(yè),先成家后立業(yè),成了家的男兒就是大丈夫,能把家里上上下下的親戚團結(jié)起來善加調(diào)理而和睦相處,就是家庭的天。為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你必須選擇事業(yè)成功,下為了你的后代,你必須有養(yǎng)家護口光宗耀祖本事。在子孫面前你要把自己變得偉大,你是他們的榜樣。你起著承上啟下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家的精神寄托,家不能沒有你。因為你天生就是大丈夫。

  這第四寶是安生之寶,善能輔君養(yǎng)親。這安生當然指的是大丈夫能夠為眾生帶來安隱和謀求一種平安的生活之路,贍養(yǎng)雙親,能夠養(yǎng)家這個意思。還能夠保證這個事業(yè),比如說你在公司能夠善加經(jīng)營。然而對國家來說,你能夠輔佐君王,幫助政府,與志同道合者構(gòu)成一個品德高尚的智慧團體,共同管理好國空,以保持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第五寶是有圣智之寶,善能決斷是非。這里講到有個圣智,就說大丈夫有一種大智慧,甚至能夠說是趨向一種圣賢的智慧,就稱為圣智之寶,善能決斷是非,關(guān)鍵的時候他能明辨是非,人不能以言語(煙云而已)果腹,也不能靠禮儀(斯文的矯飾)度日,以鏡捉鳥是完全的虛幻。那些對你高唱贊歌的人比批評你的人更值得引起你的注意。能識破他居心何在,偏向何方,所圖何事。要謹防虛偽不實的人與平時經(jīng)常犯錯誤的人。好的判斷力是理性的要素,好的判斷力是謹慎的基石,具備了這些你才能輕松地獲辯明是是非非。在重要的事務(wù)上駕馭別人,巧妙地使那些得天獨厚的能人臣服于大丈夫的你。

  第六寶是安邦之寶,舉措上下皆從。我想這安邦之寶就講到具有領(lǐng)導(dǎo)安定這種局面的能力。生而有治人之妙術(shù)是一種超絕的德才力量,這種力量來自后天的,是大丈夫生就而為王者的天性。你有與眾不同的天賦,是天生的政治權(quán)威人士。別人要用長篇大論才能說明的問題,而你只需打一個簡單手勢就大功告成。令人心悅誠服對于這樣的男人,眾人都會莫名其妙地臣服于前,認可你具有偉大的力量和天生的威權(quán)。然后讓你周圍的人各顯神通,把真知的見地都掏出來,心甘情愿地為你盡智、盡勇、盡德才。

  第七寶是有定性之寶。善能親賢襲圣。這種定性之寶,善能親賢習(xí)圣,這是什么意思。這個定性是一種堅定的信念,一旦定了這個理想目標,就不能怕艱辛,就不要怕很遙遠。因為你的前程是光明正大的。善能親賢習(xí)圣,在一切重大的事情的決定上領(lǐng)導(dǎo)總是要顯示出比他人更高明。君王喜歡有人輔佐,卻不喜歡被人超過。如果你想向某人提出忠告,你應(yīng)該顯得你只是在提醒君王某種他本來就知道不過偶然忘掉的東西,而不是要靠你解謎釋惑才能明白的東西,此中奧妙皆在“善”字上,大丈夫可從天空中閃爍群星中得到妙悟:盡管星星都有自己的光輝,卻永遠不能有比太陽更亮輝煌不顯耀你的人生。謹慎的作風(fēng)是先天地具備良好判斷力的優(yōu)點。這是一種天賦智慧,使男兒尚未起步就等于走過了一半成功之路。隨著年齡和經(jīng)驗的增長,你的理智達到完全的成熟,可以使其判斷力因時就勢,左右逢源。尤其在國家大事上是如此,國事講求萬無一失。以舟喻國,大丈夫可以主持航海大計,即非親手掌舵,亦應(yīng)為舵手之師,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徵有句名言,“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句話的首要含義“民可載舟”,民不僅能載舟,民更能推舟。駕馭好你的國之大舟,使你的民眾富裕幸福、國泰民安,是大仁政。

  《金剛心總持論》女人五漏論第二十八說:

  “女身何名五漏。一漏不能為身主。二漏不能為家主。三漏不能為人主。四漏不能為物主。五漏不能為圣主。是名女人五漏之體。”

  我理解的是也許2500多年前的女人具有這五漏之體,自己的終身大事要由父母之命來定,而今昔,恐怕不認同的大有人在。在當今社會,小女子已脫下圍裙穿上了職業(yè)裝,女人無論是政治地位、經(jīng)濟地位還是家庭地位都已大大地提高。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婚后自己當家做主;在家兒女也聽自己的話,可為是人主了;自己有經(jīng)濟收入大到可置房產(chǎn),小到購買自己喜歡的物品,亦可為物主了吧;歷史上的武則天可為最有代表性的女圣主,細細數(shù)來又有多少女省長、又市長、女縣長。。。。。。算不算一方圣主。人們時不時地聽到“陰盛陽衰”的感嘆已是不爭的事實。

  一漏不能為身主,二漏不能為家主,,三漏不能為人主,四漏不能為物主,五漏不能為圣主,是名女人五漏之體。這里講的漏關(guān)鍵在漏什么,怎么又不能做主,世尊連續(xù)用了五個“漏”和五個“主”來說女子之身,其實舉出實例來看非常清楚。作為女人由于生理的各種原因,幾乎每個月都要來月經(jīng),這也是不由自主的事情。還有就是一旦被喚起對欲望的渴求,就不由她自主,所以說一漏不能為身主就體現(xiàn)在這里。我想,一漏百漏,后邊的四漏自然也有漏的根源。既然都漏了,當然也做不了主的。我也沒有智慧再往深的下說清這個的真正含意。

  總感覺現(xiàn)代的小女子對性有認知,有心得,敬重而不畏懼,喜歡而不戲弄,寬容而不放縱。小女子懂得理智待性,性便知恩圖報,也善待小女子,靈指輕點,讓她們變成極其可愛的性感小女子。仰人鼻息、依附于人的生存狀態(tài)與現(xiàn)代小女子無緣,F(xiàn)代小女子的頭發(fā)也長,但見識卻不短;頭發(fā)短,見識仍不短。她獨立,自由,能給自己作主。但不是惟我獨尊,只有自己說了才算數(shù)。她不想當武則天,也不想當奴性十足的小家媳婦。小女子不喜歡做工作狂,也不愿當追風(fēng)狂,更不愿意做麻將狂和減肥狂。由此看來小女子可為身主。

  小女子的家庭不論是一人世界、二人世界、多人世界,大都是和諧世界。她的家里有喜怒哀樂唱成的歌,也有鍋碗瓢勺奏出的樂曲,這便是人間最動聽的交響樂。想起那個“安”字,寶蓋代表家,家里有了女人男人做事業(yè)才會安心;把家里交給女人打理就平安;把老人孩子交給女人就有安全感;家里有了女人的關(guān)愛一切才顯得那么平和安靜。對了,安靜—-安靜也是一種“聲音”,這是一種恬淡、自然、溫馨的“聲音”。是小女人韌與柔的結(jié)合,善與美的凝結(jié),愛與細膩的統(tǒng)一。這一切都是因為小女人是家里的主人。

  小女子也善用情而且還多情。如果你遇上小女子上前請教: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那小女子只會白你一眼,不肯為你解釋?伤难凵瘛⒆藨B(tài)、眉間、發(fā)梢只言片語,都會讓你感覺經(jīng)意不經(jīng)意地透露著什么,讓人著迷。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白天夜晚,小女子的身上總有一種東西發(fā)暖發(fā)光,這種暖光,佛祖和眾生,古人和今人都稱之為慈悲之愛。她愛的人,愛她的人,也會因此而發(fā)光發(fā)暖。因為小女子有愛的普照,所以她可為人主。

  小女子也愛錢,也愛高檔名牌商品,這種的欲望并沒有因為她是小女子而有所退化和遮攔。但,小女子不會失去理智地去追求名車洋房、更不會去在意一枚鉆戒、一個品牌包、一張什么富貴會員證。放心小女子不是物質(zhì)俗人,她在看到物質(zhì)的同時,還看到了一些更深更遠東西。小女子有自己有經(jīng)濟來源,她對職業(yè)的選擇越來越通達,工作已不僅僅是為了掙幾個零花錢,她知道不只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女愛財,同樣地是取之有道。用自己的心血正錢,購買自己的家產(chǎn),小女子可為物主。

  小女子因才華而生自信,因自信而生氣質(zhì),因氣質(zhì)而生美麗。換言之,美麗,有才華,氣質(zhì)出眾是絕大多數(shù)出色女人的共同特征。這里的美麗,并不單指容貌上的漂亮,它有深邃的內(nèi)涵。歷史上只有一個小女子武則天可稱為圣主。她有膽有智有魄有胸懷,F(xiàn)代的小女子身為一方領(lǐng)導(dǎo)的也數(shù)不勝數(shù),她同樣具備了令人心悅誠服,也會莫名其妙地臣服于前,認可她具有偉大的力量和天生的威權(quán),小女子可為圣主。

  細細想想,其實無論大丈夫還是小女子都要做得自己的“心”主。佛曰:心是身之主,身為心所用。心猿意馬不好駕馭,真正做得自己“心”主的人,就沒有性別,他就是強人。”

  然對歷史上的事實和現(xiàn)代社會的情勢而論,男子中亦有五漏之體,女子中豈無七寶之身,所以此等評論固非絕對不易,是取應(yīng)病投藥的精神而發(fā)策勵的,決不可管豹之見,認此作佛教婦女觀之全部也,佛教的婦女觀:佛教的婦女觀大略可分作三種:

  一、女人不能成佛觀是說女人罪惡深重不能成佛如《瞿曇彌經(jīng)》的末后一段說。………這便是女人五障說的根源。

  二、轉(zhuǎn)生男子成佛觀說罪惡深重的女人,若要成佛,需累世修行,待至罪惡消滅時就能轉(zhuǎn)生男子,到此才得成佛。如《大寶積經(jīng)》中〈見實會龍女授記品〉與同〈凈信童女會〉等,皆其適例。…。

  三、女人成佛觀說女人于今世就能得解脫,未必要多次易世轉(zhuǎn)身才得成佛,完全是男女平等的主張,《妙慧童女經(jīng)》與《無垢施經(jīng)》就是代表這個思想的。此經(jīng)所屬部類此經(jīng)寫堅固女為利益一切,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與舍利佛問答,本來無分男女的真諦,顯大神通,受諸菩薩稱贊,竟受佛證明他同男子一樣成佛無疑。所以此經(jīng)宗旨與前述女人成佛觀,同為大乘教中最進步的女性觀。

  “文殊師利:男身具七寶,女身有五漏。

  何名七寶?一有志氣之寶,到處游行無畏;二有主為之寶,行事善掌權(quán)衡;三有成家之寶,善能生財立業(yè);四有安身之寶,善能輔君養(yǎng)親;五有圣智之寶,善能決斷是非;六有安邦之寶,舉措上下皆從;七有定性之寶,善能親賢襲圣,是名男子七寶之身。

  何名五漏?一漏不能為身主;二漏不能為家主;三漏不能為人主;四漏不能為物主;五漏不能為圣主,是名女人五漏之體。

  不是說女眾罪大,而是說女眾的煩惱相對于男眾來說更多的意思,一般來說,女眾會比較在乎自己的容貌形體,而且比較感性,容易陷入某種情感而難以自拔。在社會上,雖然我們現(xiàn)在號稱是男女平等的社會,但實際上呢,女眾受到的輕視、歧視還是比男眾多,遇到的障礙也比男眾多一點。更不要說一個成了年的女眾,每月都有一次生理反應(yīng)。這些都是障礙一個女眾認真修行的各種惡緣。所以佛陀在一些經(jīng)典里面會說女眾難以修行的原因。

  佛陀要平等普渡九法界一切苦難眾生,連地獄、餓鬼、畜生道的這些眾生都要救度,怎么會不救度在人道的女眾呢?

  在佛經(jīng)中常常提到的女色,其實應(yīng)該理解為“男女欲望”比較合適,因為佛陀在講經(jīng)的時候,聽眾大部分都是男眾比丘或者優(yōu)婆塞,所以佛陀用“女色”這個詞,假設(shè)一個法會上都是女眾比丘尼或者優(yōu)婆夷參見的話,佛陀就會用“男色”這個詞來說男女欲望這樁事情,這里哪有半點歧視女性的意思呢?

  如果說佛陀說女眾煩惱重是歧視女性的話,那么難道佛陀在更多經(jīng)典里面說的我們眾生都有的貪嗔癡慢疑這些業(yè)障,是在歧視男性么?無有是處。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