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解釋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

請解釋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

  請解釋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讓我們了解?

  明證法師開示:有一本書叫《百法明門論》,其實比《心經(jīng)》也不會長多少,好像還不如《心經(jīng)》長,是世親菩薩根據(jù)《瑜伽師地論》寫的,《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的論,在唯識宗叫根本論,《瑜伽師地論》把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種法,《百法》把六百六十法又歸納為一百個法,分成五組,第一組叫八大心王,心王法,一共有八個;第二組叫心所有法,簡稱心所法,一共有五十個;第三組,色法有十一個;第四組,心不相應行法,一共有二十四個;第五組,無為法,有六個,加起來一百個法。第一組,八大心王,心王法,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第七叫末那識,第八叫阿賴耶識。一心按照功能的不同分為八個識,八個識合在一起其實就是一心,我們背《心經(jīng)》的時候,講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后面眼識乃至意識,這叫前六識,其中意識就是第六識,第六識就叫意識,第七識其實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根的最后一個根,意根,也就是說意根就是第七識,第七識就是末那識,這三個名詞在說一件事情,從根的分類上來說,這個第七識末那識,叫意根,從識來說,他是第七識末那識,像我們?nèi)耍晃荒凶,對他媽媽來說,他是兒子,對他兒子來說,他是父親,就是看對誰而言,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上來說,就有不同的名言安立。第六的這個意識,我們是比較容易了解的,這就是我們生活當中大量地用的這個心,知冷,知熱,知好,知壞,知美,知丑,知男,知女,知高低前后左右上下,這都是第六識的功能,前五識,其實我們不算太了解,不過前五識動作的時候,一定會有第六識參與,第六識和它們在一起,和合運作,這種情況下的意識叫五俱意識,意思就是和前五識一起運作的意識。

  好比說眼睛看一本書,但是知道這是一本書的卻是第六識,眼睛只是看到,眼睛像是攝像機,或是一架照相機,它并不管照到的是什么東西,知道這個顏色的是眼識,照相機不知道它照到的是什么內(nèi)容,知道那個照片里邊照到內(nèi)容的是后面的人,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那么知道這個顏色的是眼識,但他還不知道這是一本書,知道這是一本書的是意識,所以,他們在一起進行分別和合起作用,眼識和意識的關(guān)系如此,鼻識,舌識,身識,也是一樣的道理。耳識是能夠分辨聲音好,還是不好,我們平常說,這個聲音真好聽,哇,那個聲音太刺耳了,就是耳識的分辨,他分辨得很粗,至于說這個好的聲音,好比說是黃梅戲的調(diào)子呢,還是京劇呢,耳識就不知道了,耳識只知道這個聲音比較好聽,京劇里敲鑼打鼓的噪音,比較煩,他會有這種總相的分別,也就是一個是悅音,一個是噪音,這個他能分別,至于說是什么調(diào)子,好比說唱歌,這是哪一支曲子,這完全不是耳識所能分別的,而要靠第六識分別,也就是說第六識不單能夠知道前五識所分別的總相,而且能夠知道,前五識所不能分別的不能了知的別相,兩個他都能知道,為什么,因為第六識,他可以整合前五識,前五識的信息都會給第六識,所以他可以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另外,前五識只有現(xiàn)量,面對面的時候他才能了解,他不知道過去的事情,而第六識可以了解,前五塵謝落的這些影子成為種子存在八識心田中,到時候可以出來,和現(xiàn)在這個境界進行對比,依靠比量就知道了,比如說這一個杯子,這個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也不是磁杯,而是鋼杯,我往上一拿的時候,大家第八識以往儲存的關(guān)于各種杯子的信息,就會一起出來,意識馬上就判定,它不是一只平常所見到的杯,而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杯,馬上就明白了,這就是第六識的功能,僅僅眼識就不知道,眼識只知道這個杯的顏色而已,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我們這樣大概地介紹了,五俱意識的情況,意識,除了五俱意識以外還有一種,叫獨頭意識,獨頭意識的意思就是他不和前五識一起各合運作,他可以單獨存在,單獨運作,這里邊大致又分為四種情況,第一種意識,獨頭意識,就是散亂意識,什么叫散亂意識,好比說我們平常坐到那里胡思亂想,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在那里入了自己夢幻泡影的境界,那個時候,和前五識沒什么關(guān)系,因為即使睜著眼睛也啥也沒看見,這就叫散亂意識;第二,夢中意識這個大家都了,做夢,不管你夢到的是什么,前五識都不存在,都是第六識的境界,都是以往經(jīng)歷過的事情,再一次在腦海里邊現(xiàn)出來的影像,即使在夢里邊如何,如何地逼真,它也不過是夢幻泡影,沒有任何實性,在夢中,人的意識不清醒,所以,分不清是在夢中,還是在現(xiàn)實當中,這是第二種叫夢中獨頭意識,第三種呢,是定中獨頭意識,我們打坐,坐在那里閉著眼睛,進入了禪定的境界,入定了,定中一定有意識,唯除兩種定沒有意識,稍微旁開來一點沒關(guān)系,馬上就回來,第一種,無想定,第二種,滅受想定,也叫滅盡定,這兩種定里邊沒有第六意識,其他的都有,為什么這兩種沒有呢,因為無想定是修到了四禪境界以后,外道不了解涅槃的真相,誤認為他這個身體可以涅槃,只要把第六識滅掉就可以了,于是他發(fā)生了一個誤會,由于他有四禪的定力,他真的就把第六識滅掉了,可是,并不同有進入無余涅槃,因為他弄錯了,這一條岔道,叫做無想定,第二種是滅盡定,在滅盡定當中不單滅掉了,全部的第六識,而且把第七識的兩個心所,受心所和想心所也滅掉了,因此也叫做滅受想定,當然沒有第六識,除了這兩個定以外,乃至非想非非想天,也就是三界最高的那一種定,仍然有第六識。

  所以其他禪定當中的境界,其實都不可能超出第六識的境界,這是第三種獨頭意識,叫定中獨頭意識,第四種,叫病中獨頭意識,一個人精神不正常了,站到那里自言自語,好像跟什么人在對話,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病態(tài)當中的一種境界,其實沒有另一個真實的人,站在那里和他對話,但是他認為有因為他在病中,不正常了,他自己幻覺,看到有個人在和他對話,在和他吵架,我們見到有一些人,屬于這個類型的精神病,這叫病中獨頭意識,但前提是在發(fā)病的時候,如果他沒有發(fā)病在正常的時候當然不是,那么除了這四種情況,還有沒有別的呢,其實還有,不過,我們大的分類是這四種,比如說,有人注射了迷幻藥以后,迷幻的境界也是第六識的境界,再比如說,對一個人進行催眠,被催眠的境界也還是第六識的境界,我們就不說那么多,不說那么詳細了,這是第六識所具有的兩種大的狀態(tài),一種和前五識,或者其中一種,或者四種在一起的,或者五種都在一起的,這叫五俱意識,俱就是一個單立人一個具體的具,就是在一起的意思,第二種是獨頭意識,就是第六識可以單獨運作的,這種情況,以上我們介紹了第六識的情況。

  那么第七識或者叫意根,他到底是什么,既然叫意根,他就是意識的根,比如說,我有眼睛,眼睛叫眼根,由于眼根觸色塵,外面的東西叫色塵,眼根接觸色塵后,然后這個形象會跑到眼睛背后的視網(wǎng)膜上,落下一個影像,就像照相機后面的那個,顯示影像的部分一樣,眼球也有這個功能,視網(wǎng)膜上的視覺形象通過視覺傳導神經(jīng),傳到大腦里邊,再合成一個形象,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大腦里邊的那個形象,視網(wǎng)膜上的形象我們自己也看不到,現(xiàn)在我舉杯大家看到了,其實你是看到了你自己大腦里邊出現(xiàn)的影像,這個杯不會跑到你的眼睛里,更不會跑到你的大腦里,這是誰都知道的,所以,你看到的僅僅是,第二重或者第三重影像而已,不單看到這個杯子是如此,你看到一切事物都是這樣,只是影像,沒有真實,可是,這個影像跟外面是一致的。

  所以,我們誤解為這旨真實的,就像鏡子里有一朵花,如果這個人不小心的話,他誤認為它是真花,他會伸手去抓,結(jié)果手碰到玻璃才知道,這是鏡中花,它不是真花,真花應該在外面,什么地方擺著,他弄誤會了,眼識是如此,第六識呢,意根觸法塵生意識,和眼根觸色塵生眼識的道理是一樣的,法塵有法塵的種子,變成現(xiàn)行以后就是第六識了解的境界,這叫法塵境界,法塵境界靠誰來觸呢,在沒有意識,意識還沒有生起的時候,就要靠意根來觸這個法塵,和前面的五根、五塵、五識,根觸塵生識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必須要有一個意根,觸法塵然后才能生意識。

  比如說我們睡著了不做夢,第六識或者說前六識也都沒有了,那個時候繼續(xù)在工作的識,只有兩個,就是第七識和第八識,他們不需要睡覺,因為他們不是靠肉身存在的,即使肉身毀掉以后,這兩個識仍然在,一直都在,所以,他們會繼續(xù)工作,因此才能夠保證我們?nèi)怏w在睡覺的時候,仍然完好無損,或者說,體內(nèi)還在進行一系列的運作,但是人睡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前六識斷了,但第七識,第八識沒有斷,那個第七識就是意根,他遍緣一切境界,一直在做監(jiān)督的工作,人睡著了,這是第七識靠著肉體的,眼、耳、鼻、舌、身五根,仍然在監(jiān)督外邊的一切境界,萬一著火了,人睡著了什么也不知道,但是人會突然驚醒,為什么,因為有火光,火光會映到眼睛里,雖然眼睛是閉著的,但是那個光亮還是會透過眼皮,還是可以反映出來,另外可能有吵雜的聲音,有熱,都被第七識了知了,但第七識不知道,這具體是怎么回事,喂……第六識,趕快醒來看看是怎么回事,他就把第六識叫醒了,你不能繼續(xù)睡了,趕快起來,這時候第六識又產(chǎn)生了,第六識一看,大事不好,著火了,趕快逃命,第六識和第七識他們要互相配合,這是舉夢中被驚醒的一個例子。

  其實白天也是這樣的,我們本來在這里聽講,聽得很好,突然外邊放一聲炮,一響,大家的頭一下都轉(zhuǎn)過去了,什么聲音,因為這個現(xiàn)象,先被第七識捕捉到以后,第七識,他不能夠詳細地了解,因為他遍緣一切法,攀緣得太廣泛了,所以,就不能夠單對一個法,進行很細致的了解,第六識的功能就是可以專門針對一個問題,分別得很詳細好比我面前這朵花,可以跟眼識配合了解得非常詳細具體,第七識不行,第七識雖然也看到了,但并不能具體了達,所有境界他只能夠大概知道,卻不能夠很詳細很具體地知道,這是第七識和第六識的一方面的區(qū)別,另一方面,第六識,他的主要功能是分別,剛才說過,他能進行周詳?shù)姆謩e,可以在某一個點上進行,最詳細的分別都沒有問題,第六識做完了事情,做得已經(jīng)成了習慣的事情,變成習慣以后,就由第七識來管了,這是二者的另一區(qū)別,好比說,我們一開始學車的人,很緊張,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這個方向盤怎么掌握,這個離合器怎么踩,這個檔怎么掛,外面又要看燈,打轉(zhuǎn)向燈,很多地方需要協(xié)同配合,他的注意力,一會兒注意這個地方,一會兒注意那個地方,是跳動的,第七識不然他彌漫地監(jiān)督一切情況,但是一旦協(xié)同已經(jīng)完成,學習過程結(jié)束,已經(jīng)很自如的時候,第六識,就可以再做別的事情了,司機可以跟旁邊的人說話,可以打電話,可以聽音樂都沒關(guān)系了,因為他的運作已經(jīng)熟練了,變成了一種既定的程序,可以自動地反應,那么就交給第七識了,因此凡是有關(guān)習慣的事情,是第七識來管理的,而學習新的東西呢,是第六識完成的,這是二者的第三個區(qū)別,所以,我們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過去的習慣就會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進行干擾,因為,那個習慣是第七識監(jiān)控的,他一定要出來干擾,讓你知道讓第六識進行分別,好比我們打坐念佛,我們本來念佛念得好好的,突然想起來,該做什么事情了,因為第七識是按照程序進行活動的,這個時候你就該回家了,該才買菜去了,這個境界就出現(xiàn)了干擾你念佛修定,他一次一次強烈地出現(xiàn)。

  小偷被警察抓住為什么,因為他按照習慣做事,小偷的眼睛,好比說掏腰包的,那他的眼睛上了車以后,他就看人家的口袋在哪里,看人家的包包,他的眼光落在這些地方,所以警察上車一看就知道誰是小偷了,我們不看,我們不操這個心,警察他專干這種事情,當然一看就知道了,各有各的專業(yè)特長,小偷也是專業(yè),他不看別的,?茨愕腻X放在什么地方,他已經(jīng)習慣了,所以被警察發(fā)現(xiàn)了,那個習慣就是第七識在起作用,有一個小偷去撬門,弄鎖,那個鎖是一個新鎖,他怎么弄也弄不開,他在那里全神貫注警察走過來,在那里等了半天,要抓他,可是小偷沒有完成,門沒打開,沒進去不能抓,他在那里等著他,最后這個警察等得不耐煩了,你這么笨,開了半天沒開開,拍拍他,老兄,躲開,不要干擾我,我在工作,警察說,我是警察,這顯示第七識會,很頑固地按照習慣做事情,第六識和他進行配合,全然不顧別的境界了,因為第七識,他不知道是不是警察,他不知道,第六識回過神來以后,他 才會了解這是警察,這是我們從另外幾個方面來告訴大家,第六識和第七識有些什么不同。下面給大家介紹第八識,第七識是連結(jié)第八識和前六識的橋梁,好像我們的脖子一樣,他有一個連系,第八識最重要的功能,是含藏一切種子,什么叫種子,種子就是我們造作過身口意三業(yè)以后,留下來的那些勢力,能夠繼續(xù)發(fā)生,類似的身口意三業(yè)的那些功能,我們用一個譬喻來說,叫種子,這些種子遇緣就可以變成現(xiàn)行,好比說我們到中午要吃飯了,到中午就餓了,那沒到中午的時候我們看到食物,我們也不怎么起反應,可是肚子餓的時候看到食物就起反應,這個反應是什么,你會不由自主的分泌唾液,你會流口水,流口水不好看你就悄悄的把它咽下去,小孩子不懂,不懂要避會人,就在那里當人的面吞咽口水。

  另外,第八識他能夠住持我們的身體,第八識如果離開我們的身體馬上就是死尸,人死的時候就是因為第八識離開身體了,這個身體不能用了,他走了,同時走的當然還有第七識,我們在的時候只要還活著,第八識就時時刻刻,都住持著我們的身體,使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活的有機體,而不是一個死尸,所以,我們會喘氣,我們會喝東西,我們會吃東西,我們會適當?shù)剡\動,就是因為第八識還沒有和我們的身體分離,所以,第八識是生命的根本,他從來都不間斷的,他也不累,一直在工作,第八識大公無私,第八識沒有分別,他不管你是男的,女的,你要做好事,壞事,他都隨緣,你說偷東西他都跟你一起偷,你說上吊,跟你一起上,你說跳河,可以,你說要成佛,沒意見,怎么樣都行,第八識具有隨緣性,不動隨緣就是說第八識,不生不滅也是指第八識,很多詞都在說第八識,第八識本來就解脫,因為他沒有煩惱,煩惱沒有,怎么需要解脫煩惱呢,所以,他本在解脫,本在涅槃,另外,第八識做的事情太多了,多到無量無邊,第六識就做一點點而已,好比說我們吃了東西以后要消化,身體里邊各個系統(tǒng)都在協(xié)調(diào)運作,這是哪個識管呢,第八識和第七識在管而已,因為第七識遍緣一切法,當然身體里邊的法他也緣,可是第六識只是分別外面的法,這個人好看,那個人好丑,這個食物好吃,那個不好吃,他會分別這些,他會很煩惱,看到了好的就高興,看到的不好就生氣,他煩惱,第八識才不管,他不分別,所以,他沒有煩惱,本來就解脫,不需要解脫了,他進行那么多的工作,沒有智慧能完成嗎。

  所以,他一定有無量無邊的智慧,這就是說本具的智慧,叫本覺,所以第八識的覺,第八識的智慧叫本覺,即本具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開了悟的人悟后起修,就是第六識要轉(zhuǎn)過來依靠第八識向第八識學習,第八識隨緣,第八識不生氣,第八識什么都任勞任怨,沒有任何怨言,日夜不停地無我地工作,所以,我們學佛其實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向第八識學習,其實最后成佛也就是讓妄心前七識,能夠和第八識保持一致,完全一致,完全沒有煩惱,完全具足圓滿的大智慧那就成佛了,所以,第八識,對我們修學大乘佛法的人來說,至關(guān)重要,人在睡夢當中,第七識,第八識繼續(xù)工作,人在死的時候第七識,第八識照樣工作,因為要產(chǎn)生一個中陰身,而前六識都斷了,不喘氣了,人死了,可是中陰身還沒有產(chǎn)生,大約需要八個小時,完成中陰身產(chǎn)生過程這是一般的情況,特殊的情況另說,有了中陰身以后,中陰身才能去投胎,投胎才有下一世,這件事情也需要第七識和第八識來完成,第七識比較主導的,第八識很被動,他是完全隨緣的,所以,第八識工作必須要有第七識配合,如果沒有第七識,第八識什么都不干,他非常聽話,你讓他干什么,他都沒有意見,本事很大,什么都能干,但是沒人指揮他就不干,那么不干的,是哪一種情況呢,唯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無余涅槃,這個涅槃是小乘的阿羅漢和辟支佛,修到一定程度以后,把這個身體舍了不要了,進入的一種解脫的狀態(tài),叫無余涅槃,只有這一種情況,第七識被滅掉了,即使在滅受想定也就是滅盡定當中,第七識也只滅掉受想兩個心所而已,還有其他三個心所在運作并沒有全部消失,但是如果修學大乘佛法這種情況也沒有,因為佛不讓弟子進入無余涅槃,為什么?因為進入無余涅槃以后,你就不會,你也不能再來到這個世間上來,你就無法再跟隨佛陀進行學習了,就不能成佛了,只是個人解脫而已,這就是小乘的法,大乘法不入無余涅槃,所以不斷地轉(zhuǎn)世,不怕煩惱,不怕生死,繼續(xù)一次又一次來到世間,和眾生在一起,這樣才能夠度眾生,這樣才能夠弘揚佛法,這樣才能夠鍛煉自己學習智慧,這樣才能夠最終成佛,所以,第七識和第八識有這樣微妙的關(guān)系。

  摘自明證法師《臺中五方講堂問題回答1》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