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般若凈土中道實相菩提論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毗婆尸佛經(jīng)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
- 凈土修學(xué)導(dǎo)引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百喻經(jīng)》原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原文
- 凈土探微
- 彌勒凈土論【松本文三郎 著】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慈悲道場懺法
- 大乘無上續(xù)論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佛說七佛經(jīng)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般泥洹經(jīng)原文【西晉 白法祖譯】
- 般泥洹經(jīng)
- 中阿含經(jīng)
- 佛說千佛因緣經(jīng)
- 《賢劫經(jīng)》原文
- 安樂集
- 歧路指歸
- 清蓮飄香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凈土風(fēng)光
-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
- 了然法師:入香光室
- 思歸集
- 導(dǎo)歸凈土
- 印光大師文鈔
- 李濟華居士遺集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應(yīng)怎樣修持凈土念佛法門
修持凈土念佛法門,當(dāng)以信愿行為宗。信者,當(dāng)篤信佛力。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fā)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攝受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定蒙接引。次信凈土法門,如永明禪師四料簡所言。較諸余法,其間大小難易得失,迥然不同。雖有余師稱贊余法,不為所動。乃至諸佛現(xiàn)前勸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轉(zhuǎn),此乃真所謂信也。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習(xí),于穢土中頭出頭沒,從迷入迷。復(fù)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脫一切眾生。行者,真實依教起行。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則知念佛之法,當(dāng)都攝六根。都攝六根之前,尤當(dāng)先攝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聽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處,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聽,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經(jīng)亦然。切莫一路看一邊分別,則獲益少而情想多。昔有寫經(jīng)者至誠寫經(jīng),專心一意,只管寫經(jīng),別無情見,迨天已黑,仍抄寫不輟。忽有人告以天黑,何能寫經(jīng)。爾時寫經(jīng)之人,情念一動,遂不能寫。夫明暗之分,眾生之妄見也,眾生之凡情也。故當(dāng)專心一意,妄盡情空之際,只知寫經(jīng),不知天之既黑,亦不知天黑則無光,而不能寫經(jīng)。迨至為人提破,無明動而情想分。妄念一動,光明黑暗,頓時判別,遂致不能寫經(jīng)。故知用功之道,端在專攝,不事情想。若無思想,那有邪見。邪見既無,即是正智。
又修凈土者,當(dāng)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固本乎倫常,了知其所當(dāng)為,與其所不當(dāng)為者。對中下之人,若不將因果之說,詳細剖明,報應(yīng)事跡,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為入道之初門。且篤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篤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還,一遇違緣,殺盜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業(yè)隨之。而聰明之士,猶或小視因果,以為此不過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稱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實踐,亦不足稱為信也。惟初果初地預(yù)流圣人,乃能不受后有。不受后有,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之人,乃能稱為篤信。故夢東云,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顧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愿,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不知希圖來世富貴,譬如仰天射箭,力盡則還,非但無益,且有損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報,有福報而無正智。以有福報故,則有勢位富貴。以無正智故,則愚癡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處勢位富貴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惡。故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惡業(yè),應(yīng)受惡報。此所謂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dāng)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為了脫生死之妙法。故徹悟禪師云,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又云,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賅八教。甚哉,一句彌陀,微妙難思,惟佛與佛,知其究竟。等覺以還,尚有未盡,所謂菩薩少分知。若我輩凡夫,尤當(dāng)信而行之。(三編卷四凈土法門說要)
(一)凡修持宜專不宜雜。念佛一法,超過一切;蛩]亡,或祈親壽,并一切所求,皆可如愿。但以求生西方為主。萬不可求來生福報。若求來生,便無往生之利益矣。宜熟閱文鈔,其所以然之事理自知。至于今人之病,及對癥之藥,文鈔中亦俱說之?傄蕴岢因果報應(yīng),為挽回世道人心之據(jù)。
(二)修行用功,固宜專精。然凡夫妄想紛飛,若不加經(jīng)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喪考妣,如救頭然之痛切。則于一行三昧,實為最善。若以悠忽當(dāng)之,久或懈惰放廢,固不如兼持經(jīng)咒為有把握。汝祈我決,我與汝說其所以,汝可自決?傊佬那,誠敬肫摯,則專兼均可。否則專落悠忽,兼落紛繁。良以根本不真切,故致一切皆難得利益矣。(三編卷四開示五則)
修凈土者,必須敦篤倫常,恪盡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加以四弘誓愿,廣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內(nèi)而父母妻子,外而鄰里鄉(xiāng)黨,皆修五戒十善,并修凈土法門。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人雖系凡夫,實即菩薩。何以故,以心廣大故。(三編卷四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
然修此念佛法門欲生西方,須于身口意三業(yè)之間,修善斷惡。方可與佛合德,命終自然感佛來迎,故曰凈業(yè)。業(yè)凈則心凈,心凈則感通自易。十六觀經(jīng),以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等,為凈業(yè)正因。何以故,乃造屋固基之法也;舨还,屋雖造高,不免傾頹。欲生西方,須做好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二句,在字面上看來,固若容易。然究其實際,蘧伯玉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鬃幼x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shù)年,卒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若賢若圣,皆不能承當(dāng)此二句者。昔白居易為杭州太守,謁鳥窠禪師。問曰,如何是佛法大意。答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惡字,通身口意。無明四十一品,等覺大士,尚有一分無明未破,三德未圓,即是其惡。又九法界皆為惡。佛法界為善。所以此兩句,便是佛法大意。白居易曰,此二句三歲小兒亦能道。師答曰,八十老翁行不得。此是總戒律,能修到,則一切戒律,皆修到矣。如此等人,再來念佛,未有不生西方者。(三編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成道紀念日開示法語)
念佛法門,大家要修持。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敬婦從。在世為賢人,出世為佛弟子。以此教人,尤須以身作則,方可令人生信。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也。無論在家出家,皆應(yīng)如是。切不要談玄說妙。即能談?wù)f,亦須腳踏實地。但能談?wù)f,不能受用,如畫餅不可充饑。修佛法如食,要他不饑才好。明楚石禪師凈土詩有云,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彌陀最上乘。把手牽他行不得,但當(dāng)自肯乃相應(yīng)。(三編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成道紀念日開示法語)
凈土,乃特別法門。其余,乃通途法門。離則兩益。合則兩害。若夫修持法則,宜善言善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各敦倫常,不背世法。始可謂真佛弟子。否則,乃名教所不容,如來之罪人。念佛貴乎攝心,大勢至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芍罘饡r,宜萬緣放下,都攝六根。綿綿密密,驀直念去。自有得三摩之時。三摩,此翻正修正見,或譯正定。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普賢以十大愿王,勸導(dǎo)華藏海眾,以歸極樂。華藏海眾,乃大菩薩地位,尚須向往?芍缣炱丈w,似地均擎。大地山河,宇宙萬有,其能出天地之外者乎。凈土法門,普攝余門,無以異也。世移運衰,末法人根淺劣,欲求豁破無明,斷惑證真,甚難甚難。自未能度,而欲度他,何異溺海渡人。奉勸諸賢,不可我慢高大。還是真信切愿,仗慈力念佛求生西方好。(三編卷四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凈土法門,為佛法中至極簡便至極深遠廣大之法。若依余法修持,誰能現(xiàn)生即了生死超凡入圣。若依凈土法門,但具真信切愿,無一不往生者,此固宜專主于凈土法門之大義也。又凡欲學(xué)佛,須令心地清凈。凡一切不善心皆為垢染,必須打掃干凈。凡一切善心,必須擴充推廣。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吃素念佛。自行如是,化他亦然。世人尚宜普化,況父母妻子等,豈可令彼不沾佛恩,仍舊輪回,以失為子為父為夫之道乎哉。(三編卷四復(fù)崔益榮居士書一)
- 上一篇:凈土宗略說
- 下一篇:簡述凈土宗的傳承和發(fā)展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nèi)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guān)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xùn)》: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dāng)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