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如何做一個有前途的、真正的佛系青年?

明月法師:如何做一個有前途的青年、真正的佛系青年?

  青春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青年時代是我們完善性格、塑造自我、探索人生價值的最佳時期。但是啊,青春歲月也是人生旅途中最容易消逝的時光。青年朋友們雖然心智基本成熟了,但是自我約束的能力還不夠,所作所為未必都能夠依照成熟的心智去實行,從而導致我們往往不能正確地利用這段非常美好的時光,就像古語說的「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如果我們想要自己的青春能夠發(fā)揮它的價值,首先需要明白生命的意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地思索過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如果一個人沒有思索過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的話,那他也一定不會想辦法去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F(xiàn)代著名詩人臧克家有一首詩里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惯@句詩所講的就是人生的價值。

  有的人雖然肉體已經消亡,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財富依然在影響后人;有的人貌似活得很好,但他的生命卻如行尸走肉一般毫無意義。如果大家從來沒有審視過生命的意義的話,那么你就僅僅是在活著,甚至是死了般地活著。

  佛教有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經典《百喻經》,里面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有一個商人,帶了兩個學徒,牽了一頭駱駝出外去做生意。這頭駱駝用來駝珍貴的綢緞啊、上等的毛毯啊等等這些商品。結果有一天,這頭駱駝突然得病死掉了,這個商人就需要重新買一頭駱駝來馱貨物。他在走之前,先把死駱駝的皮剝了下來,然后呢,留下這兩個學徒看守貨物。臨走之前,這個商人對兩個徒弟說:“你們要好好看守這些貨物,這張駱駝皮呢,也把它晾干,不要讓它潮濕了,濕了就爛了。”商人走了之后啊,有一天,下雨了。兩個學徒想起師父的話來,怕駱駝皮被雨打濕,就趕忙拿那些綢緞啊、毛毯啊去蓋這張駱駝皮,這樣,雖然這張駱駝皮保住了,但是,那些比駱駝皮價值要高很多倍的綢緞和氈毯就這樣都給爛掉了。

  大家聽完這個故事,是不是覺得這兩個徒弟很愚癡?不知道孰大孰小、孰輕孰重?但是,通過這個故事反觀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是也在本應該奮斗、拼搏的青春時期,反而把大把的時間花在了這種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事情呢?

明月法師:如何做一個有前途的青年、真正的佛系青年?

  現(xiàn)在社會上很流行一個詞叫做「佛系青年」,我剛開始聽到這個詞,以為是很多年輕人開始學佛了呢,覺得非常振奮。后來經過了解才發(fā)現(xiàn),這個詞和佛教還沒有什么直接關系,它主要表現(xiàn)的還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大概意思就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對什么都“無所謂”。讀書用功與否都不在意,工作好與不好也不去努力,家庭狀況不好也不去改善,為人處世也不精進用心等等。

  從表面上看,這種態(tài)度好像很符合佛教所說的“放下”啦、“隨緣”啦,其實這是“隨便”,不是“隨緣”。因為你是抱著消極的態(tài)度,隨便的看待生命和人生。廣大的青年朋友們如果按照這種方式來度過自己的人生的話,至少犯了兩個錯誤,一是誤解了佛教,二是浪費了自己的生命。

  佛教里所講的“隨緣”是非常積極的,佛教認為一個事物的成立需要“眾緣和合”。比如,一顆果樹要長出一個果實來,需要很多條件。要有良好的土壤、水分、陽光、肥料,要有人剪枝、施肥、除蟲,還要天公作美等等,最后才可能長出好的果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爭取收獲好的果實。但如果天公不作美,不下雨出現(xiàn)干旱,下雨太多出現(xiàn)洪澇,或者一場冰雹等等,導致最后沒有收成,那就說明緣分不具足。這時,我們就要坦然面對這個結果。所以我們在付出努力的過程中,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論是哪種結果都要坦然接受,「因上努力,果上隨緣」,這才是佛教對待一切事物的態(tài)度。

  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就是在青年時期覺悟證道,從而奠定了一生弘法利生的基礎。我們非常熟悉的玄奘大師,在少年時期就立下了「遠紹如來,近光遺法」的志愿,并且為此奮斗一生,終成一代高僧大德。《華嚴經》里面特別記述了一位精勤求道,于初發(fā)心時即成正覺的善財童子的事跡,為求真理而“五十三參”。我認為,這些才是真正的佛系青年。

  青年,朝氣蓬勃,意氣風發(fā),思想敏銳,上進心強。正是學習成長、追求真理、形成人生觀的時期。在此,衷心祝愿廣大青年朋友不負韶華,開拓青春、完善性格、磨煉意志、提升修養(yǎng)、增強能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征程中,不斷譜寫無愧于前輩、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壯麗篇章。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師父來啦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