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佛教為什么也愛用金銀珠寶?

佛教為什么也愛用金銀珠寶?

  一般人印象中,佛教僧侶超脫于凡塵俗世之外,一心修行,對于現(xiàn)世本來沒什么追求。但我們也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一些寺廟里堆滿了金玉。佛祖的雕像用黃金鍛造、佛祖的袈裟鑲滿珠寶……那么,為什么對于凡塵俗世無所牽念的佛教,要鼓勵用金銀珠玉來裝飾佛教的殿堂廟宇呢?

  西游記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中描述了這樣一個佛教世界:

  “寶焰金光映目明,異香奇品更微精。千層金閣無窮麗,一派仙音入耳清。

  素味仙花人罕見,香茶異食得長生。向來受盡千般苦,今日榮華喜道成。”

  由上看出,佛教世界是珍寶樓閣、奇珍異香充斥的功德圓滿之地;蛟S大家會有疑問,佛教強調(diào)“少欲知足”、“一切皆空”,佛也經(jīng)常勸誡世人不要被榮華富貴所迷惑,因為金、銀、珠寶等物品會給修行者帶來困擾,成為修行的業(yè)障。既然如此,佛教世界為什么還要靠珍寶異香等貴重物品來裝飾呢?

  《西游記》描述唐三藏的錦蝠異寶袈裟:“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

  事實上,宗教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起作用,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人們身邊有宗教物品,使宗教得以具體化。佛教世界依靠各種珍寶異香等貴重物品裝飾,也是同樣目的,使人們更加相信佛教世界真的存在。只有世人多行布施為自己或親人積功德,死后超脫“輪回”之苦,方能進入遍地珍寶、衣食無憂的佛教世界。

  佛教在強調(diào)“少欲知足”、“一切皆空”的同時,也肯定“莊嚴具足”在裝飾佛、菩薩、凈土世界中的價值。佛教典籍中記載的凈土世界不是簡譜莊嚴的場所,而是充滿寶石的樂園。如《阿彌陀經(jīng)》記載,西方極樂國土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頗梨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頗梨、車、赤珠、馬瑙而嚴飾之。”由于往生西方極樂凈土可以接近阿彌陀佛,并且可以聽佛說法,所以西方凈土是修行的好地方。

  當然,《阿彌陀經(jīng)》并未主張用寶石嚴飾對修行有障礙,相反,此經(jīng)利用豪華的物品來吸引信徒,并令他們?yōu)橥鷥敉炼e極地修行。

  因為有人會認為佛不應該持有與使用金銀、珠寶等奢侈品,所以《大智度論》就解釋說:“隨中眾生所好可以引導其心者為現(xiàn)。又眾生不貴金而貴余色琉璃、頗梨、金剛等。如是世界人,佛則不現(xiàn)金色。觀其所好則為現(xiàn)色。”也就是說,對佛來說,金、銀、琉璃等寶石都一樣,他并沒有執(zhí)著于物質(zhì)的現(xiàn)象,但由于世俗的人士脫離不了他們既有的價值觀,所以佛只好用較通俗的物質(zhì)觀來吸引他們。所以從佛教教義上看,金銀珠寶只是一種用于布道的外在手段。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