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佛教為何提倡素食?
近年來由于大師積極弘揚「人間佛教」,現(xiàn)在信仰佛教的人口不斷增加。談到「信仰佛教」,很多人會聯(lián)想到「吃素」的問題,請問大師,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佛教提倡「素食」的意義為何?請大師開示。
許多人把素食視為信仰佛教的指標。其實,佛教最早從印度傳入中國時,并沒有規(guī)定僧人不許食肉。《大般涅槃經(jīng)》里,佛陀言:「食肉者,斷大慈種!褂谑呛笕藶榱藢嵺`慈悲精神,而倡導(dǎo)吃素。一直到了南朝,梁武帝出于悲心,制定《斷酒肉文》,提倡僧伽全面食素,并鼓勵在家信眾學習,自此,佛教與素食的關(guān)系才更加密切。
素食之所以能流傳是受到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主張仁愛、提倡孝道,孟子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所以君子遠庖廚。」此外,父母過世服喪期間,子女布衣蔬食,禁斷酒肉;甚至遇上重大祭典時,人們也要齋戒沐浴,以示對神祇的敬畏。佛教傳入中國之后,「戒殺放生」的觀念與儒家「仁愛」思想結(jié)合,也使得素食風氣更加興盛。
佛陀時代,出家弟子過的是托缽乞食的生活,不揀別托缽的對象,也沒有飲食上的禁忌。現(xiàn)在的南亞、中南半島一帶如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南傳佛教國家,仍恪守原始佛教托缽乞食的制度,信徒供養(yǎng)什么就吃什么,豈能選擇吃葷或吃素?西藏地區(qū)由于地處嚴寒,蔬菜無法生長,喇嘛們平日也都以牛羊做為主食,更不可能選擇素食,否則生命無法維持,又如何修行學道呢?現(xiàn)在的日本,佛教雖然很普遍,但是寺廟并不崇尚素食;禪門里有名的六祖惠能大師在獵人群里,吃的也是肉邊菜。所以,學佛的目的不是只為了吃素,真正的學佛,「吃」并不是重要的問題,心意清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滿口的慈悲、仁愛,心里卻充滿著貪、瞋、邪見,就是終日吃素也違背良心!
記得三十多年前,素食并不普遍,在近十個鐘頭的南北交通往返途中,用餐成了重要的問題,因此我在臺灣彰化建了福山寺,方便往來的信徒吃飯。如今素食已逐漸成為趨勢,就全世界來說,不僅中國佛教徒吃素,有許多非佛教徒的神父、牧師也吃素。尤其近年來西方社會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不一定都與宗教信仰有關(guān),大部分是基于衛(wèi)生、健康習慣的理由而選擇吃素。在印度,所有鐵路餐廳都有提供素食;在美國,披薩、漢堡原本以肉餡為主材料,現(xiàn)在也有素食材料;臺灣更是到處都可以見到素食餐館。為了回饋十方大眾的成就,佛光山在全球各道場設(shè)立「滴水坊」(取「滴水之恩,涌泉以報」之意),并與美術(shù)館、書局結(jié)合,除了提供素食餐點,更充實信眾的心靈世界,也獲得廣大回響。舉凡這些現(xiàn)象,都可以說明素食對人類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吃葷、吃素是個人的生活習慣,有的人以葷食為主,有的人以素食為主,有的人葷、素不計,但是基于「不斷大悲種」的理念,佛教勸人不要殺生,即是為實踐佛陀的慈悲精神。明朝陶周望有首詩說:「一指納沸湯,渾身驚欲裂。一針刺己肉,遍體如刀割。魚死向人哀,雞死臨刀泣,哀泣各分明,聽者自不識。」生命很可貴,「山珍海味」是多少生命的犧牲,如果讓它們安全地生存下去,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我們何必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讓動物受苦呢?更何況吃飯,也不一定要珍饈美味,所謂「一杯清和茶,勝喝瓊玉漿;一口菜根香,勝嚼酒肉飯」,即使是青菜蘿卜也能飽腹!
學佛之后若能吃素當然最好,倘若因為家庭、工作環(huán)境等等因素不能吃素,可以選擇初一、十五或六齋日吃素,或是選擇肉邊菜、三凈肉。無論是葷食或是素食,最重要的是要帶著一種感恩心、慚愧心來吃。想想,牛一生辛苦地為人類耕田、拉車,甚至死了之后,它的皮、肉還被拿來利用,它如此的把一生都奉獻給人類,難道我們連一點慚愧、感恩的心都沒有嗎?為了自己的貪欲而拆散別人的骨肉已經(jīng)很殘忍,有的人還說我要吃猴腦、活魚二十吃、三十吃,不斷在吃的方法上面研究,似乎有些過分。
有很多人顧忌皈依之后是不是就要吃素,其實,皈依三寶是信仰的問題,素食是生活的習慣、生活的觀念,是道德上的問題。佛教提倡素食,用意是讓發(fā)心信佛、學佛的人都能夠擁有「素心」;心地清凈、善良、簡樸才是最重要。
- 上一篇:千手之謎!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手里拿著什么?
- 下一篇:得理要饒人,理直氣要和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yīng)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zhuǎn)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當,忍之為德,在于負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經(jīng)]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常識]偈頌的術(shù)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jīng)]《壇經(jīng)》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