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什么是一心二門?

什么是一心二門?

  《大乘起信論》為了說明心的性質,遂將含攝諸法的眾生心分為「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以顯其體用,稱為「一心二門」!阜鹗且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惯@都是說明眾生與佛本具同一心性,只因無明妄想而呈現(xiàn)生住異滅、迷悟染淨之相。

  1.心真如門:心的本體,沒有生住異滅、迷悟染淨等對待差別之相,為絕對平等之理體,此理體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真實如常。

  2.心生滅門:心的動相,隨緣生滅,所以呈現(xiàn)生住異滅、迷悟染淨等對待差別之相。

  心的本體為生起萬法的第一因,然凡夫偏于妄情,所以不見平等之理體,若除妄情,則真如之體自現(xiàn)。故知真如、生滅二門,實則不一不異:約義來說,真如門是絕對平等的本體,不生不滅的實在;生滅門則是相對差別的諸法,生滅變化的現(xiàn)象,二者截然不同,故說不一。約體而言,非真如本體之外有生滅現(xiàn)象,因此真如即生滅,生滅即真如,故說不異。以水波的關係為喻來說,水是靜的,波是動的,此為不一;離水則無波體,此為不異,故知不一不異是一體的二面。

  從以上的詮釋得到一個結論:宇宙萬有的本體為一心,眾生與佛同具此心,然此心有覺與不覺之分,故析為二門,覺者稱為心真如門,不覺者稱為心生滅門。由心之本體而言,具有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等性質,為絕對的無差別相,稱為心真如門;由心之動相而言,具有生、滅、增、減等性質,為相對的差別相,稱為心生滅門,此二者為一體兩面之關係,即稱為一心二門。若以禪宗公案「慧可安心」來說,未安之心就是心生滅門,已安之心就是心真如門,因此凡夫只要識心寂滅,泯除妄想的動念,即可見性悟道。

  摘自:星云大師佛教叢書》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