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遺教經

《佛遺教經》,簡稱《遺教經》,又名《佛垂涅槃略說教誡經》,一卷,姚秦·鳩摩羅什譯,是佛陀釋迦牟尼一生弘法言教內容的概括總結,是佛將入涅槃前對眾弟子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也是佛留給后代所有想離苦得樂者的得度因緣。...[詳情]

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佛遺教經 >

如何依教修學?《佛遺教經》這樣說

真體法師:如何依教修學?《佛遺教經》這樣說

  《黃帝內經》是黃帝和他老師的對話,他問他的老師一些重要、關鍵的問題,他老師告訴他:要齋戒,要用心齋的方法去修行。齋戒沐浴大家都以為是洗澡、沐浴、換衣服,然后吃素,然后很清凈。那個是外在的東西,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心要潔凈,這叫心齋。

  在《莊子》“人間世”里面講到了這個問題。禪宗的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回光返照,見到認識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王陽明說得非常好:“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正所謂南岳慧思大師說:“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覓即不得,得亦非真。”這是我們應當依教修學,依照《遺教經》所說,釋迦如來所說,我們的六根對五欲六塵的牽纏必須從心地上去制伏,調伏其心。

  中國古人非常強調修身,一個人要獲得身心的健康,根據中國古代養(yǎng)生的一個方法,要做到“馭欲、養(yǎng)情、明理”,控制好自己的七情六欲,掌握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懂得生命的意義。現(xiàn)代社會許多人都有嚴重的心理問題,這引起了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所以有人提出21世紀心理疾病是這個世紀最大的問題,百分之八九十的疾病都是由不良情緒引起的,過于激動、悲傷都會傷害身體。在北京有時跟大夫聊天,一位很高明的中醫(yī)大夫說,很多病人不是病死的,是嚇死的。一檢查出來,生病了,被嚇得情緒不好,病情惡化,身體垮了。情緒很重要,自信心很重要。

  第一天的時候,宗性法師告訴我們大家:“有信仰就有了希望。”一定要有信仰,有了三寶加被,自力和佛力的加被,我們就會有希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內心的問題很復雜,佛法恰恰就是解決內心問題的方法。

  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說:“我們已經征服外太空,卻無法征服人們心里的太空。”的確,科技再發(fā)達,只能了解物質世界,而心靈世界是無法了知的,只有通過修行,才能完成。據保守統(tǒng)計,二十多年來,全球范圍內成功企業(yè)家有1200多位自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信仰,不懂得駕馭金錢、不懂得禍福相依、不懂得無常。人為什么要有信仰,要修行?所以國家領導人提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這是非常偉大英明的決策。你看社會在進步,科技發(fā)達,物質豐富。發(fā)明了各種機器,本想機器多了,有些事情讓機器做,我們人就可以休息了。但是不想,機器越多,我們時間就越少。

  在地鐵里注意到一種現(xiàn)象,全部都是在玩手機。有一次在地鐵里,我在看書,所有的人都在玩手機,他們都在看我這個和尚怎么還看書?就象靜波法師說的:不正常的變成正常的,正常也會變成不正常的。你說手機好不好,手機非常好,里面什么內容都有,可以上百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百度知,一百度就都有了。有了手機之后大家越來越忙,一家人聚會,沒有時間交流,都在忙著搶紅包。搶到忘乎所以,搶到開車車毀人亡,結果人沒了錢還在。所以我們要懂得駕馭世間種種的外物的欲望。

  我們內心的不安定,源于貪欲之重,欲壑難填,患得患失!金剛經》通過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相”,以及《心經》通過短短268字,其中就有22個字是“無”字和“不”字,通過否定的方式來破除眾生的執(zhí)著。

  人生就象《黑客帝國》,夢幻一場;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孰真孰假,認識到人生的真相之后,便能回歸內心的寧靜。

  解脫道的重點是勤修三學、息滅三毒,我們一切行為都要攝持在解脫道上,才與法相應。如果貪著種種世間事業(yè),便會本末倒置,偏離本位,甚至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執(zhí)著種種名譽、地位、財富、權利這些世間利益,基本上都是生死因緣!佛陀告訴我們,只要你去成辦它、經營它、維持它,你的精力都在那個上面,最后你的本份沒有做。所以成天驢事未去,馬事又來,整天纏繞在里頭,就沒辦法騰出身心來修道,所以這是修道最大的障礙。

  孔子給顏淵舉過一個例子:你看有一個賭博的人,他下了很大的賭注,用稀世珍寶、黃金瑪瑙下賭注,他賭的時候就心驚膽戰(zhàn)、不得自在。一位窮人用一個瓦片下賭注,他賭得心安理得、無所畏懼。為什么他輸也就輸了個瓦片,下賭注重的輸?shù)脑捑褪禽數(shù)脙A家蕩產。修道也是一樣的,看我們下的是什么賭注。甚至人生就象下棋,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修道亦復如是,阿彌陀佛!

真體法師:如何依教修學?《佛遺教經》這樣說

  互動環(huán)節(jié)

  信眾提問:阿彌陀佛!廣欽法師曾經說過一句話:“佛法未衰,人心已衰。”現(xiàn)在是末法五濁惡世,就象老子所說“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現(xiàn)在通過眼睛帶動意引發(fā)欲望的影像途徑越來越多,包括食物也是前所未有,在古時也沒有那么多的條件,這也是末法的一個必然現(xiàn)象。欲望越來越多,成道的人越來越少。人心的衰微有沒有一個具體的象征?怎么有一個具體對治的辦法?

  真體法師:我們現(xiàn)在所做的就是對治這個問題:大家修行要多聞薰習、親近善世、如理作意、法隨法行。環(huán)境很重要,因為凡夫心隨境轉,我們一定要找一個好的環(huán)境,找一個好的同行善友,這是非常關鍵的。朋友圈很重要,手機加了很多朋友圈,朋友圈里沒有朋友,全是圈。一定要以善友為伍,以佛為善知識,還要多聞薰習,之后你才能做得到如理作意和法隨法行。你回家不到寺院里來,管不了你的心的,天天講的就是世間的人我是非、恩怨情仇;你到寺院里來可以聽到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菩提心、解脫道,所以環(huán)境很重要。阿彌陀佛!

  信眾提問:阿彌陀佛四十八愿里講到西方極樂的環(huán)境去了那里只有進步,沒有退步,而且能到無生忍。在那個環(huán)境里,鳥獸也是在說法,包括那里的菩薩在一起的殊勝境界。去了那里就有一個很好的保障,是否說在五濁惡世就很難守得住這個欲望?

  真體法師:在五濁惡世很難這個也是因人而異,你不能怪外面的因緣。你說現(xiàn)在這個社會發(fā)達得那么好,你不能說讓它退回去,咱們不要那么發(fā)達,還是在于自己的心。外面的因緣避免不了的,菜刀能殺人,你不能說咱們不要菜刀了,咱們以后不要切菜,這個不在于外在的。要自己能夠息諸緣務,這個就是達摩祖師的二入四行論里面講到的,唐朝圭峰宗密禪師在《禪源諸詮集都序》里面概括了達摩祖師這樣的一個修行方法,“如是安心者壁觀”,阿彌陀佛!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靈隱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