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福巖審承禪師悟道因緣

  福巖審承禪師悟道因緣

  南岳福巖審承禪師,大陽警玄禪師之法嗣,出家后,投大陽禪師座下參學(xué)。

  一日,審承禪師侍立次,大陽禪師問道:“有一人遍身紅爛,臥在荊棘林中,周匝火圍,若親近得此人,大敞廛(chan,市肆聚居之地)開;若親近不得,時中以何為據(jù)?”

  審承禪師道:“六根不具,七識不全。”

 。圻@里的“此人”指自性、實相、第一義諦,它無形無相,不可以用心意識來認(rèn)取,亦不可以用語言來描畫。故審承禪師道:“六根不具,七識不全。”]

  大陽禪師擔(dān)心審承禪師此答仍有可能是言語知見,故繼續(xù)勘驗道:“你教伊出來,我要見伊。”

  審承禪師道:“適來別無左右祇對和尚(剛才左右沒有別人回答和尚)。”

  大陽禪師道:“官不容針。”

  [“官不容針”一句,在禪林中經(jīng)常與“私通車馬”連用,意思是說第一義謗,須究竟徹悟始得,不容半點疑擬和言說,不容半點不到位和拖泥帶水,如同官府驗關(guān),戒備森嚴(yán),不得有一絲一毫的差錯,也不得有一絲一毫地寬宥,沒有人情可講。然而就方便接眾而言,卻不妨有種種言說方便,連車馬這么大的東西亦可以通過。]

  審承禪師一聽,當(dāng)下有省,便禮拜。

  審承禪師悟道后,住南岳福巖接眾。

  一日,相公李特上山參禮審承禪師,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審承禪師便指著庭前的一棵柏樹。

  李相公不明其旨,于是又問。審承禪師又如是作答。

  這樣三問三答,李相公終于有省,于是呈頌曰:

  “出沒云閑滿太虛,元來真相一塵無。

  重重請問西來意,唯指庭前柏一株。”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