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元安禪師悟道因緣
洛浦元安禪師悟道因緣
澧州洛浦山(又稱樂普山)元安禪師,夾山善會禪師之法嗣,俗姓淡,鳳翔(今陜西鳳翔)麟游人。少年時從其兄祐律師于本郡懷恩寺出家,不久即受具足戒,通曉經(jīng)論。后游方參學,問道于臨濟禪師,并成為臨濟禪師的侍者。
元安禪師聰明伶俐,頗能得臨濟禪師之心,臨濟禪師曾當眾贊美他說:“臨濟門下一只箭,誰敢當鋒?”
元安禪師得到臨濟禪師的肯定,心里很高興,自以為大事了畢。可是實際上,他并沒有透徹。
有一天,元安禪師侍立次,有位座主前來參禮臨濟禪師,臨濟禪師問:“有一人于三乘十二分教明得,有一人不于三乘十二分教明得,且道此二人是同是別?”
座主道:“明得即同,明不得即別。”
臨濟禪師道:“這里是甚么所在?說同說別?”
說完,臨濟禪師回頭看著元安禪師,問道:“汝又作么生?”
元安禪師便大喝一聲。
臨濟禪師送走座主后,回到方丈室,問元安禪師:“汝豈不是適來喝老僧者?”
元安禪師道:“是。”
臨濟禪師一聽,便將元安禪師打出丈室。
過了一段時間,元安禪師前來辭別臨濟禪師。
臨濟禪師問:“甚么處去?”
元安禪師道:“南方去。”
臨濟禪師用拄杖在地上畫了一畫,說道:“過得這個便去。”
元安禪師于是大喝一聲,臨濟禪師舉起拄杖便打。
元安禪師于是便作禮而去。
臨濟禪師第二天升堂的時候,告訴大眾道:“臨濟門下有個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誰家?guī)滋~(ji)甕(醃菜缸)里淹殺。”
元安禪師離開臨濟,四處游歷了一段時間以后,便前往夾山,卓庵隱修。雖然此處離夾山善會禪師的道場很近,可是元安禪師自以為已徹,居然過了一年多,不曾前去禮謁夾山禪師。夾山禪師為了度化他,于是修書一封,令手下的僧人送給元安禪師。元安禪師接過書信,便把它放在禪座上坐著,然后又伸出手來向那僧索要書信。那僧無言以對,元安禪師拿起拄杖便打,并喝道:“歸去舉似和尚!”
那僧回山以后,便把這一經(jīng)過告訴了夾山禪師。夾山禪師道:“這僧若開書,三日內(nèi)必來。若不開書,斯人救不得也。”
果然,三天以后,元安禪師來了。見到夾山禪師,元安禪師也不禮拜,而是叉著手,站在他的對面。
夾山禪師喝道:“雞棲鳳巢,非其同類。出去!”
[夾山禪師的意思是說,你本來未徹,卻自以為徹,本來是一只野雞,卻自以為是鳳凰。你我不是同類,滾開!]
元安禪師一聽,氣焰頓時矮了下去,于是作禮道:“自遠趨風,請師一接。”
夾山禪師道:“目前無阇黎,此間無老僧。”
元安僧師便大喝一聲。
夾山禪師道:“住!住!且莫草草。云月是同,溪山各異。截斷天下人舌頭即不無,阇黎,爭教無舌人解語?”
元安禪師一下子愣在那里,正要思索,夾山禪師一拄杖打過來。元安禪師豁然大悟。從此以后,他對夾山禪師非常膺服,并留在夾山禪師座下,日夜請益。
一天,元安禪師問夾山:“佛魔不到處如何體會?”
夾山禪師道:“燭明千里像,暗室老僧迷。”
元安禪師又問:“朝陽已升、夜月不現(xiàn)時如何?”
夾山禪師道:“龍銜海珠,游魚不顧。”
就這樣,經(jīng)過夾山禪師多年不斷地鉗錘,元安禪師的悟境日趨爐火純青。
夾山禪師將示滅的時候,曾對眾垂語道:“石頭一枝,看看即滅矣。”
元安禪師出來應道:“不然。”
夾山禪師問:“何也?”
元安禪師道:“他家自有青山在。”
夾山禪師聽了,深感欣慰,說道:“茍如是,即吾宗不墜矣。”
夾山禪師順世后,元安禪師行腳來到涔(cen)陽(洞庭湖與長江之間),偶然碰到一位昔日同參。因話及武陵舊事,同參問道:“倏忽數(shù)年,何處逃難?”
元安禪師道:“只在阛阓(huan hui,市井)中。”
同參道:“何不向無人處去?”
元安禪師反問道:“無人處有何難?”
同參道:“阛阓中如何逃避?”
元安禪師道:“雖在阛阓中,要且人不識。”
同參聽了,茫然不知所以。
古人講:“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不是大隱之人,是無法理解“雖在阛阓中,要且人不識”之自在境界的。
元安禪師后來到澧陽洛浦山,并在那里結(jié)庵宴處,開法示眾。一時四方玄侶,憧憧奔湊。
曾有學人問元安禪師:“學人擬歸時如何?”
元安禪師道:“家破人亡,子歸何處?”
學人道:“恁么則不歸去也。”
元安禪師道:“庭前殘雪日輪消,室內(nèi)游塵遣誰掃?”并說偈曰:
“決志歸鄉(xiāng)去,乘船渡五湖。
舉篙星月隱,停棹日輪孤。
解纜離邪岸,張帆出正途。
到來家蕩盡,免作屋中愚。”
元安禪師示寂于光化元年(898)。臨行前,元安禪師告誡主事僧道:“出家之法,長物(值錢的東西)不留。播種之時,切宜減省。締構(gòu)(營造、建筑)之務,悉從廢停。流光迅速,大道玄深。茍或因循,曷由體悟?”元安禪師雖言辭激勵懇切,奈何大眾習以為常,并不警惕。
至十二月一日,元安禪師忽然告訴大眾說:“吾非明即后也。今有一事問汝等:若道這個是,即頭上安頭;若道不是,即斬頭求活。”
第一座回答說:“青山不舉足,日下不挑燈。”
元安禪師道:“是甚么時節(jié),作這個語話?”
當時,彥從上座亦在跟前,他回答道:“離此二途,請和尚不問。”
元安禪師道:“未在,更道。”
彥從上座道:“彥從道不盡。”
元安禪師道:“我不管汝盡不盡。”
彥從上座道:“彥從無侍者祇對(回答)和尚。”
元安禪師一聽,便不再說話。
到了晚上,他令侍者喚彥從上座來方丈室,問道:“阇黎今日祇對,甚有道理。汝合體得先師意。先師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且道那句是賓,那句是主?若擇得出,分付缽袋子(指法脈)。”
彥從上座道:“彥從不會。”
元安禪師道:“汝合安。”
彥從上座道:“彥從實不會。”
元安禪師于是大喝一聲,將彥從上座趕出丈室,說道“苦!苦!”
第二天上午,另有僧又舉前話問元安禪師。
元安禪師道:“慈舟不棹清波上,劍峽徒勞放水鵝。”
說完便入寂。
- 上一篇:愛情和婚姻的哲學
- 下一篇:去滿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