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生活故事 >

讓佛法的光芒照亮眾生心靈

讓佛法的光芒照亮眾生心靈

  我這輩子干得最漂亮、最棒的一件事,就是皈依三寶,信受佛法。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經常午夜夢回,思考人生的意義。我是誰?為什么來到這個世間?生命的盡頭,究竟是灰飛燈滅,還是春風吹又生?生命如果只有一次,那么,人類窮盡心力創(chuàng)造的文學、美學、音樂、建筑乃至歷史的意義何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一種思想體系,超越我所認知的一切而達至圓滿的境界?

  我這么想的時候,月亮在白墻上靜靜地爬,爬過菊邊東籬,爬過南朝悲歌,爬過一頁又一頁的日歷。

  我的困惑直到讀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才終于找到答案。經文徹底顛覆了我業(yè)已形成的種種知見,初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時,有一種刻骨的熟悉感,恍若生命初起時的第一縷芳香,穿越遙不可知的歲月,回溯到今生。那天夜晚,我獨自走過寒山寺,走上楓橋。月色古老,映一片重檐如夢;蘭舟靜泊,點幾盞燈火若幻。寺院的鼓聲穿透夜的黑暗,在我耳畔明亮地響起,我凝神傾聽,真實的感受到內心對佛陀最深情的渴望。那一刻,我忽然對佛法產生了信心,決定信受它,修習它,并發(fā)心盡己所能,讓身邊人和我一樣聽聞并修習佛法。

  弘揚佛法,我從家人開始。老妹是個幼兒園老師,爽朗正直,有著難得的天真,我向她一說佛法,她立刻就信了,自覺地開始誦經念佛。初戰(zhàn)告捷,我信心大增,便開始對老媽宣說阿彌陀佛的慈悲和極樂世界的美好?衫蠇屝r候受過洗禮,自覺是天主教徒,一時不能信受佛法。我仍是堅持不懈地每天晚飯后講一些佛教典故給她聽,這樣持續(xù)了一段時間,我感覺到老媽的舊識開始有些動搖,就抓住時機對她說:“信仰不能強求,這樣吧,以后我和老妹去西方極樂世界,你去天堂,我們各去各的地方,分道揚鑣,有空再聯(lián)絡了。”聽到我的話,老媽愣住了,但當時沒有說什么。第二天早上,我正在梳頭,她主動過來問我:“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是什么關系?他們是同一個人嗎?”那一刻,我內心的喜悅在晨曦中如繁花綻放。

  總結我勸化家人信佛的體會,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先從自身改變做起,比如:學佛后,脾氣大的,要漸漸溫和起來;自私的,要學會為他人著想;任性的,要把心量打開等等。你的每一點進步,家人都看在眼里,即使他們暫時還沒信佛,但起碼不至于對佛教反感,而且家人能在浮躁擁擠的末法時代聽到鐘磬聲、木魚聲、誦經聲,就會在他們的阿賴耶識中播下道種,待機緣成熟,必然會喚醒他們的塵世迷夢。

  佛化家庭的最大好處在于家庭成員之間彼此能夠互相督促,共同進步。比如,我看到環(huán)境污染或獵殺動物的新聞,會心生煩惱,邊聽邊評論,越說越氣,老媽一句“瞋恨心”的提醒,立刻令我幡然警醒,止語懺悔。就我個人體會而言,弘揚佛法時我們還應盡力避免“強求”二字。強求別人學佛或聽我們講佛法,都是欠妥當的。同時,也要清楚,通過我們的努力,他人若能生起信心接受佛法,那是接受者本身善根具足,而非我們之功。對家人如此,對親戚和朋友亦是如此。

  我的朋友李君是個詩人,也是詩歌評論家。我送了一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給他,他很高興,當下展開閱讀。日后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在思考這部經。他很坦白的告訴我“不大懂,但很喜歡”,所以一直讀誦。不久,他又讀了《六祖壇經》,激動地打電話給我,談了許多讀后感。以前品茗閑聊時,我們的話題可以釘在詩歌上幾小時不動。學佛后,我們談佛學的內容越來越多,終至于竹溪橫笛吹的也是佛樂了。接下來,李君開始打坐,誦經,聽法師光盤,并嘗試在日常生活中觀心。有時他特意不開車,走路上下班,一邊走,一邊大聲念佛。假日去鄉(xiāng)野閑游時,也是如此。想著李君一米八四的個子,大步走路,大聲念佛,颯爽英挺,回頭率一定很高。誰說佛號不是天地間最美的詩畫呢?李君一路走來,可是步步蓮華,香遠益清!

  勤是我的同學兼好友。她雖在商場上打拼多年,整日忙于生意,但心中自有一片青山秀水。針對她的實際情況,我特意選擇了一套方便隨身攜帶的佛學小叢書給她。再次見面時和她聊起那套書,她向我抱怨自己太忙太累,公司要打理的雜事太多,沒什么時間看書,只看了其中的一本,但是很贊同里面的內容,覺察到自己以前對佛教認知很膚淺。我告訴她,財富的正因是布施和不盜,她很贊同。這以后每次與她見面,我都會主動與她分享我自己修學佛法的心得,如是這般,大半年過去了。一天,她突然興奮又急迫地打電話要見我,我們一見面,她就迫不及待地告訴我昨晚的一個夢:夢中,她一個人在爬山,山道很長,她一邊慢慢走,一邊觀賞風景。來到半山腰時,前面出現了一個面容和悅安詳的僧人,那僧人雙手合掌,清晰地念出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剎時,她只覺天地間一片空明澄靜,當下體會到“阿彌陀佛”四字的無限慈悲和光明。說這番話時,她的眼中閃耀著歡悅的光。我看著她,內心十分的欣喜。我的好朋友,終于善根成熟,開始踏上踐行正法的大道了!

  隨著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信奉佛法,我也漸漸領悟到勸人修習佛法的又一個要點——因人制宜。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性愛好,勸導的內容也要相應。比如醫(yī)學工作者、學理工科的人一般邏輯性強,講求數字和證據,相信眼見為實,介紹緣起、三法印、四圣諦、八正道、十二因緣觀等給他們,就容易引起共鳴;文學圈里的人,尤其是那些愛好古典文學并對老莊有好感的,則大多數會對般若經典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對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則必須從工作生活角度或親情孝道入手,才好溝通。

  一次,我從寺院乘出租車回家,的士司機好奇地問我:你這么時尚、年輕,怎么會到廟里去?我笑著答他:“去那兒禮佛、親近善知識。”他很疑惑:“善知識有什么好處?”我趁機向他講解學佛的好處:“佛教提倡活在當下,拿你們司機來說,就是專心駕駛,關注路況,對周邊的狀況做到心里有數,這樣起碼可以保證安全行駛。”這些話與他工作相關,所以他很感興趣。我接著告訴他:“佛法講‘孝養(yǎng)父母’,如果你妻子學佛,心地就會更柔和,對公婆更孝順,遇到事情能客觀處理,對他人時時懷慈悲之心,與家人和鄰居和諧相處。佛教因果論通俗的解釋就是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作為丈夫,你學佛后會變得更包容,更有責任心,更能擔當。做起事情來,會比以前更謹慎,更懂得把握進退的分寸,甚至會用智慧去覺照生活,而不是糊里糊涂過一輩子。”

  臨下車時,我建議那個司機去西園寺找弘法部請些書回家看,并告訴他,學佛最重要的,是啟發(fā)自身本具的智慧,了知宇宙人生的實相,解脫生死。當他聽說寺院里的經書不要錢時,開心得不得了,應承“一定去”。他還告訴我,長這么大,他還從沒去過廟里。這讓我吃了一驚。蘇州是個廟宇林立的城市,當地人不管信不信佛,寺院大多是去過的,可是這位司機朋友,居然從沒進去過!我鼓勵他:“如果能在西園寺遇見你,一定請你喝茶。”他眉開眼笑地連連答應。我是真心希望此次偶遇成為這位司機與阿彌陀佛的緣起,更希望世間有情皆能如他,如我的親人朋友,有緣聽到佛法,進而信受佛法,修持佛法,告別無明的忙亂,審視生命的實相。那時,歲月將呈現落日的靜美,星月的純真,山水的質樸,自由的真諦

  愿終有一天,大家都能至誠持誦佛號,飛越生死重洋,回到永久的家鄉(xiāng)——那兒,微妙香潔,蓮華朵朵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