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佛教叢書佛陀
  • [無常] 瓢勺斟味

    瓢勺斟味 舍衛(wèi)城有位老翁,年近八十,家財萬貫,但是為人慳吝,唯一所好就是為自己建些富麗堂皇的華屋。他的前廳后堂,涼臺暖閣,東西廂房,多達數十間。由于后堂的遮...[閱讀全文]

  • 四事最可怖

    四事最可怖 有一天,佛陀在祇園精舍說法,波斯匿王來訪,佛陀看他身著喪服,滿臉哀傷憂戚的樣子,問其原因,原來波斯匿王九十高齡的母親忽然于幾天前得了重病,在藥石...[閱讀全文]

  • [無常] 生死如大雨

    生死如大雨 一年一度的雨季又來臨了,大雨日夜不停地下著,到處災害頻傳。佛陀和弟子們在精舍用功辦道,看著外面的大雨,弟子們憂心忡忡地發(fā)表意見,表達他們對眾生的...[閱讀全文]

  • [無常] 吉祥草

    吉祥草 有一個老婦人死了可愛的兒子,每天悲傷難過,以淚洗面。當她傷心欲絕的時候,忽然想起佛陀是世上唯一可以幫助他救活孩子的人,于是滿懷希望地去拜訪佛陀。 老...[閱讀全文]

  • [無常] 無常迅速

    無常迅速 有一次,佛陀在對弟子開示時,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個人,對四個擅長射箭的人說:『當你們四位同時向東南西北方射箭時,我能夠在你們的箭還沒有...[閱讀全文]

  • 護法長城

    護法長城 有一天,頻婆娑羅王來到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與諸大菩薩及比丘們聆聽佛陀開示三寶的不可思議,以及親近、供養(yǎng)的功德。 頻婆娑羅王恭敬地問佛陀:「佛陀!善...[閱讀全文]

  • [政治] 治國七法

    治國七法 佛陀和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住在靈鷲山時,摩竭陀國的阿阇世王有一天想發(fā)兵攻打跋祇國。他在心中盤算著:「不論跋祇國多么強盛,軍隊多么勇猛,以我現(xiàn)在的國...[閱讀全文]

  • 為真理而戰(zhàn)

    為真理而戰(zhàn) 辛夏將軍是一個耆那教的教徒,他多次聽到人們傳誦贊美佛陀的威德,忍不住也興起了一見佛陀的念頭。 這一天,辛夏將軍終于如愿見到了佛陀,他向佛陀提出一...[閱讀全文]

  • 囑王護法

    囑王護法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靈鷲山為十六國王講說《仁王般若波羅密經》、十四正行等,當時波斯匿王也來參加。這時候,佛陀就付囑國王們說:「當你們的國家有了諸多...[閱讀全文]

  • 生命無價

    生命無價 在中印度有兩個相毗鄰的國家,為了一條堤防的所有權,準備出兵打仗。佛陀知道了,分別會見兩國國王,詢問作戰(zhàn)的原因。雙方說明了事情的原委,佛陀說:「我知...[閱讀全文]

  • 度化丑兒

    度化丑兒 舍衛(wèi)城中,有一位長者子,形貌極為丑陋,人見人怕,因此只好隱居在深山茂林中,以采食野果過生活。 具天眼通的佛陀知道了這件事,便帶著比丘們一起來到山中...[閱讀全文]

  • 摩登伽女證果

    摩登伽女證果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長得最年輕最莊嚴的是阿難尊者,他有莊嚴得如滿月似的面容,有清凈得如蓮花似的眼珠,加之他非常聰明伶俐,佛陀所有應機的說法,聽到...[閱讀全文]

  • [懺悔] 佛陀的光明

    佛陀的光明 佛陀在舍衛(wèi)城時,有一位長者受了外道的迷惑,不信因果。有一天,他經過祇園精舍,佛陀知道這個人還有善根,想度化他。于是分身出外,坐在樹下,放大光明,...[閱讀全文]

  • 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 佛陀居住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位比丘名叫拔提,相貌丑陋,從很遠的地方來拜見佛陀。 當時,圍繞在佛陀四周的比丘見到拔提比丘走過來,紛紛生起輕慢...[閱讀全文]

  • [懺悔] 阿阇世的懺悔

    阿阇世的懺悔 阿阇世王把父親殺害以后,有一天在睡夢中,見到他的父親頻婆娑羅王微笑著對他說:「阿阇世!我是你的父親,你雖然設計殺害我,但我不怨恨你。我是佛陀的...[閱讀全文]

  • [懺悔] 金剛女的懺悔

    金剛女的懺悔 人生短暫,一如輕煙與飛霧。有的人追求愛欲榮華,過著愚癡煩惱的生活;有的人斷欲守空,過著清凈清涼的日子。崇高與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我們在感...[閱讀全文]

  • [懺悔] 懺悔得天眼

    懺悔得天眼 阿那律尊者曾經在佛陀說法中酣睡,被佛陀呵責,于是立誓不睡眠,因而罹患眼疾,至于失明。但是阿那律并不因此退心,反而修行益進,心眼漸開,終于成為佛弟...[閱讀全文]

  • 化解紛爭

    化解紛爭 有一天,舍利弗得到佛陀的允許,到人間游化。舍利弗離去后,有一位比丘心懷誹謗,稟報佛陀:「舍利弗與諸比丘紛爭,卻不懺悔,現(xiàn)在竟然到人間游化! 佛陀...[閱讀全文]

  • 不受懺悔之過

    不受懺悔之過 有一天,佛陀從舍衛(wèi)城托缽回到精舍,聽到精舍中一片喧鬧,一問之下,原來有二位弟子起了紛爭,其中一人惡言責罵,另一人則默然忍辱。后來,惡言責罵的弟...[閱讀全文]

  • 去惡向善

    去惡向善 由于佛陀在王舍城中講經說法度化眾生,因此,國王大臣和千千萬萬的民眾都皈投在佛陀的座下,使得佛陀的教團聲勢日漸壯大,陣容日漸堅固,佛陀為萬千眾生所崇...[閱讀全文]

  • [業(yè)力] 自業(yè)自受

    自業(yè)自受 印度波斯匿王有一個女兒,名叫善光,生來聰明伶俐,容貌端正,深受父母的疼愛,以及宮里每一個人的尊敬。 有一天,波斯匿王對公主說:「女兒呀!你生長在帝...[閱讀全文]

  • [業(yè)力] 心凈國土凈

    心凈國土凈 在《維摩詰經》里,舍利弗尊者曾經懷疑佛陀的國土不清凈。 舍利弗有一次問佛陀說:「佛陀!十方國土都那么清凈,為什么唯獨您的娑婆世界卻是如此污濁骯臟...[閱讀全文]

  • 神通難抵業(yè)力

    神通難抵業(yè)力 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講經弘法時,城中一梵志家里有兄弟四人,個個都已經證得五種神通。所以知道自己的壽命僅剩下七天。但是他們都認為:憑他們的神...[閱讀全文]

  • 佛陀的無奈

    佛陀的無奈 一般人總以為佛陀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其實,佛陀也有無奈的時候。 有一個壞人名叫干達多,一生作惡多端,唯一做過的一件好事,就...[閱讀全文]

  • 不是你的

    不是你的 佛陀有一次到拘利城教化,拘利城的城主善覺王是耶輸陀羅的父親,因為佛陀曾舍棄他的愛女去出家學道,所以就懷恨在心。在佛陀托缽的途中,他以蠻橫的態(tài)度,阻...[閱讀全文]

  • 誰是愛自己的人

    誰是愛自己的人 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自從皈依佛陀以后,經常拜訪佛陀,把自己的所思所得向佛陀披露,藉此請佛陀開示、印證。 這一天,波斯匿王又來拜訪佛陀,提出自己...[閱讀全文]

  • 慈攝老人出家

    慈攝老人出家 印度王舍城的地方,有一名叫尸利苾提的百歲老人,聽說出家功德無量無邊,便決定跟隨佛陀出家。 于是他整理行裝,香湯沐浴,懷著無限恭敬的心來到竹林精...[閱讀全文]

  • 五種歡喜處

    五種歡喜處 佛陀在舍衛(wèi)國的祇園精舍結夏安居。三個月的夏安居結束后,有許多比丘集合在食堂內為佛陀縫制衣服。不久,佛陀的衣服即將縫制好,而佛陀將著衣持缽,到遠方...[閱讀全文]

  • 跋提解道

    跋提解道 在初期出家的諸王子中,跋提最具有被人尊敬的人格,他常常對阿那律說出家之樂勝過世界上的一切快樂。 佛陀知道以后,問他有什么快樂,跋提回答道:「佛陀!...[閱讀全文]

  • [修持] 七知善法

    七知善法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講說究竟安樂法!副惹饌!修學佛道如果能夠了解七法,并且依法實踐,必定能夠現(xiàn)世得到安穩(wěn)和悅,精進道行,斷除...[閱讀全文]

  • [修持] 學道

    學道 有一次,佛陀在靈鷲山對諸天、國王、大臣們說法。當時有一位勇猛健壯的比丘,表示想要精進修行。所以佛陀就教他到山后一座鬼神經常出沒的山谷中,找一棵大樹,坐...[閱讀全文]

  • 臭女凈心

    臭女凈心 舍衛(wèi)國有一位清道婦,每天清晨就在城內各通衢要道掃地,清除污穢的水溝或馬路,她無暇顧及自己的身裝,所以總是一副很污穢的模樣。城里的人遇到她就避開,不...[閱讀全文]

  • 《阿那律的故事》修學八大人覺

    八大人覺 有一天,阿那律在支提國的瘦水渚村中靜坐的時候,就思惟道:「道,不是由貪欲得到的,是要由知足才能得到;道,不是在喧鬧的地方去求的,是在閑靜處才能獲得...[閱讀全文]

  • [修持] 安穩(wěn)修行之道

    安穩(wěn)修行之道 有一次,佛陀住在俱睒彌的地方,弟子群中發(fā)生了很強烈的爭執(zhí),佛陀對大家說長壽王忍辱的故事,要大家息諍,佛陀說:「用怨恨來止怨恨,是沒有止息的時候...[閱讀全文]

  • [修持] 修行五法

    修行五法 佛陀游化到摩竭陀國的阇斗村莽柰林窟,當時,彌醯尊者是佛陀的侍者。有一天清晨,彌醯入阇斗村托缽乞食后,來到金鞞河邊,見泉水清徹,冷暖和適,河邊有一座...[閱讀全文]

  • 修行的目的

    修行的目的 有一個名叫山伽喇瓦的婆羅門,前往祇園精舍向佛陀問難,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是一個婆羅門,我自己奉獻供物,也讓別人獻出供物,這是一件有益大多數人...[閱讀全文]

  • [修持] 養(yǎng)身與養(yǎng)心

    養(yǎng)身與養(yǎng)心 舍衛(wèi)城有一位富翁,因為過分肥胖,導致通身是[閱讀全文]

  • 善惡根性

    善惡根性 提婆達多一向對佛陀懷著不平的心,瞋恨佛陀。有一天,提婆達多又對佛陀說出不敬的話語,阿難氣憤之余,不禁感慨的問:「佛陀!為什么同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卻...[閱讀全文]

  • [修持] 惡念如苦種

    惡念如苦種 一天清晨,佛陀在波羅柰城托缽乞食。當時有位比丘行乞到此地,停在路邊的樹蔭下休憩。在他靜坐思惟時,生起了惡意的貪念。 這時佛陀行經比丘身邊,知道他...[閱讀全文]

  • 觀四食

    觀四食 佛陀住在舍衛(wèi)國祇園精舍時,弟子們認真修行,以求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弟子們雖然日夜修行,但是有少數人仍然無法突破人世間五欲貪愛等系縛,智慧無法增長...[閱讀全文]

  • [修持] 惡馬八態(tài)

    惡馬八態(tài) 一大早,四面八方的人都集中到王舍城里來趕集,熱鬧非凡,只見吃的用的東西,無奇不有,琳瑯滿目。佛陀也帶領著比丘們以莊嚴整齊的步伐沿著市街托缽而來。 ...[閱讀全文]

  • [修持] 良馬八德

    良馬八德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wèi)城看到一匹溫馴的馬,隨著調馬師的指揮而動作。佛陀便趨前稱贊道:「這匹馬是上等的良馬! 「當然是好馬[閱讀全文]

  • 善生歸化佛陀

    善生歸化佛陀 佛陀有一次從憍薩彌羅國順著恒河的流水,進入摩竭陀國的羅閱祇城內。這時城內有一位富家的公子,早上起來就來到郊外園中,先濕了衣服,然后濕了頭發(fā),恭...[閱讀全文]

  • [修持] 以法莊嚴

    以法莊嚴 有一天,波斯匿王與隨從來到一處園林,這是他過去常常來拜見佛陀的園林,而佛陀已經到彌婁離游化。園林遠離憒鬧,四周寂靜無聲,此刻波斯匿王心中生起了一股...[閱讀全文]

  • [修持] 何事最快樂

    何事最快樂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樹下坐禪修定,這棵柰樹高聳入云,枝繁葉茂,花香撲鼻,因此引起這四位比丘的興趣,彼此談論著世間萬物何者最可愛,最能...[閱讀全文]

  • 掃地五德

    掃地五德 須達長者以黃金布地,購買了太子祇陀的園林,建立精舍,佛陀在北方才有了佛化的根據地。須達長者不但稟性仁賢,敬信三寶,而且每天都要到祇園精舍來掃灑塔寺...[閱讀全文]

  • 鼓喻

    鼓喻 陀舍羅訶是王舍城的大富長者,他有一只上等的好鼓,敲打的時候,能發(fā)出美妙的音聲,每當長者宴請賓客時,清脆悅耳的鼓聲常能引人載歌載舞,往往贏得賓主盡歡。 ...[閱讀全文]

  • [修持] 再種福德

    再種福德 舍衛(wèi)國有一位老比丘名叫尸婆,視力很差。一天,衣服破了,他想縫補衣服,卻苦于無法穿針引線,而懊惱不已。他說:「誰是喜愛福德的人呢?請來幫我穿針線吧。...[閱讀全文]

  • [修持] 學貴于行

    學貴于行 般特比丘在佛陀座下修行多年,因為天性遲鈍,暗愚不靈,佛陀曾派五百個證得羅漢果位的比丘天天教導他,經過了三年,竟然連一首偈語也記不[閱讀全文]

  • 攝服狂象

    攝服狂象 一心想要取代佛陀成為僧團領導人的提婆達多,時時刻刻處心積慮想殺害佛陀。 有一天,佛陀帶領弟子們威儀庠序地在王舍城外次第托缽乞食,忽然有一頭醉亂的狂...[閱讀全文]

  • 什么是道?道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道 薩遮尼犍是婆羅門長老,有五百個弟子。此人平日自恃甚高,看不起天下人,經常以鐵葉護住胸腹,有人問他為什么用鐵葉包著肚子,他說:「我怕我的聰明才智會流...[閱讀全文]

  • 呵斥神通

    呵斥神通 長眉羅漢賓頭盧頗羅墮尊者,是《阿彌陀經》中佛陀的十六大弟子之一,他是一位證果的阿羅漢。有一次,在信徒前大顯神通,贏得信徒們的喝采,尊者一時興起,對...[閱讀全文]

  • 甘露法門

    甘露法門 一般佛教徒常以「如飲甘露」來形容聞法后的喜悅,到底什么是「甘露」?又為什么要稱為「甘露」呢? 有一位比丘,名阿梨瑟咤,有一天請示佛陀:「佛陀!什么...[閱讀全文]

  • [修持] 說不如行

    說不如行 有一天,一位經常跟隨佛陀到處弘法的弟子忽然對佛陀說:「佛陀!您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老師! 佛陀聽了這話,絲毫沒有露出喜悅之色,反而問弟子:「你見過...[閱讀全文]

  • [修持] 貪欲如舉債

    貪欲如舉債 佛陀游化到舍衛(wèi)國,居住在勝林給孤獨園。有一天,佛陀問比丘們:「有一個貪欲心很重的窮人,他心中貪戀著物質,是不是會生起很大的苦惱?」 比丘們異口同...[閱讀全文]

  • 佛陀是不是人

    是不是人 「足下輪形,千輻輪狀」,這是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一,佛陀具有圓滿的三十二相,并非天生如此,而是經過九十一大劫的修行,才成就了三十二相。 有一天,一位婆...[閱讀全文]

  • [修持] 佛陀探病

    佛陀探病 佛陀住在祇園精舍的時候,有一位比丘患了重病,因為臥病太久,不能清掃房間,所以他住的房間非常污穢。當他最初有病的時候,還有很多人來探病照應,但久而久...[閱讀全文]

  • 看病第一福田

    看病第一福田 印度的賢提國中,有一位年老比丘,因久病衰弱不堪而長期臥床不起,又不曾有人來探視看顧他。 佛陀在禪定中看見老比丘病苦堪憐,便率領五百名弟子來到他...[閱讀全文]

  • [修持] 香和臭

    香和臭 一天,佛陀和難陀尊者經過街市,在一家魚鋪門口停下來,佛陀對難陀尊者說道:「難陀!你到魚鋪里去,用手摸一摸鋪在魚上的茅草! 難陀就依照佛陀的話去做,...[閱讀全文]

  • 七車喻

    七車喻 有一年的夏天,佛陀來到王舍城弘化,與眾比丘在竹林精舍結夏安居,當時富樓那尊者也參與其中。三個月的結夏安居期滿,佛陀問比丘們:「從什么地方來?為什么來...[閱讀全文]

  • 煩惱如樹影

    煩惱如樹影 尼干子是古印度六師外道之一,也就是今天所稱的耆那教。 有一天,一名尼干子前往僧團挑釁,想要和目犍連辯論,正巧遇到佛陀,佛陀問其來意,尼干子說:「...[閱讀全文]

  • [修持] 修習慈心

    修習慈心 一早,舍利弗進城托缽,遇到一名老婦人在路旁哭泣。舍利弗慈悲的趨前垂詢:「老人家,您怎么啦?」 老婦人淚流滿面的說:「尊者!我家里遭小偷,財物被偷光...[閱讀全文]

  • 掃心地

    掃心地 有一天,佛陀走到祇園精舍的門口,見到一個比丘在大聲號哭,一群人在旁邊嘲笑他的愚癡。這個比丘名叫周利盤陀伽,是個不聰明的人。但佛陀知道他的正直,所以很...[閱讀全文]

  • 修行如彈琴

    修行如彈琴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比丘名叫聞二百億,又叫二十億耳,他本是一個有名的音樂家,出生在富豪之家,父母視如珍寶。有一天,他聽聞佛陀說法,很受感動,發(fā)愿...[閱讀全文]

  • 五種非人

    五種非人 有一天,佛陀對大眾開示說:「你們要做一個健全的人。健全的人要有慈悲、智慧、正見,要隨喜隨緣、合群和眾、樂觀開朗,千萬不可成為非人。」 弟子聞言,齊...[閱讀全文]

  • 五停心觀

    五停心觀 有一個人得了癩病,全身長滿了惡瘡,潰爛流膿,苦不堪言。一天,經過一處長滿茅草蘆荻的園林,被草尖所刺,痛徹心肺,于是生起瞋恨心,對著園林破口大罵。 ...[閱讀全文]

  • [修持] 過度之弊

    過度之弊 有一個住在城里的人,想到鄉(xiāng)間從事農業(yè)生產。有一天,他特地跑到田野里去參觀,看見一畝田里種著麥子,長得非常茂盛,就問農民是用什么法子把麥子種得這樣好...[閱讀全文]

  • [修持] 四種弟子

    四種弟子 隨著佛陀教化的弘傳,皈依佛陀的弟子不可勝數,僧團份子良莠不齊自是意料中事,要求所有的弟子在短時間都能成圣成賢,是不可能的事情。如同十只手指頭有長有...[閱讀全文]

  • 四種雅行

    四種雅行 有一天,佛陀在祇園精舍為大眾說法,與會大眾都凝神諦聽佛陀說法。佛陀告誡弟子們說:「有四種雅行是智者所樂于遵行的,但是卻不為愚夫愚婦所樂于聽聞。 一...[閱讀全文]

  • [修持] 師徒之情

    師徒之情 阿那律是佛陀的堂弟,后來跟隨佛陀出家。有一次,在佛陀講經的時候,他因為疲倦昏沉而打瞌睡,受到佛陀的教誡。當時阿那律趕快跪下,合掌請求佛陀慈悲原諒他...[閱讀全文]

  • 六念處

    六念處 有一天,佛陀的王弟摩訶男向佛陀提出一個問題:「佛陀!您經常開示我們,唯有究竟涅槃才是終極安樂之處。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修行才能到達涅槃之境呢?」 佛陀...[閱讀全文]

  • 習氣如種子

    習氣如種子 有一天,舍利弗與佛陀同時站在太陽下,忽然飛來一只小鳥,停留在舍利弗的影子上?墒窃谏崂ビ白酉碌镍澴邮冀K處于警備、不安的狀態(tài),好象驚弓之鳥,身體...[閱讀全文]

  • 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 有一個人因為貪好杯中物,經常在酒后失去理性,鑄下大錯,導致身敗名裂,朋友也一個個離他而去。他自己曾經多次下定決心戒酒,但還是敵不過酒精的誘惑,為此...[閱讀全文]

  • [修持] 利養(yǎng)之害

    利養(yǎng)之害 在舍衛(wèi)國有一座茂盛的森林,清凈廣闊,佛陀常常帶弟子們到森林里修道。佛陀把這座森林叫做舍貪莊嚴林,意思是要大家舍離貪欲,莊嚴清凈的功德。 溫暖的春天...[閱讀全文]

  • [修持] 安樂四法

    安樂四法 郁阇迦信佛十分虔誠。有一天,他請問佛陀:「佛陀!在家佛弟子要如何才能得到現(xiàn)生的安樂呢?」 佛陀告訴他:「如果能做到四件事,在家佛弟子就能獲得現(xiàn)生的...[閱讀全文]

  • [修持] 革除習氣

    革除習氣 僧團是講求六和無諍的團體,但由于攝受的對象普遍,難免有一些根器比較頑劣的弟子,因此有時也會有紛爭發(fā)生。 羅諾伽是個桀傲不馴的青年,雖然跟隨佛陀出家...[閱讀全文]

  • 佛陀分半座

    佛陀分半座 頭陀第一的大迦葉尊者年齡漸漸的老了,可是他對頭陀苦行的生活,是越過越認真。 有一次,佛陀也看不過他以衰老之年,還要生活在日曬夜露,狂風暴雨之中,...[閱讀全文]

  • 私欲遭苦報

    私欲遭苦報 韋婆多是一個很愛說警告語的比丘尼,她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求,常常以警告來阻止別人去獲得。 她雖然出家受具足戒,但是卻蔑視佛門的法規(guī),她貪嗜食物,每次...[閱讀全文]

  • 長壽的方法

    長壽的方法 和默是中印度一個大國的國王,由于未曾值遇佛陀教化,全國上下都信奉外道邪教。 有一天,皇太后得了重病,和默國王聽信婆羅門教的說法,必須宰殺一個未成...[閱讀全文]

  • 上升下墮

    上升下墮 伽彌尼出家不久,有一天,他向佛陀提出一個問題:「佛陀!我覺得各種宗教都有祈禱天神,求生天國的方法,佛陀為什么不說呢?佛陀如果也能夠開示這個法門,那...[閱讀全文]

  • 四種人

    四種人 佛陀在各地弘化一段日子之后,回到了祇園精舍。許久未見佛陀的波斯匿王聞訊,趕到精舍拜見佛陀,迫不及待地請求佛陀開示。 這天,佛陀為波斯匿王講說「四種人...[閱讀全文]

  • 因果業(yè)報

    因果業(yè)報 勝鬘夫人是波斯匿王的女兒,她的母親就是被迦留陀夷稱贊為天下第一美人的末利夫人。勝鬘夫人在父母的接引下,對佛陀生起了甚深希有的信心。有一次,勝鬘夫人...[閱讀全文]

  • [因果] 人生無常

    人生無常 在羅越祇國,有一個外道,他聽說自從佛陀到舍衛(wèi)國為大眾說法教化以后,全城的人民都成為有道德,有禮貌,懂得事理的人。于是他對佛陀的威德生起欽佩渴仰之心...[閱讀全文]

  • 兩舌之害

    兩舌之害 有一個大富長者,家財萬貫,金銀財寶取用不盡,尤其妻子貞美賢慧,更使他歡喜。 長者結婚多年才生下一個兒子,自然欣喜萬分?墒呛懿恍遥@孩子才牙牙學語...[閱讀全文]

  • [因果] 七天供養(yǎng)

    七天供養(yǎng) 有一次,一位大富長者備辦了上好飲食,恭請佛陀及弟子們到家中應供。一連幾天,到了第七天中午,佛陀告訴弟子們說:「我們在這里只有七天的福報,長者供養(yǎng)我...[閱讀全文]

  • 宏亮的聲音

    宏亮的聲音 當我們看到別人歡喜做功德,自己雖沒有做,只要隨著發(fā)歡喜心,一樣會有功德。相反的,如果不能隨喜而生憎惡心,出口嘲笑譏諷,苦報是不堪設想的。 佛陀有...[閱讀全文]

  • 外道迫害

    外道迫害 舍衛(wèi)城的婆羅門諸外道,眼見佛陀的僧團勢力有如日月之光的增大,他們心中嫉妒的火焰熾烈的燃燒著,他們計劃著一定要中傷佛陀而后才稱心如意。計劃的結果,他...[閱讀全文]

  • 婆羅門索債

    婆羅門索債 佛陀住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佛陀帶著比丘們一起到城里托缽乞食,當他們走到一條巷子時,突然遇到一位婆羅門攔住去路,并畫地為界,不準佛陀越...[閱讀全文]

  • 行善積福

    行善積福 佛陀經常到各地教化,有一天,當他經過某村鎮(zhèn)時,看見一個賣魚的老人正在市集一面叫賣,一面哀傷地痛哭道:「!老天為何如此折磨我這個老頭兒,我的兒子到...[閱讀全文]

  • 歧路亡羊

    歧路亡羊 羅閱祇國有一個人,為人兇惡愚昧,不孝父母,欺凌善良,不敬長上。后來家道衰落,諸事多不順遂如意,因此便先后信奉火神、天神、日月之神,希望求得諸神保佑...[閱讀全文]

  • 降伏傲慢

    降伏傲慢 有一年,佛陀從拘薩羅國游行教化到舍衛(wèi)國,居住在祇園精舍。 當時舍衛(wèi)國住有一位憍慢婆羅門,他七世以來的父母種姓清凈,不曾被他人輕毀。他的言論通達,精...[閱讀全文]

  • [教化] 佛度玉耶

    佛度玉耶 北印度憍薩彌羅國首都舍衛(wèi)城中,有一位樂善好施的須達長者,他有七個兒子,前六個皆各有賢淑的妻子,僅第七個最小的兒子,娶了王舍城護彌長者的女兒玉耶為妻...[閱讀全文]

  • [教化] 度化鬼子母

    度化鬼子母 佛陀在大兜國說法的時候,國中有一個女人,生養(yǎng)很多的孩子,她很愛自己的孩子,但又很喜歡盜食別人的小孩子。大兜國中的父母人人憂慮,擔心會失去他們的孩...[閱讀全文]

  • 度化鴦崛摩羅

    度化鴦崛摩羅 在舍衛(wèi)城北方不遠的薩那村莊中,有一婆羅門名叫摩尼跋陀羅,他有個弟子名叫鴦崛摩羅,很尊重老師,凡是老師說的話他都相信聽從。在弟子中老師特別喜愛他...[閱讀全文]

  • [教化] 度化乞丐

    度化乞丐 佛陀在祇園精舍說法的時候,每天都要到外面托缽行化。佛陀的乞食法,不論貧富、貴賤、賢愚、美惡,皆平等行乞,使家家戶戶都能有修福的機會。每當佛陀率領弟...[閱讀全文]

  • [教化] 度化盜賊

    度化盜賊 舍衛(wèi)國中出現(xiàn)了五百盜賊,專門劫掠財物,居民恐慌不安,夜間不敢在外行走,門戶店面,天色未晚就已關閉。人民視賊如視老虎,非常害怕。舍衛(wèi)國的國王也很煩惱...[閱讀全文]

  • 神通化外道

    神通化外道 印度的首波羅城,有一名叫盧志的長者,家財萬貫,是城中首屈一指的大富翁。他雖然想虔心修道,但不識正法,因此,就禮拜尼犍外道為師,每天勤勞地供養(yǎng)侍奉...[閱讀全文]

  • 貪心

    貪心 波斯匿王近來胃口非常的好,看到什么東西都要飽嘗一下,于是他的身體一天一天地發(fā)胖起來,終至行動困難,氣喘吁吁。他憂心忡忡地來請教佛陀,有什么減肥的妙方。...[閱讀全文]

  • [教化] 神通渡河

    神通渡河 有一天,佛陀從閉塞城慢慢走到恒河岸上來。這時候,河水暴漲,水流湍急,不能涉水而過。當佛陀正感到為難的時候,有一船夫搖船而來,問道:「你是不是要過河...[閱讀全文]

  • 教化兒童

    教化兒童 佛陀住在舍衛(wèi)城的祇園精舍時,有一天,在行化的途中,見到許多兒童在水邊玩魚。 佛陀問那群兒童說:「孩子!你們怕不怕苦痛呢?苦痛對于你們好不好?」 「...[閱讀全文]

  • [教化] 如附香熏

    如附香熏 在王舍城郊區(qū)靈鷲山的后面,住著七十多戶信仰婆羅門教的貴族,他們后來在佛陀的教化下,有七十人欣喜地領悟佛法,并且發(fā)愿追隨佛陀出家。 可是,在這些新出...[閱讀全文]

  • 扮鬼嚇佛

    扮鬼嚇佛 佛陀在摩鳩羅山弘化時,比丘那伽波羅是佛陀的侍者。 一天,夜幕低垂,天空正飄著綿綿細雨,佛陀一個人默默的走出精舍,在空地上經行,直到深夜,尚未回房寢...[閱讀全文]

  • 慈度種德

    慈度種德 佛陀與弟子們游化至鴦伽國,住在瞻婆城的伽伽池側。當時有一位婆羅門,名叫種德,住在瞻婆城。這個城市經濟繁榮,人民眾多,生活富足安穩(wěn),波斯匿王將它賜給...[閱讀全文]

  • 妓女得度

    妓女得度 舍衛(wèi)城有一位富有的大臣,名叫如閭達。他有三個兒子,每天揮霍無度,經常到娼妓院游蕩。日子久了,家中的財富眼看著即將被揮霍殆[閱讀全文]

  • 度化女仆

    度化女仆 舍衛(wèi)國中的首富須達長者,是一位大施舍者,凡有貧苦窮困的人向他求索,無不如愿。尤其對于三寶更是恭敬信奉,常常供養(yǎng)佛陀及僧眾。 須達長者的家中有一個老...[閱讀全文]

  • 度化五百婆羅門

    度化五百婆羅門 過去有五百位婆羅門,一心想乘機毀謗佛陀。一天,他們共同商議:找一個屠夫殺生,再邀請佛陀和比丘僧前來供養(yǎng)。佛陀一定會接受屠夫的邀請而前往應供,...[閱讀全文]

  • 觀機逗教

    觀機逗教 從前在印度有一個甘泉村,村民樸實忠厚。村中有一個大泉,清凈而甘美,飲之清涼甜爽,最能解渴。病者常喝此水,自然而愈。從遠道而來喝此水者,絡繹于途。 ...[閱讀全文]

  • 浪子回頭

    浪子回頭 從前有一個人,上無兄姊,下無弟妹,因此身為獨子的他,倍受父母的寵愛,視如命根,總希望他日后能有所成就,因此早早送他入學。 那里知道此兒天性桀傲不馴...[閱讀全文]

  • 摩訶盧得道

    摩訶盧得道 印度的摩羅國,離都城約六七里的地方,有一所精舍,住有五百位比丘。比丘中有一個年紀較長,名叫摩訶盧,他生來就是一個愚笨的人,無論如何教他都沒有辦法...[閱讀全文]

  • 大迦葉的皈依

    大迦葉的皈依 大迦葉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頭陀第一」,出家之前是一位很杰出的婆羅門,不但聰明博學,而且富甲天下,住在離王舍城不遠的摩訶沙羅陀村。當佛陀在王舍城...[閱讀全文]

  • [教化] 波斯匿王的皈依

    波斯匿王的皈依 波斯匿王是憍薩彌羅國的國王,當他得知太子祇陀將首都舍衛(wèi)城的花園賣給須達長者,須達長者又建筑精舍供養(yǎng)佛陀以后,心中不禁生起很大的疑惑:「佛陀是...[閱讀全文]

  • [教化] 三迦葉棄邪歸正

    三迦葉棄邪歸正 有一天,佛陀要到摩竭陀國去弘法,路經伽耶山,由于佛陀過去曾經在此修道,知道山中住了一位拜火教的首領,名叫優(yōu)樓頻羅迦葉,是一位學識淵博,道行高...[閱讀全文]

  • 最初的信士

    最初的信士 住在迦尸城的一位青年,名叫耶舍,半夜離家,歸投佛陀出家。他的父親俱梨迦長者翌日清晨起來,聽到家人的報告,說耶舍夜半無故出走,下落不明,非常驚慌,...[閱讀全文]

  • [般若] 提婆墮落

    提婆墮落 有一天中午,舍衛(wèi)國的波斯匿王從城中第一巨富的提婆家里出來了,歸途中繞往祇園精舍拜見佛陀。 飯后正在散步的佛陀,見到國王慌張地駕臨精舍,便詫異地迎著...[閱讀全文]

  • 真正的賤民

    真正的賤民 佛陀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一天早晨入王舍城托缽乞食,依次來到一位拜火婆羅門的門前。這時婆羅門手上拿著盛裝各種飲食的杓子,以及供養(yǎng)用的火具,站...[閱讀全文]

  • [般若] 蒺藜問難

    蒺藜問難 有一年,佛陀居住在那羅村落的好衣庵羅園中,當時的那羅村長信奉村內的一位尼犍外道。尼犍外道知道佛陀來到此處教化,心里很不滿,想設計為難佛陀。 一天,...[閱讀全文]

  • 不知時的禍害

    不知時的禍害 有一位長者名叫音悅,財富無數,到了晚年,卻因為沒有兒子繼承他的家業(yè)而感到憂愁。不過,由于他過去世培植的福德所感,在某一天,四種福報居然同時普集...[閱讀全文]

  • 真正的美人

    真正的美人 拘留國中有位婆羅門,名叫摩訶蜜,慳貪不信佛法,智慧無雙,財富無數,為拘留國國王、大臣所敬重禮遇,座下常有五百弟子跟隨他學習。摩訶蜜有七個女兒,個...[閱讀全文]

  • 天女與獼猴

    天女與獼猴 佛陀有一天托缽到難陀的門前,佛陀問難陀日來忙些甚么,難陀說道:「我和孫陀利姬結婚不久,她是我們迦毗羅衛(wèi)國十六城中最漂亮的美人,我每日要忙著幫她化...[閱讀全文]

  • [般若] 四種法樂

    四種法樂 有一天,佛陀帶領弟子們行化至拘薩羅國的伽藍村落。由于居民們早已聽說佛陀偉大的事跡,因此,大家一早就趕來聆聽佛陀演說妙法。 一個伽藍村人站起來發(fā)問:...[閱讀全文]

  • 佛陀勸孝的偈語

    偈語 一天早晨,正當佛陀著衣持缽進入舍衛(wèi)城乞食時,有一位年老的婆羅門也手持拐杖,挨家挨戶的乞食。 佛陀問婆羅門:「你已經很老了,為什么還要手執(zhí)拐杖,挨家挨戶...[閱讀全文]

  • 化解爭水之戰(zhàn)

    化解爭水之戰(zhàn) 在印度三月到五月是暑熱季,六月到九月是雨季,由十月到翌年二月是冷涼季。如果遇到長期滴雨不降,而雨季時雨水又不豐沛,人們就往往因為用水不足而發(fā)生...[閱讀全文]

  • 與智者交

    與智者交 舍智連通說富那,須空旃論迦頭陀, 那律天眼波離戒,阿難多聞密行羅。 這首偈語是說,佛陀十大弟子各具不同的第一功行。由于他們各有特色,因此在當時的僧...[閱讀全文]

  • 甚深微妙緣起法

    甚深微妙緣起法 有一天,阿難尊者出外托缽,看到有人表演射箭。回去之后,阿難尊者告訴佛陀:「我今天看到一出奇異的表演,一個人站在很遠的距離射箭,卻能夠箭箭射中...[閱讀全文]

  • 馴象三法

    馴象三法 呵提曇生長在佛教世家,久仰佛陀威德。有一天,呵提曇特地到祇園精舍,祈求佛陀為他解除心理上的苦惱。 佛陀慈祥的請他坐下,問道:「你從何而來?叫什么名...[閱讀全文]

  • 心開意解

    心開意解 在佛門里,經常以「心開意解」來形容聞法后豁然開通的心境。 有一天,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說法。佛陀說:「宇宙星辰所以不能光明照耀,主要是因為被...[閱讀全文]

  • 如盲執(zhí)燭

    如盲執(zhí)燭 在拘睒尼國的美音精舍,佛陀正為四眾弟子廣說大法。有一個老梵志,整天高舉著火把在城市中行走,有人問他:「你為什么大白天拿著火把走路呢?」 老梵志答道...[閱讀全文]

  • 放下

    放下 有一位黑齒梵志,雙手拿著二株合歡梧桐花前來供養(yǎng)佛陀。 佛陀對梵志說:「放下[閱讀全文]

  • [般若] 真正的魔術師

    真正的魔術師 王舍城中有一位魔術師名叫跋陀羅,他博學多聞,善于咒術,是王舍城的首席魔術師。摩竭陀國的人民,除了正信的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被他的...[閱讀全文]

  • [般若] 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 舍衛(wèi)城的東門,忽然來了一頭大象,使得全城騷動起來,人人都想去看看這頭大象到底有多大。民眾如看馬戲般地爭先恐后,擠得非常熱鬧。這時候,城里有幾個瞎子...[閱讀全文]

  • [般若] 建樓趣譚

    建樓趣譚 有一個愚蠢無知的商人,有一天到朋友家里作客。他看見朋友住的三層樓,布置得富麗堂皇,華貴無比,心里很是羨慕,暗想道:「我辛苦了大半輩子,所集聚的財寶...[閱讀全文]

  • 儲藏牛乳

    儲藏牛乳 窮鄉(xiāng)僻壤里住著一個愚癡的農夫,畜養(yǎng)了一頭母牛,就在母牛開始分泌牛乳時,他心中是既歡喜又不安。他不知如何處理這些牛乳,每見到母牛時,就唏噓感嘆。母牛...[閱讀全文]

  • 鑄像之始

    鑄像之始 佛陀曾經上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三個月,優(yōu)填王因思念成疾,于是請名匠雕刻五尺高的牛耳旃檀圣像一尊,這是佛像雕刻之始。 此后,憍薩彌羅國的波斯匿王聽說優(yōu)...[閱讀全文]

  • 盲人除蚊

    盲人除蚊 佛陀從舍衛(wèi)國至摩竭陀國行腳,到了一個村落,村中住著許多盲者。一日,盲者會集在一處商議道:「諸位!我們到森林中去工作,有蚊子來叮我們,妨害了工作,大...[閱讀全文]

  • 佛陀的毫光

    佛陀的毫光 舍衛(wèi)國中,有一位財德長者,當他的兒子剛滿五歲的時候,就常常教他稱念南無佛,兒子也很乖巧,學會了稱念南無佛,長者非常喜愛。 有一個為饑餓所迫的曠野...[閱讀全文]

  • [般若] 未雨綢繆

    未雨綢繆 從前有甲乙二人,生活貧困,每天以賣酪為業(yè),僅僅能糊口而已。 有一天,當他們把酪裝到瓶中,正預備頂在頭上上街去販賣的時候,忽然下起傾盆大雨,道路泥濘...[閱讀全文]

  • 人生的大樂

    人生的大樂 佛陀住世時,有五個國王互為鄰國,常有往來。在這五個王中普安王是最大而且最有品行人格的。有一天,五王開會時,普安王對四王問道:在你們人生之中,認為...[閱讀全文]

  • 最勝長者降魔

    最勝長者降魔 一天,佛陀來到最勝長者的家中,為長者說法。善根深厚的長者聆聽佛陀所說妙法后,無明煩惱盡除,證得法眼凈,歸依三寶,成為優(yōu)婆塞,盡形壽奉持五戒。 ...[閱讀全文]

  • 永恒的生命

    永恒的生命 晚年最令佛陀感到悲傷痛心的事,莫過于首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相繼先他而入涅槃。當舍利弗回到家鄉(xiāng)進入涅槃后,他的弟子均頭沙彌非常傷心的捧著靈骨去見佛...[閱讀全文]

  • 金地王得度

    金地王得度 舍衛(wèi)國的國王名波斯匿,在他國家的南方,有一個國家名叫金地。當時剛繼承金地王位的摩訶劫賓寧,憑著他的英勇和才智,統(tǒng)領三萬六千個小國家,國中兵士眾多...[閱讀全文]

  • 放下自在

    放下自在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五通梵志在深山懸崖邊行走的時候,不小心腳下滑了一步,就直直墜落下懸崖去了。當他失魂落魄跌下的一瞬間,隨手抓住一棵小樹的枝干,竟然...[閱讀全文]

  • 不受第二支箭

    不受第二支箭 佛陀被尊為天人師,這是說明佛陀是最善于教化的人天師范,不僅因為他最懂得權巧方便,觀機逗教,尤其善于運用譬喻、問答等方式來闡述真理法則,令弟子們...[閱讀全文]

  • 佛陀最后的遺教

    佛陀最后的遺教 佛陀三十歲成道,在人間弘化四十九年,到了八十歲那一年,有一天,佛陀帶著阿難行化到遮婆羅塔,許多比丘也都聚會在這里,佛陀于是將即將進入涅槃的消...[閱讀全文]

  • 神通和修行

    神通和修行 有一天,佛陀在一座森林中經行,偶然看見一位比丘在一棵大樹下正襟而坐,一心一意想學神通。佛陀看了微微一笑,走向前慰問道:「你這樣用功修行,有什么心...[閱讀全文]

  • 佛陀的八大靈塔

    佛陀的八大靈塔 佛陀八十歲即將進入涅槃的時候,有一弟子請示:佛陀!您涅槃后,我們應該如何表達對您的思慕與紀念呢? 佛陀慈祥的回答:可以在十字路口建立寶塔。 ...[閱讀全文]

  • [般若] 燒香作炭

    燒香作炭 佛陀在舍衛(wèi)國說法的時候,感化了一位青年發(fā)心跟隨佛陀出家、修持。五年以后,年輕的比丘得到佛陀的許可,獨自一人離開僧團,遁隱山林,精進修行。 不到三個...[閱讀全文]

  • 佛陀最后的弟子

    佛陀最后的弟子 佛陀時代,有一個外道中一位富有學問道德,年齡已屆一百余歲的的長者名須跋陀羅,他是然而卻從未曾聽聞過正法,始終沒有開悟。這一天,他聽說佛陀即將...[閱讀全文]

  • 最苦與最樂

    最苦與最樂 佛陀常常對弟子們說示涅槃寂滅的快樂。有一次,有五百外道向佛陀問難:「佛陀!你現(xiàn)在有沒有涅槃?」 「沒有。」佛陀回答。 「你既然沒有涅槃,為什么常...[閱讀全文]

  • 真理是無法被打敗的

    真理是無法被打敗的 自從舍利弗與目犍連加入僧團之后,對佛陀正法的弘傳有很大的幫助,尤其他們兩個皈依佛陀以后,許多青年也紛紛想要跟隨佛陀出家學道。一時之間,在...[閱讀全文]

  • 找心

    找心 佛陀在往伽耶山的途中,路過一座苦行林,在樹下靜坐片時,像等待什么似的。有一個拿了大包裹的女人,從佛陀的面前經過,佛陀并沒有注意分別。后來,又有很多高大...[閱讀全文]

  • 敬法如敬佛

    敬法如敬佛 有一天舍利弗在鹿母講堂說法,與會大眾莫不安靜聆聽。這時從外面弘化回來剛走到講堂門口的佛陀與阿難,為免驚擾講堂的寧靜,佛陀就在門口站定,直到法會結...[閱讀全文]

  • 如犢不離乳

    如犢不離乳 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每次聽完佛陀的開示之后,都能如法實踐,因此佛陀曾經稱揚舍利弗:「你能將佛法實踐在生活中,而且在團體中又能...[閱讀全文]

  • 正與邪 正與邪

      舍衛(wèi)國城內的大街上,有一位五官端正的青年,衣不蔽體,神情慌亂的狂奔著。阿難遇見了,叫住他:「年輕人!這樣的慌張,有什么急事?」  「尊者!婆羅門說,如果...[閱讀全文]

  • 信仰的財富

    信仰的財富 修陀羅是舍衛(wèi)國的大富長者,虔誠信仰佛道,發(fā)愿每年的臘月初八這一天,一定恭請佛陀和比丘們到家里來接受供養(yǎng),甚至臨命終時,還一再叮嚀子孫,一定要繼續(xù)...[閱讀全文]

  • [般若] 御馬三法

    御馬三法 佛陀教化眾生的方法,總是應病與藥,觀機逗教。是什么樣的人,佛陀就說什么樣的法。佛陀像鐘一樣,小叩則小鳴,大叩則大鳴。 有一天,一個訓練馬的調馬師帶...[閱讀全文]

  • 不受毒害

    不受毒害 舍衛(wèi)城有個極為富有的長者,名叫申日,由于他的善根薄弱,只知虔誠的事奉外道,不知敬事佛陀。 有一天,外道對申日說:「現(xiàn)在佛陀受到國王、大臣、長者,以...[閱讀全文]

  • [般若] 梵天問道

    梵天問道 有一天,佛陀在祇園精舍說法,大梵天從天而降,來到佛陀座前,向佛陀請法。 梵天問:「什么是最銳利的劍?什么是最劇烈的毒藥?什么是最兇猛的火?什么是最...[閱讀全文]

  • 凈信如月明

    凈信如月明 有一位青年來請教佛陀:「一個人的好壞、善惡怎么分別?」 佛陀指著月亮告訴青年說:「你看!天上的月亮是那樣的光潔明亮,就像好人有一顆純凈的善心!...[閱讀全文]

  • 涅槃如熄火

    涅槃如熄火 古印度是個外道林立,思想發(fā)達的國家。有一天,一位異教徒婆蹉到精舍拜訪佛陀,請教有關解脫的問題。 「佛陀!依照您的教法,解脫的人究竟去那里投生?」...[閱讀全文]

  • 信心的力量

    信心的力量 舍衛(wèi)城東南邊有一條大河,河水悠悠,深而廣闊。岸上住有五百多戶人家,他們從未聽聞佛法,習性剛強,貪利自恣,以捕魚為業(yè)。 佛陀觀察他們的機緣成熟,是...[閱讀全文]

  • [般若] 愚人愚行

    愚人愚行 從前,在一個農莊上,住著一位有福報而沒有智慧的富翁。他雖擁有良田肥馬,萬貫家財,但因愚癡,不能辨別是非善惡,常常鬧出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有一...[閱讀全文]

  • 試佛音遠近

    試佛音遠近 目犍連尊者是佛陀弟子當中神通第一的弟子。這天,目犍連正住在禪定中,忽然來了一個問題困擾他,那就是:佛陀的聲音究竟能傳多遠?真能遍及十方世界嗎?因...[閱讀全文]

  • 佛陀的智慧

    佛陀的智慧 有一次,佛陀在外弘化,途經一片沙漠,遇到兩個商人。商人問佛陀:「您看見我們走失了的一匹駱駝嗎?」 「那駱駝是不是左眼失明,左足跛著,前齒缺斷?」...[閱讀全文]

  • 寶橋渡佛陀

    寶橋渡佛陀 目犍連的神通,耳朵聽聲音,不論遠近都能聽到;眼睛看東西,不受物體的阻礙都能看到;無論多遠的路程,剎那間即至;他更常常顯現(xiàn)神通變異,助佛宣揚。 有...[閱讀全文]

  • 愚人喝水

    愚人喝水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靜坐,有一個人愁眉苦臉的長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開示。不久,佛陀睜開眼來,問道:「你有什么事?盡管問吧。」 「佛陀!我信了佛...[閱讀全文]

  • 優(yōu)填王造像

    優(yōu)填王造像 佛陀的母親摩耶夫人,在生下佛陀后的第七天便與世長辭了,死后上生忉利天。佛陀成道后的第七年,為了報答母親養(yǎng)育之恩,就在僧團舉行結夏安居的時候,悄悄...[閱讀全文]

  • 友有四品

    友有四品 朋友好比一面鏡子,善友可以規(guī)過勸善,惡友可以引以為鑒,自我警惕。世上有人因為交友不慎,不辨善惡,而誤入歧途,因此不可不慎。 有一天,一位信徒請問佛...[閱讀全文]

  • 鑄像之始

    鑄像之始 佛陀曾經上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三個月,優(yōu)填王因思念成疾,于是請名匠雕刻五尺高的牛耳旃檀圣像一尊,這是佛像雕刻之始。 此后,憍薩彌羅國的波斯匿王聽說優(yōu)...[閱讀全文]

  • [般若] 呵斥戲論

    呵斥戲論 佛陀為了示教利喜,開示眾生入佛知見而降誕于世,為此一大事因緣,佛陀更以積極理智的態(tài)度住世說法,他禁絕弟子們做無意義的議論。但是在當時的印度思想界甚...[閱讀全文]

  • 敬法如敬佛

    敬法如敬佛 有一天,舍利弗在鹿母講堂說法,與會大眾莫不安靜聆聽。這時佛陀與阿難從外面弘化回來,走到講堂門口,為免驚擾講堂的寧靜,佛陀就在門口站定,直到法會結...[閱讀全文]

  • [般若] 勝則增怨

    勝則增怨 舍衛(wèi)國東園的鹿子母講堂外,有一株參天古樹,樹頂圓如傘蓋,佛陀正在樹下打坐。這時有一位年約半百的婆羅門,名叫婆羅豆婆遮,來到佛陀座前,不由分說的亂罵...[閱讀全文]

  • 歌頌真理

    歌頌真理 自從舍利弗與目犍連加入僧團之后,對佛陀正法的弘傳有很大的幫助,尤其他們兩個皈依佛陀以后,許多青年也紛紛想要跟隨佛陀出家學道。一時之間,在社會上造成...[閱讀全文]

  • 為佛陀剃發(fā)

    為佛陀剃發(fā) 具有阿羅漢性格的人,非常注重儀表的莊嚴,行為的安詳,一舉一動,講求中規(guī)中矩,不緩不急,有些更是表現(xiàn)出拘謹嚴峻的樣子。佛陀成道后,有一次回到祖國─...[閱讀全文]

  • 佛陀的毫光

    佛陀的毫光 舍衛(wèi)國中,有一位財德長者,當他的兒子剛滿五歲的時候,就常常教他稱念南無佛,兒子也很乖巧,學會了稱念南無佛,長者非常喜愛。 有一個曠野鬼王為饑餓所...[閱讀全文]

  • 忍力如根

    忍力如根 人煙罕至,僻靜的山林中,婆舍比丘獨自在樹林下禪坐修行。當他進入一禪的定境時,忽然來了一群飛鳥停息在他禪坐的大樹上吱吱喳喳地叫個不停,令他無法進入更...[閱讀全文]

  • 人生的大樂

    人生的大樂 佛陀住世時,有五個國王互為鄰國,常有往來。在這五個王中最大而且最有品行人格的是普安王。有一天,五王開會時,普安王對四王問道:「在你們人生之中,認...[閱讀全文]

  • [禪定] 入定解危

    入定解危 佛陀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說法的時候,舍利弗尊者在耆阇崛山入金剛三昧。這時山中有兩個一善一惡的鬼王鎮(zhèn)守,一名優(yōu)婆迦羅,一名伽羅,他們遠遠的見到舍利弗結...[閱讀全文]

  • 永恒的生命——雖涅槃,法身卻永留于世 永恒的生命——雖涅槃,法身卻永留于世

      佛陀晚年最令他感到悲傷痛心的事,莫過于首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相繼先他而入涅槃。當舍利弗回到家鄉(xiāng)進入涅槃后,他的弟子均頭沙彌非常傷心的捧著靈骨去見佛陀。 ...[閱讀全文]

  • 禪坐的方法

    禪坐的方法 祇園精舍的比丘每天晚上都要禪坐,禪坐之后,佛陀照例要講解禪定的好處或者禪定的意義,這樣比丘們在修習禪定時,才不致走火入魔,而有助于禪坐的功夫。 ...[閱讀全文]

  • 放下自在 放下自在

      五通梵志是佛陀的弟子,有一天當他在深山懸崖邊行走的時候,不小心腳下滑了一步,就從懸崖邊直直墜落下去了。當他失魂落魄跌下的一瞬間,隨手抓住一棵小樹的枝干,...[閱讀全文]

  • 不以瞋報瞋

    不以瞋報瞋 佛陀弘化四十九年的期間,除了受到婆羅門等外道的嫉妒迫害外,最初也常有人因為家中子弟跟隨佛陀出家,于是遷怒佛陀,對佛陀做出無禮的舉動,但最后總是被...[閱讀全文]

  • 最后的遺教

    最后的遺教 佛陀三十歲成道,在人間弘化四十九年,到了八十歲那一年,有一天,佛陀帶著阿難行化到遮婆羅塔,許多比丘也都聚會在這里,佛陀于是向大家宣布即將進入涅槃...[閱讀全文]

  • 真理戰(zhàn)勝邪惡

    真理戰(zhàn)勝邪惡 有一回,佛陀在拘睒彌弘化,受到外道的嫉妒,故意收買不良份子,到處惡言中傷佛陀。在這種情況下,佛陀和弟子們想要靠托缽獲得足夠的食物相當困難。于是...[閱讀全文]

  • 最后的弟子

    最后的弟子 佛陀時代,有一個外道名須跋陀羅,年齡已屆一百余歲,他是外道中一位富有學問道德的長者,然而卻從未曾聽聞過正法,始終沒有開悟。這一天,他聽說佛陀即將...[閱讀全文]

  • 塵唾自污

    塵唾自污 佛陀在鹿母講堂說法。有一天,一如往常著衣持缽,到舍衛(wèi)城乞食,途中一位婆羅門迎面而來,沖著佛陀開口怒罵,佛陀不予理會,仍舊安詳的繼續(xù)前行。 佛陀的從...[閱讀全文]

  • 佛陀的八大靈塔 佛陀的八大靈塔

      佛陀八十歲即將進入涅槃的時候,有一弟子請示:「佛陀!您涅槃后,我們應該如何表達對您的思慕與紀念呢?」  佛陀慈祥的回答:「可以在十字路口建立寶塔。」  ...[閱讀全文]

  • 殺瞋

    殺瞋 有一個婆羅門生養(yǎng)了一個瞋心很重的女兒,經常觸怒婆羅門,惹他生氣。 有一次,女兒又把婆羅門氣得七竅生煙,因而萌發(fā)殺女解恨的念頭。繼而念頭一轉:「我還是先...[閱讀全文]

  • 憶念三寶生善處

    憶念三寶生善處 摩訶男是佛陀的堂弟,在凈飯王去世后繼承王位,統(tǒng)治迦毗羅衛(wèi)國。 有一天,摩訶男滿懷驚恐不安的心情來到精舍,向佛陀稟告:「佛陀!現(xiàn)在迦毗羅衛(wèi)國國...[閱讀全文]

  • 忍能致勝

    忍能致勝 有一次在般若會上,佛陀知道須菩提已經斷除人我的執(zhí)著,但大慈大悲的佛陀,仍然苦口婆心引出自己修行的事跡,以增加須菩提行「無相布施」和「無我度生」的信...[閱讀全文]

  • 如來六德

    如來六德 一天,虔信三寶的波斯匿王,嚴飾車輿,美服裝扮,在諸大臣以及侍衛(wèi)的簇擁下,來到祇園精舍,向佛陀請益問安。 大王在比丘的引領下覲見佛陀,內心流露出無比...[閱讀全文]

  • [忍辱] 謙忍得長壽

    謙忍得長壽 有一個年約五、六歲的小童子,一天來到佛前,對佛陀說:「偉大的佛陀,愿您賜給我長壽[閱讀全文]

  • 選擇侍者

    選擇侍者 阿難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多聞第一,隨侍佛陀二十五年。 佛陀初成道不久,曾有舍利弗和目犍連侍奉過佛陀,后來那迦婆羅比丘也侍奉過佛陀,可以說,二十年...[閱讀全文]

  • 忍辱度化鬼王

    忍辱度化鬼王 佛陀游化至摩竭陀國時,有一天,夜宿于阿咤鬼住的地方,當時阿咤鬼正與其它鬼神集會。有一小鬼趕忙跑去向阿咤鬼報告:「恭喜!你將有大福報哩!今晚佛...[閱讀全文]

  • 度化長者

    度化長者 佛陀想度化一位長者。有一天,佛陀到長者的家門口乞化,長者的家人趕快通知他。長者一聽,立即拿出布匹來布施。佛陀接受之后,走到附近的草地將臥具敷在地上...[閱讀全文]

  • 忍辱的美德

    忍辱的美德 羅睺羅自從受佛陀嚴厲的教誡以后,又常常跟隨師父舍利弗在一起,接受他的開導,在修行上,進步很快。 佛陀講經時,舍利弗總是帶著羅睺羅參加法會;舍利弗...[閱讀全文]

  • 來處不易

    來處不易 佛陀在世時,有一弟子不知愛惜物品,例如穿著受施的衣服,才經過兩三天就污穢破壞;吃飯的時候,缽里的米粒還未吃完就走開。有一天,佛陀叫他脫去袈裟到城里...[閱讀全文]

  • 忍辱的真義

    忍辱的真義 富樓那是佛陀十大弟子中,說法第一的大阿羅漢,經常往來于各地宣說佛陀的教義。有一天,富樓那恭敬地來向佛陀辭行,打算到北方的偏遠地區(qū)──蠻荒未化的輸...[閱讀全文]

  • 老人是寶

    老人是寶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wèi)國對比丘們說:「恭敬老人有很大的利益,不曾聽過的事,可以獲得了解,使名聲遠揚,受到有智慧的人尊敬! 「佛陀!您時常贊嘆恭敬父母...[閱讀全文]

  • 慈心不殺

    慈心不殺 距離王舍城約五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山中住著一戶人家,他們以打獵為生,信仰的是牛鬼蛇神,從未見過佛法僧三寶。 有一天,佛陀路過此地,他們一見到佛陀...[閱讀全文]

  • [倫理] 禮敬長老

    禮敬長老 有一次,佛陀帶領一群比丘弟子出外弘法,到了晚上,一群年輕的比丘個個拿著臥具搶占睡覺的位子,年高德邵的首座弟子舍利弗反而沒有地方過夜,只好在屋外經行...[閱讀全文]

  • 凡水與法水

    凡水與法水 佛陀成道后,經常到處弘化,足跡踏遍了五印度。一天,佛陀經過孫陀利河邊的叢林,住在附近的水凈婆羅門,發(fā)現(xiàn)佛陀來到孫陀利河邊,非常高興,三步并作兩步...[閱讀全文]

  • 為姨母抬棺

    為姨母抬棺 大愛道比丘尼是佛陀的姨母。由于佛陀出生后第七天摩耶夫人便與世長辭,于是由姨母大愛道撫育長大成人。佛陀成道后,大愛道幾度苦苦懇求出家修行,最后終于...[閱讀全文]

  • 飲酒之害

    飲酒之害 佛陀住在祇園精舍時,有一天,佛陀為難提迦優(yōu)婆塞說示飲酒的害處:「酒有三種:谷酒、果酒、藥草酒。不論那一種酒,都會動亂人的心性,讓人放逸,闖禍造業(yè),...[閱讀全文]

  • 為父擔棺

    為父擔棺 佛陀成道后,消息傳到迦毗羅衛(wèi)國,當時最感高興的莫過于凈飯大王。因此,當佛陀從南方一路教化,來到了北方舍衛(wèi)城的祇園精舍時,凈飯大王便迫不及待的派遣大...[閱讀全文]

  • 飲酒失智

    飲酒失智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稱為五戒,這是佛陀的根本大戒,由七眾共同遵守。 五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別人。許多人不解,何以飲酒本身既不...[閱讀全文]

  • 受持三戒

    受持三戒 舍衛(wèi)城中有一良家子弟聽了佛陀的說法,便皈依三寶,出家修行。當時有一位尊者為他解釋戒律道:「法友啊!這個名為一種戒,這個名為二種戒、三種戒、九種戒、...[閱讀全文]

  • 盂蘭盆會

    盂蘭盆會 目犍連尊者能以天眼通知道眾鬼的罪業(yè)報應因緣。有一天,他忽然想起死去的母親,于是運用神通力見到母親墮在餓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針縫似的細小,皮骨連結在一...[閱讀全文]

  • [持戒] 惡語之害

    惡語之害 佛陀在祇園精舍的時候,六群比丘吵起架來,并且舉出十點,嘲罵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來開示道:「過去,健馱邏王在得叉尸羅城治國...[閱讀全文]

  • 三等孝順

    三等孝順 郁多羅是一位品行端正,年輕有為的優(yōu)秀青年,尤其他孝順父母,尊敬長上,早已為鄰里所稱道。 有一天,郁多羅到精舍聽聞佛陀說法,佛陀說修福的重要,郁多羅...[閱讀全文]

  • [持戒] 大賢不賢

    大賢不賢 舍衛(wèi)城中有甲乙兩人合做生意,他們把貨物裝載上車,下鄉(xiāng)銷售,獲利而返。不善的甲商人就思忖道:「長久以來,我的朋友吃粗惡的食物,睡在簡陋的地方,身心疲...[閱讀全文]

  • 四姓平等

    四姓平等 佛陀住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婆羅門集合在拘薩羅,共同談論著:婆羅門的種姓最殊勝,其余種姓都不及婆羅門;婆羅門種姓最潔白,其余種姓都是污黑;婆羅...[閱讀全文]

  • 獵人改業(yè)

    獵人改業(yè) 羅閱祇國有一座高山,山上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很多,風景奇美。山下住著幾百戶人家,全以打獵為業(yè)。天亮時,男人就到山上去打獵,晚間帶著鮮血淋漓的獸尸回來...[閱讀全文]

  • 平等乞食

    平等乞食 佛陀成道后,一日所作,有自受用和他受用的生活。自受用,就是在禪定中享受法喜安樂;他受用,就是在僧團課徒教眾,行腳弘化。尤其借著托缽乞食,接近人群,...[閱讀全文]

  • [持戒] 彌多的口業(yè)

    彌多的口業(yè) 佛陀的大弟子中,有一個駝驃比丘,是一位已經證得圣果的羅漢。他的精勤修習,儀容威德,受到大眾贊美,由于他辦事的才干,做事妥善,佛陀將僧團中的一切總...[閱讀全文]

  • 眾生平等

    眾生平等 在佛陀的弟子當中,有不少人本來是外道門徒,后來經過佛法的熏陶,轉而皈投佛陀座下,成為佛弟子。例如婆私咤、婆羅婆二人便是婆羅門出身的青年,當初他們跟...[閱讀全文]

  • [持戒] 藏六如龜

    藏六如龜 在佛陀的弟子當中,根機有利有鈍,有的人一點即通,有的需要耐心琢磨,但是佛陀都能耐心觀機逗教,給予啟發(fā)。譬如有一位弟子,每天在水邊樹下打坐參禪,精進...[閱讀全文]

  • 等視眾生

    等視眾生 有一年,佛陀居住在舍衛(wèi)國祇園精舍,弟子們則分散在各地隨意安居。經過九十天,安居結束,分散在各處安居的佛弟子紛紛回到祇園精舍,向佛陀問訊,聆聽佛陀說...[閱讀全文]

  • 持戒求安穩(wěn)

    持戒求安穩(wěn) 有一次,波斯匿王到精舍聽聞佛陀說法,佛陀問道:「大王!我有一個問題問你,假如現(xiàn)在有一個你所親信的人,跑來告訴你一個消息,說是四大山已經快要崩裂,...[閱讀全文]

  • [持戒] 妄語如穢器

    妄語如穢器 羅睺羅是佛教的第一個沙彌,出家時只有十五、六歲,因此對于佛陀所說的法,還不能完全領受。不過他性情溫和、品性端正,唯一的缺點是喜歡說妄語作弄人,譬...[閱讀全文]

  • 方便制戒

    方便制戒 有一天,佛陀看到一位弟子愁容滿面,忐忑不安的樣子,于是問他:「為了什么事情,如此的憂心忡忡?」 「佛陀!有一個人送我一個精致的缽,我想把它轉贈給阿...[閱讀全文]

  • 怨親平等

    怨親平等 佛陀住在羅閱祇耆阇崛山中時,染患感冒,當時的名醫(yī)耆婆,為佛陀診斷后,用三十二種藥草調配成藥丸,并請佛陀每天按時服藥三十二顆。提婆達多妄自尊大,嫉妒...[閱讀全文]

  • 戰(zhàn)勝自己

    戰(zhàn)勝自己 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來,父母從未曾放棄說服他還俗,一再以親情及豐厚的財富試圖動搖他求道的信心。而他自己也一直徘徊在親情與佛道之間,為此苦惱不堪。 ...[閱讀全文]

  • [平等] 平等無私

    平等無私 提婆達多雖然一再和佛陀作對,甚至三番兩次設計陷害佛陀,但是有一天,提婆達多生病了,群醫(yī)束手無策,佛陀還是親自前往探視。 佛陀的弟子問道:「佛陀!提...[閱讀全文]

  • 把握當下

    把握當下 有一天,一位外道婆羅門來到舍衛(wèi)國的祇園精舍拜見佛陀,向佛陀請法。 外道婆羅門問道:「佛陀!未來世中會有多少佛出世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未來成佛...[閱讀全文]

  • [愚癡] 易師之過

    易師之過 有一次阿難尊者請問佛陀:「佛陀!世間上的人,不論僧俗弟子,常常歡喜輕易其師,今天禮敬你,明天依止他,以惡意對待自己一度禮拜過的老師,或以惡意對待有...[閱讀全文]

  • 四個兒子

    四個兒子 有一位在家學佛的女居士,對佛陀非常恭敬信仰。她每天早上一定要到佛陀面前頂禮,從來沒有懈[閱讀全文]

  • 佛陀經典解析:王舍城內的四種馬 佛陀經典解析:王舍城內的四種馬

      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安居,見到比丘們有的精進用功,有的懈怠懶散,于是集合大眾,以方便法門示教利喜!  冈谕跎岢莾扔兴姆N馬:  第一種馬,看見主人的鞭...[閱讀全文]

  • 烏鴉逐臭肉

    烏鴉逐臭肉 佛陀住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三百余會,其間經常帶領弟子往返于五印度,到處行腳弘化。 這一天,佛陀和阿難尊者出外行化,行至半途,看到許多烏鴉正在爭搶...[閱讀全文]

  • 念珠的由來

    念珠的由來 佛陀駐錫在靈鷲山說法的時候,附近有一個弱小的國家,經常受到鄰國的侵凌,加以國內瘟疫流行,內憂外患,人民非?鄲溃瑖醺菓n心忡忡。 有一天,國王...[閱讀全文]

  • 腳踏實地

    腳踏實地 目犍連在托缽途中,遇到一位身強體健的青年人對他說:「我能以拳掌的力量將刀劍捏碎。」 目犍連不信地反問道:「你的手掌不會因此而皮破血流嗎?」 青年人...[閱讀全文]

  • 聞法升天

    聞法升天 四生慈父,人天導師的大悲佛陀,時時刻刻都在關懷著還未得度的眾生。因此,有時分身在恒河邊,出廣長舌,講經說法。 每次,佛陀在宣說妙法時,除帝王、士民...[閱讀全文]

  • 佛陀的憂喜

    佛陀的憂喜 有一天,佛陀坐在樹下為大眾說法,會中證得須陀[閱讀全文]

  • 牛命與人命

    牛命與人命 過去有一個從事屠宰的人,養(yǎng)了一千頭牛,每日宰殺一頭牛出售。殺了五百頭牛,還有五百頭,牛兒們不知死期不遠,還在跳騰嬉戲,共相抵觸。 一天,佛陀適巧...[閱讀全文]

  • 端坐路中救祖國

    端坐路中救祖國 佛陀成道后,有一次,憍薩羅國的琉璃王帶領大軍欲攻伐迦毗羅衛(wèi)城。這風聲傳出以后,釋迦族中得悉這個情報,異常驚慌。因為以迦毗羅衛(wèi)城的兵力,實際上...[閱讀全文]

  • 少壯當努力

    少壯當努力 一天上午,阿難跟隨佛陀到舍衛(wèi)城弘化,途中見到一對身形佝僂、衣衫襤褸的老夫婦,瑟縮著身,蹲在正燃燒著的垃圾堆旁取暖,眼中不時流露出凄愴悲涼的眼神。...[閱讀全文]

  • 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 經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得生人身到底有多難呢? 有一天,佛陀告訴比丘們:「譬如所有的大地都成為大...[閱讀全文]

  • 精勤得財富

    精勤得財富 提婆達多煽動阿阇王弒父篡位,并且每天接受阿阇世王五百車的飲食供養(yǎng)。 佛陀知道后,說:「貪念多的人,煩惱就會跟著來。因為他常要照顧這些多余的東西,...[閱讀全文]

  • 為醉漢剃度

    為醉漢剃度 佛陀在祇園精舍的時候,有一天,一個喝醉酒的婆羅門來到佛陀的跟前,要求剃度出家。佛陀便吩咐阿難為他落發(fā),并且穿上袈裟。不料,婆羅門醒后,一看自己現(xiàn)...[閱讀全文]

  • 精進的重要

    精進的重要 有一天,佛陀率領眾弟子在外面弘化,途中,佛陀要阿難為同行的比丘們說法。 阿難于是為大家宣說精進的重要,贊嘆精進的功德。佛陀聽了,說:「阿難!你贊...[閱讀全文]

  • 禁戒食肉

    禁戒食肉 佛陀在印度波羅奈國的時候,有一病比丘害了肚痛腹瀉之病,在床上輾轉呻吟。這時,一名叫蘇卑的優(yōu)婆夷前往探病,她在床前懇切地慰問道:「請問那里不舒服,服...[閱讀全文]

  • 施戒得名利

    施戒得名利 佛陀住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說法已經有一段日子了。一天清晨,佛陀正在園中經行,一位容貌莊嚴殊妙的天子來到佛前,恭敬的向佛陀頂禮后,說偈問道: 如何...[閱讀全文]

  • 合掌的女嬰

    合掌的女嬰 有一次,佛陀正在王舍城宣說大乘佛法時,法會中有一位賢慧能干的婦女,名叫毗婁。毗婁在家里不但是一位賢妻良母,在社會上,也是人人稱贊的模范婦女,因此...[閱讀全文]

  • 愛護兒童

    愛護兒童 佛陀十大弟子中,論議第一的迦旃延尊者,有一次離開佛陀,住在南方的王舍城傳教。有一天,他派了一個年紀很小的徒弟回到祇園精舍去探望佛陀。佛陀見到迦旃延...[閱讀全文]

  • 四句悟道

    四句悟道 佛陀住世的時候,有婆羅門兄弟五人,四位兄長都入山學道,證得五神通。唯有最小的弟弟弗那,生活窮苦,以耕種為業(yè)。 有一天,佛陀一如往昔出外托缽乞食,弗...[閱讀全文]

  • 王女的覺悟

    王女的覺悟 印度波羅奈國王的夫人生有一女,膚色金黃耀眼,頭發(fā)紺青。王女十六歲時,父母見女兒日漸長大,就想替她尋找佳婿。王女告訴父母:「我還不想出嫁,除非能找...[閱讀全文]

  • [慈悲] 見法則見佛

    見法則見佛 《稻芊經》說:「見緣起則見法,見法則見佛。」這不僅是對無緣生逢佛世的末法眾生所說,在佛世時,佛陀就是這樣教誡弟子。 有一次,一位名跋迦梨的弟子病...[閱讀全文]

  • [布施] 宿世業(yè)報

    宿世業(yè)報 舍衛(wèi)國有一個近二百歲的貧窮老翁,聽說佛陀能夠知道現(xiàn)在、過去、未來的種種事,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因而想瞻仰佛陀,便扶著拄杖慢慢從遙遠的地方來求見佛...[閱讀全文]

  • 布施如播種

    布施如播種 舍衛(wèi)城有一位大財主名叫提婆,為人刻薄,愛財如命,不但多方聚斂,就是一件極小的公益都不肯去做。家中雖藏有八萬余斤黃金,日常生活卻過得和窮人一樣,人...[閱讀全文]

  • [布施] 慳吝不舍

    慳吝不舍 佛陀有一度駐錫在摩竭陀國的靈鷲山,為眾多的弟子們講經說法。摩竭陀國的國王頻婆娑羅王,率領了許多大臣來到靈鷲山上,合掌恭敬,頂禮佛足,稟告佛陀道:「...[閱讀全文]

  • 慈度尼提

    慈度尼提 古代的印度社會,由于職業(yè)的區(qū)分,世襲和種族尊卑的觀念,形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等四種階級。其中首陀羅被公認是為了做奴隸而生到這個世間來的,...[閱讀全文]

  • [布施] 慳貪墮餓鬼

    慳貪墮餓鬼 居住在恒河水邊的餓鬼,有無量無數之多。餓鬼中,有的因長久饑餓,而目陷發(fā)長,焦急得一刻不能安定,馳走東西尋找食物,但是無論如何也得不到一點食物。 ...[閱讀全文]

  • 慳貪墮畜生

    慳貪墮畜生 佛陀在舍衛(wèi)城中教化的時候,有一天,慢步走到鸚鵡摩納都提子的家中,真不巧,都提剛好有事出去了。 都提家里養(yǎng)了一只白狗,全家大小都很愛護它,尤其都提...[閱讀全文]

  • [布施] 商人聞法

    商人聞法 佛陀從遠方的跋耆國游行教化到毗舍離國,住在獼猴池旁的重閣講堂。國內的商人得知佛陀的行止,都歡喜地相約來到佛陀的住處,向佛陀問訊頂禮,佛陀也為商人們...[閱讀全文]

  • [慈悲] 金身受災

    金身受災 佛陀的金容圣身,是那么相好莊嚴,我們就以為這應身的佛陀在人間的活動,是順心如意,百無阻礙,那是錯誤的想法。 佛陀的一生,從他的金容圣身的上面,就是...[閱讀全文]

  • [布施] 智度海神

    智度海神 佛陀與弟子們居住在舍衛(wèi)國祇園精舍時,國內有一位商主與五百商人將乘船入海采集珠寶,臨出發(fā)前,商主發(fā)起清凈信心,想要供養(yǎng)佛陀,以祈福保佑一路平安。于是...[閱讀全文]

  • 真正的富有

    真正的富有 從前有一個婆羅門國家,名叫多味象,這個國家的國王信奉外道。 有一天,國王起了一念善心,想要行大布施,于是就依婆羅門法,以七寶堆積如山,只要有乞丐...[閱讀全文]

  • 恤貧濟殘

    恤貧濟殘 在舍衛(wèi)城,住著一位貧窮的女子,經常三餐不繼,到處乞討度日,由于全身又臟又臭,所以大多數的人一看到她都退避三舍,甚至連看都不看她一眼。 佛陀知道了這...[閱讀全文]

  • 難行能行

    難行能行 從前在舍衛(wèi)國有一個長者的兒子,由于過去世培植了善根,因此在聽聞佛法之后,就發(fā)心出家?墒沁@個比丘卻只喜歡和親友眷屬在一起,不喜歡和修道人一起生活,...[閱讀全文]

  • [布施] 八萬四千塔由來

    八萬四千塔由來 有一天,佛陀與阿難入舍衛(wèi)城乞食,途中看到一群小孩正在道路上玩耍嬉戲,他們每一個人都用沙土堆積成宮殿、倉庫、財寶以及五谷。其中有一個小孩遠遠的...[閱讀全文]

  • 心病之苦

    心病之苦 佛陀住世的時候,舍衛(wèi)城中有一個富翁,名叫步知加,年幼時,父母就去世,因此,步知加童年就沒有好好受過教育。 步知加的性情很偏執(zhí),動不動就發(fā)脾氣,沒有...[閱讀全文]

  • 貧人供佛

    貧人供佛 羅閱城的大眾正在商議每人出百錢,以辦齋供養(yǎng)佛陀與僧眾的事。此時,有一苦人名叫雞頭,貧窮無錢,他擠在人群中聽大家會議,眾人見他貧窮寒酸的模樣,便說:...[閱讀全文]

  • [布施] 不因說法而受供

    不因說法而受供 有一次,佛陀在拘薩羅國弘化,遇到一位以耕田為生的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正使用五百具犁辛勤的工作。他遙見佛陀容止可觀,就暫時停止耕耘,揮揮滿臉的汗...[閱讀全文]

  • 采花獻佛

    采花獻佛 有一年春天,佛陀在羅閱祇城中教化。忽然,遠遠傳來一陣充滿哀怨的歌聲,于是,佛陀靜默地在溪邊坐下。 不久,一大群男女老幼,手中捧著剛摘下的鮮花,安靜...[閱讀全文]

  • [慈悲] 不舍眾生

    不舍眾生 提婆達多的背叛,是佛陀畢生最大的憾事。提婆達多不但自己背叛了佛陀,尤其借著阿阇世王給他的豐厚供養(yǎng),極力誘惑佛陀的弟子擁護他。有少數信仰不堅定、意志...[閱讀全文]

  • 饋贈以法

    饋贈以法 中印度的大國弗加沙王與摩竭陀國的瓶沙王是至交好友,弗加沙王不曾聞佛說法,不解佛理。 有一天,弗加沙王用珍珠、金銀、瑪瑙等珍貴的寶物做成飾花,送給好...[閱讀全文]

  • 施多福大

    施多福大 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迦蘭陀竹園弘化,每天早晨依慣例著衣持缽,到王舍城次第乞食。有一位火與婆羅門遠遠看見佛陀,立刻準備許多甘美的飲食出來供養(yǎng)?墒墙...[閱讀全文]

  • 一念慈心

    一念慈心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包含有無量的法門、教義,而這些法門、教義都是以慈悲為根本。佛經上說:一切佛法如果離開慈悲,則為魔法?梢姶缺c佛教關系的密切,尤其...[閱讀全文]

  • 總持第一

    總持第一 佛陀住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比丘對阿難尊者的多聞生起這樣的疑惑:「阿難尊者過去世做了什么善業(yè),這一世能將佛陀所說的教法一字不漏的記下來?」于是...[閱讀全文]

  • [布施] 布施與慳貪

    布施與慳貪 在舍衛(wèi)城里,有一個長者名叫最勝,他的財寶堆積如山,數也數不清,可是他的慳貪卻是無人能比。他的房子做了七道門,守護嚴密,并且囑咐守門人,不準乞丐進...[閱讀全文]

  • 慈心解怨

    慈心解怨 佛陀平日即苦口婆心的教示弟子們,彼此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和合無諍的在道業(yè)上精進。不過,僧團里人多,難免還是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 有一天,兩個比...[閱讀全文]

  • [布施] 模范王

    模范王 離舍衛(wèi)城不遠的地方,有一所花園,叫做祇樹給孤獨園。園里有茂盛的樹木,芬芳的花草,有建筑堂皇的講堂、房舍,佛陀經常在這兒說法,不知度化了多少天上人間的...[閱讀全文]

  • 夫婦的發(fā)心

    夫婦的發(fā)心 一杓飯汁得心明,天上人間貴人稱, 不信但看尼樹子,形如芥子蔭多宏。 佛陀在世的時候,僧眾們的飲食都是到信眾家中去托缽乞食,僧團中是不起火煮食的,...[閱讀全文]

  • [報恩] 知恩報恩

    知恩報恩 曾經有一段時期,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每到夜晚時分,就會出現(xiàn)一種不尋常的聲音。不過,隔一段時日后,這不尋常的聲音消失了,卻出現(xiàn)另一樁不尋常的事──一位小...[閱讀全文]

  • 貧女一燈

    貧女一燈 佛陀住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每天總有數以萬計的人們去向他求法,帶了衣食等物品去供養(yǎng)。 舍衛(wèi)城里有一個貧窮的孤女難陀,也常常去聽聞佛陀說法,眼看國...[閱讀全文]

  • 鸚鵡迎佛

    鸚鵡迎佛 有一次,佛陀從祇園精舍帶著許多比丘要到摩竭陀國,路上經過一座大森林。 這座大森林中,住著千千萬萬的鸚鵡,鸚鵡中有一位慈善的鸚鵡大王,它在大樹上遙見...[閱讀全文]

  • 廣長舌相

    廣長舌相 一天,佛陀游化到婆羅門城,婆羅門王知道佛陀具有大威力,能夠感動群眾接受他的教化,因此心里就深深的疑忌著。于是下一道命令,作為限制:如果有人布施佛陀...[閱讀全文]

  • [弘法] 大-轉-法-輪

    大-轉-法-輪 佛陀成道初期,有一些人對佛陀的教化,心存排斥,尤其外道更是百般的阻撓、挑釁。但是,隨著聞法的人愈來愈多,尤其許多人在聽聞佛陀開示以后,都能過著佛...[閱讀全文]

  • [布施] 醫(yī)駝背

    醫(yī)駝背 有一個人為了要修福行布施,不惜一切手段,用種種欺騙敲詐的方法,獲得不正當的金錢,以為用這樣的錢去布施修福,就會有很大的功德。 佛陀知道后,就這件事為...[閱讀全文]

  • 四天王獻缽

    四天王獻缽 佛陀成道后不久,在禪定中觀想思惟道:「我已經在這世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了,想起還有無量無邊的眾生需要我去救度,我應該讓他們種福田修善業(yè)。過去諸佛都...[閱讀全文]

  • 婦人的夙因

    婦人的夙因 佛陀在鳩羅國說法的時候,途中遇到一個名叫啖蔗樂的老婦人。她是個仆婦,為主人做些挑水的工作,每天都要到公井來汲水。佛陀對阿難說道:「阿難!你拿缽到...[閱讀全文]

  • [經濟] 財富運用法

    財富運用法 佛陀居住在舍衛(wèi)國的祇園精舍時,有一天,波斯匿王前來精舍拜見佛陀,稟告佛陀:「佛陀!在我們舍衛(wèi)國內有一位摩訶男長者,非常的富有,庫藏的真金就有百千...[閱讀全文]

  • [布施] 傘蓋供養(yǎng)

    傘蓋供養(yǎng) 有一天,佛陀率領著弟子們前往郁單羅延國的某村落教化。當時,正逢溽暑,天氣燠熱,沒有一點兒涼風。 有一個牧羊人看見佛陀身放光明,心想:佛陀是三界至尊...[閱讀全文]

  • 衣服供養(yǎng)

    衣服供養(yǎng) 有一天,佛陀示現(xiàn)疾病,靜靜的休養(yǎng)著。這病訊給頻婆娑羅王知道以后,趕快叫御醫(yī)耆婆前去為佛陀治療。 佛陀病好以后,御醫(yī)耆婆一心想要送一樣禮物供養(yǎng)佛陀,...[閱讀全文]

  • 棉線供養(yǎng)

    棉線供養(yǎng) 佛陀在舍衛(wèi)城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城中有一位織布師,名叫須摩,家中非常貧窮,沒有任何財產,只有靠替人織布,賺取微薄的工資過活。 有一天,他想:「我...[閱讀全文]

  • 黃金是毒蛇

    黃金是毒蛇 有一次,佛陀帶著阿難出外行化,忽然在路上發(fā)現(xiàn)一堆黃金。佛陀說:「阿難!你看到了嗎?那兒有毒蛇! 阿難朝黃金看看,回答佛陀:「是的!佛陀!我看到...[閱讀全文]

  • 粒米勝須彌

    粒米勝須彌 有一對貧窮的夫婦住在炭窯洞里,四壁蕭條,夫妻兩人甚至要共穿一條衫褲,丈夫穿出去了,妻子只好守在家里;妻子出外,丈夫衣不蔽體,也只好待在洞里。有一...[閱讀全文]

  • 財法二施

    財法二施 晌午時分,求陀那與安息羅比丘結伴到舍衛(wèi)城托缽,在回祇園精舍的路上,求陀那忽然有感而發(fā)對安息羅說:「今天受信徒的豐富供養(yǎng),我打從心底感覺到慚愧不安,...[閱讀全文]

  • 檀香供佛

    檀香供佛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期間,城中有位長者的婢女,生性溫順賢良,敬信三寶,時常為人研磨檀香粉。 有一天,她出門時,遇見佛陀正入城乞食,心里十分歡喜,立刻回...[閱讀全文]

  • 五家共有

    五家共有 有一天,佛陀與弟子們前往憍薩羅國舍衛(wèi)大城弘化的途中,遇見一位名叫喜樂的商人。 喜樂平素虔信佛法,為人樂善好施,鄉(xiāng)里間造橋、鋪路、建寺、撫孤、濟貧等...[閱讀全文]

  • 贈送精舍制

    贈送精舍制 佛子羅睺羅開悟以后,在教團里的地位更加提高,尤其在家信徒們對他更是另眼相待。因此,在比丘中要以羅睺羅所受的供養(yǎng)最多。 對于根器薄弱的弟子,供養(yǎng)多...[閱讀全文]

  • 黃金鋪地建祇園

    黃金鋪地建祇園 佛陀在竹林精舍教化一段時日后,皈依的信眾逐漸增加,弟子日漸增多,發(fā)心供養(yǎng)的人也與日俱增。 一天,佛陀應邀到一位首羅長者家中應供,正好首羅長者...[閱讀全文]

  • [無常] 佛度蓮花

    佛度蓮花 有一次,佛陀在靈鷲山弘法時,王舍城里一位名叫蓮花的妓女,長得非常漂亮,起了一念善心,想要遠離人世間的煩惱,出家修道。于是就前往靈鷲山,想拜見佛陀。...[閱讀全文]

  • [布施] 寺院之始

    寺院之始 佛陀最初離開王宮入山修道的時候,經過摩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與頻婆娑羅王有約,成道以后當先來度化。 這一天,佛陀果然依約帶著三迦葉來到王舍城的靈鷲山...[閱讀全文]

  • [布施] 臘八粥的由來

    臘八粥的由來 農歷十二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在這一天,寺院都要舉行紀念法會,稱為成道會、臘八會,并以「臘八粥」供佛饗眾。 佛陀成道日為何要供養(yǎng)臘八粥呢?其緣由...[閱讀全文]

  • 偉大佛陀的故事 偉大佛陀的故事

    約在世紀五百年前,人類的救主,三界的導師,大覺大圣的釋迦牟尼佛降誕在印度的迦毗羅衛(wèi)國。佛陀的父親凈飯大王是迦毗羅衛(wèi)國的國主,母親摩耶夫人是位賢能的王妃。那是...[閱讀全文]

  • [佛陀] 緒言

    緒言 我們要想了解一個宗教的內容,以及一個宗教是否為我們人生所需要,則我們一定先要了解一個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慧是否值得我們崇拜信奉?以及我們崇拜信奉了...[閱讀全文]

  • 定慧之路(致光法師)

      第一講  一、定慧基礎知識  舍摩他與毗婆舍那  佛教依用心的情況,把禪修方法分為兩種,即所謂的舍摩他和毗婆舍那。舍摩他是修止,毗婆舍那是修觀。  止和...[閱讀全文]

  • 人命在幾間

    人命在幾間 佛陀曾問比丘:「人命在幾間?」 「在數日間。」比丘甲回答。 「你不了解! 佛陀說后,又問道:「人命在幾間?」 「在飯食間!贡惹鹨一卮。 「你...[閱讀全文]

  • 人命短促

    人命短促 有一年,佛陀住在舍衛(wèi)國的優(yōu)梨聚,一天中飯之后,比丘們聚集在講堂,互相議論:人命短促,天人乃至眾物,有生必有死。佛陀以天耳遠遠聽到比丘們正談論著無常...[閱讀全文]

  • 身是苦本

    身是苦本 一天,有初發(fā)心出家修行的四比丘閑坐在一棵大樹下,互相討論什么是人生的大患,其中有一人發(fā)表意見道:「人生最大的憂患莫過于色欲了,如果淫心不能斷除,就...[閱讀全文]

  • 度化耶舍

    度化耶舍 有一天早晨,佛陀正在縛啰迦河畔散步。忽然,有一個青年從遠遠的地方像發(fā)狂似的向著佛陀飛奔而來,口中還不住的叫著:「我苦啊!我苦啊[閱讀全文]

  • 四事不久常

    四事不久常 有一次,佛陀在祇園精舍為諸比丘說法的時候,有一個梵志愁眉苦臉,匆匆忙忙來到佛前,頂禮佛陀說道:「佛陀!我不幸遭遇到人生最煩惱的兩件事,請佛陀為我...[閱讀全文]

  • 人生五難

    人生五難 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是最早追隨佛陀出家的弟子。佛陀成道后,一心想要度化他們,于是前往他們所住的波羅奈國。途中,遇到一位名叫憂呼的婆羅門,此人辭別父母...[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