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受持三戒

  受持三戒

  舍衛(wèi)城中有一良家子弟聽了佛陀說法,便皈依三寶,出家修行。當時有一位尊者為他解釋戒律道:「法友啊!這個名為一種戒,這個名為二種戒、三種戒、九種戒、十種戒、多種戒。這個名為小戒,這個名為大戒,這個名波羅提木叉的制戒,這個名為根本的制戒,這個名為行為的凈戒!

  他聽后想道:「戒的名目實在不少,我要受這樣多的戒,恐怕不容易吧!不能完全守戒,出家還有甚么意義呢?不如將來成家,做些布施善行,養(yǎng)育妻子比較好!

  他這樣想后,就回答尊者道:「尊者!我不能守這許多的戒,不能守戒,出家又有何益?我還是還俗生活,將這衣缽奉還吧!

  「既然你要還俗,去向佛陀告辭吧。」說著,便帶他去見佛陀。

  佛陀見了他們,問道:「比丘們!你們?yōu)楹螣o端將這比丘帶來?」

  「佛陀!這位比丘說他不能守戒,交還衣缽,所以我們將他帶來了!

  佛陀說道:「比丘們!你們何故對這位比丘說那許多的戒,他只能隨力遵守,你們以后不該如此說法,現在將這比丘交給我吧!贡銓δ俏槐惹鸬溃骸副惹鸢!你不必守那么多戒,有三種戒,你一定要遵守!

  比丘道:「佛陀呀!那三種戒要遵守呢?」

  「以后你祇須守身、口、意三門,謹防身口意的惡業(yè),現在你可以回去了,不要還俗,好好受持這三種戒便能解脫快樂!

  比丘于是心滿意足,向佛陀發(fā)愿必定守好此三戒后,禮拜佛陀,隨著眾比丘修行去了。

  這比丘守著三戒,心里想道:「諸位尊者用各種名目對我說戒,因為他們不是佛陀,所以不能使我領悟。而佛陀將那么繁多的戒歸為三門傳授我,我這才明白,原來佛陀真是位無上法王。」從此頓增慧見,過了幾日,遂證得阿羅漢果。

  聚集在講堂的比丘眾聞此消息,互相談論道:「法友。》鹜訉δ俏粶蕚溥俗的比丘,將一切戒律歸為三門授給他,使他得阿羅漢果,佛陀真?zhèn)ゴ蟀!?/p>

  正當大家團坐著贊嘆佛陀功德時,佛陀來了,問道:「比丘們啊!你們聚集在一處談些甚么呢?」

  他們就將這事告訴佛陀,佛陀道:「比丘們啊!沉重的包裹分做幾個背起來就輕了,過去在波羅奈城的鄉(xiāng)村中,有一個農夫,一日,他在田地上耕作,那塊田地是村落的遺址,村中有一富翁,去世前曾把一金塊埋在地下,粗如大腿,長約四肱。農夫在地上耕作,他的鋤頭忽然觸著那金塊,挖不下去了。他以為是樹根,把泥土挖開來一看,原來是一個大金塊,他悄悄地將泥土掩蓋上,這天就改在別的地方耕作。

  太陽下山時,他將牛軛、鋤頭放在一邊,心想:將金塊掘出來吧。于是試著用手去扳,卻一動也不動,便坐下,心里計算道:『我將一部分支持生計,一部分仍舊埋起來,一部分投資做買賣,一部分布施行善!幌肓T,便將金塊敲成四份,金塊輕了,就很容易地取出。運回家后,分作四份放好。后來,他布施行善,生生世世投生于善處!

  有智慧的人,化繁為簡;愚癡的人,化簡為繁。守戒應該把握戒體的精神,而不是在戒相上執(zhí)著。持戒本來是為了獲得解脫,如果因為固執(zhí)于戒條,反而失去自由,就不是持戒的本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