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玄奘精神 第51節(jié):第八章 勇氣和信念是前進(jìn)的自驅(qū)力(1)

  第 八 章 勇氣和信念是前進(jìn)的自驅(qū)力

  不要為重重困難而氣餒,不要為茫然無助而倦怠,

  追求真理之路往往孤獨,勇氣、決心、信念,是你最好的戰(zhàn)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旦下定決心,就要把事情堅持到底;

  求知的緊迫感,命運的緊迫感,事業(yè)的使命感,會讓人充滿動力,一往無前!

  翻越大雪山后,玄奘來到了古代印度境內(nèi)--佛之故土。

  在梵衍那國,玄奘見到了舉世矚目的巴米揚大佛;

  萬里之外的中亞小國,居然有一座"洛陽寺",依稀記錄著一段被塵封的傳奇往事;

  佛頂骨、佛影窟,是否能給玄奘的西行之旅帶來好運;

  健陀邏國的迦膩色迦寺,見證了印度佛教最為輝煌的一個時代……

  進(jìn)入阿富汗境內(nèi)后,玄奘經(jīng)過了縛喝國、揭職國,再次來到一座大雪山腳下。這座大雪山就是著名的興都庫什山。興都庫什山(Hindu Kush Mountains)的主體位于亞洲中南部的阿富汗境內(nèi),是中亞、西亞、南亞沙漠地區(qū)的主要水源區(qū)之一,頂部終年被積雪覆蓋,不但是印度河與阿姆河的分水嶺,也是一條重要的氣候景觀分界線。公元三、四世紀(jì),佛教在當(dāng)?shù)厥⑿,人們在山壁上陸續(xù)開鑿了6000多個大小土窟,這些土窟后來成為來往旅客和朝拜者的臨時住所。玄奘一行在穿越興都庫什山的時候很可能就曾在其中的某個土窟停留過。

  在這片橫亙千里的大雪山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佛教國家,名叫梵衍那國,這個國家的王城就是位于興都庫什山腹地、古絲綢之路上最為繁忙的商業(yè)和交通樞紐--巴米揚城(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以西)。

  梵衍那國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國家,有數(shù)千名僧人,信奉小乘佛教的說出世部。當(dāng)然,梵衍那國給人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它險要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風(fēng)俗習(xí)慣,而是兩尊大佛:

  "王城東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寶飾煥爛。東有伽藍(lán),此國王先王之所見也。伽藍(lán)東有yu(金俞)石釋迦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別鑄,總合而成。"

  玄奘的這段描寫,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對巴米揚大佛的記載。根據(jù)玄奘的觀察,由于銅佛太過高大沉重,所以梵那衍人采用了高超的分身合鑄技術(shù),將佛像身體的各個部位分開來鑄造,然后再將其拼裝組合成完整的銅佛。另一尊高一百四五尺、在山崖上摩巖雕刻而成的石佛,就是后來舉世矚目的巴米揚大佛。

  巴米揚大佛曾是世界上最高的立佛,距今已有1500多年,因雕鑿在巴米揚河谷邊山崖面南的斷崖上,故被稱為"巴米揚大佛"。兩尊巨佛,一尊建造公元五世紀(jì),高55米,身披紅色袈裟,名叫塞爾薩爾;另一尊建造于公元一世紀(jì),高38米,身披藍(lán)色袈裟,名叫沙瑪瑪。公元四世紀(jì)和七世紀(jì),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先后到過這里,并在其各自的著作《佛國記》和《大唐西域記》中對巴米揚大佛作了生動的描述。2001年3月12日,巴米揚大佛慘遭炸毀,不但使當(dāng)?shù)氐穆糜螛I(yè)受到毀滅性打擊,也給世界佛教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在梵衍那國停留半個月后,玄奘來到了象征著當(dāng)時中亞和印度的分界線的黑嶺。不過現(xiàn)實中的地理分界線不會像地圖上那么清楚簡單,任何文明之間都會有一片緩沖地帶,生活在緩沖地帶的人們身上往往帶有兩種文明的印記,而玄奘來到的就是這樣一個處在兩種文明交匯處的國家--迦畢試國。

  迦畢試國是印度西北一個古老的國家,漢代稱之為高附國,其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阿富汗的喀布爾谷地,背靠興都庫什山脈,周圍被黑嶺環(huán)抱,是中亞通向北印度的要沖之地。迦畢試國能夠在中亞游牧民族與印度之間立足,除了地勢險要,更重要的是有著一位杰出的國王,這位國王不但治國有方,而且信奉佛教,整座王城擁有百余所寺廟,六千多名僧人,而且大多數(shù)僧人都信奉大乘佛教。

  玄奘到來后,受到了國王和僧人們的熱情歡迎,甚至還發(fā)生了各所寺院"爭奪"玄奘的盛況--能夠邀請一位大唐高僧前往自己的廟里居住,對當(dāng)?shù)厝魏我凰略簛碚f都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正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相持不下時,一位僧人突然大聲喊道:

  "我寺本漢天子兒所作,今從彼來,先宜過我寺!"

  意思是說,我們這所寺廟原本就是漢朝皇帝的兒子所修建,現(xiàn)在法師從漢地(大唐)來,理應(yīng)先住在我們這里!

  此言一出,眾皆嘩然,也引來了玄奘的注意--迦畢試國地處中亞和印度交界處,離中原萬里之遙,居然會有一位漢人天子的兒子在這里修建寺廟!這個王子為何會來到迦畢試國,又為何要建造這座廟,當(dāng)中又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頓時勾起了玄奘強(qiáng)烈的好奇心。

  原來,那個喊話僧人所在的寺廟名叫質(zhì)子伽藍(lán)。質(zhì)子,顧名思義,就是人質(zhì);伽藍(lán),就是廟,即一座用來居住人質(zhì)的廟。在當(dāng)?shù)卣Z言中,這座廟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沙落迦,翻譯成漢語正是洛陽,所以這座廟又叫洛陽寺。

  正所謂他鄉(xiāng)遇故人,洛陽是玄奘從小生活、學(xué)習(xí)、成長的地方,可以說是半個故鄉(xiāng),每個人對幼年生活過的地方都會格外有感情,能夠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xiāng)看到一座以故鄉(xiāng)城市命名的寺廟,玄奘心中自然是激動萬分,當(dāng)即決定在洛陽寺落腳。既然叫質(zhì)子伽藍(lán),可見修建這座寺廟的王子當(dāng)初是被當(dāng)作人質(zhì)送到此地。雖然這位王子的身份已經(jīng)很難考證,但是從實際情況看,王子很有可能是東漢人: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