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詐稱死喻的原文與翻譯
婦詐稱死喻〔1〕
昔有愚人,其婦端正〔2〕,情甚愛重。婦無直信〔3〕,后于中間,共他交往。邪淫心盛〔4〕,欲逐傍夫〔5〕,舍離己婿〔6〕。于是密語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赍一死婦女尸,安著屋中。語我夫言,云我已死。”老母于后,伺其夫主不在之時,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還,老母語言:“汝婦已死。”夫即往視,信是己婦,哀哭懊惱,大積薪油,燒取其骨,以囊盛之,晝夜懷挾。婦于后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如彼外道,聞他邪說〔7〕,心生惑著〔8〕,謂為真實〔9〕,永不可改。雖聞正教〔10〕,不信受持〔11〕。
【校注】
〔1〕“詐”下,《徑山藏》、《清藏》本有“語”。
〔2〕端正:梵abhirūpa,指容貌整齊。北宋施護《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下:“時輔相婆羅門白六王言:‘大王。我家自有四十妻室,色相殊麗,肌體充實,容止可觀,端正齊等。’”
〔3〕“直”,《資福藏》、《磧砂藏》本作“真”,《普寧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徑山藏》、《清藏》、金陵本作“貞”。
〔4〕邪淫:梵kāma-mithyācāra,指在夫妻關系之外,亂搞男女關系;或是夫妻之間,不分時間、地點、方法而隨意行淫。隋吉藏《百論疏》卷上:“若俗人非時、非處、非道行淫,名為邪淫。”龍樹造、后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一三《釋初品》中《戒相義》:“邪淫者,若女人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兒子、世間法、王法守護,若犯者是名邪淫。若有雖不守護,以法為守。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財、若誑誘、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兒、非道,如是犯者名為邪淫。如是種種,乃至以華鬘與淫女為要,如是犯者名為邪淫。”訶梨跋摩造、后秦鳩摩羅什譯《成實論》卷八《十不善道品》:“邪淫名若眾生非妻與之行淫,是名邪淫。又雖是其妻,于非道行淫,亦名邪淫。又一切女人皆有守護,若父母、兄弟、夫主、兒息等,出家女人為王等守護。”北魏菩提流支譯《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五:“邪淫有八種:一者護女人,二者彼想,三者疑心,四者道非道,五者不護,六者非時,七者作,八者無作相。是等名為邪淫身業(yè)。護女人者,所謂父護、母護如是等。彼想者,若知彼女是父母等所護女想,非不護想。疑心者,若生疑心,為自女、為他女,為父母護、為不護,為我女、為他女,而彼女人為父母護,于彼父母所護等女,一一邪淫。道非道者,道者所有道,非道者謂非道,彼護女非道、非時者亦名邪淫。又非護者,自護女、不護女,彼非道邪淫。又非護女者,一切不護女等邪淫。作無作相者,如前殺生中說應知。不作相者,邪淫中無如是不作法,以要自作成故。”
〔5〕“逐”,《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徑山藏》、《清藏》本作“就”!6〕“婿”,金陵本作“壻”。
〔7〕邪說:梵anrta,指非佛教之外道理論,以及不正確之言說。北宋法天譯《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卷三:“言非正法,作如是說,是邪說。”
〔8〕惑著:梵ākrsta,指被外境所迷惑,執(zhí)著而不肯舍離。北宋日稱《父子合集經》卷二○《凈飯王信解品》:“復觀世間一切眾生,為四顛倒之所惑著,于不凈中而作凈想,于逼迫中而生樂想,于無常中而起常想,于無我中而為我想。”
〔9〕真實:梵parama,指一切諸法之本來相狀。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卷二○《梵行品》:“譬如幻師,四衢道頭,幻作種種男女、象馬、瓔珞、衣服。愚癡之人謂為真實,有智之人知非真有。”龍樹造、后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四二《釋集散品》:“無智人謂地等諸物以為實,圣人慧眼觀之皆是虛誑。譬如小兒見鏡中像以為實,歡喜欲取,謂為真實。大人觀之,但誑惑人眼。”
〔10〕正教:梵anuśāsana,指佛陀所說契于正理之教法。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卷四四:“我已知出離,生死存亡相,不復生憂苦,入佛正教故。”
〔11〕受持:梵udgrahana,指將佛陀教法領受于心而憶念不忘。隋吉藏《勝鬘寶窟》卷上本:“始則領受在心曰受,終則憶而不忘曰持。”明一如《大明三藏法數》卷一六:“信力故,受念力故,持謂于如來言教,以堅固深信受之,于己憶持不忘。”
【譯文】
從前有一個十分愚笨的人,他的妻子容顏端正,他對妻子的感情也十分深厚。愚人的妻子并不遵守忠貞婦道,在他們共為夫妻的時候,就與別的男人私通。妻子的邪淫心欲旺盛,想拋棄自己的丈夫。于是就秘密地對一個老女人說:“我走之后,你可以找一具已死婦女的尸體,放置到我家中。然后對我丈夫說,我已經死了。”這個老女人之后就趁她丈夫不在家的時候,將一個女尸放到他家里。等她丈夫回來時,老女人就對他說:“你的妻子已經死了。”丈夫急忙去看尸體,相信尸體就是自己的妻子,哀痛號哭,十分懊惱悲痛。他于是用很多柴和油把尸體火化,將遺骨收集起來,用一個布囊裝著,不論白天黑夜都帶在懷中。他的妻子后來對姘夫也厭煩了,便又回到家中,對丈夫說:“我是你的妻子。”丈夫回答道:“我的妻子已經去世很久了,你又是誰?謊稱是我的妻子。”妻子一再反復解釋,可愚人就是不信。
這就好比非佛的外道,聽聞到其他不正確的見解和觀點,心中被這些邪說蠱惑而產生執(zhí)著,認為這些邪說就是真理,永遠不可改變。即使他們聽到正教真理,也不會去相信接受。
【附錄】
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五五《破邪篇》第六十二《引證部》:“《百喻經》云:昔有愚人,其婦端正,情甚愛重。婦無真信,后于中間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傍夫,舍離己婿。于是密語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赍一死婦女尸,安著屋中。語我夫言,云我已死。’老母于后,伺其夫主不在之時,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還,老母語言:‘汝婦已死。’夫即往視,信是己婦,哀哭懊惱。大積薪油,燒取其骨,以囊盛之,晝夜懷挾。婦于后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如彼外道,聞他邪說,心生惑著,謂為真實,永不可改。雖聞正教,不信受持。”
- 上一篇:以梨打頭破喻的原文與翻譯
- 下一篇:最后一頁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須達長者布施的故事
- 自害傷彼,害人者終將害己
- 佛陀十大弟子之說法第一的富樓那
- 癡人救駝,駝甕俱失
- 故屋有鬼
-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的故事
- 釋迦牟尼是真實存在的嗎?釋迦牟尼的一生
- 釋迦牟尼的一生
- 萬年寺無梁殿的由來
- 峨眉山隱士蒲公遇普賢菩薩的故事
- 印宗法師成就六祖惠能大師的因緣
- 武則天信佛教嗎?武則天崇佛
- 梁武帝“舍身人寺”
- 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嗎?觀音道場普陀山
- 灑水觀音代表什么?灑水觀音的寓意與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 舍利弗證得天眼通,是因布施而得來的?
- 一動不如一靜
- 認真活在當下
- 你要懂得,體驗自我內心的世界
-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tài)
- 茶要用沸水沏才會清香
- 有時候壓力會成為負擔
- 誰都有所不能
- 珍惜自己所擁有,就是最大的財富
- 任何時候都不要失衡
- 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 不要為了轉瞬即逝的快樂作繭自縛
- 多審視自己的言行
-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 真正困擾你的,是自己本身的執(zhí)念
- 不要讓別人的行為影響到你的情緒
- 喜歡搬弄口舌的人,會讓別人感到討厭
- 為什么我們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 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 修心,是治愈一切煩惱的良藥
- 所謂修行,實際上就是做好無數的小事情
- 真心本性是最珍貴的財寶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白云禪師]什么是空空、有空?
- [綠茶]什么是六安瓜片茶?六安瓜片茶的介紹
- [禪宗文化]陶淵明《飲酒》的禪意
- [哲理故事]凡事順其自然才是生存之道
- [佛經故事]婦詐稱死喻的原文與翻譯
- [佛與人生]節(jié)制欲望,享受快樂
- [佛學常識]佛教出家人的衣著有哪些種類?
- [白云禪師]什么是無余?
- [華嚴經]譬如幻師作眾事,種種形相皆非實,菩薩智幻……
- [禪茶]茶道中常引用哪些禪語?
- [禪宗文化]寒山《欲得安身處》的禪意
- [哲理故事]切莫太執(zhí)著,該放必須放
- [佛經故事]以梨打頭破喻的原文與翻譯
- [佛與人生]什么是現在觀?
- [佛學常識]佛教四大天王分別是誰,各有什么象征意義?
- [白云禪師]“法相假立”的法義是什么?
- [綠茶]六安瓜片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