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保持當下的正念

\

  很多事情的發(fā)生,都是因為我們心里沒有正念,才給自己帶來種種的痛苦煩惱。我們平常所學,不管經律論三藏,乃至于一切的佛法,其實都是方便引導我們怎樣開發(fā)內心的真知,讓我們學會長養(yǎng)正念的。

  就拿七覺支的修學來說。平常的生活當中,如果能夠常常有意地提醒自己:我一定要培養(yǎng)我的覺性,保持當下的正念。當我們真正能夠提起正念的時候,念覺支就生起來了;當不受雜念的侵擾,正念相續(xù)的時候,擇法覺支便能生起;當策勵自己,要保持正念現(xiàn)前,那我們已經在行精進覺支了;如果能夠不斷地要求自己,隨之而來,歡喜就會充滿,喜覺支、輕安覺支就生起來了。這樣就能輕松愉快地去面一切。不管逆境也好順境也好,能把握住的時候,就是定覺支的產生。這個時候,對于外面的五欲六塵就有抵擋的能力了,就能作到不被外境所轉。而且遇到事情,心無偏頗,能從各個方面來考慮。這就是舍覺支的生起。

  反之,如果不能用所學的佛法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正念沒有提起,在遇事的時候,就會被事所轉,完全跟著外境走。所以你只能接受順境,別人要理解我,支持我,一點點逆反的事情都受不了。這樣對我們的修學一點好處都沒有。(文:如瑞法師)

什么是七覺支?

  七覺支(巴利語:Satta Bojjha?ga,Satta Sambojjha?ga),或稱七菩提分,即七種導向正覺(菩提)的條件或因素。覺支,廣義稱三十七道品皆為覺支,狹義但以七菩提分為覺支。

七覺支包括:

  一、 念覺支(sati)。是把心投入到所緣當中,沉入到所緣當中而不動,不會忘失禪修的對象;

  二、 擇法覺支(dhammavicaya)。是正見,亦是慧的一個名稱,即如實知見名色法的觀智;

  三、 精進覺支(viriya)。是為了達成目標付出的努力;

  四、 喜覺支(piti)。是對于所緣要有興趣,對修行的目標有興趣,或者說我們喜歡禪修;

  五、 輕安覺支(passaddhi)。是身心的輕安、輕快、舒適,是指心與心所兩者的輕安;

  六、 定覺支(samādhi)。是心的平靜、心一境性、心的單純、專一;

  七、 舍覺支(upekkhā)。是心的平等,內心處于一種中舍的狀態(tài),不會偏于任何一邊,既不會過緊也不會過松,既不會過動也不會過靜、不會極端、不會過度、恰到好處。在此是指屬于遍一切美心心所的中舍性心所,而不是舍受。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