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五家 >

宋代云門宗

  云門宗在北宋時相當活躍,與臨濟宗并駕齊驅。

  文偃弟子有香林澄遠、德山緣密、白云子祥等,而以澄遠為上首。澄遠傳智門光祚。光祚門風險峻,弟子眾多,著名的有雪竇重顯、延慶子榮、南華寶緣等,進入云門“中興”時期。

  重顯(980-1052),俗姓李,遂州(今四川遂寧)人。幼年出家,后投光祚,參學五年,盡得其法。一日問曰:“不起一念,云何有過?”光祚以拂子打之,遂“豁然開悟”。此后又游歷各地,于乾興元年(1022)住明州雪竇山資圣寺,長達三十一年。其時“宗風大振,天下龍蟠鳳逸,衲子爭集,號云門中興”(《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八)。他受汾陽善昭影響,撰有《頌古百則》,把宋初的頌古之風推向高潮,對文字禪有推波助瀾之功。故后來心聞曇賁禪師指責說:“雪竇以辯博之才,美意變弄,求新逐巧,繼汾陽為《頌古》,籠絡當世學者,宗風由此一變。”(《禪林寶訓》)他還著有《瀑泉集》、《祖英集》、《頌古集》、《拈古集》、《洞庭錄》、《開堂錄》等多種。其得法弟子有八十余人,而以天衣義懷為上首。

  義懷(989-1060),俗姓陳,永嘉樂清(今屬浙江)人。受重顯印可后,先住無為(今屬安徽)鐵佛寺,又住越州(今浙江紹興)天衣寺。他主張禪凈一致、禪教融合。門庭十分興盛,得法弟子有八十余人。重要法嗣有慧林宗本、法云法秀等。宗本(1020-1099),俗姓管,常州無錫(今屬江蘇)人。十九歲出家,得法后,先住蘇州瑞光寺,后住杭州凈慈寺。元豐五年(1082),奉詔住汴京(今河南開封)慧林寺,受神宗召見。法秀(1027-1090),俗姓亭,秦州隴城(今甘肅秦安)人。十九歲試經(jīng)得度,于義懷處證悟,受印可。曾于江蘇、江西一帶住持寺院多處,后應詔住汴京法云寺。

  延慶子榮門下著名禪師有圓通居訥。居訥(1010-1071),俗姓蹇,梓州中江(今屬四川)人。十一歲出家,因參子榮而密契心要。停留十年,道望日重。先后住持廬山歸宗寺和圓通寺。慶歷四年(1044),歐陽修被貶滁州后游覽廬山,與居訥相見論道,因居訥“出入百家而折衷于佛法”,使之“肅然心服”;实v(1049-1053)初,有詔請他住持汴京凈因寺,他以疾堅辭,并舉大覺懷璉以代。

  佛印了元(1032-1098)是開先善暹弟子,宋神宗時的云門宗著名禪僧。他俗姓林,饒州浮梁(今屬江西)人。未入佛門前,業(yè)已“五經(jīng)略通大義”,精通儒學,擅長詩文書法。曾住持廬山歸宗寺、鎮(zhèn)江金山寺、江西云居寺等,“凡四十年間,德化緇素,縉紳之賢者多與之游”(《佛祖歷代通載》卷一九)。他與蘇軾兄弟、黃庭堅等著名文人交往甚深,應酬文字頗多。他還與理學家周敦頤結青松社,自為社主。兩人“相與講道,為方外友”。神宗曾賜高麗磨衲、金缽。

  契嵩是北宋云門宗的另一重要禪師。他除了著有《輔教編》,還著有《傳法正宗記》、《傳法正宗論》、《傳法正宗定祖圖》,以確定禪宗二十八祖說。

  自東漢起,印度、中亞以及西域一帶來我國譯經(jīng)傳教的僧侶日漸增多,他們曾帶來有關佛教傳法世系的傳說,這些在我國佛教史籍中不乏載錄。其中與禪宗有直接關系的是所謂《付法藏傳》,又名《付法藏因緣傳》。它的作者說法不一,據(jù)宗密說,當為“西域賢圣所集”。它前后共被譯過三次,第一次是劉宋文帝時由釋寶云譯出,名《付法藏經(jīng)》;第二次是北魏文成帝和平三年(462)由釋曇曜譯出;第三次是北魏孝文帝延興二年(472)由西域沙門吉迦夜譯出!陡斗ú貍鳌酚浭隽酸屽饶材崾攀篮笃涞諅鞯茏幽υX迦葉、阿難、商那和修、優(yōu)婆毱多、提多迦、彌遮迦、佛陀難提、佛陀蜜多、脅尊者、富那奢、馬嗚、比羅、龍樹、迦那提婆、羅睺羅、僧伽難提、僧伽耶舍、鳩摩羅馱、阇夜多、婆修槃陀、祖摩奴羅、鶴勒那、師子的傳法世系。

  《付法藏傳》譯出后,天臺宗創(chuàng)始人智□便以它為基礎,在他所著的《摩訶止觀》一書中,陳述了“西天二十四祖”,始于迦葉終于師子,加上末田地,仍計二十四人。但禪宗系統(tǒng)的僧侶則否認天臺宗所信奉的《付法藏傳》二十四祖之說,提出了另一世系,即“西天二十八祖”說。

  二十八祖說始于唐代釋智炬的《寶林傳》。天臺宗人宣稱,《寶林傳》所列最后四祖的名字是杜撰的。他們說,因為智炬看到《達摩多羅禪經(jīng)》中列有九人,第八名達摩多羅,第九名般若密多羅,于是就在“達摩”上增“菩提”二字,把菩提達摩移居般若密多羅之后,又取其他地方二人的名字婆舍斯多和不如密多置于第二十四祖后,便成了二十八人(仍以摩訶迦葉為初祖)。至宋初《景德傳燈錄》撰成,禪宗二十八祖說逐漸定型。契嵩著書,是對二十八祖說的再次肯定。他的著作因受仁宗皇帝敕賜入藏的優(yōu)禮,最終使該說成為定論。為菩提達摩的祖位尋找更為充實的理由,《景德傳燈錄》于菩提達摩名下注曰:“本名菩提多羅”;《正宗記》又改曰“初名菩提多羅,亦號達摩多羅”,并于《定祖圖》菩提達摩名下注曰:“其名稱呼不同,如達摩多羅,凡三四說。”

  宋代天臺宗僧侶子防、從義等人從本宗立場出發(fā),曾對禪宗定祖說予以激烈反對。他們不僅認為二十八祖沒有根據(jù),而且連帶指出禪宗所傳“拈花微笑”、“只履西歸”、“立雪斷臂”等故事也純屬虛構。天臺宗重視止觀雙修,為了突出自宗的淵源流長,他們把學統(tǒng)上溯到印度龍樹。因此,天臺宗和禪宗不僅在禪法上,而且在祖統(tǒng)上發(fā)生矛盾,絲毫不難理解。事實上,無論是天臺宗的二十四祖說,還是禪宗的二十八祖說,都缺乏事實依據(jù)。宋人陳舜俞《明教大師行業(yè)記》指出,契嵩撰《正宗記》和《定祖圖》,乃是“慨然憫禪門之凌遲”。但是,從加強宗派地位的角度看,契嵩的定祖說,對禪宗有重要的貢獻。

  云門宗自南宋起開始衰微,至元初其法系已無從查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