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叢林之中“天下為公”體現在哪?

\

叢林之中“天下為公”體現在哪?

  儒家以禮樂為主道政治的中心,由于禮樂的至治,就可以實現《禮運·大同篇》的“天下為公”。佛教禪宗的叢林制度對大同世界和“天下為公”社會形成的作用是巨大的,叢林可以說是一個“天下為公”的實驗場所。也可以說禪宗的叢林制度與中國文化教育精神的吻合才可以實現叢林制度的實施。

  叢林中“天下為公”的體現首先是眾生平等,天下為家。一切眾生,都是性相平等的,這是佛教的宗旨。百丈禪師創(chuàng)立了叢林制度,從表面上看,叢林的清規(guī)與佛的戒律,似乎不同。實際上,清規(guī)是以佛的戒律為根源的,它的內部,仍以嚴守戒律為主,所以叢林便有天下一家的作風,僧眾行腳遍宇內,不論州縣鄉(xiāng)村,只要有叢林都可掛褡安居。

  “天下為公”的另一個特點是少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叢林制度實施以后,做到了收養(yǎng)鰥寡孤獨的社會福利工作,使幼有所養(yǎng),老有所歸。相傳清代順治皇帝,看了叢林的規(guī)模,便興出家之想,他作了一篇《贊僧詩》說了“天下叢林飯如山,缽盂到處任君餐。朕本西方一衲子,如何落在帝王家。只因當初一念差,黃袍換卻紫袈裟”等句,由此可見禪門叢林,是統(tǒng)治者心中“天下為公”的典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