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演四戒”的人生哲理
宋代法演禪師曾有“四戒”勉勵其弟子佛果,“一、曰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二曰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三曰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比易;四曰規(guī)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人必繁。”法演禪師的這四句話包含很深的哲理,意在警示我們,凡事皆不可太過極端、絕對,應當學會適可而止,留點空間給自己,也留點空間給別人,這樣自己的人生才會過得如意自在。
“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告訴我們,位居要職,權力在握的時候,要善于運用手中的權力為人民造福,切不可濫用職權,作福作威。如果權力在手,便肆意妄為,不僅會傷害別人,還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災禍。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告訴我們,一個人現(xiàn)世所擁有的福報都是前世修來的。一個人在擁有幸福生活的時候要知道惜福,只有惜福了,你才會有享受不完的福氣,你的生活才會過得圓滿幸福。如果將所擁有的福報都享盡,你就會變得業(yè)重福薄,遭苦受罪了。人人都認為擁有大量的財富很幸福,但是,錢財如果使用不當,不僅不會給自己帶來歡樂,還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錢財是身外之物,對于一個人來說,有了錢財?shù)拇_能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但是如果成為守財奴或者揮金如土的人就會為人所不齒了。對我們來說,錢財除了滿足生活所需外,應當用來布施給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這樣你的人生才有意義。所以,我們要學會惜福,切不可任意浪費自己的福報。要知道,如果福報享盡,就算是天人,也會有“五衰相”的現(xiàn)前,更何況我們這些薄地凡夫,業(yè)深福薄,失人身易,得人身難。一個人如果縱情財色名食睡,恐怕要墮入地獄,求出無期了。
“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必易”則在提醒我們,在平時說話時,要把握說話的分寸,不可說侮辱別人的話,也不要說傷人自尊的話,即使在自己得意忘形的時候,也要切記不要嘲笑不如自己的人。否則,一旦哪一天你失意的時候,會遭到別人更為無情的譏諷。人在心平氣和的時候,說話留有余地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在怒發(fā)沖冠的時候,便難以做到了。所以,越是在人憤怒的時候,就越要克制自己,不要輕易口出惡言,傷人傷己。很多時候,你一句發(fā)怒的無心語言,往往會毀掉多年辛苦培養(yǎng)的友誼與功德。要培養(yǎng)自己待人謙遜包容、不驕矜、不恃寵的品格,平日應當“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要多檢討自己的缺點,寬容別人的過錯。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能夠以如此寬容、體諒的心來對待他人,你就一定能夠與別人建立起一種和諧溫馨的關系。
“規(guī)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人必繁”則告訴我們,人為制定的規(guī)則在執(zhí)行的時候不能過于嚴厲,否則會使規(guī)矩變得繁瑣教條,使人生厭,導致規(guī)矩的執(zhí)行者變成一個孤立的人。不論在哪種生活環(huán)境中,都需要有一定的規(guī)矩來規(guī)范那些不守規(guī)則之人。我們常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一個人沒有組織紀律,自己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的來作為,我們的社會就會變?yōu)橐槐P散沙。因此,規(guī)矩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必須的,但是,規(guī)矩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應當有適當?shù)撵`活度,不能變得鐵板一塊,否則,若規(guī)矩執(zhí)行過于嚴厲,就會使那些受到懲罰的人產(chǎn)生怨恨心理,也會讓很多人產(chǎn)生不滿情緒。當你過于嚴厲的時候,不僅起不到警示犯錯者的作用,還會造成被管理者的反對。所以,不管你是處于何種位置的領導,你在發(fā)號施令的時候,切不可唯我獨尊,任意妄為,不顧別人的感受,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在實施管理制度太嚴的時候,要學會回首,只有適當?shù)幕厥,你才能更好地管理好你的員工,同時,也會使他們將單位看成是自己的家。
總而言之,人生過一種適度知足的生活,便是一種最如意的生活。我們?yōu)槿颂幨露紤斠赃m度為準,切不可達到極端,否則就會造成適得其反的后果。這就是“法演四戒”告訴我們的道理。
- 上一篇:怎樣讀《六祖壇經(jīng)》
- 下一篇:神贊《空門不肯出》賞析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禪宗文化]“法演四戒”的人生哲理
- [入門須知]有一種迷信,是對佛的迷信
- [十善業(yè)道經(jīng)]南亭法師:十善業(yè)道經(jīng)講話
- [佛與人生]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人生自然會越過越快活
- [在家修行]如何在修行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 [哲理故事]人生大意,并不只在虛妄符號中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十)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九)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八)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七)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六)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五)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四)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三)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二)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一)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