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尋常路 正法事業(yè)極寂靜 大師之出家
宗喀巴大師大師舍家出家,入佛門中,漸次游行求聞思修等,如《本生論》云:居家如牢獄,永莫思安隱,貧窮或富貴,居家如大病。又云:若行正法失家業(yè),若住俗舍豈成法;正法事業(yè)極寂靜,家業(yè)喧雜豈得成?既與正法相乖違,欲利益者誰貪著!大師亦觀家庭猶如牢獄、火坑、蛇窟,常欲出離,只以年幼未能如意。
己亥年,師三歲時,有迦瑪巴游戲金剛,應(yīng)元順帝之請,自藏來內(nèi)地,道經(jīng)師處,為師授居士五戒(三歲本非受戒年,蓋知器宇非凡,故特授之),賜號慶喜藏,更授記云:此童子后往藏中,住持正法,猶如第二能仁也。
是年,父請義成寶大師來家,義師多賜資財,告其父曰:愿汝將兒惠我。父如師教,將兒奉施。此后乃至未入藏之前,皆在義成寶大師處依止而住。師初至彼處,于應(yīng)誦習(xí)之經(jīng)論,未待師授,僅以智力思察,誦讀如流,全無礙滯。當(dāng)未出家前,義成大師即令入怖畏金剛、勝安樂輪、歡喜金剛、金剛手等大曼陀羅,傳授灌頂,密號曰不空金剛。是時大師即能受持一切密乘律儀諸三昧耶,猶如目珠防護無犯。得灌頂后,未出家前,遂將勝樂輪喜金剛閻曼德迦等儀軌,受持于心,數(shù)修勝樂,毫無懈怠。其余之本尊瑜伽念誦次第等,同時俱修。又如師教,修曼殊心咒五字明多次。時所居室中石壁上,多現(xiàn)五字明之字跡,宛如寫成。癸卯年師七歲時,兩壁之金剛薩埵,即常于夢中示現(xiàn)。阿底峽尊者,亦夢中常至(阿底峽尊者誕于宋太宗七年歲次壬午,宋仁宗二十年至藏,壽已六十有一,仁宗三十二年歲次甲午九月十八日圓寂于那塘?xí)r,壽七十有三。尊者圓寂后三百零二年,宗喀巴大師始生也)。
后師至藏時,謁尊者像,與夢中所見無有別異,此即顯示大師受持阿底峽尊者之遺教,令不隱沒之前相也(此中僅述夢中所見,其實日中亦常見,如《宗喀巴大師秘密傳》中說)。師觀三有猶如電閃,剎那壞滅無可久恃,三苦暗夜除遣極難,覆蔽一切殊勝功德,六道有情常迷此苦,更見出家修凈梵行,乃釋迦師子之無上勝軌,三世諸佛皆依此出離而成正覺。稱贊出離,呵責(zé)居家。然我何日乃得出家耶?如是希愿常無間斷,猶如天眾趣歡喜園。至七歲時,乃依具足教證功德海無上無比義成大師,為親教師,依顯密德藏大善知識童子菩提為阿阇黎,受沙彌十戒,法號賢慧,名稱吉祥。于一切輕重學(xué)處,殷勤防護離諸垢染成妙梵行,莊嚴(yán)沙門,為出家之宏范矣。蓋義成大師早知大師當(dāng)為法王,故自幼年殷勤將育,猶如培植藥樹嫩芽,亦如輪王愛顧長子。為令開發(fā)智慧故,傳授曼殊師利及妙音天女等儀軌修法,若顯若密一無所吝,悉皆授予,大師后入藏時又廣備資糧。故大師常云:義成大師恩德最深,雖父母之慈愛,亦不過如是而已。義成大師赴藏兩次,顯密教理通達(dá)無遺。特修閻曼德迦獲得成就,建兩伽藍(lán)教導(dǎo)末學(xué)。在世之時,屢現(xiàn)神通,記莂一切。臨終之時,天樂天花無量供養(yǎng),世共見聞,于虛空中發(fā)音聲云:從此去已,當(dāng)往北方鼓聲佛土行菩薩道云云。
- 上一篇:慈航大師《禪宗勝義》導(dǎo)讀
- 下一篇:對需要幫助的人千萬不要裝聾作啞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yán)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