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使比丘答:怎樣可以看出凡夫和真正佛弟子的心境有何高低之別?

  “怎樣可以看出凡夫和真正佛弟子的心境有何高低之別?”

  佛使比丘答:

  現(xiàn)在我們要注意的這個重點,將會在凡夫和真正佛弟子[注一]的心境有別方面,給我們一些看法。凡夫是指從來沒有成為完全的佛弟子,且對真正的佛教一無所知的人。凡夫依循父母的信仰而成為佛教徒,充其量只是符合記錄與注冊的“名字佛教徒”而已。這表示他一直是個凡夫。

  現(xiàn)在,要成為真正的佛弟子、圣人(ariyan),就必須對身旁種種事物具足正見,那種高度的知見遠超過凡夫所擁有的。佛陀幽默地說:“圣人和凡夫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泰本巴利藏第21冊,547頁)。例如在圣人的眼中或在圣戒里,唱歌與哭泣是同樣的事,跳舞是瘋子滑稽的動作,開懷地笑是未成年兒童的行為(泰本巴利藏第21冊,547頁)[注二]。

  凡夫嘻嘻哈哈自得其樂唱歌、歡笑,不會覺得疲倦,但在圣戒中,唱歌被視同哭泣。假如我們見到一個人聲嘶力竭地唱歌、喊叫,在圣人的眼中看起來不僅與哭泣相同,它與哭泣更是出自相同的情緒。

  至于跳舞,更是瘋子的行為。當我們起舞時,如果稍加留意,我們必定至少有百分之十五[注三]的瘋狂,否則就不會去做它,但我們不會以為那是瘋子的行為,因為一般人都認為它是快樂的事。

  有些人喜歡笑[注四],笑是快樂的,即使沒有理由或適當時機,人還是常常笑。但在圣戒中,笑被認為是未成年兒童的行為,所以假如我們能笑得少一點,將會是一件好事,若完全不笑,那就更好了。

  這例證顯示圣戒不同于凡夫的習俗,依照凡夫的習俗,唱歌、跳舞、歡笑,沒什么大不了,且稀松平常;而在圣戒里,則被視為可憐的行為,且與前面的評斷相同。有這種觀點的人,心境是高超的。

  佛陀并沒有禁止我們?nèi)プ錾鲜龅氖虑?只是要我們認識到行為的表現(xiàn)方式有高或低的層次,因此不需去做不必要的事。當我們還不是圣人時,可能會想要嘗試較低的行為方式,但假如真的去嘗試,我們將會明了:它偶爾使人快樂,但是到最后,我們會厭倦它。于是,我們可以自我提升到符合圣戒的圣人境界。

  有些人不喜歡聽到戒律,他們擔心那會約束自己并導(dǎo)致痛苦。無論如何,嘗試控制自己不要隨著情緒走,在佛教中是個很重要的原則。調(diào)伏身心,使它們不會隨著情緒走,那并不是受苦,反之,它是克服苦的方法。我們必須找到一些方法以避免遭受自私或煩惱的壓迫,安住自己的心,不許煩惱引誘我們、主宰我們。當跳舞時,注意觀察有多少煩惱刺激、主宰我們,使我們在它們的控制之下,這是解脫自在嗎?

  以上的討論,多少引發(fā)我們想到應(yīng)該提升自己的地位,不要永遠只當凡夫,自愿加入圣人的行列,就能擁有智慧,痛苦自然少。避免給自己制造無謂的困擾,也不要做徒勞無益的事,你將獲得如下的成果:從凡夫的階層提升為真正的佛弟子,安住于圣戒之中。佛陀希望有更多人成為圣人,別永遠只是凡夫俗子。

  [注一]真正的佛弟子意指圣人。

  [注二]四分律卷五十八:“於圣法律中,歌戲猶如哭,舞如狂者,戲笑似小兒。”(《大正藏》第22冊,998頁)

  [注三]此據(jù)泰文版。

  [注四]此處所談的笑是指放逸的笑。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