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五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第五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四諦品第十一
爾時,佛告迦葉:“善男子,若使是苦名苦諦者,地獄、畜生皆有苦諦。名苦諦者,謂知如來常住法身,非穢食身。眾生不得如來尊智知苦故,以非法為法,久遠癡愛煩惱結(jié)縛,彌劫生死苦輪常轉(zhuǎn)。假使如來常住二字暫經(jīng)耳者,欲生天上及求解脫,必得圣果自然快樂。智者自知,皆由如來常住之音暫經(jīng)耳故得此妙果。久遠以來不知如來常住法故,往返無量生死苦惑。如是知苦為知苦諦,若異此者非知苦諦。
“苦集諦者,諸法之實。不知實故增其愛集,畜養(yǎng)奴婢諸非法物,非法為法而生妄取,正法則滅,以無智故長處生死輪轉(zhuǎn)苦惑。當知是等為壞正法,終不得果生天解脫。不知苦集真實相故為壞正法,妄說之報亦復(fù)長夜生死苦惱。如是知者為知集諦,若異此者不名知集。
“苦滅諦者,若修行空一切盡滅壞如來性,若修行空名滅諦者,彼諸外道相違義者,亦修行空得滅諦耶?當知一切皆有如來常住之性,滅諸結(jié)縛煩惱永盡,顯現(xiàn)如來常住之性,起于一心便得妙果,常樂自在名法自在王,是為修行苦滅圣諦。若復(fù)修行于如來性作空無我相,當知是輩如蛾投火。名滅諦者,是如來性,是如來實,滅除一切無量煩惱。所以者何?是如來性因故。如是知者為知如來平等滅諦,若異此者不名知滅。
“苦滅道者,如來、法、僧、解脫之性,此四種法名為道諦。于四種法不知實故,長處生死無量苦惑。于生死中能勤修行,了知如來、法、僧、解脫是常住法,非變易法,非磨滅法,不盡不壞,起于一心得微妙果快樂自在。于此常住不空四法作非法想者,當知是輩得邪見果報?鄿绲勒,于此三法作常住修者,是則名為知苦滅道諦。
“如是修行常住想者,當知是等是我弟子知四真諦,是為菩薩知四真諦。”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修四真諦。”
四倒品第十二
佛復(fù)告迦葉:“所謂顛倒,苦有樂想,如來無常滅盡泥洹,如薪盡火滅則為大苦,而作是想,如來無常,是為顛倒。樂有苦想,于如來長存作眾生見,是為顛倒。于三有苦而作樂想,是亦顛倒。是為第一顛倒。
“無常常想顛倒,常無常想顛倒。常無常想者,如來泥洹修極空想,是為顛倒。修極空已,短壽眾生便得長壽,于是修果謂常存法,名為顛倒。是名第二顛倒。
“非我我想顛倒,我非我想顛倒。言一切世間有我,是為顛倒。佛說如來性是真實我,而于此義作非我修。是名第三顛倒。
“凈不凈想顛倒,不凈凈想顛倒。如來常住,非穢食身;而肉眼者言穢食身,非清凈法,法、僧、解脫亦當滅盡,是名顛倒。諸不凈身無一凈想,愚癡倒惑而起凈想。是名第四顛倒。
“如是,善男子,是名四顛倒。”
迦葉菩薩白佛言:“善哉!世尊,我從本來常著顛倒,而今始知如來正見。”
如來性品第十三
迦葉菩薩復(fù)白佛言:“世尊,如來有我、二十五有,為有為無?”
佛告迦葉:“真實我者是如來性,當知一切眾生悉有,但彼眾生無量煩惱覆蔽不現(xiàn)。譬如貧家舍內(nèi)有珍寶藏而不能知,時有一人善知寶相語貧子言:‘汝為我作,我當與汝錢財寶物。’貧子答言:‘我不能去。所以者何?我先家中有珍寶藏不能舍去。’彼人復(fù)言:‘汝愚癡人不知寶處,且與我作,給汝珍寶用之無盡。’便從其語。然后彼人出其宅中珍寶與之,貧人歡喜起奇特想,知彼士夫?qū)嵖梢棱。一切眾生亦?fù)如是,各各皆有如來之性,無量煩惱覆蔽隱沒不能自知,如來方便誘進開化,令知自身有如來性歡喜信受。
“復(fù)次,善男子,譬如母人生子尚小而便得病,藥師方便為合良藥、酥乳、石蜜,令子服之,語其母言:‘慎莫與乳。’令子藥消然后與之。復(fù)合苦藥涂其乳上,子欲飲乳聞苦藥氣即便舍去,知其藥消然后洗乳令子乳之。如是,善男子,如來誘進化眾生故,初為眾生說一切法修無我行,修無我時滅除我見,滅我見已入于泥洹,除世俗我故說非我方便密教,然后為說如來之性,是名離世真實之我。”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人初生時智慧尚少,漸漸長大智亦隨明,若有我者始終應(yīng)一,以彼智慧漸漸增故,當知無我。又復(fù)我者應(yīng)無生死,而有生死當知無我。若使一切皆有如來性者應(yīng)無有異,而今現(xiàn)有長者、梵志、剎利、居士、旃陀羅等,諸眾生類種種異業(yè)受身不同。若使眾生有如來性者應(yīng)當同等,而今不同,故知無有如來之性。若復(fù)真實有如來性,不應(yīng)殺盜作諸種種不善惡業(yè)。若當眾生有如來性,聾者應(yīng)聽,盲者應(yīng)視,啞者應(yīng)言。若使各有如來性者,為住何所?彼和合身青黃赤白于種種色,為住一處?為遍身中?”
佛告迦葉:“譬如國王有大力士,摩尼寶珠能除毒痛,系著頭上與敵國共斗,為彼所系摩尼寶珠陷入身中,血肉皮覆遂失寶珠,求覓不得便作失想。時有良醫(yī)來為治病,因語醫(yī)言:‘我有寶珠遂便忘失,處處求覓不知所在。’當知財寶非常之物如水上泡,速生速滅虛誑如幻,如是永作失寶珠想。良醫(yī)答言:‘寶珠不失,莫作失想。汝因斗時珠入身中,血肉皮覆是故不現(xiàn)。’彼人不信而謂醫(yī)言:‘血肉之中何處有珠?是虛言耳。’時彼良醫(yī)即為出珠,彼得珠已方信良醫(yī)所知奇特。一切眾生亦復(fù)如是,各各皆有如來之性,習(xí)惡知識起淫怒癡墮三惡道,乃至周遍二十五有種種受身。如來之性摩尼寶珠,沒在煩惱淫怒癡瘡,不知所在。于世俗我修無我想,不解如來良醫(yī)方便密教,作無我想而不能知真實之我。于是如來復(fù)為方便,令滅無量煩惱熾然,開示顯現(xiàn)如來之性。
“復(fù)次,善男子,譬如雪山有好甜藥名為上味,轉(zhuǎn)輪圣王未出世時隱沒不現(xiàn)。其諸病者皆詣藥所,掘地埋筒以承藥汁,或得甜味,或得苦味,或得辛味,或得酢味,或得堿味,或得淡味。而諸病者得此諸味,不得真實上味之藥,掘地不深薄福德故。轉(zhuǎn)輪圣王福德力故,出于世時便得真實上味之藥。如是,善男子,如來性者多種之味,無量煩惱愚癡覆蔽,是故眾生不得上味如來之性,種種行業(yè)處處受身。彼如來性無可殺害,其諸死者名為壽短。如來之性名為真壽,不斷不壞乃至成佛。如來之性無害無殺,唯長養(yǎng)身。有害有殺如諸病人作眾邪業(yè),種種報應(yīng)剎利、梵志乃至生死二十五有,不得真實如來性故。
“復(fù)次,善男子,如人穿地求金剛寶,手執(zhí)利鑿鑿堅土石悉能令碎,唯有金剛莫能斷截。如來之性亦復(fù)如是,天魔利劍所不能傷,唯長養(yǎng)身受其傷壞,非如來性。是故當知如來之性無害無殺,是為如來決定之教、方等契經(jīng)、甘露毒藥。”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方等契經(jīng)、甘露毒藥,義何所趣?”
佛告迦葉:‘善男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或有食甘露, 而得長仙壽,
有人服甘露, 傷壽而早夭,
或因飲毒死, 或緣飲毒生。”
“其甘露者,是摩訶衍無礙之智。其毒藥者,亦是摩訶衍無礙之智。猶如醍醐、酥油、石蜜,食之不消名為毒藥,食之消者名為甘露。無智眾生不解方等大乘密教,則于是人名為毒藥。聲聞、緣覺住大乘法,及諸菩薩人中之雄名為甘露。譬如乳牛雖色不同,其乳一味;如是,迦葉,當知菩薩成無畏者之所歸依如來法性,彼性我性皆同一味。”
于是,迦葉菩薩即說偈言:
“我今歸三寶, 甚深如來性,
自身如來藏, 佛法僧是三,
如是歸依者, 是名最上依。”
爾時,世尊復(fù)為迦葉而說偈言:
“不知三寶者, 何名知歸依?
依義尚不了, 云何知佛性?
若以歸依佛, 是為最吉安。
復(fù)有何因緣, 而復(fù)歸依法?
歸依于法者, 是為自心想。
復(fù)有何因緣, 而歸于眾僧?
不信歸依佛, 決定真實者,
三寶如來性, 何由能悉知?
云何未知義, 而生豫計想?
佛法比丘僧, 三寶之梯橙,
猶如不懷妊, 而作生子想。
如是思惟者, 但增其惑亂,
如人尋空響, 離真優(yōu)婆塞。
當勤求方便, 大乘決定義,
如來隨順說, 令汝除疑網(wǎng)。”
迦葉菩薩復(fù)說偈言:
“為優(yōu)婆塞法, 歸依于佛者,
一切諸天神, 不生歸依想。
為優(yōu)婆塞法, 歸依于法者,
不以害生法, 而為非法祠。
為優(yōu)婆塞法, 歸依于僧者,
不于眾邪道, 請求良福田。
是故歸三寶, 除俗三非法,
此三歸法者, 亦是如來說。
我昔由此法, 今得安隱處,
汝等亦當行, 終歸至我所。
如是平等路, 汝等隨行者,
疾得免眾苦, 輪回生死惑。
如來之性者, 亦從世尊說,
我及諸眾生, 同此如來性。
諸佛隨順道, 我等悉由之,
乃至諸魔天, 亦有此甘露,
終歸同諸佛, 離有牟尼尊。”
爾時,世尊復(fù)為迦葉重說偈言:
“汝莫如聲聞, 童蒙之智慧,
唯是一歸依, 當知非有三。
如是平等道, 佛法僧一味,
為滅癡邪見, 故立此三法。
汝今欲示現(xiàn), 隨順世間者,
應(yīng)當從此教, 歸依于三寶。
若人歸依佛, 便為歸依我,
歸依等正覺, 正覺我已得。
分別歸依者, 則亂如來性,
當于如來所, 而作平等心,
合掌恭敬禮, 則禮一切佛。
我與諸眾生, 為最真實依,
清凈妙法身, 我已具足故,
若禮舍利塔, 應(yīng)當敬禮我。
我與諸眾生, 為最真實塔,
亦是真舍利, 是故應(yīng)敬禮。
若歸依法者, 應(yīng)當歸依我,
清凈妙法身, 我已具足故,
我與諸眾生, 為最真實法。
若歸依眾僧, 亦當歸依我,
諸余一切眾, 皆佛僧所攝,
我與諸眾生, 為最正覺僧。
無目眾生類, 為之生道眼,
是故聲聞眾, 及諸緣覺僧,
如來僧悉攝, 歸依最真實。”
佛告迦葉:“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當作是念,正使不善無知積聚,應(yīng)作是知我有佛性。如彼健士斗戰(zhàn)之時,當知我為軍中之將,為一切眾所依怙者。譬如王子為太子時,應(yīng)當自知我為一切王子之上,當紹王位為諸王子作真實依,終不生心作下劣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復(fù)如是,立金剛志超彼三法,如彼王子成就無畏,于三法中離種種想。如來最上,猶如頂相最為第一,非佛、非法、非比丘僧,種種差別如梯橙也。為世間依、度世間故,于真實法示現(xiàn)種種,而為三法誘化童蒙無知眾生,令入大乘深利智慧。”
迦葉菩薩復(fù)說偈言:
“知此真實義, 而問于如來,
欲顯發(fā)菩薩, 勇猛離垢故。
善哉世尊說, 菩薩之所行,
大乘深利智, 如練金剛慧。
善哉世尊說, 安立諸菩薩,
如來善顯示, 我今亦當然。
一切眾生類, 悉應(yīng)自觀察,
自身如來藏, 皆是三歸依。
一切眾生類, 信受此經(jīng)者,
若已離煩惱, 及諸未離欲,
皆當歸自身, 如來微妙藏,
唯是正歸依, 無二亦無三。
所以然者何? 世尊廣分別,
各各自身有, 如來微妙藏,
以知此義故, 不復(fù)歸于三。
我已為一切, 世間真實依,
法及比丘僧, 一切攝受故。
聲聞辟支佛, 皆悉當敬禮,
以是諸菩薩, 正向大乘道。
如是如來性, 為不可思議,
具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故。”
佛告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其諸菩薩應(yīng)如是學(xué)甚深利智。復(fù)次,善男子,我當更說入如來藏。”即說偈言:
“有我長存者, 終不經(jīng)苦患,
若使無我者, 空為修梵行。
一切法無我, 是名斷滅教,
言我長存者, 則為計常說。
一切法無常, 是則為斷說,
一切法常者, 是則為常說。
一切法是苦, 是則斷滅說,
一切法是樂, 是則計常說。
一切修常想, 是疾得斷說,
一切修無常, 是疾得常想。
譬如拆樓蟲, 得一速望二,
如是修常者, 是速得斷滅。
若修斷滅者, 亦疾得常想,
如是所說喻, 得一更求余。
異法修苦者, 則說不善分,
異法修樂者, 是則說善分。
異法修無我, 無量諸煩惱,
異法修常存, 佛性及涅槃。
異法修無常, 則身不堅固,
異法修常者, 如來等三寶,
及平等解脫, 是諸法真實。
如來之所說, 不同于彼喻,
當知除二邊, 處中而說法,
計常及斷滅, 是見二俱離。
世間凡愚輩, 于佛說迷惑,
喻如羸病人, 頓服酥迷亂。
有無增其患, 譬如重病人,
四大互增損, 而不等和合,
痰癊增不息, 風種起燒燃,
風癊已違諍, 涎唾亦復(fù)增,
如是不和合, 舉體發(fā)狂亂。
良醫(yī)善方療, 隨順安四種,
除滅一切病, 悅樂全身強。
如四大毒蛇, 無量煩惱患,
良醫(yī)善方療, 平等性安隱,
其平等性者, 是名如來藏。
得聞如來性, 離于一切界,
常住不變易, 有無等不著。
凡愚而妄說, 不了微密教。
如來為眾生, 方便說身苦,
凡愚不能了, 謂我身斷滅,
慧者了真諦, 不總一切受,
能知我身中, 有安樂種子。
聞我為眾生, 方便說無常,
凡愚謂我身, 如陶家壞器,
慧者能諦了, 不總一切受,
能知我身有, 微妙法身種。
聞我為眾生, 方便說非我,
凡愚謂佛法, 一切無我所,
智者能諦了, 非盡假名說,
不惑于清凈, 如來真法性。
聞佛為眾生, 方便說空教,
愚夫不能知, 謂悉言語斷,
慧者能諦了, 不總一切受,
知如來法身, 長存不變易。
聞我為眾生, 方便說解脫,
愚夫謂佛身, 解脫悉磨滅,
慧者能諦了, 不悉往來斷,
如來人師子, 自在獨游步。
我為眾生說, 無明緣諸行,
凡愚不能知, 謂是為二法,
慧者能諦了, 明非明雖異,
解脫真實法, 則無有二相。
緣諸行生識, 凡愚謂為二,
慧者知行緣, 雖二而不二。
十善及十惡, 凡愚隨二相,
慧者能諦了, 雖二而不二。
有罪及無罪, 凡愚謂為二,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清凈不凈相, 凡愚謂為二,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作者及不作, 說一切諸法,
凡愚不能知, 謂為是二法,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說一切諸法, 為苦及樂分,
凡愚不能知, 謂為是二法,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我為眾生說, 一切行無常,
凡愚不能知, 總修如來性,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我為眾生說, 一切法無我,
凡愚不能知, 謂佛說無我,
慧者了自性, 我非我無二。
無量無數(shù)佛, 說是如來藏,
我亦說一切, 功德積聚經(jīng),
我非我不二, 汝等善受持。
“善男子,當憶念一切功德聚經(jīng)。我說般若波羅蜜大經(jīng)不二,彼如是說我非我不二。譬如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為始終是一?為從余處來?若即是一者即作本事,若乳即為酪者,然今乳時而無酪相,如是因緣展轉(zhuǎn)相生,非已有故而言展轉(zhuǎn)。若余處來者,彼在何處。慨斢谌闀r不見酪等從余處來。彼一切分皆有醍醐自性,但諸過覆故異分現(xiàn),牛食過故乳則血氣,牛食甘草乳則甜香,牛食苦草乳有苦味。于雪山下有甘澤草,牛食是草出成醍醐不作余色。當如牛食種種味草,則有種種異色。明及無明不二之法,亦復(fù)如是,行業(yè)過故明非明轉(zhuǎn),一切善法及不善法皆無有二。是故當知,如來之性,如彼醍醐自性清凈,煩惱過故有異相現(xiàn)。譬如人言,大海水堿,非為一切其水悉堿,其中亦有八味之水。譬如雪山多諸毒草,而彼雪山先有良藥。一切眾生身亦如是,四大和合譬如毒蛇,然此身中先有佛性。如彼良藥,其如來性始終常有非作所作,但無量煩惱中間競起。凡諸眾生欲求佛者,當除無量煩惱結(jié)患。譬如春月興大云雷而未降雨,草木華果皆未萌芽,夏時大雨一切扶疏;如來之性亦復(fù)如是,無量煩惱結(jié)患所覆,雖聞契經(jīng)及諸三昧,猶故不知如來之性,以不知故而起于我及非我想。大般泥洹、方等契經(jīng)、密教法藏聞于世間,眾生聞已,如來之性皆悉萌芽能長養(yǎng)大義,是故名為大般泥洹。如是,善男子,其有眾生學(xué)此方等般泥洹者,名為畢報如來之恩。”
迦葉菩薩白佛言:“善哉!世尊,如來之性于諸聲聞及辟支佛,甚為難見難得之寶!”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善男子,我亦常說甚為難見。譬如有人膚翳覆眼不見五色,就彼良醫(yī)為治其目翳,便為除少分膚肉,而以一物示之令見,彼視惑亂謂二謂三,久久諦視仿佛見之;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凈治道地成就十住,于自身中觀察如來真實之性,猶為無我輪之所惑,況復(fù)聲聞及辟支佛而能知之?當知,善男子,如來之性難見如是。又如有人仰觀飛鳥,遠則不識為是為非,極明其目仿佛識之;十住菩薩亦復(fù)如是,于自身中觀如來性,猶生惑想久乃仿佛,況復(fù)聲聞及辟支佛?又復(fù)如人痰癊增故,迷于諸方欲有所至,心心相續(xù)專念記識猶失徑路;十住菩薩亦復(fù)如是,于自身中觀如來性,專心方便猶有惑亂,況復(fù)聲聞及辟支佛?復(fù)次,如人遠行曠野熱渴所亂,遠見野馬或謂為水,或謂林樹,或言聚落;十住菩薩亦復(fù)如是,于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復(fù)次,譬如有人登高臨下遠觀佛塔,或作水想,或謂虛空,或謂屋舍,或謂野馬、山石、草樹,方便諦觀乃知是塔;十住菩薩亦復(fù)如是,于自身中觀如來性猶生惑想,方便極視乃知真實。復(fù)次,如人船行大海,遠見城郭而生惑想,或謂虛空,或言物像;十住菩薩亦復(fù)如是,于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復(fù)次,譬如王子竟夜觀伎,至日光現(xiàn)見人生惑親作他想;十住菩薩亦復(fù)如是,于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復(fù)次,譬如大臣往詣王所咨詳王事,夜闇還家于電光中,若見白牛而生惑想,或謂屋舍,或謂丘冢;十住菩薩亦復(fù)如是,于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復(fù)次,譬如持戒比丘自漉凈水,復(fù)重諦視若見微毫,或謂為蟲,或謂塵末;十住菩薩亦復(fù)如是,于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復(fù)次,如人觀高山頂,若有行人或謂禽獸;十住菩薩亦復(fù)如是,于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如人目患夜闇觀畫,或謂人像,或謂神像,或謂佛像,或謂釋梵諸菩薩像;十住菩薩亦復(fù)如是,于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如是,善男子,如來之性甚深難見,唯佛境界,非諸聲聞及辟支佛所能知見。如是,善男子,如來教法,慧者所知應(yīng)當信受。”
迦葉菩薩白佛言:“如世尊說,如來之性甚深微妙,諸肉眼者云何得見?”
佛告迦葉:“譬如非想非非想天,唯佛境界,一切聲聞及辟支佛云何能見?但彼隨順如來契經(jīng),信心方便然后等觀。如是,善男子,一切聲聞及辟支佛,當于方等般泥洹經(jīng)而生信心,知其自身有如來性。是故當知,如來之性唯佛境界,非諸聲聞及辟支佛。”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世間眾生皆言有我,比義云何?”
佛告迦葉:“譬如一時,二人為友,一是王子,一貧窮人,結(jié)好往來。其王子者有調(diào)伏兕,貧人見之。彼于后時共至他國,于一客舍暮共止宿,而彼貧者于夢中言:‘兕來!兕來!聲徹于外。’時有人聞,將至王所,以其所聞具白國王,王即問言:‘何處有兕?’時彼貧人便白王言:‘我無兕也,善知識有,我曾見之。’王即復(fù)問:‘其狀云何?’復(fù)白王言:‘其角似羊。’作是語已,王語貧人:‘汝自還去,何處有兕?彼亦無有,為虛說耳!’而兕似羊傳于天下。如是不久其王命終,太子即位亦訪求兕而不能得,次后其子續(xù)立為王,亦復(fù)如是求兕不得,展轉(zhuǎn)相傳恒于兕上而作羊想。如是菩薩摩訶薩出于世時,為眾生說真實之我。其無知者聞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知其真便妄想說:‘我如寸燈在于心中。’種種眾生、我、人、壽命,如彼夢說展轉(zhuǎn)相承皆起邪見,計有吾我求吾我性,不得實我作無我說,而諸世間一切眾生常作妄想計有吾我及無我想。如是,善男子,我說如來之性最為真實。若世間說我隨順法者,當知是則為離世俗,當知皆是菩薩變化現(xiàn)同俗說。”
文字品第十四
佛復(fù)告迦葉:“一切言說、咒術(shù)、記論,如來所說為一切本。”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其義云何?”
佛告迦葉:“初現(xiàn)半字為一切本,一切咒術(shù)言語所持真實法聚。童蒙眾生從此字本學(xué)通諸法,是法非法知其差別,是故如來化現(xiàn)字本不為非法。”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字本?”
佛告迦葉:“初十四音名為字本,是十四音常為一切不盡之本。不盡有何義?不破壞義、不漏義、如來義、名不盡義。如來法身金剛不壞故名不壞,如來無有九道諸漏故名不漏,如來常住故說不盡無作之義。
“初短阿者,吉義。吉者,三寶義。次長阿者,現(xiàn)圣智義。其名圣者,離世間數(shù),清凈少欲,能度一切三有之海,故名為圣。圣者正也,能正法度行處律儀及世間法度,是其義也。復(fù)次阿者,有所長養(yǎng)皆依于圣,一切真實正行之本,孝養(yǎng)二親皆依是知,曉了正法住摩訶衍。善男子、善女人、持戒比丘及菩薩,如是所行皆名依圣。又復(fù)阿者,世界言語法之所依。如言善男子阿伽車,如言男子莫作阿那遮邏,是故阿者亦是世間言語所依。
“短伊者,此也。言此法者是如來法,梵行離垢清凈,猶如滿月顯此法故,諸佛世尊而現(xiàn)此名。又復(fù)伊者,言此是義、此非義、此是魔說、此是佛說,依是分別故名為此。其長伊者,名為自在,名大自在,自在梵王能于如來難得之教以自在力護持正法,以是之故名為自在。又復(fù)伊者,于此自在大乘方等般泥洹經(jīng)自在攝持,令此教法自在熾然,令余眾生自在受學(xué)此方等經(jīng)。又復(fù)伊者,自在方等能除伊者嫉妒邪見,如治田苗去諸穢草。如是等比,是故如來說伊自在。
“短憂者,上也。于此契經(jīng)說最上義,其諸聲聞及辟支佛,所未曾聞一句一字片言歷耳。譬如諸方,郁單越為福德之上;大乘方等亦復(fù)如是,一言歷耳,當知是等人中之上為菩薩也,是故如來說此憂字。長憂者如香牛乳,其乳香味是大乘經(jīng)最為上味,廣說如來真實之性,非法憍慢皆悉消滅。又復(fù)憂者,名為大憂,于如來藏慧命根斷著無我說,當知是等名為大憂,是故說憂。
“咽者,是也。言是佛法,如來泥洹亦說是法。咽者,如來也,有來去義,以是故說如來如去。
“烏者,下也。下賤煩惱悉除滅已名為如來,是故說烏。
“炮者,是摩訶衍。于十四音炮為究竟,是故說名為摩訶衍。于一切論為究竟論,是故說炮。
“安者,一切也。如來教法離于一切錢財寶物。安者,遮義,一闡提義。
“最后阿者,盡也。一切契經(jīng)摩訶衍者,最為窮盡。
“迦者,一切眾生如一子想,于諸一切皆起悲心,是故說迦。
“呿者,掘也。發(fā)掘如來甚深法藏,智慧深入無有堅固,是故說呿。
“迦者,藏也。一切眾生有如來藏,是故說伽。重音伽者,吼也,常師子吼說如來常住。
“俄者,脆也。一切諸行速起速滅,故說為俄。
“遮者,行也。成就眾生故名為遮。
“車者,照耀如來常住之性,是故說車。
“阇者,生也。生諸解脫非如生死危脆之生,是故說阇。重音阇者,燒也。一切煩惱燒令速滅,故說為阇。
“若者,智也。知法真實,是故說若。
“吒者,示也。于閻浮提現(xiàn)不具足,而彼如來法身常住,是故說吒。吒者,示滿足也。平等滿足,是故說吒。
“茶者,輕仙不沒,是故說茶。重音茶者,不知慚恥,重恩不報是故說茶。
“挐者,不正可如諸外道,是故說挐。
“多者,遮一切有令不相續(xù),是故說多。
“他者,無知也。如蠶蟲作繭,是故說他。
“陀者,于摩訶衍歡喜方便,是故說陀。重音陀者,持也。護持三寶如須彌山不令沉沒,是故說陀。
“那者,如城門側(cè)因陀羅幢,豎立三寶,是故說那。
“波者,起顛倒想,三寶沉沒而自迷亂,是故說波。
“頗者,世界成敗、持戒成敗、自己成敗,是故說頗。
“婆者,力也。如諸如來無量神力非但十力,是故說婆。重音婆者,能擔正法為菩薩道,是故說婆。
“摩者,限也。入菩薩法限,自強其志為眾重檐,是故說摩。
“耶者,習(xí)行菩薩四種功德,是故說耶。
“羅者,滅淫怒癡入真實法,是故說羅。輕音羅者,不受聲聞、辟支佛乘,受學(xué)大乘,是故說羅。
“和者,一切世間咒術(shù)制作,菩薩悉說,是故說和。
“賒者,三種毒刺皆悉已拔,是故說賒。
“沙者,滿義。悉能聞受方等契經(jīng),是故說沙。
“娑者,豎立正法,是故說娑。
“呵者,驚聲也。怪哉諸行悉皆究竟,怪哉如來而般泥洹離諸喜樂,是故說呵。
“叉(來雅切)者,魔也。天魔億千無能破壞如來正僧,隨順世間而現(xiàn)有壞。又復(fù)隨順世間現(xiàn)為父母諸宗親等,是故說叉(來雅切)。
“厘、厘、樓、樓,此四字者,長養(yǎng)四義佛及法僧,示現(xiàn)有對隨順世間。示現(xiàn)有對如調(diào)達壞僧,僧實不壞,如來方便示現(xiàn)壞僧,化作是像為結(jié)戒故。若知如來方便義者,不應(yīng)恐怖,當知是名隨順世間。是故說此最后四字,吸氣之聲、舌根之聲、隨鼻之聲、超聲、長聲,以斯等義和合此字。
“如此諸字和順諸聲入眾言音,皆因舌齒而有差別。因斯字故,無量諸患積聚之身,陰、界、諸入因緣和合,休息寂滅入如來性,佛性顯現(xiàn)究竟成就,是故半字名為一切諸字之本。若觀法實及如來解脫,亦無文字言語之相,字相、味相皆悉遠離,是故一切遠離名為解脫,其解脫者即是如來。因是半字能起諸法,而無諸法因字之想,是名善解文字之義。若異是者,不解文字分別諸法是法非法、如來之性、三寶解脫,而不能知是經(jīng)非經(jīng)、是律非律、魔說佛說,悉不能知我說,是等不知字故。是故,善男子,汝等應(yīng)當善學(xué)半字,亦當入彼解文字數(shù)。”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當善學(xué)斯等半字。今我世尊,始為佛子得最上師,我今始入學(xué)書之堂。”
佛告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樂修正法應(yīng)當如是。”
鳥喻品第十五
佛復(fù)告迦葉:“雁、鶴、舍利鳥者,所謂種種無常、苦、空、非我等法,如眾雁、鶴、舍利之鳥。”
迦葉白佛:“此義云何?”
佛告迦葉:“有法無常,有法是常,有法是苦,有法是樂,有法是我,有法非我。譬如田夫種植五谷及諸果樹,從其萌芽乃至華葉,其人恒作非常之想;至其成熟收其果實,得受用時而生常想。所以者何?真實現(xiàn)故。”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五谷之常與如來同不磨滅耶?”
佛告迦葉:“猶以如來喻須彌山,其須彌山世界敗時,豈不壞耶?善男子,莫于譬喻而生是問。一切諸法悉歸磨滅,唯有泥洹是常法耳!隨世言說以彼為喻。”
迦葉菩薩白佛言:“唯然,世尊,善哉斯說!”
佛告迦葉:“如是,善男子,一切契經(jīng)修諸三昧,乃至未聞大般泥洹方等契經(jīng),諸眾生等修無常想;聞此經(jīng)已,若善男子、善女人所懷煩惱疑結(jié)永離,曉了常法。所以者何?各于自身如來之性,得顯現(xiàn)故。
“復(fù)次,善男子,譬如金師銷镕其金,至器未成作非常想,寶器成已常得受用。如是,善男子,一切契經(jīng)修諸三昧,乃至未聞大般泥洹方等契經(jīng),其諸眾生修無常想;聞此經(jīng)已,所懷煩惱疑結(jié)永離,曉了常法。所以者何?各于自身如來之性,得顯現(xiàn)故。
“復(fù)次,善男子,譬如有人種甘蔗、胡麻乃至未熟,常作種種諸味之想,麻油、石蜜成已乃知真味。如是,善男子,一切契經(jīng)修諸三昧,乃至未聞大般泥洹方等契經(jīng),其諸眾生修無常想;聞此經(jīng)已,所懷煩惱疑結(jié)永離,曉了常法。所以者何?各于自身如來之性,得顯現(xiàn)故。譬如百川皆歸于海,如是一切契經(jīng)及諸三昧,悉歸方等般泥洹經(jīng)。所以者何?如來之性究竟說故。是故我說,有法無常,有法是常。
“如舍利鳥,憂悲劍刺如來已斷,而于此論多有疑者,然其如來現(xiàn)有憂悲,非如人天及余眾生之憂悲也。如非想處云何有想?若無有想不應(yīng)有壽,有壽無想何有想陰、界、入之名?又如林樹皆有神依,若神依樹,為依根莖?為依枝條?如是諸處悉皆不現(xiàn),為依何住?如是如來教法甚深。當知如來現(xiàn)有憂悲,于羅睺羅而起慈心,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亦復(fù)如是,唯佛與佛乃知此義。斯等皆是諸佛之法,尚無心意,何有憂悲?憂悲若無,教法相違,如一子想是則空言,說一切法皆不可信。但如來所說不可思議,諸佛教法亦不可思議,如來佛法不可思議,是為真實。譬如虛空不可于中造立宮室,而諸幻士能于中造,凡愚見已而作是念:‘云何空中而得安立如心意轉(zhuǎn)?’如是所說,尚無心意,何有憂悲?憂悲若無,羅睺羅喻是則不實。如虛空中,如來憂悲則不可得。如其幻化隨心意轉(zhuǎn),如來則有憂悲之想。聞般泥洹而作是念:‘何有憂悲?’聞其轉(zhuǎn)者常有憂悲,是故如來常住。若無常者無有憂悲,而今如來非是無常。如來憂悲及無憂悲悉不能知,下者知下,不知中上;中者知中下,不知其上;唯有上者,一切悉知。其諸聲聞及辟支佛各各自知,而不能知如來境界;如來悉知,是故名為離諸障礙。譬如幻士種種現(xiàn)化,如來亦然,種種示現(xiàn)隨順世間,能知是者名為黠慧。肉眼凡夫無想之想非其境界,而于如來作憂無憂想。是故我說,有法是我,有法非我,如舍利鳥。
“復(fù)次,善男子,譬如雁、鶴及舍利鳥,于夏月雨時江河漫溢,選擇高處而安其子然后游行。如是如來出興于世,化無量眾令入正法,為受化者方便說法,或說苦法,或說樂法,有為諸行是名為苦,泥洹極樂離有為行說名為樂。”
迦葉白佛:“其義云何?”
佛告迦葉:“所謂如如。”
迦葉白佛:“云何眾生得泥洹樂?”
佛言:“迦葉,如我先說一切諸行無生老死,所謂:
“若無放逸, 是處不死,
若其放逸, 是為死徑。
無放逸者, 得不死處,
若放逸者, 常處生死。
“若放逸者是有為行,彼有為行則為苦法,非泥洹者是為死處。若作放逸是名作行,當知是行則為大苦,不趣泥洹是為死徑。無放逸者是不作行,雖復(fù)作行亦不生死,是名金剛不壞之身。其世俗者是名放逸,離世俗者是無放逸,離生老死泥洹快樂。是故如來有說苦法、有說樂法、有說非我、有說是我。如鳥飛空不見其跡,無有天眼煩惱未斷,不自見身如來之性,是故我說有法無我,為煩惱故說微密教。其諸眾生無有天眼而計吾我,無量煩惱造有為行,故為彼說諸法無常,是故我說有法無常。
“猶如明目住山頂, 諦了其地愚夫等,
如來道眼升慧臺, 無憂憂念群生類。
“如是無量煩惱悉滅,名住山頂。觀其無量煩惱熾然下劣眾生誰為登慧臺,何名為無憂?若無憂者,云何名為憂念世間?若泥洹滅盡,何有觀愚者?若使如來泥洹滅盡,云何能升智慧高臺?若當泥洹,云何山頂能觀其下?智慧臺者,謂滅盡泥洹無憂憂念者,謂是如來憂念世間無量群生。山頂者謂解脫。住者,行人。地者,有為行。愚者,無巧方便說。諦了者,正覺也。如來者,憂苦永離是常法故。以自離憂,見被利刺憂惱眾生為之生憂。若使如來永離憂者不名正覺,隨彼眾生應(yīng)受化者,如來等正覺即為彼現(xiàn)。是故當知如來常住,種種示現(xiàn)猶如雁、鶴、舍利之鳥。”
月喻品第十六
佛復(fù)告迦葉:“善男子,如月不現(xiàn),人謂為沒,一切人民皆作沒想。于余方現(xiàn),余方人民皆謂月出。然其彼月不沒不出,因須彌山故現(xiàn)有出沒。如是如來應(yīng)供等正覺,于大千世界或閻浮提,依因父母現(xiàn)生為子,閻浮提人皆作生想。又閻浮提現(xiàn)般泥洹,而此眾生皆作滅想。其實如來不生不滅。
“復(fù)次,善男子,如月余方現(xiàn)滿,彼方眾生皆作滿想。此閻浮提現(xiàn)有初生,此方人民作初生想,漸漸增長乃至月滿便作滿想。然其彼月不增不減,因須彌山現(xiàn)有增減。如來應(yīng)供等正覺亦復(fù)如是,或于閻浮提現(xiàn)有泥洹,而諸眾生皆作滅想;或于閻浮提示現(xiàn)出生,猶如初月;閻浮提人作嬰兒想,如月三日;現(xiàn)行游步,如月四日;現(xiàn)行學(xué)書,如月八日;現(xiàn)行出家,乃至月滿;現(xiàn)大光明破壞無量眾魔闇冥,現(xiàn)般泥洹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猶如明月列宿圍繞沒而不現(xiàn)。閻浮提人或作生想,或作滅想,其實如來不增不減常如滿月,是故當知如來常住。
“復(fù)次,善男子,猶如明月,一切皆見處處城邑、聚落、山澤,隨器大小是諸水中一切悉現(xiàn)。若人游行百千由旬而月常隨,彼諸人等而作是想:‘為是本月隨我而來?為是異月?’愚人見月猶如鏡面,中人見月猶如車輪,上人見月圓五由旬,及余眾生隨力所見。如來明月亦復(fù)如是,一切悉見,而諸眾生各作是念:‘謂佛世尊哀愍我故,在我舍住。’及畜生道亦復(fù)如是,聾盲喑啞及諸癃殘,各謂如來為己像類,種種語、種種書、種種身,皆作是念:‘諸佛如來唯作我語、我書、我身、我食。’又作異想,或謂聲聞,或謂緣覺,或謂種種異道出家,或謂如來為我興世。然其如來法身真實無有變異,為眾生故以方便身現(xiàn)種種相。如良藥樹,如來亦然,為眾生故現(xiàn)百千變隨順世間,是故如來是常住法。
“復(fù)次,善男子,如羅睺阿修羅捉日月時,其諸眾生謂彼蝕月,彼舍月已謂為吐月,彼障月光世間不現(xiàn)便作蝕想,彼舍月已世間還現(xiàn)謂為吐月,然其彼月若隱若顯實無增損。如來應(yīng)供等正覺亦復(fù)如是,如彼調(diào)達傷壞佛身,作無間業(yè)等乃至一闡提輩,皆為當來諸眾生故現(xiàn)傷佛身、壞法、破僧,如來法身實無傷壞。正使天魔億百千數(shù),亦不能得斷法壞僧。是故如來法身真實無有損壞,現(xiàn)損壞相隨順世間。譬如二人共斗,隨其傷壞量罪輕重;諸佛如來亦復(fù)如是,現(xiàn)傷壞相表無間罪,為制法律以戒將來。
“復(fù)次,善男子,譬如良醫(yī)善教其子令學(xué)醫(yī)方,識諸藥草、根莖、華葉、香味、色像悉令曉了,命終之后,其子續(xù)立善知醫(yī)法;諸佛如來亦復(fù)如是,種種變化療治眾生,現(xiàn)五逆罪謗毀經(jīng)法,乃至一闡提輩皆悉化現(xiàn),為當來故,般泥洹后,令諸比丘隨順經(jīng)律如如來說,知罪輕重以自戒慎。
“復(fù)次,善男子,如人間月,六月一蝕,而上諸天日見月蝕,或復(fù)見月須臾而蝕。所以者何?天日月長,人間短故。諸佛如來亦復(fù)如是,或謂長壽如六月蝕者,及至須臾般泥洹者,為煩惱魔、陰魔、死魔、自在天魔億百千種所不能壞,現(xiàn)無量生隨順世間,如來之壽實無有量,是故如來是常住法。
“復(fù)次,善男子,譬如明月,一切眾生皆悉愛樂;如來應(yīng)供等正覺亦復(fù)如是,樂法眾生悉皆愛樂。
“復(fù)次,善男子,譬如日出有三時變,春、夏、冬異,冬日則短,春日處中,夏日極長;如來應(yīng)供等正覺日亦復(fù)如是,現(xiàn)三種壽。為諸眾生、聲聞、緣覺現(xiàn)短壽相,斯等見已心則悲嘆:‘一何怪哉,如來短壽!’為諸菩薩現(xiàn)其中壽,若至一劫若過一劫。唯佛觀佛其壽無量。
“復(fù)次,善男子,如來所說方等大乘微密之教,示現(xiàn)世間雨大法雨。于當來世其有眾生,以此正法摩訶衍品開示世間,當知是等為真菩薩猶如夏雨。猶如冬日多有冷患令人損壽,聲聞、緣覺聞佛方便微密之教,為其示現(xiàn)短壽之報猶如冬日。諸菩薩等成微妙慧,而為彼現(xiàn)如來常法,喻如春日。如是如來隨順世間現(xiàn)三時壽。譬如眾星,晝?nèi)詹滑F(xiàn)其實不沒;如是如來與諸聲聞及辟支佛,俱出于世,俱現(xiàn)泥洹,非獨一切聲聞、緣覺有無常也,當知亦是常住之法如晝星也。
“復(fù)次,善男子,猶如天陰日月不現(xiàn),愚夫謂言日月沒失;如來正法滅盡之時,三寶現(xiàn)沒亦復(fù)如是,非為永滅。當知如來是常存法,亦不變易,亦不磨滅,非彼諸過所能染污。
“復(fù)次,善男子,只如斗星月盡后夜明闇中間暫現(xiàn)光明,眾人見已尋即還滅,人謂其滅而實不滅。如是,善男子,如來正法滅盡之時,諸辟支佛出興于世,開示教化無量眾生,立于正法尋即滅度,其實長存而不永滅,但諸眾生不能悉見。
“復(fù)次,善男子,譬如日出眾冥悉除。如是,善男子,此摩訶衍般泥洹經(jīng)出興于世,其有聞?wù)撸瑹o間罪業(yè)無量積聚皆悉消滅。如是,善男子,此摩訶衍大般泥洹甚深境界不可思議,善說如來微妙之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如來是常住法,正法無盡,僧寶不滅,當勤方便修學(xué)此經(jīng),我說此人為近佛地。”
- 上一篇:第一頁
- 下一篇:第一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 第十九卷 大般涅槃經(jīng)
- 第三卷 大般涅槃經(jīng)
- 第二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 第三卷 大悲經(jīng)
- 第四卷 大悲經(jīng)
- 第五卷 大悲經(jīng)
- 第三卷 南本大般涅槃經(jīng)
- 第十一卷 南本大般涅槃經(jīng)
- 第十二卷 南本大般涅槃經(jīng)
- 第十三卷 南本大般涅槃經(jīng)
- 第十五卷 南本大般涅槃經(jīng)
- 第十六卷 南本大般涅槃經(jīng)
- 第十七卷 南本大般涅槃經(jīng)
- 第十四卷 南本大般涅槃經(jīng)
- 第六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 第四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 第三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 第一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 第二卷 大悲經(jīng)
- 第一卷 大悲經(jīng)
- 第一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 第二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 第三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 第四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 第五卷 大般泥洹經(jīng)
- 第六卷 大般泥洹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