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般若凈土中道實相菩提論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毗婆尸佛經(jīng)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
- 凈土修學(xué)導(dǎo)引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百喻經(jīng)》原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原文
- 凈土探微
- 彌勒凈土論【松本文三郎 著】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慈悲道場懺法
- 大乘無上續(xù)論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佛說七佛經(jīng)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般泥洹經(jīng)原文【西晉 白法祖譯】
- 般泥洹經(jīng)
- 中阿含經(jīng)
- 佛說千佛因緣經(jīng)
- 《賢劫經(jīng)》原文
- 安樂集
- 歧路指歸
- 清蓮飄香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凈土風光
-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
- 了然法師:入香光室
- 思歸集
- 導(dǎo)歸凈土
- 印光大師文鈔
- 李濟華居士遺集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如何往生極樂凈土
若欲往生極樂凈土,必須具足正助二行。正行是深信,切愿,實行念佛。念佛,雖有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和實相念佛等四種,但持名念佛,是四種念佛中,最簡易,最直捷的一門。蓮池大師說:“念佛一門,復(fù)有多門,今此持名,是為徑路之中徑而又徑。”藕益大師亦說:“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zhí)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像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因為觀想念佛,必須修十六種觀,且要令心堅住觀境,專想不移;觀像念佛,也要供奉西方三圣像,恭敬禮拜,目觀佛像,口念佛號;至于實相念佛,由事入理,先得事相一心不亂,然后進入理性一心不亂,契證實相,即事即理,即心即佛,更非一般中下根機之人,所能修持。
唯有持名念佛,閑時可念,忙時可念,靜坐可念,趕路亦可念,開車時可念,乘飛機時更要念,生煩惱時要念,生病時更加要念,行住坐臥,隨時隨地皆可念佛,實在方便。不過,持名念佛,方式亦很多,大概可分為下列幾種:
一具足念:持名念佛,必當具足信、愿、行三資糧,藕益大師說:‘信愿如目,眾行如足;信愿如牛,眾行如車;信愿如棋之有眼,眾行如棋之有子;故信愿行三,雖缺一不可,尤以信愿為主、為導(dǎo)也;蓋信愿既專,凡種種諸善,皆凈土資糧,縱萬不幸,誤作諸惡,誠心懺悔,斷相續(xù)心,亦足為往生妙行。茍無信愿,則戒感人天,定感色無色界,慧感二乘果而已。’印光大師亦說:‘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信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可知念佛的人,必須具足信愿行三資糧,方可得生極樂國土。
二定時念:在家學(xué)佛,每為事業(yè)所牽,家務(wù)所累,未能萬緣放下,一心念佛。當于早晚定時念佛,作為日常必修功課,即使忙極,也應(yīng)早晚十念。慈云懺主,為王臣政要、無暇修持者,立十念法門,即于早晚起床后,或上床前,禮佛三拜,正身合掌,至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念至十口氣即止
三閉關(guān)念:若嫌事繁,未能一心念佛,可以閉關(guān),專修凈業(yè)。關(guān)期長短,視各人因緣而定。關(guān)中可專念佛號,亦可兼做早晚功課,不舍楞嚴十小等咒。二時課誦外,所有時間,從朝至暮,行住坐臥,皆當念佛,心不外馳,念念與佛相應(yīng),或起妄念,即時攝心,務(wù)必做到心口相應(yīng),凈念相繼,關(guān)期終止,必有成就。
四攝心念:念佛當收攝身心,心念佛號,字字分明(意),口稱佛號,句句清楚(舌),耳聽佛號,明明白白(耳),眼不東張西望(眼),鼻不攀緣種種香氣(鼻),身不懈怠放逸(身),如是六根專精,不舍晝夜,或七日或于三七日中,或七七四十九日,或九十日精勤修持,六根都攝,必然證入念佛三昧,得一心不亂,甚至從事入理,斷無明,證法身,明心見性,覺等于佛。
五隨時念:隨時隨地,皆可念佛,即使是在迎賓送客,開會集眾,吃飯穿衣,作息出入,甚至大小二便,無一不可念佛?傊,修凈業(yè)者,二六時中,皆應(yīng)提起正念,念念彌陀,聲聲佛號,朝朝暮暮,無時或忘。
六記數(shù)念:為防懈怠,為提起正念,可手執(zhí)佛珠,口稱圣號,念佛一聲,手過一珠,念得分明,記得清楚,或在阿字上過珠,或在陀字過珠,劃定規(guī)格,不得錯亂。這種借珠束心的方法,僅可用于行住二時,若然靜坐,或睡眠時,皆不可用,因手動則神不寧,神不寧則有礙靜坐,及傷身體,行者切記。
因持珠念佛,所持之珠,被稱佛珠或念珠。念珠的種類,有用七寶,有用香木,或用菩提樹根制成。其中以菩提樹根所制之佛珠,持誦功德最大。念珠的數(shù)量,有千零八十顆,有一百零八顆,有五十四,二十七、十四等。文殊儀軌經(jīng)數(shù)珠儀則品:‘上品壹百八顆珠,中品五十四顆珠,下品二十七顆珠,最上品一千八十顆珠。’現(xiàn)在,亦有人用十八顆或廿一顆的。手持念珠,功德很大,如作數(shù)珠法相品略說:‘行者若持此諸寶數(shù)珠,誦經(jīng)持咒念佛,當能滿足十種波羅密功德,現(xiàn)身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又金剛頂念珠經(jīng)偈言:‘若安頂髻凈無間,由戴頂上滅四重,手持臂上除眾罪,能令行人速清凈。’又數(shù)珠功德經(jīng)亦說:‘若人手持數(shù)珠,雖不誦念佛名及陀羅尼者,此人亦獲福無量。’根據(jù)以上諸經(jīng),念珠的種類及其數(shù)量各異,然其念誦功德,亦有勝劣的差別。持珠的人,當知有所選擇。
七臨終念:臨終念佛,最為重要。但切勿誤會,以為平常無需念佛,直待臨終時念。當知臨終之人,能否念佛,全視其平常念佛功夫淺深而定。若然平常念佛不綴,行、住、坐、臥、出入作息皆不忘佛號,甚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則臨命終時,自然不忘念。隨著念佛正念,便得往生佛國。否則,人之將死,種種業(yè)境現(xiàn)前,即使平常念佛功夫到家的人,尚恐迷失正念,何況平常毫無修養(yǎng)功夫的人?是以臨終助念,非常重要。臨終人若聞親屬朋友,或善知識助念佛號音聲,必能提起正念,跟著念佛,藉此念佛因緣,即生極樂。切忌觸摸移動遺體,或撫尸痛哭,以擾亂亡者神識,增其貪戀之念,障礙往生。助念,雖說為他人念佛,利益他人,其實,得益最大,還是自己。希望各位,多多發(fā)心,助念。
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念佛,皆可高聲念,低聲念,默念,或金剛念。念佛之人,當神志昏沉,或妄想紛飛時,可高聲唱念佛號。業(yè)報差別經(jīng)言:‘高聲念佛,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障;二、天魔驚怖;三、聲□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聲不入;六、心不散亂;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xiàn)前;十、往生凈土。’但若長時高喝,恐傷元氣,致喉痛音啞,不宜久持。所以,當人精神疲倦,或人地有礙時,可低聲念。但能心口念得清楚,耳根聽得明白,或使兩傍之人隱聞,如是懇切至誠,念之無間,亦可證念佛三昧。然長時低聲,又恐昏沉,或起妄想,故待精神復(fù)原,人境無礙時,可再高聲唱念,使天神聞聲歡喜,三涂聞聲解脫。
若高聲低聲俱不宜,可半明半默念,綿綿密密,聲在唇齒之間,字字從心起,句句從耳入,謂之金剛念。若處于污穢不凈之處,或沐浴更衣及便溺時,不宜出聲,可無聲默念,以舌根敲擊前齒,心念口移,聲不出竅,但音聲歷然,耳根內(nèi)聞,句句分明。日久工深,便可旋聞倒機,反聞自性,使一根返元,六根解脫,斷惑證真,轉(zhuǎn)凡成圣。
又晝夜六時,皆可念佛。日間念佛,可采用以上種種方式,或高聲唱,低聲念。至于夜間睡眠時,但可心念,不宜出聲,因出聲一則不恭敬,二則傷氣。所以在睡眠時,身則吉祥臥,心則系念圣號,并觀想自己,跪在佛前,恭敬默念。如是一心系念,更無雜念,直至倦極則眠,醒時繼續(xù)再念,持之以恒,可在夢中得見阿彌陀佛,親來授記,臨終必然往生極樂世界。
至于助行,即是發(fā)三心(至誠心、深心,回向心)以及修三福。何謂三福,佛說觀無量壽佛經(jīng)言:‘欲生彼國,當修三福,一者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是三事,名為凈業(yè)。’可以說,發(fā)三心,修三福,就是福慧雙修,我們?nèi)裟芨;垭p修加上一心念佛,資糧具足,求生凈土,必然如愿以償。
各位,若想;垭p修,一心念佛,求生凈土,請立即發(fā)心,馬上起行,切莫等待明天或?qū)怼.斨嗣?a href="/remen/wucha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無常呼吸間,若不把握時光,精進修持,等到一息不來,便空過一生,將追悔莫及。古人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等何幸!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時度此身?所以,希望各位把握現(xiàn)實寶貴生命,修福,修慧,修凈土。生前利己利人,身后往生極樂,在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的世界里,在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環(huán)境中,專心修行,速證無生,位登補處。然后乘愿再來,廣廣眾生,大作佛事,才是人生應(yīng)該走的道路,也是人生充滿希望與快樂的前途。否則,苦海茫茫,不知何處是家鄉(xiāng),能不悲哀?與其空悲切,毋寧提起精神,;垭p修,一心念佛,朝向極樂之邦邁進,愿與各位共勉。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nèi)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guān)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xùn)》: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