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般若凈土中道實相菩提論
- 觀經四帖疏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毗婆尸佛經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
- 凈土修學導引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百喻經》原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原文
- 凈土探微
- 彌勒凈土論【松本文三郎 著】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慈悲道場懺法
- 大乘無上續(xù)論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佛說七佛經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般泥洹經原文【西晉 白法祖譯】
- 般泥洹經
- 中阿含經
- 佛說千佛因緣經
- 《賢劫經》原文
- 安樂集
- 歧路指歸
- 清蓮飄香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凈土風光
-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
- 了然法師:入香光室
- 思歸集
- 導歸凈土
- 印光大師文鈔
- 李濟華居士遺集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佛說彌勒下生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阿難。偏露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如來玄鑒無事不察。當來過去現在三世皆悉明了。過去諸佛姓字名號。弟子菩薩翼從多少皆悉知之。一劫百劫若無數劫。皆悉觀察亦復如是。國王大臣人民姓字則能分別。如今現在國界若干亦復明了。將來久遠彌勒出現。至真等正覺欲聞其變。弟子翼從佛境豐樂為經幾時。佛告阿難。汝還就坐聽我所說。彌勒出現國土豐樂弟子多少。善思念之執(zhí)在心懷。是時阿難從佛受教即還就坐。爾時世尊告阿難曰。將來久遠于此國界當有城郭名曰翅頭。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豐熟人民熾盛街巷成行。爾時城中有龍王名曰水光。夜雨香澤晝則清和。是時翅頭城中有羅剎鬼名曰葉華。所行順法不違正教。每向人民寢寐之后。除去穢惡諸不凈者。常以香汁而灑其地極為香凈。阿難當知。爾時閻浮地。東西南北千萬由旬。諸山河石壁皆自消滅。四大海水各減一萬。時閻浮地極為平整如鏡清明。舉閻浮地內谷食豐賤。人民熾盛多諸珍寶。諸村落相近。雞鳴相接。是時弊華果樹枯竭穢惡亦自消滅。其余甘美果樹香氣殊好者皆生于地。爾時時氣和適四時順節(jié)。人身之中無有百八之患。貪欲嗔恚愚癡不大殷勤。人心均平皆同一意。相見歡悅善言相向。言辭一類無有差別。如彼優(yōu)單越人而無有異。是時閻浮地內人民大小皆同一向。無若干之差別也。彼時男女之類。意欲大小便時地自然開。事訖之后地便還合。爾時閻浮地內自然生粳米亦無皮裹。極為香美食無患苦。所謂金銀珍寶車磲馬瑙真珠虎珀。各散在地無人省錄。是時人民手執(zhí)此寶自相謂言。昔者之人由此寶故更相傷害。系閉在獄受無數苦惱。如今此寶與瓦石同流無人守護。爾時法王出現。名曰蠰佉。正法治化七寶成就。所謂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寶守藏之寶。是謂七寶。鎮(zhèn)此閻浮地內。不以刀杖自然靡伏。如今阿難四珍之藏。乾陀越國。伊羅缽寶藏。多諸珍琦異物不可稱計。第二彌梯羅國。綢羅大藏。亦多珍寶。第三須賴吒大國。有大寶藏亦多珍寶。第四波羅奈蠰佉。有大寶藏。多諸珍寶不可稱計。此四大藏自然應現。諸守藏人各來白王。唯愿大王以此寶藏之物惠施貧窮。爾時蠰佉大王。得此寶已亦復不省錄之。意無財寶之想。時閻浮地內。自然樹上生衣。極細柔軟人取著之。如今優(yōu)單越人自然樹上生衣。而無有異。爾時彼王有大臣名曰修梵摩。是王少小同好王甚愛敬。又且顏貌端正不長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不老不少。是時修梵摩有妻名梵摩越。王女中最極為殊妙。如天帝妃。口作優(yōu)缽蓮華香。身作栴檀香。諸婦人八十四態(tài)永無復有。亦無疾病亂想之念。爾時彌勒菩薩。于兜率天觀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應從右脅生。如我今日右脅生無異。彌勒菩薩亦復如是。兜率諸天各各唱令。彌勒菩薩已降神生。是時修梵摩即與子立字。名曰彌勒。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身黃金色。爾時人壽極長無有諸患。皆壽八萬四千歲。女人年五百歲然后出嫡。爾時彌勒在家未經幾時。便當出家學道。爾時去翅頭城不遠有道樹名曰龍花。高一由旬廣五百步。時彌勒菩薩坐彼樹下成無上道果。當其夜半彌勒出家。即于其夜成無上道。時三千大千剎土六返震動。地神各各相告曰。今時彌勒已成佛。轉至聞四天王宮。彌勒已成佛道。轉轉聞徹三十三天。艷天。兜率天;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聲聞展轉至梵天。彌勒已成佛道。爾時魔王名大將。以法治化。聞如來名音響之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七日七夜不眠不寐。是時魔王將欲界無數天人至彌勒佛所。恭敬禮拜。彌勒圣尊與諸天人。漸漸說法微妙之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凈想出要為妙。爾時彌勒見諸人民已發(fā)心歡喜。諸佛世尊常所說法?嗔暠M道盡與諸天人廣分別其義。爾時座上八萬四千天子。諸塵垢盡得法眼凈。爾時大將魔王告彼界人民之類曰。汝等速出家。所以然者。彌勒今日已度彼岸。亦當度汝等使至彼岸。爾時翅頭城中有長者名曰善財。聞魔王教令。又聞佛音響。將八萬四千眾至彌勒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彌勒漸與說法微妙之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凈想出要為妙。爾時彌勒見諸人民心開意解。如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與諸人民廣分別義。爾時座上八萬四千人。諸塵垢盡得法眼凈。是時善財與八萬四千人等。即前白佛。求索出家善修梵行。盡成阿羅漢道。爾時彌勒初會八萬四千人得阿羅漢。是時蠰佉王。聞彌勒已成佛道。便往至佛所欲得聞法。時彌勒佛與王說法。初善中善竟善義理深邃。爾時大王復于異時立太子為王。賜剃頭師珍寶。復以雜寶與諸梵志。將八萬四千眾往至佛所求作沙門。盡成道果得阿羅漢。是時修梵摩大長者。聞彌勒已成佛道。將八萬四千梵志之眾往至佛所求作沙門。得阿羅漢。唯修梵摩一人。斷三結使必盡苦際。是時佛母梵摩越。復將八萬四千婇女之眾往至佛所求作沙門。爾時諸女人盡得阿羅漢。唯有梵摩越一人。斷三結使成須陀洹。爾時諸剎利婦聞彌勒如來出現世間成等正覺。數千萬眾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各各生心求作沙門出家學道;蛴性酱稳∽C。或有不取證者。爾時阿難。其不越次取證者。盡是奉法之人。患厭一切世間修不可樂想。爾時彌勒當說三乘之教如我今日。弟子之中大迦葉者行十二頭陀。過去諸佛所善修梵行。此人當佐彌勒勸化人民
爾時迦葉去如來不遠結加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爾時世尊告迦葉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余。然今如來有四大聲聞。堪任游化。智慧無盡眾德具足。云何為四。所謂大迦葉比丘。屠缽嘆比丘。賓頭盧比丘。羅云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法沒盡。然后乃當般涅槃。大迦葉。亦不應般涅槃。要須彌勒出現世間。所以然者。彌勒所化弟子。盡是釋迦文弟子。由我遺化得盡有漏。摩竭國界毗提村中。大迦葉于彼山中住。又彌勒如來將無數千人眾。前后圍繞往至此山中。遂蒙佛恩。諸鬼神當與開門。使得見迦葉禪窟。是時彌勒。申右手指示迦葉告諸人民。過去久遠釋迦文佛弟子。名曰迦葉。今日現在頭陀苦行最為第一。是時諸人見是事已嘆未曾有。無數百千眾生。諸塵垢盡得法眼凈;驈陀斜娚婂热~身已。此名為最初之會。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所以然者。悉由受我訓之所致也。亦由四事因緣惠施仁愛利人等利。爾時阿難。彌勒如來當取迦葉僧伽梨著之。是時迦葉身體奄然星散。是時彌勒復取種種華香供養(yǎng)迦葉。所以然者。諸佛世尊有敬心于正法故。彌勒亦由我所受正法化。得成無上正真之道。阿難當知。彌勒佛第二會時。有九十四億人。皆是阿羅漢。亦復是我遺教弟子。行四事供養(yǎng)之所致也。又彌勒第三之會。九十二億人。皆是阿羅漢。亦復是我遺教弟子。爾時比丘姓號皆名慈氏弟子。如我今日諸聲聞皆稱釋迦弟子。爾時彌勒與諸弟子說法。汝等比丘。當思惟無常之想。樂有苦想。計我無我想。實有空想。色變之想。青瘀之想。[月*逢]脹之想。食不消想。膿血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所以然者。比丘當知。此十想者。皆是過去釋迦文佛。與汝等說。令得盡有漏心得解脫。若此眾中。釋迦文佛弟子。過去時修于梵行。來至我所。或復于釋迦文佛所。供養(yǎng)三寶。來至我所;蛴卺屽任姆鹚。彈指之頃修于善本。來至此間;蛴卺屽任姆鹚。行四等心。來至此者。或于釋迦文佛所。受持五戒三自歸法。來至我所;蛴卺屽任姆鹚。起神寺廟。來至我所;蛴卺屽任姆鹚。補治故寺。來至我所;蛴卺屽任姆鹚。受八關齋法。來至我所;蛴卺屽任姆鹚。香華供養(yǎng)。來至此者;驈陀诒寺劮ū鼔櫆I。來至我所;驈陀卺屽任姆鹚R饴犑芊。來至我所。或復盡形壽善修梵行。來至我所;驈陀袝鴮懽x誦。來至我所。或復承事供養(yǎng)。來至我所者。是時彌勒便說此偈
增益戒聞德禪及思惟業(yè)
善修于梵行而來至我所
勸施發(fā)歡心修行心原本
意無若干想皆來至我所
或發(fā)平等心承事于諸佛
飯飴于圣眾皆來至我所
或誦戒契經善習與人說
熾然于法本今來至我所
釋種善能化供養(yǎng)諸舍利
承事法供養(yǎng)今來至我所
若有書寫經班宣于素上
其有供養(yǎng)經皆來至我所
繒彩及諸物供養(yǎng)于神寺
自稱南無佛皆來至我所
供養(yǎng)于現在諸佛過去者
禪定正平等亦無有增減
是故于佛法承事于圣眾
專心事三寶必至無為處
阿難當知。彌勒如來在彼眾中當說此偈。爾時彼眾中諸天人民思惟此十想。十一垓人諸塵垢盡得法眼凈。彌勒如來千歲之中。眾僧無有瑕穢。爾時恒以一偈以為禁戒
口意不行惡身亦無所犯
當除此三行速脫生死關過千歲后當有犯戒之人遂復立戒。彌勒如來當壽八萬四千歲。般涅槃后遺法當在八萬四千歲。所以然者。爾時眾生皆是利根。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見彌勒佛及三會聲聞眾及翅頭城。及見蠰佉王并四大藏珍寶者。欲食自然粳米者。并著自然衣裳。身壞命終生天上者。彼善男子善女人。當勤加精進無生懈怠。亦當供養(yǎng)承事諸法師。名花搗香種種供養(yǎng)。無令有失。如是阿難。當作是學。爾時阿難及諸大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彌勒下生經
按開元錄有譯無本。中有法護譯彌勒成佛經一名彌勒當來下生經者。乍觀此經。即彼失本而還得之。其實非也。何則羅什譯彌勒成佛經目下注云。與下生經異本與法護譯彌勒成佛經同本。兩譯一闕則彼失本經。非此下生經六譯三失之一者明矣。又按孤山智圓重校金剛般若后序云。古德分經皆用紙數者。一紙有二十五行一行十七字。今撿失本彌勒經目下注云。一十七紙則計有七千二百二十二字。此經只有三千一百七十六字。則尚未其半。豈是彼經歟。則丹藏無此經為得然此經文頗似漢晉經注又有漢云之言。還恐此是三失本中第一本錄。云今附西晉者耳。宋藏還得而編入之為得之矣。而二錄并無下生經是法護譯者。今云法護譯者何耶。伏俟賢哲
- 上一篇: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下一篇: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讀誦無量壽經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