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息訓練入虛無
一、調息簡述:
“調息”一詞來源于佛家天臺宗。天臺宗認為,各門各派的功夫的修煉,都離不開三調,即:調身(形體訓練),調息(呼吸訓練),與調心(心意訓練)。后來三調的思想被各家廣泛延用,成為氣功修煉的三大基本要素。
調息是養(yǎng)生修煉當中呼吸訓練的內容。呼吸的方法大致有這么五大類:外呼吸、內呼吸、內外結合呼吸法、屏閉呼吸、斷息等。具體的呼吸訓練方法有一百二十多種?梢哉f,不同的功法,不同層次的要求的呼吸方式也不相同。不同的呼吸方式可以治療不同的疾病,產(chǎn)生不同的功能等。比如,鼻吸鼻呼可以治療鼻炎,吸閉呼的訓練,可以產(chǎn)生胎息,文火呼吸用于養(yǎng)內藥,武火呼吸用于煉藥等。我們這里所說的調息訓練,是一種通過觀息而調和呼吸從而達到收心入靜的目的的呼吸訓練方法。它來源于清代太醫(yī)汪昂所著的《勿藥元詮》中的調息之法。雖然原于此法,但可以說各家各派都有許多類似的呼吸訓練方法。所以,汪氏在其著中寫道:“調息一法,貫徹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養(yǎng)生。”此法亦是我們進行先天內煉而選取的有效的入手功法。
二、調息的原理與意義:
呼吸,我們稱之為息。一呼一吸為一息。“息”者,自心也?梢娦呐c息是相依的。息調則心定,息不調則心不定。這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是有體會的。在你心意煩亂的時候,你的呼吸就會加粗加重。在你心意祥平靜之時,你的呼吸就會輕柔和緩。我們進行養(yǎng)生修煉,不管哪個法門,都離不開收心求靜的內容。你心靜不下來,后面的功夫基乎沒法談。所以,為了收心求靜,我們可以從呼吸上面入手。把呼吸調好了,心就自然靜下來了,這是其一。
其二呢,觀息守息,也是一個一念代萬念的入靜方法。我們沒有經(jīng)過入靜訓練的人,平時心中的雜念是非常多的。紛紛擾擾,什么念頭都有。而我們進行觀息,心中專注呼吸這一處,心系一處,其它的雜念自然就消退了。這是調息利于收心的另一個原因。
對于我們先天養(yǎng)生內煉的要求來說,我們是要求要能進入先天的水源清的虛極靜篤的狀態(tài)的。因為我們內煉的是先天的精氣神。而先天的精氣神要得以顯發(fā),必須返歸先天狀態(tài),而先天狀態(tài)的特點就是虛無,虛空一體。我們只有進入這個狀態(tài),才能與虛空感通,才能天人合一,得天地之靈氣以養(yǎng)其身。從們我長期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要進入這個先天虛無態(tài),雖然收心的方法很多。但調息可以說是目前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故而,我們選用調息的方法收心求靜,直入先天虛無狀態(tài)。
三、調息的主要方法:
1、功前準備:
在正式打坐之前,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可以使調息訓練得到更好的成效。主要方面如下:-
A、打坐前,先凈身。先排盡大小便,以免功中憋得難受。然后漱漱口,使口中清淡,沒什么味,容易靜心。
B、關好門窗,堵上風源。可以防止功中傷風,也可以防止意外驚功。保證室溫在10度以上,亦不可過熱過悶。
C、可以對室內光線進行調整。拉上窗簾,防止室內過亮。打坐時,要背光打坐。
D、最好坐在硬板床上或凳上,這樣比較穩(wěn)當,要墊上軟的東西,如坐墊,利于氣血運行。
E、寬衣解帶,凡是不利于氣血運行的,象手表、眼鏡,發(fā)卡,領扣,皮帶等,最好都解開,松開。松緊帶不宜過緊。
F、若功前有做較大的體力勞動或量大的體育運動。先休息一陣,放松平靜后,再開始打坐練功。
2、打坐的姿勢及要領:
可以采取盤坐式或普通坐式練功。盤坐可以用單盤、雙盤或普通盤。要求要坐穩(wěn)。加個意念,不搖不動。兩手可以結定印:“兩手拇指指尖相觸,左手四指置于右手四指上(或相反),然后置于下丹田處。兩肩自然下沉,兩肘自然下垂。稍稍用意調整兩手臂的角度,調整到百會氣感最強時為度。這是古今實修者共同總結的東西。正確的姿勢,可以采集宇宙超能。有助于自身功能功力的迅速提高!亦可將兩手置于兩膝蓋上,兩手心向上,有高血壓或頭部疾病的,手心向下。
虛靈頂勁:其要領是以頭頂百會穴為中心,頭有意識的向上頂,往虛空中頂。好象要頂著一個東西似的。上頂?shù)倪^程中,注意體會身體自然直起的感覺。然后再對胸背自然調整,將胸口微微內收,不要挺胸。體會腰背在虛靈頂勁的過程中,自然拔直的感覺。同時注意頸部,腹部以及全身放松的感覺。具體姿勢的細節(jié)問題,可以參考《氣功修煉三大基本要素》一文中的調身部分。
若是自然坐,則坐于椅子邊緣,這樣身形自然拔直,兩手心向上,放兩膝蓋上。有高血壓或頭部疾病的,手心向下。
3、輔助功法及作用:
在進入正式調息之前,做一些輔助的小功法,具有一定的養(yǎng)生保健作用,對正式調息也有很大的輔助功效。建議按以下程序進行:
A、盤坐后,可以先放松身體,注意呼吸。特別是身體在活動后,呼吸比較粗重,心情比較興奮,先放松下來,平心靜氣的坐一會,等心情平和,呼吸平緩后再開始吐納。
B、吐濁納清:可以面向東方,先行“赤龍攪海”用舌攪舌下華池(下顎,下牙以內的空腔處),來回數(shù)遍,然后吐濁納清,先轉頭向非東方的地方(南方或北方),微微張口,以口呼氣,想著將身中的混濁之氣全呼出去,呼到天的盡頭,呼氣要緩和,以耳中聽不到呼吸聲為度。然后以鼻柔勻細長的吸氣,將東方清氣吸入體內,如此一呼一吸為一息,共做三息或九息以排除身中濁氣。
C、舌頂上顎候津生:津,在這里就是指口水。是略帶甘甜的口水。古人稱之為瓊漿玉液。認為煉津可以化精。古人認為這個津是非常重要的,對人體培育元氣有非常好的作用?梢宰萄a身體。現(xiàn)代人研究發(fā)現(xiàn),口水中含有很多的活性酶,對人體的營養(yǎng)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練功中,有津液產(chǎn)生,一定不要吐掉,要分口下咽。下咽時,要注意感覺咽下后,其流入下丹田的感覺。這對培養(yǎng)元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舌頂上顎,可以促進口中津液的生成,可以治療內分泌失調而導致的干燥綜合癥。在呼出身中濁氣以后,可以以舌頂上顎,并以意觀照舌下玄膺穴,則生津效果更為明顯。舌頂上顎,是用舌頂住上齒后那一排似牙印的內凹的地方。頂時要輕松,要自然,不要用力,僵直。玄膺是舌下舌系帶中間的穴位,它位于舌下玉液、金津的兩個穴位中間。有些針灸書上,把玄膺的穴位標為海泉。玄膺一穴是津液之海、升華之源,能用內視去觀照玄膺,則真精自然攝提而上,金液,玉液不僅是練功有效產(chǎn)生的一種現(xiàn)象,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大藥,吞腹和灌溉全身后,對祛病健身、滋養(yǎng)身體有很好的效果。
D:鼓漱咽津:在舌頂上顎觀照玄膺一段時間以后,口中會津液滿口,這時就開始鼓漱,象我們平時嗽口一樣,來回鼓漱十幾遍后,分三口咽下,每咽下之時,也有咕嘟之聲,而后用意注意其下流至丹田的感覺。
E:叩齒凝神:叩齒,就是上下牙互相敲擊,叩叩有聲。叩齒,古人認為有凝神的作用,也就是能聚斂較高層次的能量。另外,現(xiàn)代人還認為叩齒有固齒的作用。所以,不練功時,平時都可以適當叩齒,一則煉能,二則固齒。一次的次數(shù),以三十六次為宜。
以上輔助功法完成以后,則心意也相對清凈,可以開始入手調息了,調息之前,先再次舌頂上顎,然后面帶微笑開始觀息。這里強調面帶微笑,其作用是:第一、面帶微笑的時候,人的心情也會隨之愉悅,這就有利于我們修煉。第二、微笑是最好的放松法,人在微笑的時候,全身都會處于松馳狀態(tài)。第三、笑是入靜的法門,人在笑的時候,大腦會處于一種空白狀態(tài)。有利于我們入靜甚至入定。第四、人在微笑的時候,會有提肛縮腎的感覺,是很好的強腎功法。
4、調息的方法:
經(jīng)過前面的輔助功法的訓練,我們心意基本上清寧了,氣緩神清,這時候可以開始兩眼垂簾或閉上眼睛。至于是垂簾或閉目,要根據(jù)你自身掌握的情況來決定。如果你能垂簾觀祖竅,眼皮能放松,不累不難受,那就用垂簾。這樣成效來得快,也不容易昏沉。如果你這個掌握不了,眼皮沉重難受,很累,那就干脆閉上眼睛守息。我們根據(jù)你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訓練。
先說說垂簾的方法:就是兩眼自然下垂,微閉,但不全閉,眼留一線光,觀注鼻端,眼前有虛白的一片模糊虛白光亮。然后意會鼻前呼吸出入的感覺。這里的要領是:心意微微注鼻端。眼皮要松,自然下重,不要刻意半睜半閉。為什么這么做呢?有兩個原因:
一則,一般人打坐,閉目,看不到光,神氣就容易昏暗,特別是在比較困的時候練功,很容易昏睡。造成神昏氣暗。坐著坐著,就睡著了,即使不睡,也是昏沉沉的,一點清靈的感覺都沒有。這叫昏沉,是靜坐練功的大忌。所以,我們眼留一線微光,這樣眼睛有光線的刺激,則不容易昏沉,甚至昏睡。二則,這是一個快速見性光見本性的妙法。佛家的釋尊頓法,道家北宗的安神祖竅都是這么訓練。在這樣凝神鼻端時,心能很快靜下來,配合上調息訓練,能很快進入虛無的先天清源狀態(tài),加上凝神的訓練,則性光能很快的顯發(fā)出來。
但這里要注意的是,雖然這個是頓法,但一般人不容易掌握。一則眼皮放松不好,眼睛累,難受,靜不下來。二則,要凝神要求你心要能快速清凈下來,心未調好,心不靜,強行凝神,不但見不到性光,還會頭昏腦脹,甚至血壓升高。如果做不到這些,我們倒不如把眼睛閉上,先調息入虛無,再凝神顯性光。
雙眼微閉以后,你就開始注意鼻端的呼吸。如果雜念還比較重,你就可以數(shù)數(shù)。數(shù)呼吸的次數(shù),數(shù)上一陣,感覺雜念少了、輕了,你就開始注意鼻端呼吸一來一往的感覺。開始,我們可以稍稍控制呼吸,讓呼吸做到柔、勻、細、長,一來一往。如果,你有鼻炎的毛病,你就注意吸氣,注意氣吸進來,從鼻根吸入腦部的清爽感覺,呼氣只是隨之而已,并不太在意。這樣可以治療鼻炎的毛病。如果你沒有這類毛病,你就微微的控制呼吸,每一息讓它歸于氣穴。呼吸經(jīng)細柔勻長,意念控制要輕微,不能重,意重則火重,就是武火呼吸了,容易過火傷身。在進行這樣一段時間輕微的控制呼吸后,感覺呼吸順暢了,一來一往比較暢快,你就不要再控制,這時候呼吸可能會變得更弱,更短,不再那么深長了,也不要控制,順其自然,你只注意它一來一往的暢快感覺。為什么要注意這個暢快感呢?有了這個暢快感,心情比較愉悅,心意就會輕靈,就不容易昏沉,甚至昏睡。守這個暢快感覺,心會隨息再慢慢的深入下去,呼吸變得綿綿軟軟,細微柔弱了,你就守著這個綿綿軟軟,細微柔弱,并隨之繼續(xù)深入下去。“順其自然,坐久愈妙,其靜光景種種奇特,直可明心悟道。” 此心在寂然靈靈之中,隨意而無心的去觀照靜中的一切意境。境自生動,我心不染不隨,只有空明。象靜水一潭一樣。如此心息相抱,則可返入先天虛無大定之態(tài)?偠灾⒃谑裁礌顟B(tài),心就隨之守著它什么狀態(tài),心隨息行。隨之而觀。從而最終進入虛無狀態(tài)。
要收功之時,微微加一個意念,我要收功了。然后慢慢的恢復神志,緩緩活動手足,活動開了,再慢慢起身走動一下。卻忌在功中或收功時突然動作。收功以后,若身上有麻脹酸的不適的地方,用手給它揉捏開。直至舒服為止。特別是脊柱上有酸脹不適的地方,一定要揉開,否則時間一久,容易得柱病。無法根治。
以上即是調息訓練的主要方法。
四、呼吸的四相:
呼吸有四種征相,即:風相、喘相,氣象,息相。
風相:雖然呼吸順暢,但耳朵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聲,似呼呼風聲,為風相。守息守此風相,則氣不能凝,使氣散無功。
喘相:雖然呼吸無聲,但鼻中似乎阻塞不暢,或是刻意為不出聲而強制壓低呼吸,使其無聲,這樣呼吸同樣憋悶不暢,或是呼吸始終感覺上氣不接下氣,這都屬于喘相。守住喘相則使氣於結不暢,容易造成憋悶氣喘。
氣相:雖然呼吸不喘不滯,往來也很順暢,耳中也聽不到聲音。但呼吸一來一往,非常“清楚明顯”,這就是氣相,守此氣相,使人不能真正放松,徒勞無功。
息相:呼吸無聲往來順暢,呼吸如游絲一般,綿綿柔柔,似乎消失了,而又似乎存在,非常微弱,心神與氣息亦是綿綿細長,神息綿綿相抱,這就是息相。
前三種相,都不是調息要達到的狀態(tài),調息要達到的是息相。但一開始入功,都不可能直接達到息相。一般都是前三種相的一種或幾種。如何處理呢?練功者首先要明白,這三相在練功入手及初期都是正常的,調息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們這三種非功態(tài)的呼吸狀態(tài)逐步訓練,直到調節(jié)到息相上來。這里要注意的是:1、不要刻意的要求自己處在息相上,這是做不到的。這樣雖然綿綿細長也沒有聲音,但是是故意壓制造成的,實質就是喘相。2、息相是在不斷的守息中,由量變產(chǎn)生質變,心息不斷歸一,最終自然演變而成的息相。所是這里最重要的就是觀息法。
以上是呼吸的四種征相。
五、調息過程中的心息變化過程:
下面我們具體了解一下,在調息過程中,心與息會經(jīng)歷一個怎么樣的變化過程,我們了解了這個過程,就能比較對照自己的練功情況,判斷自己在調息過程中,處于什么狀態(tài),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問題,知道自己是否已經(jīng)達到入虛無的訓練目標。
在我們開始輔助功法的靜坐之時,調好身體姿勢后,因為剛開始注意自己的心意與呼吸。因為大腦皮層還處在興奮態(tài)中,呼吸還沒有緩和下來,心很散亂,雜念很多,有可能越坐越煩,甚至想下坐的情況。而注意自己的呼吸時,發(fā)現(xiàn)呼吸很粗重,好象在喘氣,有些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這時候,不要急著開始輔助功法,先平心靜氣的坐在那里,可以稍稍注意下自己的呼吸與心態(tài),時不時的去注意一下,看看是否平靜了,呼吸是否緩和了。沒有緩和,也不要去控制,只要靜靜坐在那里就行。漸漸的,呼吸與心意自然會平緩下來。這時候,能感覺到現(xiàn)在雜念慢慢的沉積下來,心境慢慢的清朗明亮起來,身體也自然松馳順暢起來,坐著不會累了,很舒服,呼吸也細微,緩和。若感覺身體仍不順暢,可以再虛靈頂勁,體會身體松直的感覺,進行重新調整。心息達到以上狀態(tài)時,再開始進行輔助功法的訓練。
輔助功法訓練過程,都是在平心靜氣,心意清朗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特別是舌頂上顎觀照玄膺時,舌下生起甘甜,心神自然愉悅,心息會為清朗細微。
經(jīng)過輔助功法訓練后,進入正式守息階段,剛開始,可能呼吸會處在風相狀態(tài),不喘不滯,但呼吸比較順暢,耳中粗聽,即可聽到呼吸一來一往的呼呼風聲。若此時覺得自己察覺不到呼吸,那就再反觀一下,看看是否是有意控制呼吸,不使呼吸粗重了。若有,則放棄控制,繼續(xù)觀息。過了一段,風聲漸細,此時再繼續(xù)細聽,則可聽到較明顯的風聲。風聲細后,再進一步微微著意細聽。直到感覺呼吸輕柔,聽不到聲音為止。此時耳中無聲,而呼吸仍然一來一往有形有相。這就進入了氣相狀態(tài)。經(jīng)過一段調息訓練后的人,輔助功法完成后,可能直接不控制的情況下,就能直接進入氣相狀態(tài)。進入氣相狀態(tài)后,你再有意注意呼吸,有可有呼吸又明顯了一些,那就再把它觀細。這時候,心念已經(jīng)比較細微,似空中游離的塵埃,似存在,而又不明顯。因為這時候心細了,往往就未注意心息了,去注意身體的感覺了。這時身體也會產(chǎn)生相應的氣感。全身或某部位溫熱、或清涼、或微脹,或麻酥酥、或哪里發(fā)癢,想去抓擾。(這時要忍心。┥踔粮杏X身體某些部位有氣團跳動,竄動或是有壓力感。常見的有百會清涼或沉重,或下丹田溫熱,或清涼等;蚴歉杏X全身通泰溫暖等。這是在這個階段產(chǎn)生的氣感現(xiàn)象。這時候,心往往會專注于這些氣感。那就可以細心去體會一下這些氣感。體會之后,氣感可能會慢慢由弱變強,過了一些階段后,再由強變弱。這時,再將心意回到呼吸上來。
經(jīng)過了氣感的調理,身體健康會得到一定的恢復。呼吸會進一步緩和,心意也變得輕微。這時,我們觀注呼吸,注意它一吸直吸入丹田氣穴,一呼,不在意,隨之而已。或是一呼,感覺濁氣呼出,一團能量氣團直下氣穴。這個呼吸可以稍稍用意控制,注意它很細、很柔、均勻而又深長,雖然深長,但不明顯?刂埔粫,就會感覺到身心微起一些暢快感覺,呼吸一來一往,細微暢快。然后就守著這個暢快感覺,不再有任何意識控制呼吸,它長就長,短就短,深就深,淺就淺,慢慢它又會輕微下去,柔弱下去。很快就呼吸微微,心意微微了。
再下去,呼吸就變得似有似無,稍稍起意,好象還有點呼吸,但綿綿軟軟,似乎又摸不著它。只有一點似存似亡的心意與這個似有似無的呼吸相依相應。這就算進入初步的息相狀態(tài)了。再到后面,則神息綿綿相抱,不即不離,妄念不起,欲念不生。綿綿密密不知所以,則在息相狀態(tài)中了。
在息相狀態(tài)中,我們不要停止,繼續(xù)住持在這個息相態(tài)中,自然相忘,慢慢就會突然感覺到身形特別高大或特別渺小。或是出現(xiàn)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方向感全消失了。再下去,突然感覺心念似有一動而又沒有,突然就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感覺身心完全化在了虛空當中,只有一點靈靈的微微的意識尚存,其它,整個世界,身體,全消失了。這就算進入初步的虛無態(tài)中了。
進入這個狀態(tài),是否就可以開始凝神了呢?還不可以,剛進入這個狀態(tài)不久,心念尚不能自主,稍一起念,即會回神過來。退出這個狀態(tài)。所以,此時應住守這個狀態(tài),不即不離,漸漸的身心輕安就開始出現(xiàn)。身輕安,就在這個冥冥狀態(tài)中,突然一震一動,感覺整個身心瞬間都受到了施化,全身溫暖快樂,精氣充沛,受到了極美妙的滋養(yǎng)。心境安適,輕靈、微微靈靈而似快樂無比。這時,心念似乎開始明朗起來。但與前面的念頭似有不同,此念明明,不擾不動,寂靜而又可以把握。這就是真意顯現(xiàn)了。這時方可以真意微微運轉兩目,虛守祖竅玄關,知而不守,默而不動,靜靜等待。不一會,性光遍靈靈欲動的顯發(fā)出來了。
以上就是調息入虛無的心息狀態(tài)變化的全過程。
- 上一篇:如何對治妄念
- 下一篇:修行人要放下這四種畏懼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
- 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明末四大高僧是誰?明末四大高僧簡介
- 鹿野苑是佛的什么地方?
- 為什么要修習八正道?八正道的重要性
- 怎么知道一個人有沒有大福報?
- 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普通人不能?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假如有人問自己幸福嗎?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轉煩惱?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覺沒精進、學習落后了,對不起師父怎么看?
- 慧遠大師的《廬山東林雜詩》解釋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師”?
- 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過去的記憶嗎?
- 佛教的橫三世佛指的是哪三個佛?
- 感覺勸別人念佛很難,怎么辦?
- 父母與孩子是什么關系,佛弟子如何與家人相處?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樂眾生
- 圓滿供養(yǎng)一切成就供養(yǎng)的因緣
- 能無欲無求地度過此生挺好,可做起來不容易怎么辦?
- 舉心動念成善惡,善觀其心,止惡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qū)別
- 佛教忍辱法門的五個層次
- 一切的煩惱皆源于心,心態(tài)決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簡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稱謂是如何來的?
- 應該怎樣做慈善,平衡與工作生活的關系?
- 如何勸說愛說臟話的親友?
- 彌勒菩薩為什么是未來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凈業(yè)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應該做哪些功課、定課?如何實修?
- 何謂慈悲?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夢參法師]念經(jīng)時忽然看見異相是怎么回事?
- [黑茶]黑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思想]禪門機鋒盛行于唐宋兩朝原因是什么?
- [生活故事]我欠乞丐一塊錢!
- [人物故事]以「慈悲觀」離「瞋念」
- [在家修行]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
- [入門須知]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凈界法師]念佛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帶動心力?
- [黃茶]黃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公案]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 [生活故事]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哲理故事]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寬容則有余年
- [心經(jīng)]《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四十四)
- [佛與人生]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佛學常識]《宋高僧傳》是怎樣一部書?
- [凈界法師]煩惱罪業(yè)生起的病根是什么?
- [白茶]白毫銀針是白茶嗎?白毫銀針名字的由來與沖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