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重境界和四種大智慧
一、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是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訴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隨著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漸多,就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的問題了。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進入這個階段,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復雜的。人不愿意再輕易地相信什么。人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借古諷今,指桑罵槐。山自然不再是單純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單純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個人倘停留在人生的這一階段,那就苦了這條性命了。人就會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停攀登,爭強好勝,與人比較,怎么做人,如何處世,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滿足的一天。因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的,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循環(huán)往復,綠水長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里能夠去與永恒和無限計較呢?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達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一些人通過自己的修煉,終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境界,茅塞頓開,回歸自然。人這個時候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乃國學大師王國維總結自己人生三境界。
二、人生四種大智慧
1、因果法則
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回報,有耕耘才可能有收獲是因果法則?此坪唵危扇藗冏鍪滤坪踔恢亟Y果,忽視了方法與過程。播的種子與方法錯了,怎會收獲理想的果實?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懂得并運用因果法則,物質富裕、身心健康就會變得容易。
2、心有定力
由于意識到萬事萬物的本質不是永恒不變的,都是變化的,所以,對待周邊發(fā)生的一切事物變化,從現(xiàn)象上就會以平和心接受。本著凡事內求的原則,以內省心探究其源,不論順逆,皆是成長之因。心有定力,就會有生命圓滿的力量!心有定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能夠做到放下過去,珍惜現(xiàn)在發(fā)展未來,心靈即刻得到解脫,即是活在當下的快樂。相反若是活在過去,不滿現(xiàn)在,只希望未來之人,則是缺少智慧的人,煩惱不斷。心有定力就會清楚:只有“現(xiàn)在”才是你唯一能真正擁有和掌握的!若把握的不好,“現(xiàn)在”就可能變成不幸的“過去”;若把握得好,“現(xiàn)在”就會造就美好的未來。
3、中庸思想
不是騎在墻上,是兩條腿走路;不是折中調和,是不走極端;是辯證處事,而非偏激待人。“中”是做事準,恰到好處;“庸”是做事狠,堅定不移。“中”是智慧,“庸”是勇氣,“中庸”之人是智勇雙全之士!
4、道法自然
道是規(guī)律;法是效仿,依據(jù);自然是規(guī)律的本源,宇宙運行的原則。做人做事應該求的就是個“道”——自然。做人的“道”體現(xiàn)的是真誠、平等、清凈、精進;做事的“道”體現(xiàn)的是看開、隨緣、感恩、內求。
真誠:一心一意,不虛假。搞假騙的是自己,良心不安,真誠心是道。
平等:人與人的問題,包括國與國之間的戰(zhàn)爭,多是我大你小、我優(yōu)你劣這種人心不平等造成。
清凈:不沾染惡習,待人不分高低貴賤,處事不計較你我多少。
精進:不懈努力,不停追求。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看開:看透開悟,即明了世間萬事萬物沒有一樣是永恒不變的。人生的本質是體驗中成長,目標設定后的過程體驗是至關重要的,至于收獲什么或多少,計算而不計較,所謂“只求耕耘,莫問收獲”,才是快樂的智者境界!
看開就不會去執(zhí)著結果的不變,就會少生煩惱這個副產品。
看開的人做的事,都是自利、利他乃至無我利他的事!
看開的人追求的都是過程中的成長!
看開的人由于沒有了名利結果的包袱,反而在體驗快樂的同時更易成功!
隨緣:緣是條件,做事成功離不開條件,有些條件,尤其是客觀條件非主觀努力所能為。那么“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善盡心力,隨緣變化有多好!一直在努力,又不執(zhí)著條件,輕松自在啊!智者會意識到外在環(huán)境是變化無常的,唯一能改變的是內心的狀態(tài)。我們不可改變事情的結果,但可改變對事情的態(tài)度!
心不隨境轉=不隨境起舞=不隨煩惱起舞。
感恩:凡事感恩!好也感謝——理所應當;壞也感謝——亮眼明心;順也感謝——陽光是美麗的;逆也感謝——成功總在挫折后。
別拒絕困難與挫折,困難在古希臘語中,意為“上帝授予之物”!接納后才有驚喜,感恩心一定快樂!曾國藩的成功秘訣:“平生長進,全在承辱受挫之時。”
內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將注意力只放在自己是否想得對、說得對、做得對上。真正的財富源自內心!世人做事不得要領的一個主要誤區(qū)是向外求,順則罷,一旦是逆、苦,心中便也跟著逆、苦起來,多可憐!真心不變,調整自我,適應外界,進而改造外界——此適者生存之真諦!
遇事多做內省是一大成功秘訣。曾子(孔子的學生曾參)每日三。
1、做事是否忠乎——一心一意、竭盡全力。
2、與人交往是否信乎——言而有信、行而守約。
3、傳授習乎——所學知識是否復習和練習。
- 上一篇:怎樣才能修養(yǎng)身心?平和
- 下一篇:能供養(yǎng)三寶是這個時代的福報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佛學常識]什么是空想
- [佛經名句]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佛學常識]什么是般若?
- [佛學常識]什么是十力
- [佛學常識]虛空藏菩薩的形象如何
- [佛學常識]阿彌陀佛掌中蓮臺有何象征含義
- [佛學常識]什么是文字禪?
- [佛學常識]佛為阿那律說八大人覺的內容是什么
- [生活故事]根不隨塵,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師]學佛一定要經過佛學院的教育嗎?
- [在家修行]佛說的這七種布施,不用花錢就能做到
- [佛與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