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圓融

  自我圓融

  若有諸菩薩,不厭生死苦;具足普賢行,一切莫能壞。

  ——《六十華嚴經(jīng)卷四十六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三》

  此偈是說,如果有人發(fā)了要學做菩薩的心愿,便不該厭離生死之苦,應當學習普賢菩薩那樣,一邊常隨佛學,一邊恒順眾生。不論有多艱難的逆境困擾,也不會讓他退失救度眾生的大菩提心。這是描述菩薩行者的信愿堅貞,難舍能舍,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一般人如果厭苦離苦,便想逃避現(xiàn)實世界,菩薩行者則是知苦、耐苦,救度眾生脫離苦難,所謂“不為自身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所以菩薩不厭生死之苦。

  有一對老夫婦移民到美國紐約,依靠一位做護士的女兒生活,住在醫(yī)院附近,隔鄰是教堂,教堂的后院是一大片墓場。因此逢人就說,他們的家是在生老病死的娑婆世界,精神上相當困擾,很希望搬出那個環(huán)境。他們的女兒卻持不同的意見說:生老病死,正是她所服務的工作項目和工作場所。這兩種心態(tài),正好反映出厭離和不厭離的兩種想法。很多人希望后世再來做人再來相會,也有好多人希望這一生過了之后不再來到人間受苦,也有很多人希望活久一點,以為好死不如歹活,活著雖然有許多麻煩,還是不希望死亡。

  但是發(fā)了大愿的菩薩,不貪戀生死也不厭離生死。他們?yōu)楸娚鴣,在生死?a href="/remen/shijia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世間幫助在生死中受苦受難的眾生。他們好比進入監(jiān)獄幫助受刑人,跟他們一起生活,同甘苦共患難。這樣才能使眾生親近、信賴、接受,才能對眾生有所幫助。

  “具足普賢行”,普賢菩薩具足萬行,發(fā)了十個大愿,愿學佛法、愿成佛道的目的,乃是為愿一切眾生同出苦海、同成佛道。凡是開始信佛學法的人,就是初發(fā)心的菩薩,就當學習普賢菩薩廣度眾生的大悲愿行。

  “一切莫能壞”,是由于菩薩有信、愿、行三種心的堅貞不拔,所以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使他們失望、退卻、后悔、中止,他們會再接再厲。如何才辦得到呢?必須一次又一次地發(fā)愿要學習普賢菩薩,不戀生死,也不厭生死,便能做到。如果迷戀生命,就會貪生怕死;如果厭倦生命,就會逃避責任。生命的可貴,不在于貪求一時的享受;死亡的價值是在于完成了奉獻的任務。就在一生又一生的生死過程中,成長了自我的悲智,消融了自我的得失,便是生命的大圓滿及大圓融。

精彩推薦